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稻種革新(3)
院長,除了秦佔四號的推廣,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太尉請說。陶穰恭敬地道。
我希望你能繼續深入研究秦佔五號。惡夫目光灼灼,雖然目前它表現不穩定,但那些高產的株系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如果能將這些優良的特性固定下來,培育出更好的品種,那將是一個質的飛躍。
陶穰眼前一亮:太尉的意思是,對秦佔五號中表現優異的株系進行定向選育?
正是如此。惡夫點頭,農作物的改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多代的選育才能將優良性狀固定下來。雖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但一旦成功,意義非凡。
陶穰感慨道:太尉真是深謀遠慮啊!老朽一定全力以赴,爭取早日培育出更優良的品種!
惡夫拍拍他的肩膀:我相信,在你的帶領下,農家研究院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的奇蹟。這不僅僅是爲了提高產量,更是爲了我大秦千秋萬代的根基!
冬季到來,農田進入休耕期,但農家研究院的工作並未停止。
陶穰帶領團隊對收穫的秦佔四號稻種進行精挑細選,留下表現最好的種子作爲明年的種源。同時,對秦佔五號中那些高產株系的種子進行特別保存,爲進一步選育做準備。
墨家工匠則根據今年使用的經驗,繼續改進農具。新版的插秧工具更加輕便耐用,脫粒機的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他們還研發了一種簡易的水車,可以更省力地從河流中引水灌溉農田。
水利專家們則在繪製黃河流域的水系圖,爲明年的推廣做準備。他們需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和水源情況,設計適合的灌溉系統,確保水稻有充足的水源。
土壤專家們則在研究不同地區的土壤特性,調配適合的肥料配方。由於各地的土壤性質不同,肥料的配比也需要相應調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惡夫幾乎每週都會到研究院視察一次,瞭解各項工作的進展,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他還特意從各地收集了土壤樣本和水樣,讓專家們提前研究,爲明年的推廣做好充分準備。
在一次視察中,惡夫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院長,我們的雜交稻種收穫後,農民們能自己留種嗎?
陶穰搖搖頭:太尉,這恐怕不行。雜交稻的後代會出現分離,性狀不穩定。有些植株會迴歸到父本或母本的特性,產量也會下降。農民們如果自己留種,第二年的產量可能會大幅降低。
惡夫沉思片刻,然後說道:這倒是個問題。不過也可以變成優勢——由研究院統一供應種子,這樣可以保證品質,也方便我們持續改良品種。
太尉英明!陶穰恍然大悟,這確實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研究院可以每年爲農民提供優質種子,農民們則可以獲得穩定的高產。
惡夫點點頭:那就這麼定了。明年開始,研究院要擴大種子生產規模,爲推廣做好準備。同時,要培訓一批技術人員,能夠指導農民正確種植雜交稻。
冬季的研究和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惡夫定期向嬴政彙報進展,皇帝對此非常重視,多次下令支持農家研究院的工作。
一年一度的春節來臨,惡夫在宮中向嬴政拜年時,特意帶上了一袋秦佔四號的大米。
嬴政親自嚐了嚐用這種大米煮的飯,只見米粒飽滿,色澤潔白,喫起來香糯可口,不禁連連稱讚:好米啊!不但產量高,品質也這麼好,實在是難得!
惡夫藉機彙報了明年的推廣計劃:陛下,臣已經選定了黃河流域的十個縣作爲試點,每縣一千畝,來年秋收後會有詳細的數據報告。如果成功,後年就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嬴政頷首表示贊同:愛卿安排得很好。這事關我大秦的國本,朕全力支持!需要什麼資源,儘管說。
惡夫謝過皇帝,心中更加堅定了推進農業革命的決心。
春天很快到來,冰雪消融,萬物復甦。黃河流域的十個試點縣已經開始準備春耕。
惡夫親自前往其中一個縣視察。只見農田已經整理得平整如鏡,水渠�縱橫交錯,引水入田。農家研究院派出的技術人員正在指導當地農民使用新式農具和種植技術。
太尉大人。縣令恭敬地迎上前來,一切都按照您的指示準備好了。種子已經到位,農具也已經分發到各個村莊。農民們都很期待這次的試驗種植。
惡夫滿意地點點頭:很好。記住,要詳細記錄每一步的過程和結果,包括育秧、移栽、施肥、灌溉、收割等各個環節。這些數據對於進一步推廣非常重要。
縣令連忙應下:太尉放心,下官已經安排專人負責記錄。每十天會有一次彙總報告,送到農家研究院。
惡夫又走到田間,與農民們交談,瞭解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這插秧工具真是好用。一位老農讚歎道,以前一天最多插半畝田,現在一天能插兩畝多,還不覺得累。
另一位農民則對雜交稻種表示好奇:聽說這種稻子產量高,生長期短,不知道在咱們這裏能不能長好?
惡夫親切地回答:放心,這種稻子在研究院已經試驗了一年,表現很好。只要按照技術要求種植,一定能有好收成。
農民們聽了太尉的保證,更加充滿信心,幹勁十足地投入到春耕工作中。
就這樣,一場靜悄悄的農業革命在大秦的土地上展開。
這次雖然沒有刀光劍影,沒有金戈鐵馬。
但它對秦國的未來影響深遠重大,將徹底改變大秦的農業生產面貌,爲日後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