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這還能賺錢?
由於解決了以往大片的口碑問題,《投名狀》上映之後得到了觀衆、媒體和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上映4天內在內地狂收9000萬票房。
香江方面,由於李聯傑、劉得華、金成武3大主演在香江絕對的票房號召力以及良好口碑,首周過後也有近1000萬的票房入帳。香江各影院均持續看好《投名狀》在聖誕節的搶錢能力,因此提前爲影片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中影南方新幹線旗下飛揚影城繼首映日26萬成績榮登全國票房冠軍外,更是以首周191萬票房,蟬聯本片全國影院票房冠軍!各大院線負責人笑逐顏開,更有業內人士預計該片票房將突破2億。
粵州兩大院線中影南方新幹線和珠江電影院線的上週單靠《投名狀》分別有385萬和370萬進帳。這兩個院線除了在粵州成績喜人,在其他中小城市也收入頗豐。
《投名狀》首周就爲中影南方新幹線帶來1248萬,珠江新幹線則有780萬。除了飛揚影城以首周191萬票房成爲本片全國影院票房冠軍,週末《投名狀》在青宮電影城、五月花電影城、粵州UME國際影城、市一宮電影城也“大開殺戒“,票房成績連創新高,分別以55萬、48萬、47萬、34萬的首周票房,讓各大影城經理都對本片充滿信心。
而馮曉剛的《集結號》將不能與內地同步在聖誕節前上映,該片的香江上映檔期爲1月4日。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影受衆。
香江的觀衆對於馮曉剛的電影本來就沒多大興趣,畢竟馮導是出了名的京派電影,北方觀衆特別喜歡。而《投名狀》就不一樣了,導演和主演都是香江電影的班底,雖然也有內地的伯納和中影投資,但是很多人還是會願意把他當成是香江電影。
而且從題材上來說,無疑《投名狀》這個古裝題材會讓香江的觀衆更喜歡。
但是就目前的票房來看,顯然是國內的票房市場更爲重要。
內地市場票房不斷增長下,香江的票房市場顯得有些頹勢,裹足不前。
這也是沒辦法,畢竟經濟體量在這擺着。
但隨着《投名狀》的熱映,一些負面的影響也在發散。
“這個電影太血腥了,不適合小孩看。帶孩子的家長買票時候注意了。”
“金成武提着人頭那一幕太嚇人了,確實血腥暴力。”
“看這種戰爭片還抱怨血腥?你不如去看動畫片吧。”
“有一說一,確實有點血腥...”
“片子挺好看,就是太壓抑了,整個電影四個主角死的是一個不剩啊,這片子太壓抑了。”
“李聯傑頭一次文戲演的這麼好,但確實,這結局太憋屈了。”
“......”
在這些負面消息的加持下,雖然《投名狀》的前期票房很不錯,但還是不免走向了票房下降的頹勢,這也是免不了的。而另一部大片,《集結號》也準備登場了。
12月18日,京城工人體育館《集結號》全球首映慶典。
華藝這邊雖然沒搞什麼一百個明星,但陣仗一點也不輸,直接在工體來了一個萬人現場,一個大屏幕快有足球場大了。
爲了隆重宣告《集結號》上映,同時溫故“賀歲片十年”的難忘時光,華藝方面精心準備了一臺創下國內電影史上很多紀錄的一個首映慶典。
寧遠去的時候沒走紅毯,就是在下面坐了一會兒,跟兩位王總,趙大叔和張國立,以及馮大導演分別聊了幾句。
“馮導好久不見,片子我看過了,很不錯,可以說是國內軍事戰爭題材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爲投資方和院線方雙重身份的寧遠,看過片子在正常不過。而且就算不在這個行業,寧遠想提前看下片子,那也是有非常多的額渠道。
“後面的排片,還得拜託寧董你。”馮曉剛也笑着跟寧遠說道。
馮曉剛最近心情很好,頗有些春風得意。特別是再看過了投名狀之後。
雖然在經過《夜宴》的失利之後,馮曉剛也很憂慮,畢竟大家原來都是拍都市題材。但自從張一謀和寧遠拉開了古裝大片的序幕,這市場的風向標一下就變了。
陳克辛的《投名狀》,還有吳白鴿的《赤壁》,全都是大場面大投資,但是這時候的張一謀和寧遠卻又都在古裝大片火爆的時候,開始轉換題材,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
那就是觀衆的審美疲勞。所以在《夜宴》之後馮導立馬轉變了思路,直接搞出一部商業戰爭大片來。
甚至可以說開了國內的先河。
國內不能說沒有戰爭片,但那都是主旋律電影,都是文戲比戰爭場面更重要的電影。
作爲商業大片,《集結號》實際上是走在前面的。
他堅信,自己用心打造的戰爭大片《集結號》,絕對能夠橫掃賀歲檔,一掃之前的頹勢。
更何況唯一的對手只有陳克辛的《投名狀》。
李聯傑、劉得華、金成武,看上去這個陣容被可以秒殺《集結號》了。
再說導演方面,畢竟陳克辛、張近戰、程小東的組合,文戲、武戲、大場面戲,從技術上幾乎找不出任何缺點,他們三個都是同類型導演中的頂尖人物。
甚至很多影評人都稱之爲最好的古裝大片,不亞於《英雄》。
但是這部電影可能對於普通觀衆來說有一定的門檻,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
另外太抑鬱了,不太適合賀歲檔。
作爲國內從劇組最底層,靠着幾個大佬提攜一路摸爬滾打起來的第五代領軍人物之一的馮導,他可是開創了國內賀歲檔這個概念的導演。
國內觀衆喜歡什麼,他不說十成,也得知道八成。
陳克辛的能力沒的說,但是說到對內地觀衆瞭解,就要比馮導差很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克辛和馮曉剛一開始還約定都要出息對方的首映禮,結果兩人都放了對方的鴿子
跟馮曉剛打過招呼之後,寧遠又跟小品王趙大叔聊了幾句。
“趙老師,你好。”
“寧導演好久不見。上次見面還是去年在那個《落葉歸根》首映時候吧。”
“對唄.......”
趙大叔雖然是二人轉舞臺出身的,但其實也養過不少電影,也是國內在文化產業上非常會開發個人IP的演員。
《劉老根》《馬大帥》都是一系列的電視劇,《鄉村愛情》更是拍了十多部。
而且重要的是他還有非常廣大的受衆,畢竟一個電視劇要是沒人看,不掙錢他也不可能拍了十多部。
必然是有利可圖的。
不過最讓寧遠覺得驚奇的,還是《一代宗師》裏面的丁連山。
“之前”看《一代宗師》的時候,真的是沒想到這樣一個高人的形象被趙大爺完全演活了。
特別是跟葉問的對手戲,那真是的經典橋段。
聊了幾句以後,寧遠還說有機會合作,趙大叔欣然應允,這可是國內票房最高導演啊。
寧遠的目的就是來打個站,露個面是個意思就行了,畢竟伯納那邊也去了,不好厚此薄彼,但這天氣十二月了,也是怪冷的,還是在室外,整個首映禮要三個小時,寧遠肯定是不可能在這等他的結束,於是跟東道主華藝的兩位王總說了幾句之後就撤了,不過寧遠走之前還是聽王宗雷說了點有意思的事。
華藝搞了這麼大場面的首映禮,不光是沒虧本,居然還賺錢了。
王宗雷笑着跟寧遠解釋道:“其實首映禮預算剛出來的時候我確實嚇了一跳,但整個電影的宣傳費用,咱們自己負擔的部分應該不會超過15%,其餘都有各家贊助單位慷慨解囊。”
“整個慶典的成本大約相當於《集結號》裏面一個戰爭場面的投資。”
“當然除了贊助之外,票房收入也是這個首映禮的一大收入來源,此次慶典的門票最貴的是1680元,最便宜的也要280元。”
聽王宗雷說完,寧遠不禁感嘆,這兩位的商業運作真的是厲害。
當晚大約有不到一半的座位是可以通過買票獲得的,也就是說,普通的觀衆也能成爲首映禮的觀禮嘉賓。門票的收入大概能回收這場慶典花費的30%。
《集結號》的整體投資是8000萬元,除去演員片酬、後期製作的費用,平均下來一個戰爭場面的投資絕對在1000萬元以內,加上其他宣傳費用也不過1000萬左右。按照王宗雷所說華藝負擔宣傳費用15%的比例,華誼投入的也不過150萬元左右;而根據“萬人觀影”的數據顯示,一半座位大約500人,按照680元的中間價格,就有300萬左右的票房收入...這顯然這不會是賠本的吆喝。
這麼大場面居然還盈利了,這操作真的是厲害。
而王宗雷會跟寧遠說這些,是因爲寧遠現在也是華藝的股東,這個事你就是不說,到時候財務報表也是要給他看的。
這寶總是要獻的嘛,也就沒必要藏着掖着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