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永絕後患
然後問題就來了……
朱元璋說道:“如果那本遊記的記錄是真的,東南有一個炎洲,我們要如何處置。”
朱雄英想都沒想就說道:“那自然是打下來啊。”
朱標也頷首道:“天予弗取,必受其咎。”
陳景恪大致猜到了老朱的意思,他要問的其實不是要不要佔領炎洲,而是如何統治那裏。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來就問道:
“據那些商人所言,從炎洲到泉州有萬里之遙,朝廷要如何實現有效治理?”
朱雄英面露難色,這一來一往就得幾個月時間,想實現有效佔領可太難了。
朱標立即就猜到了老爺子的意思,卻沒有說出來,而是反問道:
“爹以爲該如何處置?”
“分封。”朱元璋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
“咱當初答應過勳貴,以分封換取他們對變法的支持。”
“之前還一直在發愁,上哪弄那麼多土地分給他們。”
“現在……這不就是瞌睡來枕頭了嗎。”
朱標還沒說什麼,朱雄英先不樂意了:
“皇爺爺,那可是一座大洲,就這麼封出去您不心疼啊。”
朱元璋慈祥的道:“皇爺爺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心疼。”
他又解釋了一句:“除了景恪圈出來的不封之地,別的地方全封出去咱都不心疼。”
所謂不封之地,就是直接歸朝廷統治,不會分封給任何人的土地。
大致包括:中南半島--青藏――西域――北海――遼東到朝鮮,以及東海諸島。
外加一個扼守南海咽喉的淡馬錫島。
這片廣闊的區域,是古典社會統治的極限。
就算是將來出現了蒸汽火車,也只是強化了圈內的統治力度,對圈外的幫助並不大。
除非大明一步進入電氣時代,否則能直接統治的區域,都很難超出這個範圍。
所以,陳景恪就大致畫了一個區域,將其定爲不封之地。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在這一點上老朱比任何人都清醒。
所以,他非常贊同陳景恪的這個提議,朱標和朱雄英也都是認可的。
但認可歸認可,真的有一個全新的大洲被發現,就這樣放棄還是需要極大的魄力的。
在這一點上,朱雄英還稍微差一點。
或者說,他的心更大,想要的更多。
然而,雄心壯志改變不了現實。
以現在的科技,根本就無法實現對炎洲的統治。
將其分封出去,反而是最好的辦法。
朱標原則上也是同意自家老爺子意見的。
他的雄心比朱元璋大一些,但也有限。
除了不封之地,還想把宗藩體系打造好。
然後利用宗藩關係控制南洋、印度和小亞細亞這一片廣袤區域。
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爲了實現什麼個人霸業,而是將這一圈都弄好了,大明就更加安全了。
至於更外面的世界,他就沒有什麼想法了。
新出現的炎洲,離泉州都有萬里之遙,分封給諸侯王非常合適。
而且大明採取軍功爵制,未來必然會產生更多的勳貴。
國祚傳承的時間長了,皇族子孫也會變多。
支系宗親自有藩王自己操心,可主脈親王的封地是少不了的。
等到百年之後,朝廷無地可封了該怎麼辦?
一個全新的大洲,可以讓大明的分封制多延續上百年。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但他也有自己的擔憂:“炎洲存不存在還是未知。”
“假設它真的存在,萬里之外的封國,勳貴們是否願意接受?”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誰敢不接受?”
朱標搖搖頭,說道:“此事還是不要強迫爲好啊。”
一旁的馬娘娘接話道:“勳貴們肯定會擔憂,害怕朝廷故意將他們發配到不毛之地。”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還是對炎洲不瞭解,只要針對這一點去解決即可。”
朱元璋接話道:“此事好辦,先將咱的兒子封幾個過去,這樣他們就不擔心了吧?”
“要是還不願意,那就是不給咱面子了。”
陳景恪也不禁暗暗點頭。
老朱話糙理不糙,親王都封過去了,其他勳貴要是還推三阻四,那就真的是不知道斤兩了。
想了想,他補充道:“如果確認炎洲爲真,後續朝廷肯定要組織人去探索,不妨讓勳貴派出代表一起過去。”
“他們對炎洲有了瞭解,想必就更容易接受了。”
朱標點點頭,顯然也贊同這個意見,就說道:
“從探索炎洲到最終分封,可能需要三四年時間。”
“那時允也到了加冠的年齡,將他也一併封過去吧。”
朱雄英明顯想反對:“二弟……”
朱元璋眉頭一挑,打斷他的話,對朱標說道:
“你能有這個覺悟,很不錯。”
“作爲親王,必須要做出表率,如此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見此,朱雄英只能閉上了嘴巴,內心裏他並不想讓自己的兄弟封過去受罪。
在當兄長這一塊,他和朱標非常相似。
對弟弟們非常好,也深受大家的愛戴。
只是朱元璋和朱標的理由實在無懈可擊,他也不好再反對。
陳景恪心下嘆息,老朱和朱標這是要將最後一點隱患去除啊。
誰也不敢保證,朱允知道呂氏暴斃的真相後會如何。
但他是朱家子孫,又不能無緣無故殺掉。
封到萬里之外,永無回來的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對此陳景恪能說啥,只能在心裏默默的叫好。
炎洲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那裏必然會受到大明的轄制。
上一世,別看澳政府天天反華,在經濟上也是高度依賴華的。
這一世,不只是經濟上受制於大明,政治上也同樣如此。
炎洲只能作爲華夏的附屬存在,不可能真正的獨立。
而且將朱允封過去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朝廷需要皇子做表率,你的叔叔都封過去好幾個。
作爲三代皇子裏,除了太子之外的最年長者,你不去說不過去吧?
將朱允放在那裏,直接就將他的未來鎖死了。
就算他知道了真相,也什麼都做不了。
關鍵周圍全是獨立的諸侯國,他甚至都不敢公然和朝廷撕破臉。
朱雄英並不知道呂氏暴斃的真相,所以無法理解祖父和父親的良苦用心。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