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作者:他鄉的燈火
倆人四目相對,登時畫面靜止

  女演員幾乎是本色出演,男演員是樂府娛樂的當家小生,地地道道的關東人,對於冰上生活也是熟悉的很。

  兩個人的表演珠聯璧合,幾乎是一氣呵成,導演和圍觀的羣衆都爲二人精彩的表演喝彩!

  這時候,從興遠鎮裏面跑出來一溜爬犁,都是由人拽的,爬犁上面冒着青煙,行到近前大家才發現,爬犁上面居然是一個個烤爐或者鍋竈,遊客們立馬被這寒冬冰面上的火熱吸引了。

  這二十幾張爬犁立即被圍的水泄不通:“唉唉唉,別擠別擠,材料有的是,一個個來。”

  “就那麼一點東西唬誰呢你!快點給我先來二十串!”

  “嘿大兄弟你外行了不是,這些都是開胃菜,一會兒大網拉上來,那魚都是鮮活的,您當場買來我立馬給你燒烤還不成嘛!”

  “哎呀,誰說興遠縣偏僻?誰說興遠縣的人不會賺錢?這也太會抓商機了---”

  “快看快看,那邊又來一溜爬犁,這一次沒有冒煙!”

  “爬犁上面是什麼?冰車!”

  是的,不但有爬犁和冰車,還有冰雪飛碟、極速雪地車、冰雪香蕉船、冰雪碰碰車、冰雪悠波球、親情冰車、自由雪橇、自由嬉雪、雪地摩托、阿拉斯加雪橇等十餘項娛樂項目,在等待遊客們參與。

  在仙女足島足跟的位置,一個藉助島上土山修建的環狀冰滑梯,更是吸引了一大幫年輕的遊客。

  這個大概是今年冬季華夏最長的冰滑梯了,從土山頂上環繞而下,足有二百餘米長。

  上山的時候都要通過一個跨越滑道的木製樓梯登上去,這個冰滑梯完全是由江面上採集的冰水凍制而成。

  除了人工,根本就沒有什麼成本,此時卻成爲最賺錢的項目。

  每位一次只收一元錢,可你這要看看滑梯上,連續不絕的遊客就知道有多賺錢!

  十二點剛過,第一網魚拉上了冰面,所有人都圍攏上來,早有嘴急的:“師傅,先給我稱兩條魚,那邊烤着呢!”

  這一網魚非常的多,據漁民們估計,怕是要有兩千多斤。

  無數條魚在網中掙扎跳躍,可是網中魚的命運早已經註定了。

  大網被四匹馬拉上來,漁民赤裸着雙手,從網兜裏往外倒魚,在這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中,絲毫不感覺寒冷。

  每一個漁民的臉上都是富足的笑容,今年的漁民是興遠縣最幸福的一羣,從秦書記上任以來,三個月時間賺取的已經超過了以往一年多的錢,每一位漁民心中都是快樂無比。

  此時早有人開始哼唱起了《烏蘇裏船歌》,這纔是真正的原生態!很多遊客都輕聲和唱,這這樣的場合,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隨意,沒有了職場上諸多的忌諱!

  一條條魚活蹦亂跳的在冰面上掙扎,不時的有人用木杴炒動。

  這個叫做炒魚,防止冰面上的魚凍結在冰上,那可就麻煩了,就算是到時候撬起來,也會造成外形損傷,會影響售價的。

  這樣不停的炒魚,讓魚外面漸漸掛上一層冰霜,所以有時候也叫炒冰,這是一項技術活。

  絕對不可以把魚皮傷着嘍,幹這個的都是老漁民,小夥子太性急,有時候會把魚皮也就是魚鱗炒掉,那樣這一網魚要損失老鼻子錢了!

  新人常常是從事那些粗重的活計,比方說摘網,打眼,下網,拉網,上秤。

  這網魚出來,漁網再下去就要過兩天再起了,起網太頻繁是不會有好收成的,尤其是大魚的比例會減少,這是漁民的大忌。

  這是第一網魚,有那些衝着頭魚來的,急不可耐了:“鰲花有沒有?給我留着,多少錢都要!”

  鰲花,就是鱖(音桂)魚,無論南北,都把它視爲不可多得的美味。

  唐代大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千古流傳,說的就是鰲花。

  宋代楊萬里的舟中買雙鱖魚,“金陵城中無纖鱗,一魚往往重六鈞”也膾炙人口。

  但詠的不是金陵,就是錢塘,沒有人詠北方鱖魚的,因爲他們沒喫過關東的鰲花。

  其實龍江、松江、丹江都盛產鱖魚,鏡湖鰲花尤其有名。

  三江水質清澈甘冽,水質冷涼,所以出產的鱖魚肉質細白,格外鮮嫩。

  興安省省雖然冬季漫長,魚類生長緩慢,但龍江的鰲花大者可以長到十斤,在南方極少見到。

  鱖魚,在南方多清蒸,取其鮮嫩,最有名的是松鼠鱖魚,是菜中極品,更是代表華夏烹調技藝的一款藝術品。

  關東人把清蒸鰲花作爲首選,但也有創新。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