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6章

作者:他鄉的燈火
這裏的土壤的含硒量極高,因而形成了有名的富硒茶,用富硒茶葉製作的油茶湯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從而帶動了當地茶文化和茶產業的發展,韓國代表團稱讚土家族油茶湯“是華夏茶文化一絕。”

  後來有關部門將土家族油茶湯提煉、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鶴茶、泡兒茶、油茶湯、雞蛋茶,還有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爲一種規範化的程式茶道。

  在燕京城改造後的古城商業街,幽雅卓絕的“四道茶”茶道茶藝表演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使得油茶湯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發揚光大,向妹子還曾經前往觀摩。

  在土家族民間品味四道茶還是第一次,很多民俗的東西,不在現場很難品味出它的民族性和歷史滄桑感!和向妹子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氣息不同,楚姑的動作帶着一點也行,一點原始的美。

  楚姑一身鮮紅色衣裙,頭上戴着一頂元寶形織錦冠帽,服飾鑲着藍白紅三色鑲邊,胸前是菱形西蘭卡普,色彩絢麗,深藍底色以豔麗的色彩來調和。

  這種土家織錦是土家姑娘用一種古老的木腰機,以棉紗爲經,以五彩絲線或棉線爲緯,完全用手工織成的手工藝術品。

  用來煮茶的是一隻三足鼎爐,倒三棱形,上面火焰狀開口,支着一隻陶罐,裏面就是油茶湯。

  當楚姑纖纖素手託舉方盤來到主賓席,一股濃郁的香味,讓人爲之癡迷!

  見秦長清對民族服飾興趣濃郁,羅一書介紹道:“土家錦是土家姑娘出嫁時必須親自織就的嫁妝,是衡量姑娘才華的重要標誌之一。

  聰明的土家姑娘,她們心靈手巧,織出的山水、人物、樹木花卉與飛禽走獸,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土家織錦民間稱爲打花,傳統織錦多作鋪蓋用,土家語稱爲西蘭卡普,意思爲土花鋪蓋。

  土家嬰幼兒時要蓋外婆送的織錦,女孩子自小學習織錦,結婚要用織錦陪嫁,更有甚者,當男女雙方感情破裂時,女方必定要將陪嫁的織錦收回來。”

  丁思芸笑道:“西蘭卡普現在已經走進燕京城,就是在古城商業街上,銷售前景看好。

  尤其是土家姑娘繡制的精美服飾,和大風民族服飾相得益彰,成爲古城商業街最亮麗的風景!”

  “好!”

  秦長清喝一口油茶湯,“就是要發掘民俗文化傳承的產品,而且一定要打造品牌戰略,不要單打獨鬥,一定要形成規模化、產業化!

  黨團員青年是接受新事物,創新能力最強的羣體,務必要走在前面,在民間起到致富帶頭人的作用,讓更多的鄉親父老享受到市場經濟的福利!”

  羅一書鄭重回答:“請秦教授放心,我會關注民俗文化傳承,一定會讓民俗文化形成產業,一定要讓更多大山深處的老百姓,擺脫貧困生活,奔向小康社會!”

  “應該如此,”秦長清眯起眼,看着場地中間儺壇法師在表演外壇儺舞,“比方說四道茶茶道茶藝,由它衍生出來的,絕對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文化茶樓。

  再比如說眼前的外壇儺舞,這些極具民俗風格的東西,完全可以結合起來,向外推廣!這就不僅僅是茶文化,更是土家族民族風情的整體包裝和推廣,這種民俗產業在當今時代非但沒有落伍,反而是愈發的煥發出新的生機!”

  儺舞的舞步稱爲禹步,又稱踩八卦或踩九州,相傳是大禹舉行祭祀的活動時模仿鳥步而創造的一種舞步。

  儺堂戲面具用柳木或白揚木製作,白楊木質輕而不易開裂,柳木在民間是避邪之物,用此物製作面具,有驅邪納吉之意。

  佩戴面具時需用一塊長約寬七八寸,長四五尺的布沿着面具的邊緣從頭至下頷一起包住,按掌壇師的說法爲包去“凡胎”,以出“神像”。

  新雕刻的儺面具必須舉行開光儀式,使它由無生命的木像變爲有靈性的神祗,然後才能使用。

  面具人物造型奕奕如生,生動活潑,各具特色,不愧爲可貴的藝術珍品。

  儺戲演出步法變幻莫測,大穿花、小穿花、雪花蓋頂、黃龍纏腰、懷中抱月、池魚戲水、苦竹盤根、太公釣魚、靈官拜臺、擦地爬沙、犀牛望月等。

  儺堂戲不愧爲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她的原始性、原真性更具原始形態,多姿多彩,瑰麗奇異,它對研究原始儺的形態學與生態學,研究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和原始宗教學、藝術發生學等學科,都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

  場地中間,村民們跳起了古老的擺手舞,楚姑跪坐在一邊,柔聲爲秦長清介紹:“擺手舞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方面的70多個動作。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