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_176
一個宮裏來的臉生太監,稱奉了萬歲爺的口諭,即刻詔高肅卿入宮。
高肅卿沒時間細想怎麼不是自己的耳目親信孟仲第一時間來給自己遞消息。因爲接到了入宮的聖旨後,高肅卿立刻意識到皇帝可能不行了,還好自己現在正在東安門這邊辦事,爲了不耽誤事,也沒叫人牽騾子過來,直接跑着去了。
誠如謝允私下所言,高閣老身體很好,快六十多歲的老年人,一溜煙從東安門跑進東華門,終於在皇帝嚥氣之前抵達目的地。
“皇上!”
高肅卿跑進內殿,疾呼一聲,聲極悲鳴。
侍候在內殿的兩個太監忙上前去,攙扶着步伐匆匆的高肅卿。
“閣老,您來了。”
高儀和謝允見狀,忙走過來,接過了太監的手,扶着高閣老。
高肅卿這才發現,有不少人已經先他而來了,他們分別是大皇子朱鴻,太子朱熠,太子生母張貴妃、謝允,高儀,還有太監馮振。
這是一個看似平常的人員組合,前三個人先到場是正常的,他們住得近;謝允和高儀比自己先到,也還情有可原,可能是騎馬過來的。年輕行動快;馮振是司禮監秉筆,是皇帝的身邊人,第一時間趕到聖上身邊,似乎也說得過去。
所以緊要關頭,高肅卿也沒多想,奔着半死不活的皇帝去了。
然而他萬沒想到,謝允之所以早到,是因爲他早就從馮振那裏得到了消息,高儀是恰好就守在內閣值班室,而馮振之所以在場,是因爲他策劃已久的陰謀即將在此實現。
對於元慶皇帝來說,他等的可謂是煎熬險些都快撐不住了。
“先生,先生,您快……快……”
元慶皇帝已經看到了自己的魂魄快要蛻出,這一個時辰來,他等着心焦。
“皇上,皇上,這是怎麼了,這是怎麼了……”高肅卿發自內心,兩行清淚流了下來。
他對元慶皇帝,不止是靠山這樣的利益感情。他對這個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還是滿意的。
他雖然平庸,但不多疑,對自己有着絕對的信任。人品總體來說也是仁愛。至於私生活,不好做評價。
元慶皇帝忽然氣色很好,渾濁的雙目中,又想到了什麼。
“先生,太子年紀還小,天下大事,就拜託先生了。”講完,走人。
高肅卿大哭道:“陛下,臣怎敢不盡肱股之力啊!”
“”
已經在閻王登記薄上籤了名的皇帝,安詳離去。臨死前,把朱家江山拜託給了高肅卿,他也就沒啥掛念得了。
元慶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元慶皇帝朱塘駕崩。
皇帝死了,按照慣例,大家都得哭一場,無論真心假意,該走的程序還是得走。同理,按照慣例,哭完了就該商量遺產、權力方面的問題。
此時,最自信的人莫過是高肅卿,皇帝死前都說了,太子交付給我,還有誰能取代我不成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皇帝大人對高肅卿提出要求,這叫口頭要約,而高肅卿答應了這個要求,這叫口頭承諾。然而事實證明,無論是要約還是承諾,都比不上合同。
高肅卿同志就是吃了不懂法的虧,因爲就在他最得意的時候,原先站在一旁死不吭氣的馮振行動了一他拿出了合同。
這份所謂的合同,就是遺詔。
歷朝歷代皇帝的遺詔,內容大致相同,沒什麼新鮮的。大體也就是些我幹過什麼錯事,對不起國家人民,對不起勞苦大衆,現在我死了,請諸位多多照顧我兒子之類。
直到高肅卿聽宣讀遺詔的太監讀到那句話時,腦袋嗡得一聲炸開了:
“着令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大學士共同輔政!”
這回算是翻了天了。
大明朝從建國開始,太監即使再猖獗,哪怕是王振、劉瑾這樣的超級大權奸,擔任輔政也是癡心妄想。拜託!大家十年寒窗苦讀,排除有一小部分是書呆子外,剩下的那個明白人。
你讓我聽一個,閹人的?
高肅卿眼皮子抽搐了一下,竟當着氣氛沉重的百官面前,大笑出聲,不過還好,這時候也沒有那個想不開的禮官去揪他的失儀。
本朝皇帝,從現在往上說,就算再昏庸再無能,也沒有一個讓太監把持朝政的例子。然而這個例竟然在自己手上給破了,高肅卿本來就脾氣不好,現在更是氣得七孔冒煙。
他真的想問問這個太監,遺詔真的是聖上說的嗎?
他不信,他死都不信。
更何況,按規定,遺詔應該是內閣頭子,也就是我高肅卿來擬的,皇帝死得急,沒來得及寫,大家也都理解,現在你個太監竟然搞出一份遺詔,天上掉下來的
高肅卿胸口起伏得厲害,鬍子一動,就要質問,就要大罵。
他跪在靈堂外的侄子,高長中一直在伸着脖子張望着裏面。
見高肅卿怒目圓睜,大有一把撕了太監的樣子。高長中忙在他身邊低聲勸說道:“世叔,聖上剛去不久,孤兒寡母就在眼前,鬧起來也不好看,況且遺詔又沒點名要馮振輔政,司禮監掌印太監還是自己人,有賬慢慢算,跑不了他的。”
高肅卿呼吸了呼吸新鮮,怒火退了一半。也是,孤兒寡母就在眼前,一點雷霆就能對這對母子造成不小的影響,罷了,先忍着吧。
……
而僅僅只過去了一天,高肅卿就知道自己想錯了。
第二天早晨,另一條遺旨頒佈:原司禮監掌印太監孟衝退休,由秉筆太監馮振接任。
原來在這等着自己呢?
他素來瞧不起太監,偏偏就被太監給耍了,高肅卿終於發現,他已經陷入了這個賤人設下的圈套,局勢十分不利。
但高肅卿這幾十年也不是白混的,在短暫驚慌之後,高肅卿恢復了鎮定,叫來了自己的心腹大臣雒遒、程文——
這時候在叫謝允就是腦子有泡了。
他們整夜商議之後,他們訂下了一個幾近完美的攻擊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