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

作者:落葉凋謝
第304章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

  “安業令以爲自己是貴妃的親戚,就能肆意非爲嗎?”

  “安業縣雖在山南,然距離長安不過二百多裏遠。如此無視朝廷法度,罔顧聖人和貴妃的恩情,罪不可恕!”

  李瑄聲厲俱色地說道。

  如果不牽扯到楊氏,李瑄會派遣杜甫或王昌齡去調查,一經查實,將安業縣的朝廷命官全部處死,以儆效尤。

  然安業令楊銳是楊氏。

  楊氏以“五楊”爲首,楊國忠次之。

  世人認爲,凡是楊令本的後代,都可以歸結爲楊氏。

  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因爲楊玉環的曾祖父楊令本的後代,才得享榮華富貴。

  血緣與楊玉環近的親姐妹,堂兄弟姐妹,都最頂尖的一批,因此稱爲“五楊”。

  其餘的遠方親戚,大多被五楊安排爲郡司馬,縣令這樣的官職。

  當然,楊國忠除外。因爲楊國忠和虢國夫人有不可描述的關係,其間無比親密。另外楊國忠也有一些特長能力,逐漸被李隆基所寵信、倚重。

  但安業令楊銳觸及到李瑄底線,李瑄必要他付出代價。

  而且這也是李瑄所希望的,通過打擊楊氏,會爲李瑄帶來聲望。

  不過最重要的一條,應是勸說楊玉環。

  “多謝相公能明察秋毫,爲安業縣的七家軍戶討回公道。”

  張小敬起身向李瑄一拜。

  身爲軍人,他對安業縣老鄉的遭遇感同身受。

  包括隴右、河西的士族,誰都不想這種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

  河隴軍士出於對李瑄的崇拜,他們認爲李瑄無所不能。

  一定可以爲戰友討回公道。

  “張押官,這段時間,你先在天水王府住着。不久後還要你作爲證人。”

  李瑄向張小敬說道。

  他在考慮是先派人將安業令楊銳捉拿回長安,還是先向李隆基稟告。

  李瑄認爲李隆基會包庇五楊,包庇楊氏遠親的可能性不大。

  但有一點,如果楊玉環或五楊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很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遵命!”

  張小敬領命道。

  隨後,李瑄與張小敬談論一些隴右的事情後,吩咐張小敬下去歇息。

  他再次來到姜月瑤的住所,看姜月瑤的狀況,和自己第二個孩子。

  李適之和李玉瑩也已經到來。

  在子嗣之中,李瑄光耀門楣,李適之不免對李瑄的兒子有偏愛,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從平康坊趕來。

  李適之自是希望孫兒繞膝,七郎也要多子多福。

  姜月瑤是李玉瑩的好友,現委身於兄長妾室,她衷心祝福姜月瑤今後能完美。

  第二日,清晨,李瑄來到姜月瑤房間,見姜月瑤在婢女的看護下,哺乳嬰兒。

  一夜過後,姜月瑤精氣神恢復許多。

  初次育兒,姜月瑤臉上洋溢着幸福和母性的光輝。

  “相公……別過來……”

  姜月瑤害羞,要哺乳完畢後,再讓李瑄靠前。

  李瑄微微一笑,等待一會兒。

  嬰兒停止喝奶以後,姜月瑤整理好衣服,李瑄纔來到姜月瑤身邊。

  “相公,請爲二郎取一個名字。”

  看李瑄坐在榻前輕輕撫摸孩兒的臉頰,姜月瑤爲李瑄說此重要事情。

  “我早就想好了,取名爲淞,水字旁的淞,與松樹同音,希望淞兒將來的健康、長青。”

  李瑄將早已想好的名字告訴姜月瑤。

  他沒有按照固定的偏旁取名。

  李淞,是他的第二子。

  “淞兒,你父親爲你取名了。”

  姜月瑤也認爲這是很好的名字,輕輕地握住李淞的小手。

  “淞兒很像我啊,你看這鼻子。”

  李瑄也點了一下李淞的鼻子。使李淞嘻嘻笑了一笑。

  “淞兒將來一定要向父親學習。”

  姜月瑤其實沒怎麼看出來,她不求李淞能達成李瑄的成就,因爲他的相公是千古一人,古往今來無人能比。

  只要能在父親的萌蔭下出人頭地足矣。

  不一會兒,裴靈溪帶來雞湯,李瑄親自用湯匙餵給姜月瑤,以感激她千辛萬苦爲他產下第二子。

  這也是姜月瑤自覺最幸福的時候。

  現在是關鍵時刻,李瑄無法長久陪伴,他要去一次興慶宮。

  昨日下午宮中傳話,李隆基不早朝。

  這是文武百官心照不宣的事情。

  李隆基也很懂,放了百官幾次鴿子後,他感覺自己不想上朝的時候,會提前通知。

  李瑄前往興慶宮的路上,觀看吏部書令使送來的文書。

  這是關於安業令楊銳的信息。

  和李瑄猜測的一樣,果然是楊友諒的孫子,楊國忠的堂弟。

  於天寶五載的時候,任安業令。

  由於關係較遠,能力平平,楊銳想升職不容易。

  畢竟他不是楊國忠。

  李瑄放下文書,閉目思考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相公,已至通陽門……”

  馬車停下,駕車的羅興向車內的李瑄提醒一聲。

  道政坊距離興慶宮一街之隔。

  出了天水王府,片刻就能到。

  “好!”

  李瑄下車,讓羽林郎向李隆基通稟。

  “聞七郎有弄璋之喜,不在家中,何事前來啊?”

  龍池旁的涼亭中,李隆基向李瑄詢問道。

  他本計劃看一場馬毬賽,沒料到李瑄回來。

  “託聖人之福,臣又喜得一子。今臣前來,是爲告狀的!”

  李瑄再次一拱手後,向李隆基說道。

  “我將許多事情託付七郎,你是宰相,還有什麼要告的?”

  李隆基納悶道。

  “臣要狀告貴妃的親戚,楊氏。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韓國夫人、光祿卿楊銛、侍御史楊錡,他們仗着自己是貴妃的親戚,在長安城外多吞併農莊,果園,朝野滿是怨言。”

  李瑄向李隆基稟告道,言辭凜凜。

  “我聽說過這種言語,以爲是風言風語。不過她們犯下的錯誤,應該是貪財小過,對國家來說微不足道。”

  李隆基的話很明顯,他知道,但想讓他擒殺五楊是不可能的。

  “虢國夫人等多次爲地方官吏求官,被我拒絕;也多次想讓我赦免犯法的官吏,這已經是插手國家的政務了。臣拜相以來,一直壓制虢國夫人等,不讓他們胡來。但他們卻還在鑽空子,兼併官員農莊不說,他們的奴僕多有傷人,他們還勒索王公大臣,皇子皇孫,給予他們錢財。如果不加以制止,五楊必生禍亂。”

  李瑄當然知道李隆基的心思,他需要一點一點誘導李隆基。

  歷史上天寶十載正月望夜,楊國忠和楊氏姐妹五家夜遊。

  正好與李隆基最寵愛的廣寧公主相遇。

  於是,雙方騎從爭過西市門。楊氏的奴僕揮鞭打到廣寧公主的衣服,廣寧公主因此墮馬。

  駙馬程昌裔前去攙扶廣寧公主,因而被楊氏奴僕打了數鞭。

  事後,廣寧公主向父親李隆基哭訴,李隆基下令殺楊家奴僕,而駙馬程昌裔亦被停官。

  但五楊卻什麼事情都沒有。

  這代表着李隆基可以縱容五楊任何事情。

  也使得今後公主皇子,寧可得罪李隆基,也不敢得罪楊氏。

  得罪李隆基最多被訓斥一頓,得罪楊氏可能身首異處。

  李隆基不想對付楊氏,是不願看到楊玉環傷心。

  所以對五楊最大限度的忍耐。

  “七郎時不時危言聳聽,幾位姨看起來寬和有禮,遠遠未到這一步。”

  李隆基認爲李瑄的話有些誇張。

  “回聖人,並非臣危言聳聽……”

  “現山南東道的安業令,爲貴妃娘娘的遠親,與楊中丞同輩。他在安業縣不可一世,如一方霸主。諸節鎮邊軍戰死士兵,皆有撫卹。而從安業縣走出的士兵,死後撫卹,皆消失得無影無蹤。軍戶討要說法,更是被砍斷手。而朝廷下派的常平新兵百總,不到兩月,就莫名其妙死亡……國家邊地雖然少戰,但將士耐苦寒堅守,風餐露宿爲常態,大唐如此繁榮強大,卻無法保證兒郎們的身後事,這不免讓諸軍將士寒心……”

  “臣認爲安業令楊銳的所作所爲,就是楊氏一族的縮影,需要嚴謹對待。”

  李瑄這才切入安業令事件,娓娓向李隆基講述。

  “這個叫楊銳的人,這麼貪心嗎?連將士的撫卹都要貪墨?七郎,治他的罪,把他的腦袋砍下來。”

  李隆基聽到李瑄的話後,怒形於色。

  軍隊是他最關心的事情。任何妨礙他掌控軍隊的行爲,都是大事。

  楊銳可以在郡縣受賄千貫,但不能貪墨撫卹十貫。

  李瑄說的楊銳,雖是楊玉環的遠親,但李隆基對這個名字沒印象。

  楊玉環出生在蜀地,但十來歲的時候,就一直在洛陽長大。

  許多遠親,根本就不熟悉,甚至連一面都沒見過。

  李隆基覺得殺就殺了,他的玉環娘子該不會傷心。

  “臣會派侍御史前往安業縣調查,如果屬實,安業令、安業尉、安業丞一個都跑不了。”

  李瑄點頭後,話鋒一轉說道:“貴妃娘娘天性善良,對於家人說不了重話,以至於五楊有恃無恐。長安坊市都在傳,五楊出行的排場和所居住的府邸,比諸王公主還尊貴。在禮制上,大過宗室李姓了。楊銳如此,是利用貴妃娘娘的,而根源還在於五楊……”

  去年的時候,玉真公主去拜見虢國夫人,但虢國夫人卻將玉真公主晾在一旁,坐在位置上,屁股都不擡一下。

  玉真公主在地位上,是大於李隆基的女兒的。

  滿朝文武,包括李白、王維等大詩人,都對玉真公主寫詩讚美。

  聖人的親妹妹在虢國夫人面前只能讓座而不敢就坐,這是對皇家顏面的侮辱。

  另外,李隆基的女兒信成公主因爲和楊家人有矛盾,竟被追回內府封贈東西。

  這些無一不在證明楊氏已經騎在皇室的頭上。

  以至於王孫們說親,必找楊氏姐妹,每一次動輒錢千萬計。

  “五楊確實有些過了。唉!然我不忍心處罰他們。”

  李隆基一臉難色,他知道李瑄執法嚴厲,所以不希望李瑄對付五楊。

  玉環娘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五楊與他宴會玩樂的時候,使他非常輕鬆歡快。

  “臣有一法,或許可以讓五楊有所收斂。”

  李瑄自然不會頭鐵請李隆基處置五楊。

  李隆基此時的心態變得與衆不同,“脆弱”這個詞或許不該出現李隆基這個曾經雄才偉略的帝王身上,而事實上恰恰如此。

  有的時候,李隆基的心真得很“脆弱”。

  “七郎快快講來……”

  李隆基趕緊向李瑄詢問。

  “天寶五載,貴妃娘娘被聖人安排出宮。臣到楊銛府上的時候,五楊和其他楊氏齊聚,雞飛狗跳,一個個臉上寫滿惶恐,彷彿天要塌下來一樣……”

  “今聖人可以再下令將貴妃娘娘送回楊銛府邸,只能聖人能堅持十天半月,不召貴妃娘娘回宮。五楊就會老實許多….”

  “此舉讓五楊知道,他們的一切,包括財富、權力,都是聖人所賜予。以後遵紀守法,不拖累國家,享受富貴沒問題。否則讓他們成爲庶民,只是聖人一句話的事情。”

  李瑄向李隆基講出自己的計策。

  歷史上爲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楊玉環兩次回孃家。

  甚至人們細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是什麼原因被李隆基送出宮。

  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現在是天寶九載,歷史上的楊玉環應該在今年春天就出宮了。

  但在這個時空,卻未發生這樣的事情。

  李瑄到來,使一切都變了。

  另外,李瑄懷疑歷史上楊玉環第二次出宮,就是李隆基想借此威懾五楊。

  誰知自己的定力不行,以至於五楊在今後的跋扈更上一層樓。

  李隆基也乾脆放任不管。

  現在李瑄壓制着五楊,使李隆基還未看到五楊最囂張跋扈的一面。

  是以,讓楊玉環出宮的事情,還得讓李瑄來提醒。

  “七郎所說,好像是一個辦法。不過真要等十天半月纔將玉環接回來嗎?”

  李隆基認爲可行,但又覺得半個月時間是不是太長了。

  他與楊玉環形影不離,有幾次楊玉環身體不舒服,讓他獨自玩樂,他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做什麼都索然無味。

  “必須如此,還得讓楊氏認錯求聖人。如此才能使楊氏安分守己。”李瑄向李隆基說道。

  “既然七郎這麼說,就先委屈玉環幾天!”

  李隆基終於下定決心,決定就按照李瑄說的做。

  不就是半個月嗎!

  忍忍就過去了。

  “聖人英明……”

  李瑄恭維一句。

  不是他高估李隆基,他覺得李隆基堅持不到三天。

  “唉!力士啊!你去南薰殿,將玉環送回楊銛的府邸吧!”

  李隆基向高力士吩咐道。

  這句話說完,李隆基的心堵得慌,他也沒心情看接下來的馬毬比賽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