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借威
姜影梅皮笑肉不笑地回媒婆的話。
“我家孩子年紀確實還小,還是留在家裏多管教幾年。”
她的話一出,媒婆便變了臉色。
連帶着男方的父母也都沉下了臉。
因爲這就是很明確的拒絕了這門親事。
明明是這女方沒教養,他們都沒拒絕呢,這女方憑什麼拒絕?
男方母親冷哼一聲,嘲諷道:“確實要嚴加管教,如此無教養,免得出嫁後禍害他人。”
至此,雙方已然翻臉,撕破了臉皮。
姜影梅臉色一沉,但自知理虧,卻也不甘心被人罵不還口,於是說道:“您所言極是,但也有句俗語,有福之女不入無福之家。或許是我家鍾玉與你們家梁海營無緣。”
“真是好大的口氣。”
男方母親氣的不行,他們居然敢說自家無福。
“我梁家再不濟也有家財萬貫,不必爲奴爲婢維持生計,確實是我們家沒福,娶不了你家的千金小姐。”
鍾世安和姜影梅臉色更加難看了。
尤其是鍾世安,幾乎是雙手都在顫抖。
梁母乘勝追擊,微揚下巴說道:“海營,我們走,娘再給你找個知書達理的姑娘。”
梁海營緩緩起身,打了哈欠懶散道:“走吧,少說兩句。”
鍾世安和姜影梅坐着一動不動,顯然是對這梁家沒什麼好印象了,怪不得好好的姑娘會突然賭氣跑掉了。
幸好女兒早有遠見,不然定下這婚事也不會有好日過。
姜影梅冷聲說道:“慢走,不送。”
梁府的人準備離開,媒婆臉色不太看,只沉聲道:“錯過這家便再無他家,以你們的條件,若是能與梁家結親,實乃高攀。”
她自然希望此婚事能成,如此一來,她便可得一筆豐厚的賞錢。
對梁家的人來說,他們只知道鍾家是在永安侯府裏做事,這鐘世安是侯府的管家,但總的來說也就是個下人。
高門大院的管家,與他們這低等的商戶接親,倒也是門當戶對。
鍾世安再也忍不住了,高聲說道:“梁家我們高攀不起,好走不送。”
梁家人自然是個個臉色難看,梁海營更是出聲嘲諷道:“一家下人狗腿子,有什麼好得意的。”
鍾世安和姜影梅只能強忍着怒火,卻也不願與人再起衝突。
他們年紀大了,而膝下也只有鍾玉這一個幼女,若是鍾奇還在,他們又怎麼會如此受人欺凌?
正當梁家人轉身離去之際,宋文與宋武迎面而來。
二人甲冑在身,氣勢如虹。
他們身爲侯府護衛,久經沙場,多多少少有戰功,且身有官職,絕非普通百姓可比,何況梁家爲商戶。
梁家人見到他們,氣勢上就弱了一半。
宋文爲人精明,他與宋武適才皆聽到了梁家人和鍾家人的對話。
他面沉似水,笑意不達眼底,看向梁家人的眼神中充滿冷意。
宋武則不會掩飾情緒,臉上盡是憤怒。
梁家人望着眼前的兩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宋文笑吟吟地說道:“鍾伯家裏有客啊!”
鍾世安緊繃的臉色緩了緩,輕輕點頭道:“是,你們怎麼來了,往日不是小王和小周嗎?”
宋文勾脣笑道:“可不止我們來了,侯爺的貼身護衛赤陽也來了。
不過我們剛在門口碰到了哭着跑出去的鐘玉姑娘,不知她怎麼了,赤陽大哥便追了過去。
侯爺和夫人上午剛出發出遠門去了,臨走前特意囑咐我們多來看看你們兩位老人家。”
鍾世安笑着點了點頭,一下子就明白了宋文的意思。
這小子鬼精鬼精的,肯定是剛纔聽見他們說話了,這是明裏暗裏給他們長臉撐腰來了。
倒是姜影梅臉色有些不自在。
鍾世安說道:“勞王爺掛心,我們夫妻倆真是受寵若驚。”
宋文餘光已經瞥見梁家人面色不自在了。
他臉上的笑意更加濃了。
“鍾伯您和姜大娘保重身體就好了,這樣侯爺才放心。
他吩咐了我們多來探望,我們做屬下的也不敢懈怠,畢竟你們可是侯爺的義父義母。”
鍾世安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麼了,只能訕笑着點了點頭,
侯爺和夫人確實待他們鍾家不薄,只是這其中發生的事情太多了,這一切都太複雜了。
姜影梅沉默的低下了頭,臉色隱在陰影裏,看不清臉上的神色。
但梁家人卻是在這三言兩語中嚇破了膽。
他們只知道鍾世安是在侯府做管家,姜影梅是做管事娘子,都是極其重要的職位。
這隻能說明他們在侯府混的還不錯,但終究也只是下人,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居然和永安侯關係這般不簡單。
宋武瞅見他們的臉色又驚又懼,這才露出了暢快之色。
梁父臉上浮起笑容,態度明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鍾老爺,剛纔大家都在氣頭上,都說了不少氣話,氣話是不能當真的,您說是不是?”
鍾世安不想得罪人,但也拉不下臉,只笑容淡淡地點了點頭,算是不計較了。
梁父見狀長舒一口氣,又看向了一旁的姜影梅。
姜影梅始終低着頭,看不清臉色,讓梁父心裏又惴惴不安了起來。
他立即擡手給了身旁的妻子一巴掌。
“你還不向鍾夫人道歉!!”
梁母捂着臉,朝姜影梅連連鞠躬。
“對不起鍾夫人,是我有眼無珠,是我們家福薄,與鍾玉姑娘無緣。”
梁家人都在等姜影梅的態度。
宋文和宋武雙手抱胸靜靜的聽着熱鬧。
姜影梅一言不發,在大家的注視下,忽然起身直接離開了。
這讓梁家人丈二摸不到頭腦,但更加的害怕了。
宋文宋武對視了一眼,卻也只能看着姜影梅離開。
“鍾老爺,我們真是知道錯了。”梁父嚇的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他們家只是一個普通商戶,就算有點小錢,可在京城這繁華富庶之地,那是連個屁都算不上。
媒婆介紹這婚事的時候,他們也是想着,鍾家和永安侯府有些關係。
但是那時候還覺得,以自家的身價,配侯府的一個管家還是綽綽有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