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這就是硬核人才(第一更)

作者:畫凌煙
陳旉,西山隱居全真子,道教人士,生活在兩宋之交。

  大宋朝的文人都熱愛做官,因爲做官給的錢多,權力大,人上人,還能以權謀私。

  總之,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是陳旉卻不怎麼熱愛做官。

  他對種田更有興趣。

  過去的《氾勝之書》、《齊民要術》等書都是研究黃河流域,也就是中原一帶的農業的。

  他所著的《陳旉農書》是中國古代第一本針對南方的農書,更加系統化闡述了農業,完善了農業生態理念。

  並且糾正了前人不少農學方面的錯誤理論。

  長江流域恰好是兩宋時期得到大力開發的,到了明朝,南方開始全面超越北方,可以說就是兩宋打造的格局。

  而《陳旉農書》對於南方進一步大力開發,功不可沒。

  趙寧迴文德殿,陳旉入文德殿陛見,又有趙鼎、陳東、陳規等人在場。

  “草民參見陛下。”

  “朕聽聞先生常年鑽研農學?”

  “草民一介貧寒農夫,不敢妄言鑽研農學。”

  “先生過謙了。”趙寧讓人將一些文稿取來,他說道,“聽聞先生在真州(江蘇儀徵縣)西山隱居務農,交人育種、施肥、養蠶?”

  他手中這些文稿就是之前派出去的人,在真州一帶弄到的一些農民種田的心得。

  “草民平生唯愛於此,務農卻不比老農,常於老農求教。”陳旉依然很謙虛,他確實只是一個沒有身份的農民,也確實對種田感興趣,更確實對做官沒有興趣。

  昔日還在山中隱居,與農夫作伴,逍遙自在。

  今日忽被天子召入九重天上,難免有些彷徨不安,生怕哪句話說錯了。

  “朕也常在觀稼殿中種地,有些許疑惑不解,還請先生賜教。”

  宋朝皇帝在宮中種地不是什麼祕密,那是宋仁宗時期開始的。

  之所以要這樣,是足不出戶的皇帝要親身體諒民間疾苦,才能做到克己復禮,勤儉節約。

  實際上,除了宋徽宗趙佶,宋朝歷代皇帝的確都非常節約,很少鋪張浪費。

  甚至正史上的宋欽宗趙桓也以節儉聞名。

  老趙家慫是慫了一些,家教確實優良。

  而大宋對內治理又非常重視農業,宋開國之初,全國才近3億畝地,到了宋徽宗末年,全國已經七億多畝地。

  可以說,中國農業社會的產值的巔峯就是開始於宋。

  “請陛下明示。”

  “朕常有遇到莊稼弱小,麥粒不齊的問題,然則朕勤於除草,亦會經常施肥。”

  “陛下可有定期耘田?”

  “已經除草,還需定期耘地?”

  “即使沒有草,也要耘田。”

  “那朕勤於耘田,可解此惑?”

  “非也。”

  “還需要如何?”

  “當以糞壤滋培,甚於用藥,土壤氣脈,其類不一,肥沃磽(qiao)確(磽确是指土地貧瘠)美惡不同,治之各有宜也。且黑壤之地信美矣。”

  “然肥沃之過,或苗茂而實不堅。”

  “先生之意是說朕施肥過度?”

  “誠然也。”

  文德殿衆人不由得驚奇。

  在座的諸位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對於種地卻實在匱乏不懂。

  聽陳旉這般說,不覺得連連點頭。

  趙官家身在宮中,肥料自然是不缺的,總以爲多加施肥,可使得莊稼更好。

  而趙寧這人雖然是穿越者,可他前世哪種過地,本能就認爲該多施肥。

  這反倒讓莊稼苗長得茂盛,讓莊稼粒營養不良。

  而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於種地,其實還缺乏許多更精細化的判斷,許多地方都有犯這樣的錯誤。

  陳旉又說:“或謂土敝則草木不長,氣衰則生物不遂,凡田土種三五年,其力已乏。”

  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田種個幾年,再種就乏力了,不肥沃了,莊稼很難長好。

  這在宋代以前經常出現。

  所以古人種田都不是連續種,例如張三有五十畝田,最近兩年種這些,過兩年種那些田。

  田也是要休息的。

  趙寧虛心地聽着,這位可是歷史上的種田大咖,自己對種田一無所知,就不要亂插話了。

  “先生可有辦法?”

  “若能時加新沃之土壤,以糞治之,則益精熟肥美。”

  “其力當常新壯矣!”

  陳旉此言一出,衆人已經驚呆。

  陳旉是說,用這種經常添加新土,用糞便培育,可以使田不必休息,保持田的種植力。

  這……

  這簡直是顛覆性的!

  目前大宋一畝田,北方產值高的一年最多兩石,若是遇到災年,就更少,而且不是每一畝田都能常年耕種,都是需要休息的。

  但是陳旉卻說,對田進行精心呵護,可以保持田的種植力。

  就像一個男人,保持運動、休息、補充營養,可以經常耕地一樣。

  趙鼎問道:“此言乃先生之所思乎?”

  陳旉說道:“是草民多年耕種所得。”

  這不是坐下來空想出來的,是多年實踐出來的。

  陳旉繼續道:“南方多水田,夫山川原隰(xi)江湖藪(sou)澤,其高下之勢既異,則寒燠(yu,溫、暖的意思)”

  “方大雨之時,水所會處,量其所用而鑿爲陂塘,約十畝田,即損二三畝以瀦(zhu,水匯聚的地方)蓄水,春夏之交,雨水時至,高大其堤,深闊其中,俾寬廣足以有容。”

  “堤之上疏植桑柘(zhe),可以系牛,牛得蔭涼而遂性,堤得牛踐而堅實,桑得肥水而沃美,旱即決水以灌溉,潦即不至於瀰漫而害稼,高田旱稻,自種至收,不過五六月。”

  “其間早幹,不過灌溉四五次,此可以致其常稔(ren,莊稼成熟)也!”

  陳旉這番話說下來,衆人已經震撼得完全說不出話來。

  趙寧頓時大喜,這些什麼概念?

  這是農業生態化的概念!

  專業人才就是專業人才,不是那些搞管理的整天瞎逼逼、亂忽悠、裝腔作勢能比的。

  在農業時代,這都是硬核知識啊!

  這些就好比工業時代如何提高鋼鐵產量,在信息時代,如何提高芯片性能一樣。

  當今大宋,良田兼併扭曲,百姓食不果腹,怨聲載道,官員權貴卻貪婪吸血。

  爲政者,當以民生爲重。

  如果將陳旉的理念推行到整個大宋,大宋朝每一畝田的產量絕對可以大大增長!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