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明男兒陸十三
寢殿內,朱元璋躺在郭寧妃的腿上,微閉着雙目,露出了一臉享受的神情。
郭寧妃面帶微笑,正在爲朱元璋按摩着頭部,手法嫺熟,動作輕柔。
爲了享受這片刻的寧靜愜意,朱元璋特地將值守的宮女太監全都遣退了下去,自從服用了金剛大力丸之後,雖已步入暮年,但朱元璋突然感覺自己找回了當年的雄風,夫妻生活也更加和諧。
得到寵幸的郭寧妃最近這段時日也是滿面紅光,神采奕奕,好像年輕了十幾歲。
“今日天氣不錯,一會兒陪朕到御花園走走吧。”
沉默許久之後,朱元璋懶散的說了一句。
每日朝務繁忙,日理萬機,只有在郭寧妃這裏,他才能徹底放鬆心情,忘卻任何跟朝務相關的事。
郭寧妃遲疑了一下,輕聲道:“真的要去嗎?”
朱元璋挑了挑眉毛,佯裝不滿道:“怎麼?你不願意?”
郭寧妃急忙搖了搖頭,認真道:“陛下這一月以來,整日都往臣妾這裏跑,宮裏的人都看見了,萬一在御花園中遇見其他姐妹...”
說到最後,郭寧妃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
古往今來,後宮爭寵之事,早已屢見不鮮,不乏腥風血雨的橋段。
朱元璋緩緩睜開了雙眼,沉聲道:“怕什麼?!撞見就撞見了,她們還能吃了你不成?”
“有朕爲你做主,不必理會她們!誰叫她們沒有你的本事?!再說了,你是後宮之主,所有人都得以你爲尊!誰敢不敬?!”
聽了朱元璋的話,郭寧妃只能無奈苦笑,沒有再說什麼。
正在這時,腳步聲響起,太監總管龐旬快步出現在了寢殿門口,遠遠地望了一眼躺在牀榻上的朱元璋,神色凝重,手裏還拿着一張摺疊整齊的紙卷。
剛準備繼續閉眼享受的朱元璋皺了皺眉頭,看着門口的龐旬,沉聲道:“朕不是說不要打擾麼?!何事?!”
龐旬恭敬地行了一禮,躬身道:“啓稟陛下,是北境的消息!”
聽聞此言,朱元璋眼前一亮,突然直接從牀榻上坐了起來,由於動作過大,差點閃了腰。
郭寧妃見狀,急忙跪起攙扶了一下。
朱元璋擺手示意自己沒事,然後直接起身穿上了鞋子,一邊快步離開,一邊隨口道:“朕今日有要事處理,改日再來!”
“恭送陛下!”
郭寧妃急忙行了一禮,送別了朱元璋。
雖然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知道不用陪陛下逛御花園了,也終於鬆了口氣。
坤寧宮外。
朱元璋看着龐旬,沉聲道:“如何?!”
龐旬躬身道:“暗衛已經查明,營救中山王之女的那人,在救人之前,曾在北平城出現,接着便喬裝離開了北平,一路前往了北元!”
“途中在一家大漠客棧中留宿過一晚,接着又喬裝成商人混入了北元邊城土羅城!還在城中到處打探過中山王之女的下落!”
“緊接着從土羅城到北元都城的路上,就發生了那場血戰!根據打聽到的消息,那人的外貌身形以及年齡,都和陸凌川相仿!”
聽到這裏,朱元璋面露笑意,雙目之中閃爍着激動的神色。
龐旬接着拿起了一直捧在手中的那張紙卷,恭敬地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繼續道:“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人在救了中山王之女後,在返回南境之前,似乎還去過兩國邊境交界,並在界碑上留下了一段話!”
“這是暗衛從界碑上拓下來的,請陛下過目!”
朱元璋聞言,急忙接過了紙卷,快速打開,緊接着,四句夾帶着雷霆之勢的詩句便出現在了的眼前!
看到這四句詩,朱元璋忍不住揚聲念道:
“軍歌應唱大刀環,”
“誓滅胡虜出金山!”
“只解沙場爲國死,”
“何須馬革裹屍還!”
唸完這四句詩,朱元璋早已喜笑顏開,臉上的激動之情難以抑制,身上逐漸散發出了一股凌然之氣!
除了這四句詩,下面還有一行字:
今日畫地爲籠,以此爲界,元人與狗不得擅出!若有違背,他日再入北元之時,必將血染大漠黃沙,人畜雞犬不留!
落款處,七個草字筆走龍蛇!
大明男兒!陸十三!
“哈哈哈哈...”
“好!好!好!”
將紙捲上的內容全部看完之後,朱元璋忍不住仰天大笑,連說了三個“好”字,滿臉驕傲之色。
龐旬也是聽得一臉激動,拱了拱手,又道:“暗衛傳回的消息中還提到,在界碑以北,北元境內之地,不知怎麼,留下了一道數丈長的裂痕,足有兩指之深!”
“碑上所提之界,應該就是指此道裂痕!只是不知道那裂痕是如何做到的!”
朱元璋小心翼翼的收起了紙卷,揹負着雙手,讚許道:“好一個陸凌川!看來朕之前還是小看他了!雖然他已經足夠讓朕出於意料,但沒想到他還能一次次給朕帶來驚喜!”
“好詩!好字!好魄力!不愧爲我大明男兒!”
當他看到落款處的“陸十三”三個字時,他就已經確定,潛入北元,斬殺上百北元精騎,將徐妙錦從北元帶回來的人,就是陸凌川!
龐旬贊同的點了點頭,由衷道:“陸凌川的文才,確爲驚世之才!自太史公宋濂與浙東四傑離世之後,我大明文壇已經沉寂許久,好多年未曾出現過像樣的文學大家了,後起之秀更是寥寥無幾。”
“之前他在望春樓題過的那首詩已經名震京都,但暗地裏還是有不少人都只是當作巧合,亦或者都覺得他是從哪兒抄來的,文壇中人甚至因其名聲狼藉而不恥!”
“但界碑上留下的這一首,不但再次證明他有曠世文才,還有忠君愛國之心!屬實難得!”
“馬下吟詩,馬上殺敵,真乃麒麟之才!”
聽了龐旬的話,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着忍不住再次打開了紙卷,認真的端詳了起來,眉宇之間的讚賞之意更加明顯。
大明以武立國,本就缺少文壇之才,再加上後來的文字獄,導致十數年來武盛文衰,而宋濂等人相繼隕落之後,便更沒有人能在文學上有驚人造詣了,這樣的局面一直讓朱元璋心有不甘。
陸凌川的橫空出世,可謂大明文壇中的一顆閃耀之星,不但能文還能武,而且居然還在北元境內狠狠地揚了大明國威,令北元邊城聞風喪膽,這怎能不令朱元璋激動。
沉思片刻之後,朱元璋似乎在心中做了一個決定,轉頭看向了龐旬,沉聲道:“你馬上去一趟東宮,讓允炆到明和殿見朕!”
隨着話音落下,朱元璋已經上了步攆,直接返回明和殿。
龐旬答應了一聲,立刻前往東宮。
明和殿。
一炷香之後,太孫朱允炆快步走入了大殿,衝着正在一邊踱步,一邊沉思的朱元璋恭敬地行了一禮,道:“孫兒參見皇爺爺!”
“皇爺爺這麼着急召孫兒前來,可是出了什麼事?”
朱元璋停步轉身,一臉深意的看了朱允炆一眼,拿起了桌案上的那張紙卷,遞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茫然接過,緩緩打開低頭看去,緊接着便臉色驟變。
很快,朱允炆便驚訝的擡起了頭,不敢相信的看着朱元璋,驚呼道:“陸凌川?!前往北境將徐妙錦救回來的人,真的是他?!”
朱元璋笑着點了點頭,讚許的看着朱允炆,道:“你的眼光不錯,他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允炆激動的看着手裏的紙卷,認真道:“如此文武全才,如果不能爲朝廷所用,豈不是天下蒼生的不幸?!”
朱元璋沉聲道:“之前你找了他那麼多次,他還是不肯效忠於你?”
朱允炆無奈的嘆了口氣,緩緩道:“孫兒已經盡力收服,可是他總是避而不談,聲稱自己只想賺錢。”
朱元璋搖了搖頭,沉思道:“能在邊境界碑之上留下這樣一番話,證明他絕非一個只執迷於商賈之道的人!朕知道他在擔心什麼!”
“你現在馬上去一趟將軍府,探探他的口風,看他承不承認北境的事就是他做的,如果他承認,就讓他立刻來見朕!”
“如果能讓他成爲你將來的助力,朕可以不計前嫌,不會再爲難藍家。”
朱允炆聞言,臉上閃過了一絲欣喜,答應了一聲,立刻拜別離開。
朱元璋揹負着雙手,繼續踱起了步子,再次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