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節 明倫堂內說正統
都不用他出口,只要他點點頭,即有他的門人弟子王伯宇、鄭學文等人代勞,他們也躍躍欲試。
不過白尚典是名儒,名不虛傳,他很清楚“現官不如現管”、“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的道理,如果王伯宇和鄭學文等人出口,公然表明立場,將來免不得遭遇新朝打壓,自己當先生的,豈能這樣坑害弟子!
因此他站起來,沒就元明兩朝孰是孰非去展開辯論,而是向青州正堂江鏜提出一個問題道:“江先生,不知道朝廷是如何看待元朝的呢?”
這次會議,江鏜定性爲文人的內部學術交流會,因此明倫堂內無身份高低貴賤,皆稱先生。
大儒出手,名不虛傳,衆人暗暗叫好。
白尚典詢問朝廷對元朝的態度,牽涉極大,一個回覆不好,說不定江鏜要喫上掛絡。
中原乃神州、中國,前有金朝,後有元朝佔領中原,倘若不承認他們是神州政權,則明朝一開始亦不是神州,後來得回神州,即爲神州政權、中國和漢家正統,這裏面有得扯的。
早在宋金時期兩邊的口水官司就打了不少,女真建立政權之後,佔領了中原大部分的地區,稱自己爲中國,他們認爲誰佔領了中原誰就是正統,和什麼民族無關。
金人稱自己爲中國,但這是得到南宋政府承認的,因爲南宋皇帝認金人皇帝爲叔,爲伯,是一家人!
無論宋人和明人的民間皆不認可金元,認爲胡虜豈可稱呼自己爲中國!
問題是明承宋制,今上孟之祥曾爲宋將,食宋慄,明出於宋,對於宋朝過往有繼承性,如果明朝不認金元兩朝,則連明朝也站不住腳。
要怪,就怪宋朝的高宗皇帝、寧宗皇帝吧!
這二位老兄,一個簽定了紹舉和議,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爲皇帝。
一個簽定了嘉興和議,議定宋金世爲伯侄之國,金爲伯,宋爲侄。
更爲不利的是,主持簽定嘉興和議的是南宋權臣史彌遠,今上所在的孟家受史家恩惠甚深,是萬萬不能反對史彌遠的。
江鏜心中微嘆一聲,雙手一攤道:“朝廷對金元兩朝暫無正式看法,現在興師動衆,只爲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他迴避了問題,即不說朝代正統,只論人種,一時間衆皆譁然,白尚典冷笑不止,心忖爾等南朝人本是沐冠而猴,豈可爲中原正朔!
白尚典治學,在他看來,華夏文明正統至北宋徽宗、欽宗而止,之後中原是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都不是好鳥!
他何曾不知道金元乃是韃虜,問題是宋朝不爭氣,至於明朝,則是披了儒家皮膚的武人政權,商賈朝廷!
名聲很重要,白尚典在與外人的接觸中,瞭解到南朝孟神通的情況,對此很不感冒。
這些一來,江鏜不能完全否定金元兩朝在中原統治的正統性,諸人看來,這場爭執休矣。
江鏜自己也覺得有些沮喪,不想這時候,來了一個得力的同盟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