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節 謝方叔誤國
從1235年開始,蒙古便大舉南侵宋朝,破了蜀口三關五州,四川屏障盡失,韃軍先後攻下成都、利州、潼川等二十餘州,肆虐四川各地,來去如在自己家中。
大宋也不是沒辦法對付韃靼人,川中名將孟之祥,他雖然年紀不大,資歷卻是足夠的。
無它,韃靼人用他們的頭顱爲他鋪出了一條金光大道,任誰都不敢說他不能獨擋一面。
奈何孟家已有孟珙爲京湖制置使,要是孟之祥爲四川制置制,則對韃前線孟家三得其二,是不行嘀!
蒙古軍退後,宋朝開始在四川部署防禦。1242年,餘玠受命爲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經過餘玠的整治,四川駐軍聲勢大振。蒙古軍多次自西蜀來侵擾,都被宋軍打退。餘玠守蜀有功,1248年被任爲兵部尚書,仍駐四川。
在他的主持下,韃軍攻勢遇挫,最終退出蜀口,餘玠成功收復四川。
舉薦餘玠的抗戰派將領趙葵,1247年任樞密使,1249年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受其父趙方影響,主張強兵御辱,抵抗外敵。
謝方叔進士出身,在對外關係上主張以和爲貴,反對輕易挑起戰端。由此政見不和引起雙方爭鬥。
如果趙葵繼續把持相位,謝方叔的治世方略只會束之高閣,政治抱負也難以實現。爲此,謝方叔聯絡其他主和人士,攻擊趙葵不是科舉出身,以所謂“文臣武將”、“宰相須用讀書人”爲理由,排斥趙葵任相。1250年,趙葵右相兼樞密使的官職,全被罷免。
現在趙葵出外,謝方叔執政,對於餘玠是不能放過的。
他先是唆使官家出旨約束四川兵將不能擅開邊釁,然後
繼王夔之事後,四川又出了妖蛾子,即在雲頂山都統任職問題。
原來,雲頂山統制出缺,雲頂山軍欲推舉副統制姚世安爲代。
雲頂山距成都市區僅80餘里,建有山城,有一軍把守,乃是成都的重要支撐點。
南宋軍隊中有一種“舉代”的制度,即長官出缺,部下公推,於本軍中找人接任。
這種做法有利有弊,換作戰事急時,不及向更高一層的長官請示,本軍軍官經舉代上任,有利於軍隊的穩定和作戰。
但在和平年間,“舉代”的弊端多多,不利於朝廷的統治,易出藩鎮。
餘玠向來就想革除軍中“舉代”之弊,以前打仗時奈何不得那些驕兵悍將,現在四川和平自然是不能任由軍隊亂來的。
故他的四川制司派出統制蔡萬成去雲頂山上任,不給姚世安當統制官。
自封的雲頂山統制姚世安,聽到餘玠任命的新統制來到山下,一時間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在姚世安的心裏,他是打定了主意不會把這個官位的位置讓出去的。但是,他又不能公然地違抗餘玠的人事任命,畢竟餘玠是不折不扣的四川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