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勢難挽回

作者:一語不語
王瓊道:“這不是戰敗的理由。劉瑾到底在做什麼?調出幾千兵馬,卻是遲遲在花馬池之外,未回駐守城塞,也沒有跟韃靼人正面交戰?他在等什麼?”

  因爲王瓊並不知道劉瑾的戰略意圖是搶韃靼人那一百屍體,自然也就看不懂劉瑾把兵馬駐紮在城外的目的。

  光知道劉瑾分了四路人,一路大概一千兵馬,出去之後遭遇到兵敗,隨後就聚攏在一窩,然後韃靼人就不理會這路人馬徑直進入到大明境內,而劉瑾既沒有去追擊和正面交戰,也沒有撤回城,甚至也沒有調援軍,就這麼在城外駐紮着,似乎是不想回來了。

  神英道:“大人,您看是否這路兵馬遭遇兵敗,且任由韃靼人進入我大明境內,他們自覺有愧,甚至怕被朝廷追責,打算……投敵?是卑職失言。”

  “你沒有失言。”王瓊道,“有這種可能。”

  神英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扼制韃靼人來犯,各路人馬雖然已經集結了,但我們能調出的兵馬,可能……還是不到一萬。”

  王瓊也頗爲無奈。

  大明邊軍,既要保證城塞的防守,在這基礎上,各路兵馬調配集結,可抽調的兵馬數量自然就少了很多。

  且王瓊不像劉瑾那麼“敢拼”,能把所有的火炮都調出城,因爲在王瓊看來,火炮留在城關,那對韃靼人就是絕對的威懾,而出了城因爲火炮行進速度太慢,根本追不上韃靼騎兵,效果也不是太好。

  “火炮雖強,但行進速度太差,韃靼人來去如風,這一戰到底該怎麼打?”王瓊也是頗爲爲難。

  神英指了指地圖道:“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如當初寧夏一戰時,各路兵馬集結,把韃靼人往關外驅趕,哪怕行進不夠快,只要咱的火炮在推進,韃靼人只能回撤。”

  這是告訴王瓊,我們應該用大集團軍去包圍韃靼人。

  王瓊道:“當初那一戰,朝廷以宣大和三邊的人馬爲主力,甚至還從京營調撥了兵馬,以保國公爲帥,寧夏我大明守軍近乎是傾巢而出,而韃靼人也不過才兩三萬兵馬,且還有京山侯等不畏死之人拼命搏殺,纔有那般效果。如今韃靼人來勢洶洶,我各路人馬就算是馬上集結,一個月之內也難以形成合圍之勢。這還怎麼打?”

  神英道:“先鋒人馬,已經靠近了寧夏。”

  王瓊厲聲道:“着令寧夏巡撫,以寧夏中衛兵馬,從北路往寧夏後衛方向而進。至於延綏本地兵馬,則從南路斜插……十日之內,各路兵馬必須要抵達花馬池。”

  “大人,此恐怕很難,就算平時能到,眼下各處都有韃靼人肆虐,十天是派不過去的。”神英道。

  王瓊將一份朝廷的委命狀丟到神英面前,道:“陛下已下旨,由本官負責花馬池這一戰,此時不出兵也要出兵。時限必須要壓死,誰完不成,提頭來見!”

  神英道:“大人,就算是各路人馬能在十天之內殺到花馬池,韃靼人再搶十天,我大明軍民損失也會非常大,且只能……”

  “你不用說,我什麼都知道。”王瓊道,“如今不是計較得失之時,先要將韃靼人驅趕走是正途。哪怕是費心費力,只要將韃靼人趕走,大不了責任我來承擔。今日之折損,未來也可通過出兵草原來補回。照令行事便可!”

  ……

  ……

  寧夏、延綏等處,因爲韃靼人的來犯,可說是亂成一鍋粥。

  消息很快傳到京城。

  內閣中,劉健這天也是百無聊賴,正準備提前結束公務回府休息,李東陽帶着一份緊急的戰報出現在值房內。

  “是給上聽處的,被我給攔下來。”李東陽拿出戰報,遞給劉健。

  按照朱祐樘所制定的規矩,戰時有關戰局的參議等權限,必須要劃歸到上聽處,而內閣大致只負責內部事務,對於軍政已很難再去過問,甚至有關軍情的事情連票擬權限都被取消。

  但因爲朱祐樘眼下並不在京師,很多事還是有變通,就好像涉及到西北的很多事務,必須要朱祐樘親自來管理,京城距離濱海城又相隔幾百裏,以至於消息傳遞上也沒那麼通暢,李東陽也可以從上聽處那壓下一些戰報。

  劉健看完之後,皺眉道:“花馬池駐兵過萬,竟是如此不堪?”

  李東陽嘆道:“花馬池連個統兵的都御史都沒有,甚至都沒有勳將在,劉瑾被調去之後,這一戰是由他所謀劃,他並無實戰領兵的經驗,怎可能會有成效?”

  “劉瑾……該有此報!”劉健神色陰冷。

  李東陽道:“劉瑾此子自以爲是,調兵出擊之後,與韃靼人交兵戰敗,不敢撤回關口,只能駐紮於城外,遲遲不回。以我看,他是妄圖截斷韃靼人後路,以求將功補過,但韃靼人都已無視他親率的兵馬長驅直入我朝境內行劫掠之事,怎可能在撤兵時,還會將他放到眼裏?”

  “王德華呢?陛下不是以他爲帥?他的人馬何在?”劉健問道。

  李東陽搖頭道:“目前還沒有他出兵的消息,估摸最初他也是想隔岸觀火,到他收到皇命之後再出兵,已然不及。”

  “嗯。”劉健點頭,“王德華駐守延綏,距離寧夏不過一步之遙,出兵尚且如此,看來花馬池的戰局已定了。王伯安有動靜嗎?”

  “沒有。”李東陽回答很乾脆。

  “嗯。”劉健道,“既如此,那就先靠寧夏和延綏等處兵馬,將韃靼人驅走,事後以地方巡按御史參劾戰敗將領等人。”

  李東陽道:“這次劉瑾這個鎮守中官,要揹負全責。”

  劉健嘆道:“最近幾十年,邊關有戰敗等事,即便要交三司定案,中官責任也較輕,這劉瑾又是陛下親自派往寧夏的,就怕在論罪時,不能論死。”

  李東陽點頭道:“事在人爲,即便是王德華,此戰懈怠戰機的責任也不小。此戰之後,我們要極力推能用得上的軍將主持三邊軍務,是該把西北換上一批清流,讓他們來主持大局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