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強化錦衣衛?
打西域他們很擔心,改成兩年後打他們鬆了口氣。
哪知道馬上又換了個更高難度的目標。
天竺。
離大明更遠,攻打那裏代價更大。
關鍵是,天竺的紙面實力強啊。
根據情報顯示,那裏的人口在八千萬到一億之間。
當然,現在天竺四分五裂,對基層的統治接近於零,想要統計準確的數字並不現實。
這個數字是推算出來的。
但大明的國別研究部門,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這個推算是具有可信度的。
那裏可是有將近一億人口啊,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征服的?
而大明此時在籍人口才只有七千萬而已。
早知道要打天竺,還不如同意打西域呢。
然而他們知道,自己的反對沒有任何用處。
大明能讓皇家三人組改變主意的,只有陳景恪。
而能讓陳景恪改變主意的,只有皇家三人組。
當他們四個人都同意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代表着這個事情必然會落實,沒有人能阻擋。
嗯……馬娘娘可以阻攔,但她從不過問政務。
有冤屈了找她,她會幫你出頭。
政務方面的事情找她,面都見不着。
不過還好,這次出動的是燕王府。
他們已經在心中做好準備,出征順利最好,不順他們拼死也要勸阻皇帝取消這個計劃。
陳景恪雖然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卻也能猜到大家並不看好這個計劃。
不過他並不擔心。
天竺的戰鬥力,只能說懂的都懂。
很快大明君臣就會知道,什麼叫專業軟腳蝦。
攻略天竺的計劃就此定下,具體如何做則要等朱棣回京再商議。
這件事情說完之後,陳景恪又說了另外一個問題。
“錦衣衛擴編……”
“什麼???”朱元璋等人開沒開口,耿光等人先失聲驚呼不已。
“陳伴讀,萬萬不可啊。”
“天下人畏錦衣衛如虎,現在正值變革的關鍵時期,擴編錦衣衛恐會引起天下人的驚恐。”
“是啊,況且目前大明蒸蒸日上,實在沒有擴編錦衣衛的需要啊。”
對於衆人的反應,陳景恪早有預料,並不奇怪。
可以說,大明現在有兩個機構最惹人厭。
一個是錦衣衛,另一個就是稅務稽查司。
相比起來,還是錦衣衛更可怕。
稅務稽查司只會要你的錢,而錦衣衛會要你的命。
羣臣做夢都想把這玩意兒給取締了,怎麼可能會支持擴編。
別說羣臣了,就連朱元璋、朱標都覺得驚訝。
瞭解陳景恪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很喜歡特務政治。
若非變革需要,他早就提議廢除這個組織了,怎麼會主動要求擴編呢?
朱元璋疑惑的問道:“景恪,你說要擴編錦衣衛?爲什麼?”
陳景恪表情很嚴肅:“大批項目實施,海量的錢財撒下去,必然會導致貪腐加劇。”
“朝廷必須要採取嚴厲措施,將這個苗頭壓下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光靠監察御史,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
“過往的事實證明,在這種時候錦衣衛是最值得信賴的。”
“然而,錦衣衛只有六千人,要留一部分在京中聽用。”
“還有一部分去周圍各勢力打探情報,還要監察地方……人手嚴重不足。”
“擴編勢在必行。”
朱元璋和朱標都不禁頷首,確實如此。
錦衣衛缺人是早就存在的問題,只是以前勉強夠用,爲了不刺激羣臣就沒有擴編。
當然,朱標自己不喜歡錦衣衛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內部變革需要加強監察,更多新大陸和新勢力的出現,也需要錦衣衛去打探情報。
擴編已經勢在必行。
幾位內閣學士的表情非常糾結,今天陳伴讀這是想幹啥?
爲啥非要提這些讓人爲難的建議?
他就不知道,消息傳出去他會被罵嗎?
別說是外面的人了,就連他們這些內閣成員,都想罵人了。
然而他們終究是不敢真的罵出口的,連反對都不敢太大聲。
老朱對於這個提議,自然是一萬個支持:
“好,這個建議咱同意了,將錦衣衛擴編成兩個衛,不夠了再說。”
然後他又對羣臣說道:“也不怕告訴你們,咱準備離京繼續巡視地方。”
“目的就是爲了遏制這股貪腐之風。”
“告訴下面的人,誰落到咱手裏,就等着被抄家滅族吧。”
衆人聽得心中一驚,太上皇這把刀,終於又要出鞘了。
這次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黴。
當老朱拍板同意將錦衣衛擴編成兩個衛的時候,事情就已經成了定局。
太上皇開口,這還反對什麼。
怕不是嫌自己命長是吧。
不過陳景恪也知道,不能真的把文官集團推到對立面,否則就會陷入無休止的黨爭,永無寧日。
打了對方一幫子,就得給一顆紅棗,於是他就提出了今日的第三個議題。
“……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先輩爲我們留下的知識浩如煙海。”
“只是承載這些知識的書籍,或是散佚,或是毀於戰火……”
“能保存到現在的百不足一,此乃我華夏最大的遺憾。”
“今日我大明承天命而坐天下,自當……”
他先是說了一大番的開場白,歌頌讚揚了先賢的偉大,惋惜了書籍的損失,無數知識失傳。
然後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建議,朝廷組織大儒,收集天下典籍加以彙編……”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
“此書若成,可彰顯國威,造福萬代。”
“好。”一道叫好聲響起。
衆人望去,竟然是朱元璋。
只見他高興的道:“景恪真是深知咱的心思啊,人家都說大明只有武功缺少文治。”
“咱早就想編寫一部這樣的文獻,堵住那些人的嘴。”
“只是編寫此書耗費甚大,而大明當務之急是變革不宜分心,所以咱就沒有去做。”
“今日倒是被你小子給搶了先。”
朱標也笑着說道:“太上皇是戰火裏走過來的,親眼目睹了無數典籍毀於戰火,曾數次與我說起此事。”
“說將來大明國泰民安之後,一定要編寫一部文獻,將天下典籍彙總……”
瞅瞅,要不還是朱標會說話。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