第364章 法

作者:見月明
麥榮昌很鄭重的拜訪了許柴佬,沒人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什麼,只知道兩人相談甚歡。

  從此之後,許柴佬成了麥榮昌的座上賓。

  再之後,海津城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變化。

  布政司衙門被遷到了別處,只留下了一個叫綜合管理辦的衙門,爲市場提供服務管理。

  這讓一衆商人猶如卸下了重擔,心中輕鬆了許多。

  和布政司衙門同處一地,他們實在感覺壓力巨大,吆喝的時候都不敢太大聲。

  很多特殊的手段都不敢使用。

  比如弄幾個花枝招展的姑娘,站門口招攬客人。

  誰知道會不會惹得哪位大老爺不開心,將他們給法辦了。

  現在好了,布政司衙門搬走了,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

  就因爲這一點變化,爲市場增加了三分的繁榮度。

  也讓麥榮昌徹底心服,果然,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

  之後對許柴佬更加客氣。

  沒多久,海津城的道路兩旁,多了許多的垃圾桶。

  十字路口多了很多指示牌,有些地上還畫了通行箭頭。

  不許亂丟垃圾、亂吐痰等等,行路儘量靠右走。

  車馬走中間,行人走兩旁。

  大街上還多了很多差役,監督執行新規。

  凡是違規者,也不給予太重的處罰,用竹尺在背上抽一下以作懲戒。

  用繳納罰款免打?對不起,沒有這個選項。

  理由很簡單,杜絕差役貪污腐敗,或者釣魚執法什麼的。

  尤其是市場裏,安排了差役巡邏維持秩序。

  發現糾紛第一時間去處理,現場處理不了的,就交給相關衙門處置。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煩,認爲衙門管的太寬。

  可是很快就發現了這麼做的好處,再加上衙門有意進行輿論引導,抱怨的聲音就變少了。

  慢慢的大家也就習慣了這種新秩序。

  不遵守秩序的,反而成了異類,要遭到大家的白眼。

  改變當然不僅僅只是這些表面的東西,衙門內部的變革纔是核心。

  百姓發現,自己去衙門辦事的效率變高了。

  以前去辦事兒,不是人不在,就是各種拖延。

  要麼就需要跑很多部門,每個部門都需要不同的材料,要分開收集。

  突出一個繁瑣麻煩。

  現在很多常用的職能部門,被放在了同一個辦公室內。

  上差期間,每一個窗口都必須有人值班。

  原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跑完的手續,現在只需要一兩天。

  熟悉流程的人過去,半天就能弄完。

  不只是行政衙門,司法的變化也很大。

  法判官那裏多了一個辦公室,專門給各種案件分類。

  嚴重的就走法律程序進行審判。

  不嚴重的,就交給調解員進行調解。

  調解員全部由民間德高望重之人擔任,也有民間懂法之人,比如訟師。

  如果調解不成堅持走法律程序也可以。

  如此一來,司法的效率得到了質的提高,極大的方便了百姓。

  然而,滄海省關於司法程序上的變動,不出意料的引起了朝堂的反對。

  其中反對最強烈的就是大理寺和刑部。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誰敢保證那些人劃分案件的時候,能做到公平公正?

  如果有人把惡性案件弄成普通案件,強迫被害人進行調解怎麼辦?

  當百官都以爲陳景恪會爭論的時候,沒想到他直接‘投降了’。

  你們說的都對,以現在的律法粗糙程度,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但你們就說,調解程序的出現,是不是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百姓。

  既然是,那作爲立法機關和最高司法機關,你們就應該想辦法做出調整,去適應更先進的制度。

  而不是爲了守舊,否定革新。

  然後他順勢提出了律法變革,對現有大明律進行細分。

  根據性質的不同,分爲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同時還規定哪些屬於公訴案件,哪些屬於自訴案件。

  公訴案件和刑事案件,不適用調解程序。

  自訴案件和治安案件,則可以視情況進行調解處理。

  同時,陳景恪還提出了一個民法的概念。

  “大明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交流的頻繁,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也會變多。”

  “律法也要走到前面,提前拿出一部法規,對人與人的交往做出一定的規範。”

  “比如物權法,比如繼承法,如何規範贈與、遺囑等等。”

  “比如合同法,如何規範的制定合同,確保合同有效。”

  見朱標等人都一臉疑惑的樣子,陳景恪想了想,解釋道:

  “打個比方,我的兒子將家裏的某件物品送給了別人,那麼這個贈與是否有效?”

  李善長理所應當的道:“當然無效,這個家還輪不到他做主。”

  如果不值錢送就送了,朋友往來這是正常的,不能斤斤計較。

  如果是貴重物品,那肯定是要討回來的,就算不討回來也要狠狠的懲罰。

  其他人也都是一樣的看法。

  陳景恪又問道:“那麼,如果他將這樣物品給賣了,又把所得的錢全花了,怎麼辦?”

  “而他賣的那樣東西,又恰恰是你最喜歡的,怎麼辦?”

  衆人不說話了,這事兒確實變複雜了。

  而且陳景恪說的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

  尤其是家裏出了敗家子,這種情況更嚴重。

  陳景恪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那麼我再問一個問題,女子嫁到夫家,在雙方未離婚之前,她對這個的財產有無處置權?”

  邱廣安說道:“出嫁從夫,夫亡從子。”

  陳景恪隨口問道:“那要是無子呢?”

  衆人又不說話了,這種情況依然很常見,且法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

  李善長想了想,說道:“若改嫁則地歸宗族,若不改嫁則地歸女子。”

  “若女子收養有子女,當歸收養子女繼承。”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

  陳景恪不置可否,只是攤攤手說道:

  “看,這就是律法的意義,無論好壞至少提供了一個處置的辦法。”

  “這還只是一點關於物權和繼承權的問題,就存在如此多的空白。”

  “契約的重要性,我不說大家也都懂。”

  “在這方面大明律幾乎沒有做出太多的規範……”

  “隨着商業活動的頻繁,合同詐騙也必將成爲普遍存在的事情。”

  “到時候契約精神被破壞,後果有多嚴重,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那必然是整個道德體系大滑坡,一想到這個後果,衆人都忍不住心中發寒。

  陳景恪最後補充道:“現在的大明律太粗糙了,很多問題不是不存在,而是被無視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