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
經過李瑄一番添油加醋後,連李隆基都有些喫驚。
捕殺楊銳,確實經過他同意,因爲楊銳只是玉環娘子不認識的遠親。
楊銛可是楊玉環正兒八經的堂兄。
而且楊玉環的情況還比較特殊,由於小時候喪父,她們姐妹都是都是由叔父楊玄珪和楊玄璬資助、撫養長大。
所以楊玉環的堂兄能直接得到三品的大位。
在愛屋及烏之下,被李隆基寵信。
如果李隆基真有決心,哪怕有楊玉環阻止,他也能削掉五楊的權勢。
然李隆基心中,對他們已有縱容。
不過當李隆基聽到李瑄的彙報後,哪怕他縱容楊銛,也有些生氣。
一個光祿卿,竟然要劫一個犯罪的縣令,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不能姑息的事情。
“李相在胡說,兄長只是爲見楊銳一面,絕對不是劫走楊銳。”
韓國夫人辯解道。
她只知道楊銛去見楊銳的目的。
而且楊銛哪有膽子直接劫人。
“楊銛將馬車橫到官道上,數以百計的行人、商隊親眼目睹……楊銛召集數十名奴僕,還攜帶兵器,這是想幹什麼?楊銛毆打杜御史,也有許多人看見,這還不算是動機嗎?如果諸位娘子不信,可以將在場的人都叫過來作證。”
李瑄對韓國夫人反駁道。
看李瑄話語中信誓旦旦,楊氏三姐妹也一陣心虛。
她們無法確定當時楊銛是否腦子抽筋,畢竟這段時間,大家都很猖狂。
“聖人,我兄長應是一時糊塗,那楊銳該如何判就如何判,與我兄長無關。”
虢國夫人靠前向李隆基說道,說話的時候,還晃了晃楊玉環。
她希望楊玉環趕緊說句話。
但楊玉環一時左右爲難,她叔父們都待她很好,特別是楊玄璬,將她接到洛陽養大,並視若己出。
她不明白爲什麼會變成這樣,一邊是她傾慕的人,一邊是她的兄長。
她相信李瑄所言是對的,但她明明警告過姐姐們和兄長們,爲什麼不聽她的呢?
楊玉環不知道的是,她的性格已經被她的兄長和姐姐們,拿捏得死死的。
但五楊沒料到的是,在自己和李瑄中,理智的楊玉環選擇了後者,站在正義的一方。
任楊玉瑤一再提示楊玉環,楊玉環始終沒有開口幫楊銛求情。
李隆基也因爲這件事情,橫眉怒目。楊銛太不像話了。
一定要重罰他。
不過當她扭頭看到楊玉環一臉難過的嬌柔模樣時,冷靜下來,憤怒消散。
終於是玉環的兄長,處置了楊銛,玉環一定會難過。
楊玉環此時難過是人之常情,但李隆基將楊玉環捧在手心,看不得楊玉環一點不好。
“七郎!楊銛好在沒有釀成大錯,就將他放了吧,我會罰他俸祿,讓他記住這個教訓。”
李隆基臉變得很快,準備讓李瑄釋放楊銛。
“臣覺得楊銳犯案,與楊銛有過。請允許臣查清楚,再做定奪。”
李瑄第一次,對抗李隆基的意志。
這讓李隆基眉頭一皺,心裏也很不舒服。
因爲李瑄從來順着他的話,有時候好言相勸,有時候引經據典。
這麼多年了,從來沒有直接拒絕過他。
這讓李隆基有一種李瑄脫離他掌控的感覺。
如果李瑄是張九齡那種,一直諫言硬剛的大臣就算了,可李瑄偏偏不是那種人。
在這個時候,李隆基已經不考慮對錯了。
“三郎,讓七郎細查一下楊銳,我楊氏的恩寵已經夠多了,不能作出危害國家的事情。”
楊玉環感覺到李隆基即將發怒,連忙搖晃李隆基的手臂,勸說一聲。
“也對!”
李隆基聽到楊玉環的輕聲細語,這才醒悟。
原來楊銛纔是錯誤的一方。
只是芥蒂已經埋在心中。
“七郎仔細查辦楊銳案,有任何蛛絲馬跡,都要入宮向我彙報。”
李隆基向李瑄吩咐一句,讓李瑄退下。
不過爲了不讓楊玉環左右爲難,他一定會保住楊銛。
大不了動用權利特赦!
皇帝可以特赦犯人。
但特赦也不是隨便用,除了重大事件的“大赦天下”,其他有爭議的案子,每特赦一次,都會損失威望。
但李隆基不在乎。
“臣遵旨!”
李瑄拱手領命。
他已經準備接受李隆基的怒火了,也準備與李隆基據理力爭。
沒想到楊玉環會幫他說話。
雖然他曾經向楊玉環說過,要“護貴妃娘娘”,但他畢竟是外人。
再看楊玉環,面若芙蓉的她,眉宇間有一絲淡淡的哀傷。
似仿徨,似糾結……
李瑄的眼眸不能停留,向李隆基一禮後,轉身退去……
而楊玉環的目光也才落在李瑄的背影上。
如山如嶽,無比的高大,他的每一步,都像腳踏實地一般。
……
楊氏三姐妹非常掃興地回到府邸。
她們已經確定,楊玉環對李瑄的偏袒。
可她們有什麼辦法呢?
權力來源於楊玉環,總不能去質問楊玉環原因吧?
不論楊玉環想法如何,她們都得閉嘴。
這一次,五楊在虢國夫人的府邸集合。
還有一個人,是楊國忠!
楊銳是他的堂弟,但他並沒有因爲他的堂弟被逮捕,而情緒失衡。
反而他是最冷靜的。
在楊國忠的眼裏,堂弟哪有遠方的楊銛親密。
他只向權勢看齊!
“李七郎開始對付我們楊氏,今日是兄長,明日定是我們。玉環也被李七郎迷惑,不肯爲自己的兄長求情。我等的榮華富貴來之不易,難道就要這麼捨棄,向李七郎俯首稱臣嗎?”
楊玉瑤在正堂向諸楊說道,想請一個對策。
以前她嚮往高大英武,文武雙全的李瑄的,現在李瑄蓄鬍須以後,更有魅力,但卻成了她討厭的樣子。
以前她有多喜愛,現在就有多討厭。
歸根結底,李瑄擋住了她的榮華富貴,阻礙了她施展權力。
“絕對不能!一定要將兄長救回來。”
八姐秦國夫人說道。
“對!兄長若被李七郎治罪,我們楊氏將擡不起頭。”
大姐韓國夫人也說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她們哪還能回到過去啊!
以前在蜀地的時候,她們雖然有點家底,但面對地方縣令,也得去巴結。哪能如今天一樣!
平民百姓一年花費一貫不到,這該怎麼活下去?
她們無法想象!
“國忠,你最聰明,權勢最大,你覺得我們楊家該如何呢?總不能一直被李瑄騎在頭上吧!他要將我們趕盡殺絕啊!”
楊玉瑤問向她的姘頭楊國忠。
原本楊慎矜掌管太府。
但楊慎矜從御史中丞升任爲御史大夫後。
御史中丞和太府卿被楊國忠領了去,成爲楊氏這一輩第三位“紫衣大臣”。
除此之外,楊國忠還兼任二十多個使職。
李隆基是真喜愛能說會道,聰明伶俐的楊國忠。認爲楊國忠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樑。
楊國忠雄心勃勃,也不甘心止步於此。
“恕我直言,我楊氏看似權勢滔天,實則異常虛浮!
楊國忠卻說出不一樣的話。
“國忠說笑了,我楊氏都不算富貴,天底下還有富貴的家族嗎?”
駙馬爺楊錡不敢苟同楊國忠的話。
壯歲三紫袍,姐妹三國夫人。
又有貴妃在內。
誰言楊氏不富貴?
“有!李七郎的家族。”
“李七郎是宗室,父親曾是宰相。他自己把持朝政,權勢滔天。光祿卿和衛尉卿雖是三品,權力卻很一般?真正的決策還是六部。我雖是御史中丞,但頭上有御史大夫楊慎矜壓着。看朝中實權,大半爲李七郎爪牙。李七郎的大兄爲戶部侍郎,三兄爲京兆少尹,四兄中書舍人,五兄爲起居郎,這些雖不是三品,但要麼是天子近臣,要麼是實權官職……”
楊國忠說這麼多,只想表達一點。
他們楊氏沒有宰相,甚至連個尚書都沒有。
所以顯得三品的官吏非常虛。
如果有宰相,何至於此?
楊氏三姐妹和楊錡都能聽出楊國忠的意思。
誰可爲宰相呢?
楊銛官司纏身,楊錡身上無使職,說明李隆基沒看到楊錡的閃光點,也不可能。
楊國忠這麼說,大有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
“自開元以來,宰相不過三人,哪怕聖人再寵信你,也不可能任命你爲宰相。”
虢國夫人向楊國忠說道。
大唐雖然是“羣相制”,宰相都是五人以上,但李隆基時代,任命宰相最多三人。
一般爲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爲首席宰相,門下省的長官侍中爲第二宰相,再加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尚書,爲第三宰相。
甚至絕大部分時間,都只是兩名宰相。
開元前中期,李隆基喜歡宰相互相制衡,他從中調解,掌握權力。
開元后期到天寶年間,李隆基希望宰相不要有爭鬥,和睦相處,他可以耳根清靜,隨時享樂。
“確實如此!聖人若罷相,最有機會成爲宰相的人,必然是我!”
楊國忠自信地說道。
“說是這麼說,可談何容易?李林甫宰相的時間太長了,他看起來行將就木,誰知他還能活多久呢?李七郎現在掌握朝政,是變法的主持者,朝野聲望,如日中天,他更不可能離開。裴寬老賊有李七郎鼎力支持,想罷他可不容易。罷相的事,全在聖人,如果在聖人面前提,必被厭惡。”
楊玉瑤向楊國忠分析道。
提到裴寬的時候,她也是咬牙切齒。
有一次,裴敦復的部下犯法,想要兼任刑部尚書的裴寬網開一面,裴寬雖然和裴敦復同爲聞喜裴氏,但法不容情,拒絕了裴敦復。
裴敦復因此怨恨,賄賂三百金給楊玉瑤,希望楊玉瑤能在聖人面前中傷裴寬。
她高估了自己。
雖然她讓裴寬很狼狽,但李隆基並沒有罷裴寬宰相的職位。
所以每當楊氏的事情,裴寬都會支持李瑄。算是對楊玉瑤的回擊。
“這一年來,我察言觀色,發現李林甫逐漸失寵,聖人也不再聽信李林甫了。我已經有計策,必定可以將李林甫拉下馬。”
楊國忠準備挑軟柿子捏。
李林甫從沒有辜負楊國忠,一度爲他說話,還打算提拔他。
誰知在關鍵時刻,楊國忠背叛李林甫。
忘恩負義的人,會反過來憎恨自己的恩人,把恩人弄死,纔會心安理得。
楊國忠此時就是這種心態。
“什麼樣的計策,說來聽聽?”
楊玉瑤眼睛一亮,追問道。
“這是朔方黃河南部突厥奉信王的信件……”
楊國忠沒有隱瞞楊玉瑤。
說着,他掏出一份信件,顯然謀劃已久。
楊玉瑤立刻搶過信件觀看,楊錡、秦國夫人、韓國夫人也湊上前。
信件是奉信王阿布思寫給李林甫的,其上的意思非常模糊。
但能看出李林甫與阿布思有結交。
阿布思是投靠大唐的突厥首領中最大的一支,麾下兵馬衆多。
李林甫謹小慎微,是不可能結交阿布思的。
這是楊國忠僞造的信件!
對於急躁的李隆基來說,僞造就夠了。
因爲這是哥舒翰爲他獻上的計策,哥舒翰還願意爲他作旁證。
掌管河西兵馬的哥舒翰曾經是李瑄的部下。
楊國忠也不知道哥舒翰爲何會與他親近。
他懷疑是李瑄授意哥舒翰這樣,準備弄死李林甫。
他可不管這些,只要能幹掉李林甫,他成爲宰相就行。
“如果李林甫罷相,李七郎豈不成了首席宰相?”
楊玉瑤不甘心地說道。
“李七郎現在就是首席宰相!他就算升任成右相,又有什麼關係呢?主要是宰相的席位空缺,我們楊氏就有機會了。”
楊國忠不以爲然地說道。
可以說右相是百官之首,但在權力方面,李瑄纔是首席宰相。
這種觀念,現在人可能拗不過來,但幾年後,朝野都會這麼認爲。
因爲李瑄已經形成一套自己的體系,脅迫了右相。
就像唐初的尚書左僕射爲首席宰相。
現在尚書左僕射只是閒職而已,由大臣兼任。
“能成功嗎?”
秦國夫人擔憂地問。
楊國忠和李林甫有仇,但楊氏沒有,相反,李林甫還很尊重楊氏。
“一定可以!趁着哥舒翰回京述職,我明日就將信件呈給聖人。早早成爲宰相,對抗李七郎。”
楊國忠篤定道。
看李瑄天天八面威風,他羨慕嫉妒恨。
他在李瑄面前卑躬屈膝,就是爲了有一天將李瑄壓制。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則五鼎烹。
爲達成目的,楊國忠不擇手段。
“那兄長怎麼辦?他還在李瑄手中!”
繞了半天,他們又回到這個話題上。
“看李瑄怎麼下定論了。現在我們只能再求求貴妃,求求聖人。”
楊國忠沒有大權在握,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需要等待李瑄的動作後再決定。
不過楊國忠認爲,聖人不會讓李瑄治罪楊銛。
……
事關重大,李瑄親自坐鎮御史臺,對楊銳進行審訊。
和李瑄所料的一樣,楊銳並不是一個硬骨頭,被抽了幾鞭子後,立刻老實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