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報答

作者:一語不語
文華殿旁的上聽處殿閣門前。

  朱佑樘親自帶張周過來參觀,順帶朱佑樘還將李榮叫過來,通知其有關陝西可能會發生一場大地震的事,讓其通知往陝西方面。

  “秉寬,這是爲你所設的。”

  在張周面前,朱佑樘是一點都不需要遮掩,“你回京之後,先休整幾日,每天到這裏來當差,朕有事會隨時傳召你過去。你有閒暇就過去盯着太子的課業,他出去這一趟,課業上必定耽誤了不少,朕不能隨時提點,就交給你了。”

  家長把孩子的課業交給班主任了?

  張周想到自己每次都要跑去查看朱厚照的上課情況,這就真的跟班主任沒什麼區別了。

  但張周兩輩子都是從事教育行業的,這對他來說倒也不太陌生。

  “還有,朕準備讓你見個人。”

  朱佑樘似在打啞謎。

  張周在琢磨,到底是見在宮裏給朱厚煊治病的寧彤?還是見賢妃母子?再或是去見周太后時。

  但見不遠處,一個小姑娘蹦蹦跳跳跑過來,在雪地裏這個裹着跟小肉球一樣的女孩,顯得格外靈動,就如同在雪地裏映射下的一道陽光,有她的地方就會產生這種光彩一般。

  張周見過朱秀榮幾次,畢竟跟朱佑樘一家人喫飯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再見到朱秀榮時,還是會感覺到這個女孩身上所透出的天真爛漫。

  “來了。”

  朱佑樘看到女兒來,臉上也洋溢着作爲父親特有的慈愛,那跟見到朱厚照時完全不同。

  張周想了想,自己見到張君時,差不多也一樣,反而見到女兒穗穗時,會感受到心中有股柔情。

  “兒臣給父皇請安。”

  朱秀榮的聲音非常清脆,給朱佑樘施禮,雙頰因爲雪天出來凍得紅撲撲的,更顯得嬌氣。

  朱佑樘道:“這是張先生,過來施禮。”

  “學生秀榮,見過張先生。”朱秀榮看樣子老早就知道要拜師,所以給張周施禮時一點都沒覺得扭捏。

  張周還禮:“臣見過公主殿下。”

  “秉寬,你不必多禮,朕本意是想給她請個女先生回來,但實在難選擇,就想到讓你在教太子的同時,多提點一下她。”朱佑樘面帶慈眉善目道,“她長大了,是你挽救了她的命,讓她可以立在這裏。她現在可調皮得很,深宮內院已經關不住她,就連朕上朝的時候都會跑出來看,以後朕也會充分給她一些空間,讓她可以到上聽處來。”

  張周心說。

  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朱厚照出個文華殿,被他老爹知道,都要責罰。

  現在朱秀榮就可以在皇宮內隨便跑……這兒子和女兒在待遇上的差距果然是非比尋常。

  張周道:“小公主尚且年幼,臣怕壞了公主的清譽。”

  在這時代,封建禮教還是要規避的,給女孩子請個男先生回來,本身就是不合適的,更何況還讓小公主在宮裏隨便亂跑。

  萬一被人攻擊說他張周對小公主圖謀不軌,或是有什麼不尊敬的行爲,那他跳到黃河都洗不清。

  朱佑樘笑了笑道:“秉寬你多慮了,正因爲她年幼,朕想讓她多見識一些東西,她跟朕說想學醫術……你可以指點她,回頭她再有想學的,你也一併提點,等她從你這裏受到一些啓發,回去後可以自行學習。至於女孝等,那些不必你擔憂,宮裏自會有人教的。”

  名義上是師生,但其實張周所教的,都是“雜項”。

  或者說那些基礎的東西,根本不需要他這個“博學鴻儒”來操心,再說了,他張周真的能教出《女孝經》的內容?他對那東西的領會很深嗎?

  “先生,我會好好學習的。”朱秀榮知道自己馬上要有個很“厲害”的先生,顯得很高興,面帶期許望着張周。

  眼神中充滿了求知慾。

  張周道:“臣只能說盡力而爲。”

  朱佑樘拍拍張周的肩膀,笑道:“你想怎麼教怎麼教,其實朕想說的,是這孩子跟太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坐不住。但她是個女孩,就顯得很秀氣可愛,不像太子……朕看到就想揍一頓。”

  張周心說真是心有同感。

  同樣是孩子,同樣也調皮搗蛋,但就是女兒就能獲得比兒子更多的寬容對待。

  ……

  ……

  上聽處內,準備很齊全。

  張周和朱佑樘進到裏面後,連朱秀榮都跟着跑進來。

  朱秀榮問道:“父皇,以後兒臣在這裏上課嗎?兒臣坐在哪裏?”

  朱佑樘道:“這是上聽處辦差的地方,你的客舍並不在此,朕會讓人在文華殿給你準備一處,你要上課時,就跟你皇兄一起上課,偶爾你也可以去旁聽東宮講官的授課。”

  “哦。”

  朱秀榮還不明白那麼多的規則。

  她現在只想着當個正常的“女學生”,她自然不知道她的皇兄朱厚照,這幾年爲了上課,經歷過多少“摧殘”。

  對朱秀榮來說,當個學生還是值得期許的事情。

  或許等她上了一段時間的課之後,作爲一個孩子就會意識到能隨心所欲去玩,是多麼讓人憧憬的事情。

  “秉寬,說到東宮講官,朕最近想提拔王鏊王卿家入閣,你意下如何?”朱佑樘坐在爲他準備的御座上,跟張周閒話家常一般說道。

  張周道:“臣不好隨便議論此事。”

  朱佑樘道:“朕正是覺得你應該參與議論,纔會與你說……茂春,你先退下,讓朕跟秉寬說話。”

  “是。”

  李榮也覺得,自己在旁聽到這麼機密的事情,可能是有點不妥。

  他得到皇命之後,趕緊退出殿外。

  卻是一旁的朱秀榮沒走,仍舊坐在個凳子上,很認真在聽父親跟自己老師的對話。

  張周道:“陛下,以臣所見,如今內閣不宜增加閣臣。”

  “爲何?”朱佑樘問道。

  “三位閣老德高望重,有他們的主持,朝中大事基本都可以妥善處置,臣最多是在軍務之事上爲陛下出謀劃策,甚至連每日的朝議,以臣所見,都可能會因一些理念上的不合,而與朝中同僚產生一些爭執。”張周道。

  朱佑樘道:“若有爭執,閣部中多一個人幫你說話,不好嗎?”

  張周道:“陛下,臣實在不想壞了朝堂的安定。這對未來平定草原,也並沒有什麼幫助。”

  言外之意,爭來爭去的有什麼意思呢?

  現在爭了半天,大臣對我的參劾已經消停了,我當兵部尚書也“名正言順”了,那朝廷上下就各司其職好了,實在沒必要去爲了爭而爭,至於增加一名閣臣,外人都會知道是針對內閣,陛下也是爲了幫我,那時內閣三人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針對我這件事上。

  朱佑樘嘆道:“其實最近,三位閣老已經多番請辭,朕也曾酌情考慮,打算更換其中一二人。但又不知爲何,朕又覺得他們三人不可或缺,所以朕纔想增加一人。”

  張周心說,你還真沒感覺錯。

  正因爲內閣劉健、李東陽和謝遷的鐵三角,在你執政中後期對你形成了很大的助益,讓你覺得他們都不可或缺,使得這鐵三角的格局一直持續到你兒子登基。

  並不會因爲有了我,會讓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可以被替換。

  這也說明,劉健三人在弘治時期,也的確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幫你穩定住了朝綱。

  但也正是因爲他們太穩定了,造成朝堂格局的桎梏,以至於在你兒子登基之後,一次太監跟文臣的爭鬥,就把你苦心經營出來的穩定格局給打破……不是要一直墨守成規,而是要在合適的時候選擇改變。

  不是現在罷了。

  張周道:“陛下,如今臣身爲兵部尚書,想更多把精力放在軍政事務上。”

  “嗯。”朱佑樘點頭,“難得你不爭,但朕又覺得,你在朝中還是太過於孤立無援。程敏政其實也可以入閣,但他容易被人非議……總是覺得他欠缺點什麼。”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