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逼他上

作者:一語不語
研武堂內,張周也是多日沒來,他這次來是與李榮一起到的。

  當天研武堂內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或者說是新成員,是剛從遼東回來的陸完,而他此番回京是述職的,皇帝尚未給他委派新的差事。

  「見過張部堂。」

  陸完見到張周顯得很恭謹,雖然不是張周的學生,但張周對他有提攜之恩,所表現出的也是一種晚輩的姿態,儘管他已經四十多歲,在習慣了論資排輩的官場內,陸完在張周面前已經顯得自降身段了。

  張周笑着迎接。

  一旁還有朱鳳和幾名將領,隨即張周讓幾名將領先回研武堂的校場內,張周好似是想跟陸完單獨敘話,而一旁的李榮和朱鳳則沒走。

  張周道:「陸中丞想必也聽說了寧夏的戰事,如今西北正是用人之際,你隨時可以調任西北各鎮。」

  遼東巡撫調西北各鎮,怎麼說也應該是當個巡撫,但現在西北各鎮沒有空缺,陸完顯然並沒有打算去西北當巡撫,他現在更想得到的,是京師六部侍郎的職位,儘管他自己也知道尚且還不足以獲得這種地位。

  論功勞,他跟王瓊還有些差距。

  一旁的李榮也笑道:「陸中丞剛從遼東回來,再去西北,難免會辛苦了。也該安排一下,入朝後在朝堂上跟衆臣僚說說遼東的情況,如今朝野上下對於遼東,也是很關注的。」

  西北地方都御史回京,本來跟兵部述職便可,但以之前遼東的戰事,陸完其實有在朝堂上述職的必要,甚至可以去面聖述職。

  陸完道:「在下回京之前,與新任的遼東巡撫韓重交接過事務,雖然當時已交待得很詳細,但回京途中回想這兩年西北各處的疏漏,特地又以條陳的方式做了整理,上報於陛下,奏疏在此。還請張部堂指點。」

  說着,陸完從懷裏拿出一份好似奏疏的東西,就要交給張周。

  張周笑着擺擺手道:「你這就有些不合規矩了,你想到什麼,要奏上去,不必徵詢我的意見。李公公,你說呢?」

  李榮笑道:「張先生先給掌掌眼,也不是不可。這不是陸中丞也怕有疏漏。」

  「還是別了。」張周道,「他剛從遼東回來,很多事情,如李公公所言,還是當衆來說比較好,如今在研武堂內只說訓練將官之事。至於陸中丞下一步的安排,也要看陛下的佈置。」

  「是啊。」李榮也笑着。

  陸完回京之後,顯然位置還是很尷尬的,六部侍郎當不上,卻只給安排了個內三關的巡撫,而張周卻好像都沒有跟陸完透露此消息的打算。

  等張周見過陸完,陸完隨朱鳳去查看研武堂各處設施的翻新,畢竟陸完在研武堂呆過,算是舊人回來,研武堂跟他赴任遼東之前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李榮在跟張周私下相處時,好奇問道:「先生爲何沒跟他提及內三關之事?照理說,他應該這就去赴任纔是。」

  張周道:「我覺得,他對於官職的期許,或許是太高了。」

  「這……」李榮聽出來,這似乎不是褒獎陸完的話,更好像是對陸完急功近利的一種批評。

  當着他李榮說,這種話很容易就傳到皇帝耳中,張周對陸完的評價,似乎就是想借着他李榮的口,傳到皇帝耳中。

  張周嘆道:「李公公,你認爲我先前跟朝廷舉薦的幾人,尤其是用在九邊各鎮的人中,是否有何不妥呢?」

  「這……」

  李榮繼續苦笑,甚至是裝糊塗。

  張周道:「先前我於朝中,並沒多少聲望,朝野上下對我還不熟悉,我入朝也還不到三年,如今便已經身居高位,就算是現在,也飽受非議。而我所推薦的人,又多是新科

  進士或是以往不顯山不露水的,你認爲他們憑何要接受我的提議,按照我的吩咐來征戰呢?」

  李榮笑道:「那還是因爲他們審時度勢,知曉先生的本事,所以纔會聽從。還有,他們沒有靠山,只能仰仗於先生。」

  「不是。」張周搖頭道,「他們有能力,也有主見,甚至對於仕途是有野心的,正因爲他們有這種野心,才願意與我並肩。若是我給不了他們所求的,你認爲他們還會盡心盡力嗎?」

  「啊?」李榮更顯得驚訝。

  張周的話,明顯是把陸完、王瓊這些人,歸到「急功近利」的一批人裏。

  張周道:「對於仕途有追求,並不壞,但就怕在他們取得功勞之後,難以保持平常心,藉助我的手來敲打他們是不可能的,他們是爲陛下效命的,更應該由陛下恩威並施,你認爲呢?」

  「呵呵。是。」李榮稍微苦笑。

  他心裏琢磨,難怪陛下最近對王瓊都要開始賞賜玉如意這些東西了,感情恩威並施這招,是這位蔡國公提醒的。

  張周嘆道:「我能給他們的,已經給完了,他們在疆場立功,既是靠我,也是靠他們自己,現在到了他們自己混出路的時候。我不想拉幫結派,所以以後也儘可能不與他們往來,李公公也要爲我做個見證。」

  「明白了。」

  李榮暗忖,這位蔡國公很清楚結黨的弊端,也心知別人早就把王瓊、陸完這些人當成他派系的人,他用這些人,想來是看準了這羣人對於功名利祿非常追求,適當收手,可說是有遠見。

  張周道:「陛下先前提過,可能要單獨召見一下這位陸巡撫,屆時陛下會給他委命差事。這是陛下所委派的差事,跟兵部和我無關,所以他是繼續當內三關巡撫,還是留任於京師、研武堂內,全憑陛下做主。我嘛……一閒人而已。」

  「秉寬果真是如此說的?」

  乾清宮內,朱佑樘聽了李榮的轉述,神色不動,而旁邊的蕭敬等太監則心中駭然。

  張周明明可以結黨,好好在皇帝面前褒獎陸完等人,但偏偏張周選擇了一條很奇怪的道路,那就是明明對陸完等人有舉薦之恩,卻跟皇帝痛陳這些人的優劣。

  蕭敬在想,不知道的還以爲這位陸巡撫把那位張半仙給得罪了,怎麼還在陛下面前「中傷」起來?

  李榮道:「的確如此。」

  朱佑樘點頭道:「秉寬在用這些人的時候就跟朕提過,只有對於官職有渴望,且在普通途徑之下難以快速晉升高位的人,纔會聽從其號令調遣,用人不在於其是否貪功,而在於其是否有能力。」

  這下幾個太監都明白了,張周這是早就給鋪墊好了,皇帝對於王瓊、陸完等人的品性,似乎也早就心知肚明。

  「朕一直覺得,讓他們聽從秉寬的號令,如此能更齊心一致,可能秉寬還是對於朝臣對他的惡意謗傷太在意了,以至於都不會去結黨。看看秉寬身邊有誰?除了知節之外,旁人有跟他過從甚密的嗎?」

  朱佑樘的話,又讓幾個太監陷入遐思。

  就一個朱鳳……

  而朱鳳什麼品性,以往不清楚,現在他們可是清楚得很,這小子壓根就沒什麼野心,屬於混喫等死的。

  如果一個所謂的權臣、佞臣身邊,只有個混喫等死的朱鳳,那隻能說明,這個權臣也不過是別有用心之人眼中的對手,其本質上只是個兢兢業業的能臣罷了。

  「遼東發生那麼多事,陸完回京師之後,必定心有疑慮,這樣,明日早朝之後,讓他到上聽處去,朕在那處見他。」

  朱佑樘定下了跟陸完相見的細節。

  不在乾清宮召見,而是直接去上聽處,如此一來等於是告訴陸完,

  你把內三關的防務整頓好了,回到京城之後,不管是不是六部侍郎,至少讓你入值上聽處,如此一來你可就是大明的實權人物了。

  蕭敬一聽,難免有些牴觸。

  上聽處本就相當於大明的第二套內閣體系,如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完都有入值上聽處的機會,會讓蕭敬覺得自己是在被分權。

  蕭敬請示道:「陛下,是否派人提前跟他說一聲,讓他對於自己的差事有所瞭解?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讓他多聽取蔡國公的意見。」

  「秉寬事太多了,如果內三關的防務都要秉寬來操心,豈不是什麼事都要他費心?朕相信陸完能做好這一切。照着把話傳下去。」

  朱佑樘說着打個哈欠。

  顯然朱佑樘又累了。

  連這幾個太監都發現,最近朱佑樘的身體似乎有點「大不如前」,動不動就會疲累,更多是在精神層面上,總是對朝事打不起精神。

  當晚。

  戲樓內。

  張周跟朱鳳坐下來,朱鳳則對西北的局勢發表了他自己的「獨到」見解。

  「韃靼人來勢洶涌,應該讓新建伯帶兵去,草原上茫茫無邊,他都能尋到韃靼人的蹤跡,想來把韃靼人放進大明的關隘之內,他去收拾一番,不在話下。別人恐怕真的不行……」

  朱鳳對王守仁還是很推崇的。

  親眼見過王守仁的本事,然後就把王守仁當成張周之外第二個大明戰神了。

  讓張周刮目相看的,是朱鳳對於西北局勢的瞭解……他居然能想到……別人真的不行……那就說明,朱鳳對於西北傳統將官的尿性是知曉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