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9章 朱熹(第一更)

作者:畫凌煙
大宋的讀書人們從未遇到過今天這樣的局面。

  他們翻閱了古籍,查找了先賢的聖典,無論如何都找不出一個議法院這樣的存在出來。

  自古立法,皆爲君王一言堂,皆爲君王而立法。

  所以才說是王法,而不是說民法。

  王法的本質就是君王的法,君王言出法隨。

  可是議政院這個存在,實屬奇怪,他居然在每一個行政衙門設立兩個議法官。

  立法的發起是從上而下,但是立法的程序,卻是從下而上。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以宰相爲首的東府,在立法上完全失去了權力。

  衆所周知,稅收歸東府管。

  例如現在東府覺得民間出現太多商業漏稅,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稅收,原因是商業法存在漏洞,但東府卻不能自己修改商業法了,而是必須提交給議政院。

  這就出現了一個讓一部分人堅決反對的問題:東府失去立法權,商業法存在漏洞,東府想要修改,必須走流程到議法院,議法院在召集議事,這個議事的過程就非常複雜了。

  複雜到議法院讓各路的州府、縣提修法意見,然後再議事,再最後投票做出決定,做完決定後,再組織專門的人修改法案。

  修改完後,再提交審覈,初審由議法院審,複審由東府和議法院聯合審,終審到皇帝陛下那裏。

  一整套下來,快的話一年,慢的話十年也說不定。

  於是立刻引起了一批人的強烈反對。

  這批反對的人到底有多少,無從得知,但是反對的聲音,在短短的半個多月時間迅速壯大。

  理由也很簡單:如此這般,朝廷想要解決民間問題,會被束縛住手腳,使得問題沒辦法得到及時解決。

  從解決問題這個出發點來去反對,這個反對理由,不是那麼容易推翻或者被懟回去的。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到了靖康二十年六月,正是夏風含波,青蓮浮綠的季節。

  這一日,一個少年郎騎着馬,意氣風發地抵達汴京。

  他的到來,引起了汴京學術界的轟動。

  準確的來說,是引起了儒學界的轟動,其他學派也有人聞風而來。

  畢竟這年頭,大宋的學術界早已遍地開花。

  例如新學的格物學、法學、市場學、貨幣學等等。

  格物學中又分了物理學、生物學、農學、天文學。

  還有一種叫新道學。

  儒學已經從一家獨大,變成只是諸多學術中的一種。

  畢竟新學已經抓了十幾年時間,一個少年假如七歲開始接觸新學,現在已經成長到二十幾年了。

  這是新一代人的崛起。

  但若說儒家徹底消失,也是不可能的。

  儒家之所以能在歷代王朝長盛不衰,也有儒家不可替代的優點。

  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本身都是好的。

  至少宋哲宗、宋徽宗時代的儒生,許多都還在世。

  這個少年的到來,似乎一下子喚醒了汴京沉寂已久的儒學。

  據說他五歲讀《孝經》,六歲能畫八卦,十歲已經熟讀儒家經典,地方上稱之爲神童。

  後來有人提報他的名字,引薦他到汴京,進入汴京大學,卻被他本人拒絕。

  他說當以聖人之學而治天下,新學是實用之學,而非治世之學。

  他的名字叫朱熹。

  靖康二十年的這個夏天,朱熹第一次到汴京。

  在他到來之前,他的文章、書籍,曾在汴京流傳已久。

  直到他本人抵達,無數人在到城外,去迎接這位少年儒學大師。

  於是,這一日汴京除了青蓮與蟬鳴,還多許多這個少年意氣風發的故事。

  傍晚,朱熹抵達汴京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後苑釣魚的趙寧耳邊。

  “朱熹?”

  “是的,官家,臣去打聽過,聽說此人自幼便是神童,以弘揚聖人學說爲己任,他今年才十六歲,但數年前,他的書就已經在各地出版,得到許多人的好評。”

  “哦,朕記得之前你跟朕提過一次。”趙寧說道。

  見趙官家面色如常,高俅試探性地說道:“但臣觀此人學術不正,蠱惑人心,現在到了汴京,滿城儒生皆喜極而迎,臣以爲,當將此人控制下來。”

  “控制下來?”

  “是的,以免他在汴京妖言惑衆,影響了新學。”

  說着,高俅還拿出一本朱熹寫的書,叫《天理》。

  “官家,您看看,他說什麼人要消滅本身的慾望,才能讓仁、義、理、智永恆。”高俅拿着那本書,言之鑿鑿地說着。

  趙寧接過來翻閱了一下。

  這本書正史上的朱熹沒寫過,這個時代的朱熹,估計是受到了諸多新學的影響。

  但他依然走進了理學的坑。

  “官家,看看這些歪理邪說吧,和您的主張形似而神不同,甚至處處相反!”

  趙寧的思想主張正好是,客觀地看待人身上存在的弱點,例如慾望、自私、憤怒、懦弱和恐懼等等。

  這些是千百萬年進化中刻在基因裏的,不是你蒙上眼睛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的。

  但是,要用普遍性的規則來約束人,用實踐性的經驗之學,例如儒家的仁善來教育人。

  約束和教育之後,也不代表人的弱點會消失。

  只有接受人的弱點,才能在做決策的時候趨向於理性客觀。

  趙寧大笑起來:“大可不必,如今的大宋,難道連一個朱熹都容不下?”

  如今的大宋,疆域萬里,商旅四通八達,貨幣遠行海外,軍隊深入荒漠。

  各派學術,百家爭鳴。

  並無哪一派說自己是絕對的正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正史上,就連沒有改制的南宋,都完全不喫朱熹那一套,南宋的士大夫,對朱熹之言嗤之以鼻。

  朱熹的學說,是被朱元璋搬上歷史舞臺的。

  爲何朱熹的學說在南宋不受待見?

  原因很簡單,因爲南宋商業發達!

  商業發達的社會,和朱熹的那一套學說是天然排斥的。

  朱熹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存天理,滅人慾。

  在朱熹之前,孔孟儒家是經驗的實用之學,而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學。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