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皇帝問策

作者:落葉凋謝
“前段時間,我去看望信安王,他老得下不來牀了。唐初的時候,我宗室有孝恭、道宗等名將,威震天下。現在只剩下信安王,也即將離我而去。”

  李隆基示意李瑄落座後,動情地向李瑄說道。

  他口中的信安王,名李禕。是李世民第三子吳王李恪的孫子。

  在開元年間,李禕由文至武,任隴西節度使,千里奔襲,以極小的代價,拿下唐、吐蕃邊境最重要的要塞,石堡城,使大唐完成對吐蕃的戰略主動,反守爲攻。

  後又大破奚、契丹,功績卓著,是當之無愧的名將。

  若論對大唐的戰略貢獻,李禕在當代僅次於王忠嗣。

  “信安王是宗室的楷模,臣一直希望能如同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爲聖人開疆萬里。”

  李瑄向李隆基表達心跡,他懂李隆基的意思。

  李隆基希望宗室中,能再出現信安王李禕那樣的名將。

  李瑄本不想窮兵黷武,但他更清楚李隆基的喜好。

  王忠嗣在幾年後是怎麼失勢的?

  阻撓邊功!

  誰敢在這個時候說出“鑄劍爲犁”,李隆基一定會將其攆出長安。

  李瑄想要掌權,一定要貫徹李隆基的意志。

  “七郎志大,然霍去病的功績,可不是容易做到的。突厥已如衝風之末,不遠矣!”

  說這話的時候,代表李隆基已經開始考驗李瑄的武略、眼界。

  “聖人英明,突厥汗國覆滅已是時間問題。然草原諸部,回紇最強,麾下控弦之士十萬,制度分明,回紇首領骨力裴羅,果決而英勇,其子磨延啜精明而睿智。他們必然會盡擁匈奴故地,成爲草原新霸主。”

  李瑄微微思考後,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真有遠見!”

  李隆基驚訝,因爲李瑄的話,與王忠嗣上書幾乎一致。

  王忠嗣也認爲,拔悉密和葛邏祿不足與回紇爭鋒,如果滅掉突厥,回紇會盡擁匈奴故地。

  “七郎覺得要如何去做?可暢所欲言,不必顧忌。”李隆基又問策於李瑄。

  “草原部族,逐水草而居,不易控制。且我大唐當今大敵爲反覆無常的吐蕃,和變數橫生的西域。國家雖然興盛,然樹敵太多,並非是明智的。聖人可向回紇部落許諾,准許他們建立回紇汗國,盡擁匈奴故地。但必須年年向大唐進貢優質馬匹,貂皮。”

  李瑄向李隆基建議道。

  在歷史上的天寶年間,回紇是大唐名義上的藩屬,雖然接受冊封,但回紇在政治、軍事上,完全自主。

  所以安史之亂的時候,回紇也想從大唐撈一些利益。

  鑑於歷史上與回紇關係總體還算融洽,李瑄不會建議李隆基對回紇動武。

  “突厥一直死灰復燃,一遇變故,便寇我邊境,奪我百姓,窺我財物。回紇如果建國,是否會和突厥一樣,見利忘義?”

  李隆基擔憂這一點。

  自開元二十九年,吐蕃在廓州達化縣屠城以來,李隆基就對吐蕃恨之入骨,不再相信吐蕃所謂的“舅甥之好”。

  吐蕃一直是李隆基心腹大患。他的戰略,也是以對付吐蕃爲主。

  “聖人不必多慮,回紇即便建國,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勢。自古西域是草原的羽翼,只要我大唐牢牢把握住這雙羽翼,回紇就會被鎖死在草原與大漠,我們再拉攏一些草原其他部落,用以制衡。回紇一旦有異心,數路兵馬同出,頃復間將其覆滅。”

  李瑄將戰略方向,稟明李隆基。

  當然,如果大唐失去西域,對草原的鉗制,便不復存在。

  “善!”

  李隆基的心中一下明朗。

  “一個月前,安西都護府上書,遠隔重山,一個叫大食的國家,不斷東擴。原本屬於大唐藩屬的昭武九姓,先後臣服於大食,現在欲要籠絡西域諸國。七郎怎麼看待?”

  本不該問李瑄這些,但李瑄提到西域,李隆基嘗試詢問一番。

  他準備下詔讓安西副都護和王忠嗣回京,爲他講述往大食去的里程詳細。

  “臣結識過大食商人,對大食有些淺薄瞭解。大食國土廣袤,橫跨海洋,直至歐羅巴的疆土……但是近年來,大食國內有兩個派系爭鬥,不死不休,已無心東擴,暫不用擔心大食……”

  李瑄向李隆基講說道。

  現在的大食爲白衣大食。

  等過幾年,強悍的黑衣大食纔會建立。

  看李隆基還是有些不瞭解的樣子。

  李瑄索性着重向李隆基介紹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和他們所信奉的宗教、特點。

  這些新奇,李隆基聽得入迷。

  “待吐蕃臣服,可重兵陳於西域,與大食爭昭武九姓之地,重建波斯都督府,徹底統治西域,將大唐和聖人您的威名,傳至四海!”

  最後,李瑄向李隆基畫大餅,使李隆基熱血沸騰。

  彷彿回到數十年前,他帶領五百死士,剷除韋后的時候。

  他沒想到李瑄連域外之事,都知之甚詳。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