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稻種革新(2)
農家專家們認真記錄下惡夫的指導,心中暗自驚歎太尉對農事的瞭解竟如此深入。
在惡夫的指導下,試驗田的水稻生長得十分良好。每種雜交品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但總體來說,它們的生長速度和健壯程度都遠超傳統品種。
兩個月後,雜交稻已經開始抽穗。惡夫再次來到試驗田視察。
太尉,請看這秦佔四號的表現!陶穰激動地指着一片稻田說道,它的生長期比普通占城稻還要短,現在已經開始抽穗了,比其他品種至少早了十天!
惡夫走進田間,仔細觀察着秦佔四號的稻穗。稻穗飽滿,顆粒大,看起來產量很可觀。
確實不錯。不過要注意觀察它的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生長快是好事,但如果容易生病或倒伏,那也不是理想的品種。
陶穰連連點頭:太尉說得極是。我們已經安排人日夜輪班觀察,記錄每種品種的各項表現。到收穫季節,我們會有一個全面的評估。
時間流逝,夏去秋來,試驗田裏的雜交水稻迎來了收穫季節。
這一天,惡夫特意邀請了嬴政前來視察收穫情況。當皇帝的車駕抵達試驗田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黃的稻田,稻穗沉甸甸地垂着頭,一派豐收的景象。
陛下,這就是我們今年試驗的雜交水稻。惡夫向嬴政介紹道,一共有五種不同的品種,各有特點。今天正好是收穫的日子,請陛下親眼見證這一成果。
嬴政走進田間,親手掰下一個稻穗,仔細查看着裏面的稻粒。稻粒飽滿,色澤金黃,明顯比普通稻米要大一些。
好!真是好稻子!嬴政龍顏大悅,愛卿,據說這種稻子的產量比普通稻子高很多,是真的嗎?
惡夫點頭道:回陛下,確實如此。據初步估算,這秦佔四號的畝產可達四百斤左右,比普通北方粳稻高出一倍多。而且它的生長期只有九十天左右,比普通占城稻還要短十天。在北方,一年可以種兩季,總產量將是傳統稻米的三倍以上!
三倍?嬴政驚訝地瞪大了眼睛,愛卿可是在說大話?
陛下請看。惡夫指向遠處幾個不同的稻田,這幾塊田分別種植了普通北方粳稻、原始占城稻和我們的秦佔四號。它們播種的時間相同,用的肥料也相同。如今粳稻剛剛開始抽穗,占城稻已經成熟,而秦佔四號不但已經完全成熟,而且稻穗比其他兩種都要大。
嬴政親自走到三塊田前,仔細觀察比較,確實如惡夫所說。尤其是秦佔四號的稻穗,幾乎比普通稻穗大了一半,顆粒也更加飽滿。
愛卿果然沒有誇大!嬴政驚歎道,這稻子若是能在我大秦各地推廣,百姓們再也不用擔心飢餓了!
陶穰這時上前道:啓稟陛下,老朽還有一事要稟告。這秦佔四號不但產量高、生長期短,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它比普通占城稻更耐寒,可以在北方更廣泛的地區種植。
此話當真?嬴政更加驚喜。
回陛下,千真萬確。陶穰恭敬地道,老朽特意在不同緯度設立了試驗點,發現秦佔四號可以在比普通占城稻北兩百里的地方正常生長。這意味着它的種植範圍可以覆蓋整個黃河流域,甚至延伸到更北的地區。
嬴政轉向惡夫:愛卿,這可是天大的功勞啊!若是此事成功,朕要重重賞賜你和農家研究院的諸位能人!
惡夫謙虛地道:臣不敢居功。此乃農家諸位專家日夜辛勞的成果。臣不過是略盡綿力而已。
不必過謙。嬴政意味深長地說,愛卿自從擔任太尉以來,不但征戰四方,爲我大秦開疆拓土,還關心民生,注重農桑。這等文武全才,正是我大秦的棟樑!
收穫過程井然有序。農人們使用新式鐮刀收割稻子,效率比傳統方法高出許多。收割後,稻子被送到新研發的脫粒機上,只要轉動手柄,稻粒就會從稻穗上脫落下來,大大減少了人力消耗。
陛下,這是我們新研發的脫粒機。惡夫向嬴政介紹道,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脫粒效率,一個人一天能脫的稻量,比傳統方法多五倍以上。
嬴政親自試了試脫粒機,果然非常好用,不禁連連稱讚:好!真是好機器!這也是愛卿的功勞啊!
收穫完成後,陶穰向嬴政和惡夫彙報了各種雜交稻的具體產量數據。
秦佔一號畝產三百八十斤,生長期一百天左右,耐寒性較好,但不如四號。
秦佔二號畝產三百五十斤,生長期一百零五天,耐寒性一般,但米質較好,口感接近北方粳稻。
秦佔三號畝產三百九十斤,生長期九十五天,抗旱性極強,即使在少水條件下也能有不錯的產量。
秦佔四號畝產四百二十斤,生長期僅九十天,耐寒性好,綜合表現最優。
秦佔五號表現不穩定,有的株系畝產高達四百五十斤,但大部分表現一般,需要繼續選育。
聽完彙報,嬴政當即拍板:好!以秦佔四號爲主,明年在黃河流域推廣種植。愛卿,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了!
臣遵旨!惡夫恭敬地應道,心中卻已經在盤算如何大規模推廣這一新品種。
皇帝離開後,惡夫立刻召集農家研究院的成員開會,規劃明年的推廣計劃。
明年的重點是兩方面。惡夫指出,一方面繼續改良秦佔四號,篩選出更優良的株系;另一方面在黃河流域選取一些地區,進行小規模的推廣種植,積累經驗。
陶穰問道:太尉,推廣種植具體如何進行?
惡夫思考片刻,然後說道:我打算在黃河流域的十個縣各選一千畝土地,專門種植秦佔四號。由研究院派專人指導當地農民種植,確保技術到位。等到收穫季節,用實際的產量來說服更多的農民。
太尉英明!陶穰讚歎道,這確實是最好的推廣方式。農民們最講究實際效果,只要他們親眼看到高產的事實,自然會主動學習新技術。
惡夫又道:除了稻種本身,還要推廣配套的技術——新式農具、灌溉系統、施肥方法等。這些都是提高產量的關鍵環節,缺一不可。
陶穰和其他農家專家連連點頭,對惡夫的全面規劃感到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