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大勢所趨(第三更)

作者:畫凌煙
“各路軍政倒是大體很好,小規模的違反軍紀,偶有發生,但都在控制範圍內。”

  楊沂中已經說得非常客觀。

  邊境陳列百萬大軍,不可能全部都規規矩矩。

  人一多,最容易出現問題。

  但基本上在幾位手段強硬的經略使那裏,都很穩。

  “連安南都護府也隔一段時間傳來一些彙報,一切都還好,不過安南距離京師太遠,那裏的士兵,已經輪調了多次。”

  張浚問道:“安南的兵在輪調?”

  “朝廷對南方的兵一直有輪調,除了海軍,實在沒有辦法,海軍不在軍政院管理範圍內,在錢相公手裏,我也很少參與進去。”

  張浚造反的風波在東京城持續發酵。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此時的汴京朝堂顯然已經有一點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味道了。

  三月十六日,易州。

  “殿下,斥候傳回消息了。”完顏希尹神色凝重地說道。

  “如何說?”

  “西夏已經……”完顏希尹沒有把話說完,但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兀朮神色陰沉下來,看上去就像戴了一塊難看的面具一樣。

  他坐在那裏閉目養神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才短短的幾個月,西夏就被滅了,宋軍的戰力,超出本王的預料。”

  “西夏人謀略有餘而勇武不足,被滅國也是情理之中。”完顏希尹說道,“殿下不必過於擔心。”

  這時,外面傳來了斥候的聲音:“密報!”

  密報被送進來,兀朮打開一看,居然是汴京送來的。

  “張浚要謀反?”兀朮愣了愣。

  “張俊?”完顏希尹問道,“是那個之前在河北與我們做買賣的張俊?”

  “不,是陝西那個張浚,是當年在陝西逼得婁室求援,迫使我們撤軍的那個張浚!”

  “他謀反了?”

  “只是汴京的傳言,未必是真。”

  完顏希尹立刻說道:“這件事對我們有利,這說明宋廷內部現在是出現了問題的。”

  兀朮有些感慨:“若是錫林赫魯能夠厚着臉皮在汴京繼續待下去,就目前宋廷內部的局勢,議和是遲早的事,現在倒是便宜了完顏昌!”

  韓企先說道:“殿下不必再糾結這些了,眼下最要緊的是議和之後,速速回上京圖謀大事。”

  “我一直擔心宋廷會假裝議和,暗地裏準備糧草備戰,等待殿下一走,便大軍北上。”完顏希尹說道,“如今看來,宋廷內部也不是沒有問題的。”

  “趙官家們不信任邊將,是前唐武人爲禍過甚,不得已而爲之。”韓企先說道,“這個問題在過去十年,只是暫時被掩蓋,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本王倒是對現在的局勢更感興趣了。”兀朮一掃之前的陰霾,臉上出現笑容,“本王想起之前宗望對付宋人的一個策略,也是與宋議和,一旦議和時間長了,宋失去外部壓力,內部自己就會出問題,之前本王一直不贊成如此,現在看來,宗望纔是大智慧啊!”

  “殿下說得無不道理,議和之後,也有對付宋國的辦法,就目前出現的苗頭,宋廷內部恐怕要有權力之爭了,若是真的能保持數年不打仗,宋廷之上的那些文人,必然會認爲邊境無事,不必再養那麼多兵,最好岳飛也被調走。”

  三月十七日,東京城街頭和往常一樣,老百姓們勤勤懇懇地幹活,街頭人頭攢動,商旅不絕。

  倒是官場上卻風起雲涌。

  爲了那還不能被證實的事情,官員們恨不得彼此擼起袖子來打一架。

  不過,就在今天,另一件大事發生了,立刻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注意力。

  什麼大事,還能讓我大宋官員此時先把造反的一事擰到一邊?

  當然是金國使者快馬加鞭抵達了汴京。

  宋金關係現在是最複雜的關係,牽涉到無數人生計,不關注不可能。

  高俅走進大內的時候,通過禁衛軍的層層把守,在福寧宮見到了正在跟三皇子趙瑜討論問題的趙寧。

  趙寧問道:“你認爲,靖康三年的宋金之戰,金人退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是爹爹在上黨擊敗了完顏宗翰。”

  “雖然這話你爹我愛聽,但你的格局再提大一些。”

  “是嶽帥在東線擊潰了三路金軍?”

  “是張相公在陝西,拖垮了女真人最能打的完顏婁室,那一戰戰死了無數人,但爲整個大局贏得了最寶貴的戰略時間和空間,沒有那一戰,中線和東線都得陷入女真人強勢的兵鋒中,以當時我軍的戰力,是無法抵擋金人的兵鋒的。”

  趙瑜說道:“可史官在寫那一戰的時候,說我軍英勇無敵。”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得學會從史書中得到更深一層的答案,若是我軍當時真的能正面和金人打,張相公爲何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陝西打那一戰?”

  趙寧說得很耐心,趙瑜希望兵事,趙寧便和他好好討論一些問題,教他從另一個層面去看待問題。

  “爹爹,我好像懂一點了。”

  趙寧瞥了一眼外面的高俅,說道:“瑜兒,你先下去,我跟高太尉說點事。”

  “是。”

  趙瑜出了福寧宮,高俅立刻道:“參見忠王殿下。”

  “高太尉,這廂有禮了。”趙瑜行了個禮,便匆匆離去。

  高俅邁步進入福寧宮,說道:“官家,金使來了。”

  “來的是誰?”

  “是金國魯國公完顏昌之子完顏烏達補。”高俅說道,“現在羣臣都在熱議。”

  “如何熱議?”

  “都希望官家您能儘快召見金使,以達成兩國和平。”

  “羣臣都願意議和?”

  “說是儘快議和對我大宋也有好處。”

  趙寧心裏尋思着,看來張浚這個謠言,確實讓許多人心中恐慌,深怕現在如日中天的大宋,變成了天寶年間的大唐。

  而與金國議和,無疑能省去外部壓力,讓朝廷集中精力調整軍政問題。

  這其實符合趙寧內心的想法。

  只要他趙官家不真的糊塗去動張浚,從某種程度上,那個造謠者,其實是幫了趙寧。

  他對邊軍沒有任何擔心,是不可能的。

  聰明如李隆基,當年把各種掣肘、平衡安排得妥妥的,還不是玩崩了。

  有些事,還是要有敬畏心的,不要躺在功勞上,得意忘形了。

  只是邊軍接下來的調整方式,就看趙寧的操作水平了。

  既不能打擊邊軍,也不能讓邊軍真的形成尾大不掉。

  趙寧說道:“宣金使覲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