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辯論課

作者:沈三問
李裹兒這個理由,自然是沒辦法說動李和的。

  但是回到家,李裹兒告狀後,沈三問總能找出千百條理由,證明學習音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一項必備的技能,簡直堪稱人生樂趣的源泉。

  李和都升不起反抗的心思。

  不過,他也學會了沈三問那些口號,“裹兒姐姐言之有理,張夫子讓我們能演奏出人間,我卻誤以爲剛剛是休息時間,沒有睡醒,導致錯過了,真的是汗顏。不如我與裹兒姐姐一起先去向夫子道個歉,然後等隆基哥哥給我講完,我再與你仔細探討一番今的內容。”

  李裹兒“哼,我纔不喫你這,完全沒有絲毫誠意,只知道巧舌如簧,知錯不改,令人不齒。”

  李和“”

  要不是擔心你使壞,我還懶得搭理你呢。

  李隆基“那你說怎麼辦”

  李裹兒想了會,“還是得與你父親溝通,讓他好好管教你。”

  李和“能有話好好說嗎”

  別動不動就請家長。

  李裹兒轉頭離去,怕了看你下次還敢不敢睡覺。張夫子在聽到他那聲驚叫後,緒明顯受影響了,破壞夫子奏樂心境,影響她聽曲,怎麼可以輕易放過。

  等着回家接受批評吧。

  李和沒有責怪李隆基沒叫醒他。一來父親很早就教過他,李隆基肯定要使壞的,二來他沒有要求過,李隆基也沒有義務。他睡的光明正大,就是結局有些淒涼。

  這次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

  李裹兒言出必踐,自然得去做客一番。

  沈三問對李裹兒向來照顧,看着她後的李和苦笑,就知道今天李和有沒有認真上音樂課。

  真是可怕,音樂課這種輕鬆的課不好好上,非得死磕一些不好玩的課。

  李裹兒很快就走了,權當路過,她放心得很,李和一頓洗腦是免不了了。

  沈三問看着小和,“張夫子教的不好嗎”

  李和“是昨晚沒休息好,太困了。”

  沈三問“恩,起太早了。可是,這個音律還是得學,至少得懂鑑賞吧,不聽課可是這個基礎能力都沒有的。”

  李和“困啊,能不能去休息。”

  沈三問“恩,把今天教授的內容重學一遍就可以休息了,欠的課總是要學的。”

  李和“可是這樣很晚了,又要晚睡,明天又困。”

  沈三問“所以課堂不能睡覺,回家也不要晚睡,否則耽誤的不是一天兩天。”

  李和“”

  這都什麼歪理,明天是我最喜歡的課。

  最後預料之中的重新補了課。

  李和沒有生氣,李隆基很難受。他不喜歡李和這樣的淡定和無所謂,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做什麼都是個外人。只做個外人,他沒辦法利用李和辦事。

  所以,有疑惑就開口問出來。

  看着李和的睏倦,李隆基裝出一副心疼的樣子先認錯,“昨是我疏忽了,忘記叫你。”

  李和“沒事,夫子也不介意,我也不介意。”

  李隆基“你不怪我嗎”

  李和“我自己睡着了怪你幹嘛”

  這討厭的理。

  李隆基“我以後會注意的,不會再讓你受罰了。”

  李和“哦。”

  這理所當然又冷漠的語氣。

  李隆基覺得很受挫折。

  他也有師父,還有父親的一大謀士,在二人面前,他沒有掩飾他心中的厭煩。

  “這個李和,真把我當下人了語氣語調,一直這麼波瀾不驚,好像有我沒我無所謂,我該怎麼辦”

  薛紹“公子太着急了。交友要交心,沒有真心是換不來真心的,特別是李和他什麼都不缺,不求名不求利,必須要慢慢積累感。”

  姚崇“李和這般是爲人冷漠還是與公子有嫌隙”

  薛紹“他這等子與太平公主並無二致,待人疏離,心思都放在心中,未必不重,卻不會輕易表露,還需耐心等待。”

  李隆基“會不會很久還過三年我就要離開書院,到時又會有新的同窗,人都是善忘的,這三年未必能做成什麼事。”

  姚崇“慢慢來,本就不是一之功。”

  薛紹“公子把這當作一次歷練即可,成與不成,以後都有段感。”

  李隆基“可是,這麼久的努力不久白費了”

  薛紹“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充實自纔是最重要的,慢慢歷練和等待時機。”

  姚崇“以學業爲重,萬不可荒廢,勤奮好學的名聲不可墜。”

  李隆基“學生謹記二位的教誨。”

  薛紹心中嘆一口氣,二公子聰慧卻太急功近利一心求成,太不穩重。

  學堂繼續授課,學子繼續聽課。

  李隆基的確穩重許多,不再表現的焦急,只當普通朋友,等待時機,仔細觀察能增進感的辦法。可惜,一次課堂故意爲之,李和心裏已有防備。

  辯論和博弈,是李和最喜歡的課程。

  辯論是各有立場,各執一詞,以各自的論點論據證明自己的正確,攻擊他人觀點,有時強詞奪理指出對方不足之處,有時偷換概念巧妙曲解矇蔽旁觀者視聽。

  喜歡的人都樂在其中。

  其實,喜歡辯論的多是些有主見又好強的人,持一觀點,便不會被輕易改變。

  不過,學堂都是些年輕人。年輕,就意味着沒經驗和閱歷,容易被煽動脫離現實,理論上被說服。

  李和喜歡辯論課。

  李隆基也喜歡。

  不過,李和喜歡聽,李隆基喜歡親參與作爲其中一方,他往往還是勝利的哪一方。

  辯論,能將一個人智慧表現出來,不僅是參與者,還是旁觀者。

  學堂的夫子都看到了李隆基,也都讚賞李隆基。

  這也算是做了奴僕事的李隆基,給李和唯一的好印象。

  可是,李和受到的教育,向來是不論是非,心中有桿秤,卻不要過早下定論。與李隆基要將是非論斷掌握在手中,然後爲自己服務的心思,完全不同。

  辯論之所以動人,並非能夠辨清是非曲直,因爲道理往往復雜難辨,人心總是神祕莫測,辯論只能夠引導旁觀者根據自經歷,做出有利於自己或者自以爲良心的選擇。

  許多人都明白這一點,所以都在用心積累。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