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沈沅創造了歷史
江凡騎射的極限距離便是百步,與半年前相差無幾。
即便如此,也已經是百萬中無一的存在。
“呼......都是變態!”
“說來......江凡這樣算晉級下一輪嗎?”
“爲何不算?規則裏只說中靶,沒說非得射中靶心。”
“就算進到下一輪,估計也會脫靶。”
“那又如何?騎射百步,已經直追神武將軍了,假以時日,未必不能過之,放眼大周百年,能有幾人?”
“也對,都是我等仰望的存在!”
“當爲之喝彩!”
“......”
榮國府,梨香院。
鶯兒已將沈沅三人加賽的消息,帶回給了寶釵她們。
幾女得知後,芳心皆懷感慨。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少年英傑倍出,羣星璀璨,沈大哥會是其中最耀眼奪目的那顆嗎?
在寶釵和湘雲心中,答案是毫無疑問的,她們與江秋兒一樣,對沈沅有着堅定的信心。
黛玉和迎探惜幾個姑娘,對那青衣少年也充滿了期待。
“應該很快就會傳來結果了吧?”黛玉清聲呢喃一句。
寶釵柔美杏眸閃動,微笑帶着梨渦,回道:“沒那麼快的,騎射結束後,還有殿試。”
“林姐姐不需着急的,無論多久,最後結果都一樣,反正武狀元都是沈大哥。”湘雲粉潤的蘋果臉蛋兒上,始終掛着燦爛的笑容,好似結果已定。
黛玉:“......”
她何時着急了?
倒是雲妹妹,平日那般風風火火的性子,今兒個卻是安之若素,倒也奇了。
探春笑道:“皇上親臨,以往從未有過吧,沈公子若是奪魁,日後定當青雲直上。”
習武園,校場。
萬衆矚目下,第四輪騎射開始,一百一十步。
此射距已經達到神武將軍馮唐的巔峯水準,足以載入大周曆史的成績。
依舊是三人三騎,引馬疾出,一段助跑,將速度催動到極致,距靶百一十步時,彎弓搭箭,又是三箭破空齊出。
“錚!錚!”
卻只聽聞兩箭中靶。
“呼......”
雖在意料之中,但場上仍傳出陣陣唏噓感慨之聲。
江凡落靶了。
而沈沅與馮紫英,兩箭正中靶心!
“果然,翰墨齋那『奪魁名人錄』誠不欺人,江凡不及沈馮二人!”
“只剩沈沅和馮紫英了,結果很快就要揭曉!”
“......”
只見校場上,沈沅和馮紫英策馬去到江凡身旁,三人暢懷一笑。
“能與沈兄和馮兄同場較量,凡深感榮幸,終是不及你們啊。”江凡率先開口。
馮紫英伸手上前,與江凡重重一握,颯然道:“今日能結識二位兄臺,亦是紫英平生之幸,無論結果如何,我們當引爲知己,改日定要與沈兄江兄大醉一場!”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沈沅說着,也上前與江凡重握一下,笑道:“今日之後,又多了一個給江兄灌酒的人。”
“何其幸也!何其快哉!”江凡大笑道:“舞臺留給你們,我先去了。”
說罷,策馬向場邊而去。
觀景臺上,元禎帝見着這一幕,不由笑道:“馮卿,紫英今日倒是收穫了兩個志同好友。”
“希望他們將來能攜手,爲陛下沙場立功。”馮唐撫須一笑。
校場上,考覈繼續。
沈沅與馮紫英開始了第五輪騎射,一百二十步。
此時,場內外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翹首以待,見證即將到來的結果。
經過前四輪的狂奔,戰馬已疲,爲了保證水準,二人已是更換了新馬。
經過簡單的適應後,很快兩騎飛馳而出,速度更甚之前,偌大的校場,此刻只屬於這兩個鐵血少年。
熟悉的利箭破空,熟悉的錚錚中靶。
第五輪結束,兩箭中靶,他們創造了大周百年以來,新的歷史。
沈沅箭中靶心,馮紫英射中右角。
顯然與之前江凡一樣,高下立判。
衆人還未及感慨,就見兩人打馬一圈,再起一箭。
直接開始了第六輪騎射,一百三十步。
“嗖!嗖!”
利箭飛出,牽動了所有人的視線。
此次武舉春闈騎射的考覈結果,即將由這兩支羽箭給出。
“錚!”
不出意外,只有一箭中靶。
沉寂數息後,校場上爆發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是沈沅的箭!他贏啦!”
“太強啦!”
“天賦異稟!千古奇才!”
“......”
此刻,沒有人再吝惜讚美之詞,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他們現在的心情。
當別人只比你強大一點時,你會不服,會嫉妒,而當別人強大到超出你的認知時,你便只剩下崇拜與敬仰。
不僅武人慕強,普通百姓也一樣。
消息傳到習武園外,數萬神京百姓瞬間沸騰,很多人都在呼喊那青衣少年的名字。
沈沅創造了歷史,而他們.....也同樣見證了歷史。
“這是......超出了馮唐老將軍足足二十步嗎?”
“廢話,這還用問?”
“我就說嘛,一定是沈沅,一定是他,哈哈哈......”有人仰頭大笑,幾近癲狂。
“兄臺,你的表情也太誇張了些,是在賭坊下了多少金啊?這下賺翻了吧?看把你樂的。”
“放屁!老子是那種淺薄之人嗎?豈會因爲些許俗物而高興?那是爲沈公子感到高興,順便.....賺一點。”
“......”
人羣中,江秋兒已是激動難言,一雙妙眸噙着淚花。
“姑娘,你怎麼了?不是該高興嗎?爲何哭啦?”紅藥不解道。
“沒....沒哭,我就是....因爲高興,爲沈....大哥感到高興!”
就在衆人激動與歡呼中,忽然有人提出了一個疑問。
“這沈公子騎射的極限是多遠?”
“對哦,剛纔一百三十步,是正中靶心吧?貌似他依舊遊刃有餘!”
衆人這纔回過神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好奇,每個人心中都癢癢的,急切希望揭曉答案。
方纔沈沅已經創造了歷史,那他爲何不能改寫記錄,顯然那青衣少年是有這個能力的。
隨後,這個呼聲越來越大,從習武園外,傳到園內,傳到校場,傳到觀景臺上元禎帝和一衆文武耳中。
最後變成了數萬百姓、數千舉子的齊聲高呼。
“請沈解元繼續考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