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滄海

作者:見月明
海津鎮……現在應該叫海津城――滄海省的省治。

  爲什麼要將省治放在這裏,其實沒啥好說的。

  主要是劃給滄海省的土地,沒啥特別繁華的地方。

  河間雖然也歷史悠久,可在明初也是百廢待興的狀態。

  沒有特別的地方,事情反而好辦了,只需要選擇地理位置最合適的就行。

  海津鎮臨海又直通大運河,作爲漕運中轉站,各種漕運渠道都是現成的。

  因爲比較荒僻,搞基建也不用發愁拆遷的問題。

  且它旁邊就是產鹽大戶直沽。

  綜合考慮,實在沒有理由不放在這裏。

  自從滄海省成立,海津城就變成了大工地。

  朝廷從各地遷徙了五萬人過來,這些人中的青壯和婦人直接被招募成爲了建築工人。

  未來他們也是海津城的第一批居民。

  四捨五入也算是給自己家蓋房子,這些人幹活還算賣力。

  一座城池的雛形已然顯現。

  城池是陳景恪和將作監的大匠們一起規劃的,首先考慮的就是商業和居住。

  其次纔是安防。

  用陳景恪的話來說就是:

  “以大明現在的國力,如果還能被外敵打到海津城下,那再堅固的城防都沒有用。”

  當然,他之所以會這麼說,還是因爲火器時代即將到來。

  在大炮面前,城防的用處確實不大。

  別人不知道這一點,自然對他的話提出了質疑。

  最終看在他以往積累的信譽上,大家還是通過了這個方案。

  許柴佬也是到達海津城後,才知道的這些事情。

  他對陳景恪的想法倒是深以爲然。

  雖然他不知道火器時代什麼的,但渤海停靠着的就是大明的北海艦隊。

  都這樣還能被人打到海津城下,說明大明已經完了,再堅固的城防都沒啥用。

  還不如將商業性發揮到最大,順帶兼顧一下城防就可以了。

  從家裏出來,他信步往交易市場走去。

  新城區最先建好的就是居民區和交易市場,至於原因,這裏就不嗦了。

  走在這座全新的城池裏,他的感受確實不一樣。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覺得這裏比別的城池都要順眼的多。

  然而事實上,他在這裏並不受待見,大家對他多有敵視。

  他自然知道原因是什麼。

  雖然治理淡馬錫失敗,可陳伴讀又將他放到了新特區。

  說是當智囊,可誰知道會不會幹着幹着就轉正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誰都不想把位置讓給他,排擠他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他到來至今,從未有人過來問過他任何問題。

  正因爲明白其中緣由,他也沒有強求,反而放下了心中的重擔。

  每天就到處走走看看,抽空把淡馬錫的工作經驗寫下來。

  今天他出門倒也不是閒逛,而是去衙門取信件。

  算算時間,楚國的書信應該到了。

  他接受了岑信通的建議,在滄海省住下後,就主動給楚王朱楨寫信,交流對新政的看法。

  雙方几乎保持着五六天一封信的頻率在交流。

  信裏,他替朱楨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又根據經驗指出了很多潛藏的問題。

  也因此,朱楨在信裏的語氣更加的誠懇,言必稱先生。

  感情確實是交流出來的。

  一開始他對於去楚國,心裏還是有點牴觸的。

  倒不是覺得楚國作爲藩屬國,前途有限什麼的。

  主要那裏也算是他的傷心地,還有不少故舊活着,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現在朱楨如此禮賢下士,反而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

  而且他還託朱楨打探南洋諸國的情況,尤其是諸國對南洋大族的態度。

  得知朱走後,南洋開始流傳朝廷對大族不滿,導致諸國開始覬覦大族財富之後。

  他心中就明白了朝廷的全盤計劃。

  誘使諸番蠻對南洋大族動手,朝廷再以保護大明百姓爲由出兵,可以說合理合法。

  只可憐了南洋大族,成了這場博弈的犧牲品。

  這個計謀也是陳伴讀設下的嗎?真看不出來啊。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菩薩心腸,雷霆手段。

  不過……如果朝廷早就用這一招,或許淡馬錫就不會……

  想到這裏,他忽然停住了,眼睛裏先是恍然大悟,然後就變成痛苦之色。

  他終於想明白了一切。

  朝廷最開始並不準備對南洋大族動手,那畢竟也是大明子民。

  而且朝廷準備同化整個南洋,這些大族在當地深耕多年,如果肯配合能節省大量時間。

  那麼是什麼讓朝廷改變了主意呢?

  淡馬錫的失敗。

  淡馬錫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他這個總督軟弱,有權貴的商隊橫行霸道。

  南洋大族推波助瀾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他們不服王化,和番蠻勾結,替權貴銷贓……

  如果沒猜錯,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朝廷決定放棄南洋大族,將一切推倒重新洗牌。

  也就是說,自己纔是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想通這一切,他只覺得一股巨大的壓力襲來,壓的他喘不過來氣。

  過了好半晌,他才恢復過來,但臉上再沒有一絲輕鬆之意。

  他知道淡馬錫失敗帶來的後果很嚴重,卻沒有想到,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

  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大明的整個南洋策略。

  前後因此而死的人,可能要超過百萬之巨。

  這個因果實在太大了,大到了他有些無法承受。

  但這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去南洋的決心,一定要彌補自己的過失。

  等情緒徹底平緩下來,他才繼續往市場方向而去。

  大街上人羣絡繹不絕,越靠近市場人羣越擁擠。

  各種叫賣聲、呼喊聲充斥耳邊,顯得異常的熱鬧。

  雖然海津城還沒有修建好,可聞到味兒的商人們早就蜂擁而至。

  他們雖然不完全知道什麼叫特區,卻知道淡馬錫是怎麼回事兒。

  試想,哪個商人不想去淡馬錫那樣,對商人友好的地方經商?

  更何況,朝廷直接下令,環渤海帶的鹽全部在海津城交易。

  商人就算想不來都不行。

  但繁華之下,許柴佬卻看到了許多不和諧之處。

  比如街道秩序混亂,很多商家的攤位突出街道,恨不得佔據半條街。地上到處都是垃圾,行人一邊捂着鼻子路過,一邊毫不猶豫的將手裏的垃圾丟在地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