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威懾戰術

作者:一語不語
「建昌伯不過是虛張聲勢,他是絕對不會領兵與***正面交兵的。」

  李鄌按照以往對張延齡的瞭解,給出了論斷。

  開玩笑。

  張延齡帶兵進了戰場範圍,就說他敢帶兵衝鋒?

  如果他有個三五萬兵馬,要衝鋒也算了,最多說他無知者無畏,但現在他只有四千兵,就算他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跟韃靼人玩命吧?

  衆將領突然又覺得很有道理。

  那可是建昌伯……

  這種時候擔心他來衝鋒陷陣搶功勞?我們是不是太杞人憂天了?

  「報,武安侯派哨騎傳信。」

  「把人叫進來。」

  鄭英跟李鄌需要暗地裏苟合,起碼要做到「共同進退」,說好了不上,那就是兩方誰都不前衝。

  但就在這邊還按兵不動時,楊一清所部已經跟韃靼人在石溝城北邊打了起來。

  崔元從中軍營帳裏出來,旁邊的將領不敢不把他當回事。

  在李鄌面前,將領要表現出對主帥的尊重,但要在崔元面前,他們還是要展現出足夠的謙卑,畢竟崔元如今也是皇帝眼中的「紅人」。

  「崔將軍,現在的確不是出兵的機會,或許襄城伯說得沒錯,咱應該等。只要保國公的人馬到咱後方,咱就可以出兵了,到時韃靼人必定不會與我們正面交鋒,會撤走,到時我們一路追擊便可。」

  將領的話讓崔元皺眉。

  崔元道:「所以此戰的任務,只是把韃靼人逼走,而不是將他們給剿滅?」

  旁邊有將領提醒道:「***是打不完的,自古以來,從匈奴到鮮卑、突厥,中間還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自古都是如此啊。剿滅了一波,總還有別的崛起,趕出去別讓他們回來,是最好的。」

  崔元憤憤然道:「難怪韃靼人肆無忌憚,感情諸位都抱着這種心態?爲何不能將草原徹底蕩平?就算將來還有旁的部族崛起,至少也能確保大明未來百年的北疆安穩。」

  衆將領沒見過崔元這種「憤青」,自然都覺得這位長公主駙馬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報……」

  正說着,又有石溝城前線戰場的消息傳來。

  衆將領也沒走開,都想知道前線打得怎麼樣了,崔元喝道:「如今更應該各司其職,諸位在這裏等什麼?韃靼人如果突然殺了,諸位有隨時應戰的準備嗎?」

  不少將領悻悻然離開。

  有的還在犯嘀咕,跟同伴抱怨着:「他以爲自己是誰?不過是隨軍的參議罷了,不領兵還這麼大的火氣,果然皇親國戚都不好伺候啊。」

  石溝城北邊的戰事在進行中,楊一清所部有一萬多兵馬,而韃靼人在城北列人馬也是一萬多,雙方從紙面實力上來說,好像沒差多少。

  但實際戰況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激烈。

  幾萬兵馬規模的交戰,硬生生被打成了幾百人馬之間的周旋和拉鋸,主要原因是交戰雙方對彼此都有所忌憚……大明這邊忌憚韃靼鐵騎的衝鋒、弓弩,而韃靼則忌憚於大明的火器。

  楊一清最初是讓兵馬去衝擊韃靼人的防禦陣勢,但衝鋒幾次都被對方用弓弩被逼了回來。

  遠距離放炮,因爲韃靼人的陣型非常鬆散,開了有幾十炮,似乎也沒轟死幾個人,隨即前線的先鋒人馬又撤回來,雙方重新進入到相持狀態。

  郭鍧從衝鋒第一線回來,帶回了他自己的看法:「楊大人,韃靼人故意把陣型給拉開,近乎都是一字長蛇陣了,沒什麼厚度,炮沒法打那麼準,就算是打得準的,一次也就能轟個三兩人。而且咱這邊的炮彈不夠用了……」

  郭鍧等將領在楊一清面前,所

  表現出的是英勇無畏的精神,但實際領兵時,無論是上層將領,還是下面的士卒,都有點無心戀戰。

  也是知道跟韃靼人兵馬數量有差距。

  楊一清道:「莫不是因爲花馬池一戰,將士們以爲自己有了功勞,此戰便可以懈怠?」

  張僩道:「哎呀呀,楊中丞也沒必要諷刺他們,這可不比在花馬池,他們集結起來往前衝,火炮和天火藥隨便炸,現在他們是有備而來,這地勢不好打,而且四面八方都是缺口,咱這點人形成不了大的埋伏,圍不起來啊。」

  楊一清舉起自己的佩劍道:「既如此,那就由本官親自領兵衝鋒。」

  一旁的副總兵高丕急忙勸說道:「大人三思,剛報建昌伯已領了四千多兵馬在側翼,隨時都會殺了,只要東邊的人馬殺過來,那就是萬數兵馬,兩路合擊必定能取勝。」

  楊一清道:「此戰乃本官爲主,豈能將變數交給他人?更何況,那還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皇親國戚!如今這時候,求人不如求己,只有我等將韃靼人的銳氣給壓下去,其餘各路人馬才能增援而來。聽令,中軍前壓,火銃準備!」

  高丕用求證的眼光望着郭鍧。

  這種要衝鋒上去送死的時候,高丕等人也希望總兵郭鍧出來勸一下眼前這個「莽撞」的主帥。

  郭鍧卻還是保持了跟楊一清的步調一致,抱拳道:「願聽楊大人調遣。」

  韃靼人不想跟大明這邊全面交戰,反倒是楊一清領兵直接衝殺起來。

  韃靼陣勢很鬆散,顯然沒想到大明這邊的戰略目標,從「逼敵退兵」變成「死戰」,所以當楊一清親率騎兵衝鋒時,韃靼這邊的陣勢明顯有些慌亂。

  不過隨即韃靼一方整頓了兵馬,潛藏在盾牌陣之後的騎兵看準機會,準備跟大明一邊完成一次短兵相接。

  早就看大明一邊不順眼了,之前王守仁在草原上,也不靠什麼弓弩、刀劍,全玩火器,這次還不趁着你大明火器少的時候,把我們的優勢展現出來,讓你們知道什麼叫「馬背上的民族」。

  韃靼騎兵結陣很快,隨即有四千多精銳重甲騎兵,也是以長蛇陣的方式展開,準備跟大明衝鋒的騎兵展開一次硬碰硬的較量。

  「殺!」

  大明一邊最先展開了氣勢,各路騎兵往石溝城的方向殺過去,塵土漫天。

  韃靼一邊則顯得不慌不忙,他們所派出的都是重甲騎兵,就算是後發,顯然也具備一定的優勢,且這種重甲都是經過改造的,即在身前加固了甲冑的硬度,鐵甲的厚度更高,如此一來似乎可以抵擋大明火銃的攻擊。

  隨着雙方兵馬的靠近,大明一邊已經開始「不講武德」,以射距更長的火炮發動了攻勢,並掩護着騎兵前衝,而大明騎兵最前排的火銃手已將火銃提在手上,槍騎兵重新被定義,可以在策馬疾馳時,以火銃對敵發射。

  無論是精準度還是殺傷力,都比韃靼人的騎射強了不少,而移動作戰以往卻是韃靼人的專利,大明將士在弓射上一向並不擅長。

  兩股黑流,很快就要交匯到一處。

  韃靼騎兵展開攻勢之後,隨即發現他們改進後的鐵甲,對於大明改良後的火銃仍舊抵禦效果有限,直接的殺傷力變成了衝擊力,即便是身着厚重鐵甲的韃靼騎兵,在被火銃擊中之後,還是會被衝擊墜馬,而騎兵一旦離開了馬匹,在這種時候形同於待宰的羔羊。

  更可甚的是,韃靼騎兵還要冒着頭頂上飛過來的炮彈,很多還是霰彈。

  就算韃靼騎兵頭上有厚重的鐵盔,仍舊沒法阻擋炮彈的碎片,而如果正好是在炮彈落地點的周圍,就算是鐵甲也會被炸碎,畢竟這不單純只是黑火藥的炮彈,更是參雜了鉛丸、黃火藥的爆炸物,每一炮下

  去都能在堅硬的地面上留下一個甚至是一片或深或淺的坑。

  「轟轟轟……」

  「砰砰砰……」

  戰場最初是以喊殺聲爲主,但隨着戰事的推進,炮聲、火銃發射的聲音,蓋過了喊殺聲。

  或者說,交戰雙方的將士已經無心去喊殺了,雙方在琢磨如何對敵之外,似乎已經沒有心思顧得上別的,韃靼一邊可說是冒着槍林彈雨往前衝,而大明一邊則以火器穩住了陣腳,並在最初衝鋒之後,開始結陣,以排槍、排炮的方式來穩住陣地。

  「楊一清,將士們殺上去了!」

  最初大明一邊的將士,對於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的衝鋒,是抱有極大忌憚的。

  而隨着戰事推進,他們發現即便自己一邊兵馬不足,甚至是火器數量也不足,韃靼一邊還改良了鐵騎,但大明一方仍舊可以在這種看似不利的局面穩住陣腳。

  隨着韃靼更多的騎兵從兩翼包抄而來,大明將士已經無須衝鋒陷陣,只需要守着,就可以等韃靼人上來送死,儘管大明將士也知道自己一方的彈藥在快速消耗,但這種可以遠距離把韃靼人置於死地的感覺……還是太好了。

  那是武器的代差,就好像是變戲法一樣,自己一邊只需要完成基礎的射擊動作,韃靼人就可以在二三百步之外墜馬甚至是被殺死,若是被火炮擊中的,更是在一二里之外就遭殃了。

  楊一清最初主持了衝鋒,但他畢竟是主帥,又不是先鋒官,所以在戰事推進之後,他就已經守在陣中近乎是最中心的位置,以他的帥旗來告訴周邊的大明和韃靼將士,大明軍隊的核心位置所在。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