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朝廷外小朝廷

作者:一語不語
……

  乾清宮,朱佑樘單獨召見劉健。

  劉健本以爲是要商談有關朝廷大事,到了才知道,朱佑樘壓根沒有要跟他談及一般朝務的意思。

  朱佑樘除了召見劉健,身旁還立着蕭敬和李榮二人。

  “劉閣老,自從上聽處設立以來,並未形成定製,曾經入值上聽處人員,有武臣英國公、保國公,而文臣也有幾人,如今正式入值的名爲四人,但平時少有人在。”

  上聽處內,名義上入值的大臣,此時只剩下戶部左侍郎王瓊、兵部左侍郎熊翀。

  再就是張周和李東陽。

  但實際上平時只有王瓊和熊翀會去上聽處,也導致上聽處在平時成爲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衙門,尤其是非戰時狀態,近乎沒人會把王瓊當成上聽處大臣看待,更多是把他當成戶部侍郎。

  劉健一邊聽着,一邊也在琢磨皇帝的用意,他道:“陛下,上聽處所設,本就是爲疆場戰事而論,如今西北大致也算太平,上聽處或也無須保留。”

  朱佑樘搖頭道:“朕的意思,是讓上聽處定下入值的規矩。朕不是要削內閣的權限,朕的意思,是要保障邊鎮的安穩。”

  劉健心裏涌起一股惱意。

  皇帝看起來是在跟他商議,但其實更多是通知一聲。

  朱佑樘道:“如今上聽處輪值幾人,朕要做酌情的撤換,除了秉寬之外,剩下幾人都可以先調回原職。”

  “陛下?”劉健沒聽明白。

  只留平時不怎麼管事的張周,剩下幾人都回歸原職?熊繡和李東陽幹回老本行也就算了,王瓊好像是張周身邊的“頭馬”,在上聽處和戶部做事也算是盡職盡責,儘管最初時候很多人覺得王瓊升戶部左侍郎是躍升,人心不服,但隨着王瓊在戶部和上聽處做出成績,連朝中挑三揀四的傳統文臣,也不得不認可王瓊的能力。

  朱佑樘道:“上聽處並不像閣部,朕的意思,隨時可以做更迭。朕還點了幾個人,劉閣老你認爲如何?”

  說着,朱佑樘對一旁的蕭敬擺擺手,隨即蕭敬拿起一份只寫了幾個名字的名單,轉交給謝遷。

  謝遷看完上面的名字,不由眉頭緊皺。

  張周、陸完、秦紘和唐寅。

  “劉閣老可是認爲,這幾人有何不妥?”朱佑樘問道。

  劉健心說,陛下你要把上聽處搞成跟我們內閣平起平坐的衙門,把張周放在裏面就算了,秦紘人在三邊當總制,怎可能身兼上聽處大臣的身份?至於陸完和唐寅……這兩個是什麼鳥人?

  朱佑樘不等劉健回答,爲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秦紘在三邊,請辭多次,以年老體邁爲由,希望早些致仕還鄉,但朕認爲,應該給他一定的榮光,調回京後,入值上聽處也是朕對他的看重。至於陸完,先前韃靼寇邊時,他鎮守內三關也算是有功勳在身,此番以他作爲平時處理上聽處公務之任。”

  “至於唐寅,雖然資歷不足,但好在已經過多番歷練,他此番回京之後,朕準備以他爲工部郎中,入值上聽處的同時,再調給他督辦京師周邊鑄炮等事,朕也準備將易州山廠的差事交給他,可酌情擢升爲工部右侍郎。”

  大明的提督易州山廠,是負責京師柴炭等事的,在景泰時可掛職工部尚書來督辦,而在弘治中葉時,普遍是以工部右侍郎的身份去提督。

  如今大明的用木炭少而用煤炭多,事務多在西山完成,唐寅以目前的資歷,根本不足以提升侍郎,但要是掛職個工部右侍郎去提督易州山廠,則合情合理許多,畢竟不是正職的右侍郎。

  劉健道:“陛下是已經決定了?”

  “朕是在與你商議。”朱佑樘聽出劉健的話語中是有情緒的,他沒有刻意去安撫,言語卻還是相對溫和的。

  劉健整理措辭之後才道:“老臣認爲,這幾人都並非入值上聽處的最佳人選,若以其幾人入值,則怕會形成黨派之見,也怕出現結黨營私之事。”

  朱佑樘道:“劉閣老是怕秉寬對他們的影響太深,他們都會以秉寬馬首是瞻,形成朋黨?”

  劉健沒回答,但也等於是默認。

  “對了劉閣老,朕還準備以王瓊去西北,替換秦紘,你認爲如何?”朱佑樘終於把之前劉健心中的一個疑惑給解開。

  那就是王瓊幹得好好的,爲何要把他的職位給下了?

  現在知道了,原來是讓王瓊去西北接替秦紘,那如此一來……宣大和三邊的軍政,名義上都要被張周所把持了。

  “朕也不是馬上要將此事定下,畢竟朕已經有決定,以秦紘爲提督各邊鎮的統帥,主持此番出擊巡兵之事,此事早也要到六月底,晚可能要到入秋之前才能徹底定下。劉閣老最近也可以思量此事,回頭也會拿到朝堂上去商議。”

  朱佑樘看起來很尊重大臣的意見。

  但劉健知道,既然皇帝已經做出這種安排了,那多半是改變不了。

  劉健問道:“陛下,老臣知悉,內三關提督軍務之事,如今已取消,不知陸完回京之後,作何安排?”

  朱佑樘似乎早有定案,當即便回道:“以他爲戶部右侍郎。”

  劉健一聽登時有些急了,急忙道:“戶部右侍郎王儼升任此職尚未有多久,且做事勤懇有度,何以要將其撤換?”

  “劉閣老多慮了,朕不是要讓王儼卸職回鄉,之前大同巡撫一直出缺,由新建伯兼任之,朕想的是,派個能做事的人過去協助他,由王儼去朕認爲是比較合適的!”

  劉健聽了不由苦笑。

  大明官職升遷的規則,通常都是左布政使升巡撫,再由巡撫升侍郎,而現在反過來了,正職的戶部右侍郎調回去當巡撫,王儼作爲大明的老臣,資歷相當豐富,居然是去給初出茅廬的王守仁打下手?

  而且以大明六部侍郎以上官員任命的規則,都是出缺之後再商議人選,而現在皇帝是直接爲了替換而替換,有點不把王儼等傳統文臣當人的意思。

  “王瓊調任三邊爲總制後,他的戶部左侍郎位置,朕打算以許進來替代。”朱佑樘道,“如此再有陸完升任右侍郎,戶部的事,朕大致也就不用擔心了。”

  劉健也聽出一些苗頭,雖然許進名義上是傳統文臣,但眼下跟新派的人走得也挺進。

  主的機會,想辦法在往張周陣營靠攏。

  而再把一個標準的張黨成員陸完安排在戶部,那就等於是把戶部尚書佀鍾給架空,而且是繼續架空,前有王瓊後有陸完……此時或者皇帝需要調撥錢糧什麼的,還有阻礙,但隨着時間推移,劉健心知將來皇帝要把財稅和府庫大權牢牢掌控在手。

  “陛下,如此重大之事,應當於朝堂之上詳細商議爲妥。老臣一時不知如何回稟,還望陛下恕罪。”

  劉健有點心灰意冷。

  皇帝現在只相信張周和跟其走得近的人,越來越不把傳統文臣放在眼裏,這在他看來是亂政之始。

  朱佑樘道:“有的事可以拿到朝堂上去說,有的就不必。朕與劉閣老商議,就是爲獲得你的支持。朕這兩年身體大不如前,也在想,朕也是想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統草原的一天,也希望劉閣老能給朕這個機會。”

  劉健心說,你才幾歲?你的有生之年很可能是幾十年,而我的有生之年也沒幾年了。

  我還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文臣勢弱,被一羣武勳和佞臣踩在我們頭上呢!

  “老臣當竭盡所能,但有關朝廷用人之事,還應從長計議。”劉健也只能拿出一種看似沒什麼實際用途的執拗,來對抗皇帝的偏聽偏信。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