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紮營戰策:畫地爲牢

作者:南宮我夢
八月,十八日。

  這個月份,無論如何也是秋天了。

  傍晚,李孟羲剛教完鄉勇們計算豎式,讓鄉勇們自己熟練時,關羽來叫。

  “走,羲兒。”關羽把李孟羲叫走了。

  李孟羲不明所以,跟着就走了。

  兩人一塊走出營外,站的很遠,在外面能看到營中不時走動的人。

  關羽遙指軍營,問,“羲兒,你觀此紮營如何?”

  看關羽是想考教自己,李孟羲便認真觀察了片刻,他眉頭微皺,忽然李孟羲想起自己還不會紮營呢,於是,李孟羲說,“我觀紮營之地勢開闊,營帳分列齊整,森嚴有序,似……無甚大礙?”

  “嗯。”關羽也不點頭,也不說錯,不置可否。

  關羽撫須沉吟,“昨夜有民夫欲逃,巡營軍士撞見,射死兩人。”

  “啊?”李孟羲驚訝。

  這事他竟然不知道。

  還有,民夫,也就是黃巾俘虜,怎就有人逃了?

  爲何逃了?這哪點出問題了。

  李孟羲還在想着民夫的事,關羽又說,“羲兒。可遣人去紮營之地,東南西北四角埋上木樁,而後,東南西北四向,每隔十五步,再一木樁,一字排開。”

  李孟羲不由撓頭,不知關羽讓釘木樁什麼意思。

  看天色不早了。

  要釘木樁,還是早些。

  於是,李孟羲便直接去找木匠了。

  木匠營,無所事事的木匠們或是在升火做飯,或是在歇着,不一而足。

  魯犁恰好在。

  “魯犁!”李孟羲喊了一聲。

  “營正,何事?”木匠小哥魯犁趕忙跑過來。

  “帶幾個有空的人,找點木樁。去營中東南西北四角釘上木樁。”李孟羲交待到。

  魯犁領命,招呼了幾個木匠,拿着工具扛着幾根木頭,就跟李孟羲走了。

  李孟羲和關羽無事,正好一同前去看木匠們幹活。

  木匠們扛着錛子,錛子是和礦工鐵鎬類似的一種工具,用法接近鋤頭,可以一點一點用刨的方法加工木頭。

  李孟羲看到過木匠們是如何用錛子的,把要加工的木頭平放在地上,然後木匠以站立的姿態,腳左右跨站在木頭兩側。

  然後將錛子蕩起來,利用錛子自身的重力和慣性,像削蘿蔔皮一樣,一點一點把木頭給錛出想要的形態。

  一般刨子是用來刨平木頭的,熟練的木匠用錛子也可以把木頭刨成很平的木板,不僅能加工平面,刨子甚至還可以加工弧面,李孟羲見過一個木匠用錛子把一個木墩給錛出了一個盆狀的內凹,給自己做了一個超大的碗。當時看到木匠們用錛子的用法,李孟羲就覺得錛子比刨子鋸子難用的多,是高手才能熟練掌握的。

  木匠營最適合挖土的工具就是錛子了,魯犁他們用錛子吭哧吭哧幾下就在在地上刨了一個坑,然後把木樁埋了進去。

  【講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魯犁不知埋木樁是幹什麼的,木樁埋好之後,“軍師,這樣埋行不?”

  李孟羲也不知道木樁幹嘛的,他張了張嘴巴,轉頭看向一同跟來的關羽,“關將軍,木樁就這樣埋行不?”

  “嗯。”關羽面無表情,高冷的點了點頭。

  魯犁埋完一根木樁,去向更遠的地方繼續埋去了。

  李孟羲圍着孤零零的杵在地上的木樁看了一遍又一遍,只見碗口粗的木樁,木樁上的樹皮還沒有去呢,木樁只人高,平平無奇,實在是無法看明白這是幹什麼用的。

  “關將軍,這木樁是?”李孟羲轉身疑惑的問到。

  “這木樁是做何之用,孟羲你且猜猜看。”關羽並不答,呵呵一笑,撫須笑而不語。

  見關羽賣起了關子,李孟羲只好開動腦筋好好的思索,他摸着下巴,眉頭微皺,思索着,這一根普普通通的木樁,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

  無數紛雜的畫面在腦海中快速閃過,很快,第一個畫面出現了,李孟羲想到了在古裝劇中,往往軍營裏出現這樣的木樁,上邊都綁了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人。

  想到了這兒,李孟羲奧了一聲恍然大悟。

  李孟羲跟關羽說,立這些木樁是用來綁人的,處罰那些想逃的民夫,以儆效尤,殺雞儆猴。

  聽完李孟羲的回答,關羽仰頭哈哈大笑,邊笑邊搖頭。

  李孟羲被關羽笑得莫名其妙,看來這個答案不對啊,他不由撓頭。

  再開始尋思,畫面定格到另一副畫面了,木樁上也是可以掛着旗幟的。

  李孟羲又說是掛旗子的,關羽竟還說不對。

  “那……掛燈籠的?”

  關羽略做沉思,“嗯,確可掛燈籠。”

  看關羽的話中的意思,掛燈籠這個答案,也只答對了一半而已。

  李孟羲突發奇想,便問跟着跑過來玩的弟弟,說不定弟弟能不同的角度找到答案呢。

  “小弟,你說這個樁子是幹啥的嗎?”

  李孟羲摸着弟弟的小腦袋笑着問。

  弟弟拿眼看了樁子一下,指着高高的木樁天真的說着,“是站高高嗎?”

  站高高……

  站高看遠的哨塔的確有,但是爬上木棍觀測敵情,怎麼想都極不靠譜。

  “哥哥,俺想上去,你把我放上去嗎。”弟弟非要爬樁子上玩。

  把鬧騰着要往木樁上爬的弟弟抓了過來,李孟羲實在想不到其他答案了,只好問關羽,釘這些木樁,到底是有何深意。

  關羽於是,便認真告訴李孟羲爲什麼,“大軍紮營曠野,未立寨牆,如何知哪裏是邊,哪裏是界?即無邊界,如何令民不得出營妄動?巡營隊巡營又何起何止?用木樁定立四角,東西南北四向,可假爲寨牆。

  有此樁,民夫知何處爲界,敢動而不亂動,由是心安,且不亂我軍營;巡營軍士亦可知巡營起止,可無遺漏,也可肅然有紀。”

  關羽一席話說完,李孟羲瞪大了眼睛。

  隨後,李孟羲旁若無人的立刻陷入了沉思。

  弟弟不知道李孟羲在想事情,抓着哥哥的手非要讓李孟羲把他放木樁上去。

  關羽見李孟羲眉頭緊鎖,顯然沒功夫去哄弟弟,於是關羽俯身兩手一抱,把磚頭抱到木樁上去了。

  關羽幫着哄小孩兒,不讓磚頭打擾到了李孟羲了。

  讓李孟羲驚訝無比,關羽讓立的這區區幾根木棍,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

  懶散如放羊的軍隊和嚴整的軍隊,區別在於軍律。

  若無參照物,民夫和鄉勇們怎麼知道哪不能走,哪裏能走。不能向外走,那隻走一小步不算往外走吧,只走兩小步活動活動,也不算往外走的吧,那往外走三步,應該也沒走到外邊,好幾步外有一棵野菜,去拔過來晚上喫,也沒幾步,走過去也應該沒問題……

  於是,沒有嚴格的邊界,由是軍心不肅,每人多上一步兩步混亂,所有人加起來,整個軍營都會因此混亂很多。

  紮營需要立寨牆,寨牆沒有條件可以不立。

  固然,只在營寨四角立幾根木樁沒有任何防禦功能,但除了防禦,完全可以起到寨牆的其他重要作用。比如,把人的活動區域規定在一個方方正正的範圍內,雖是幾根木樁而已,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多了幾根假做寨牆的木樁,就能立刻讓放羊一般的民夫大營大爲改觀,民夫知曉何處是營內,何處是營外,於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軍心由是一肅。

  其次,若是遇到突發狀況,比如敵軍來襲,比如營中突然失火,荒郊野外的,沒個任何遮攔和方向感,人一亂,沒了方向感,就亂跑,於是立刻全營皆亂,然後就炸營了。

  而多了幾根小小的木樁,有了參照物,民夫雖然還會亂,卻有了參照,下意識的就會往木樁那裏靠,炸營的可能性,瞬間降低十倍。

  除了這一點,若是敵軍趁夜襲營,我軍將士從睡夢中爬起來,懵懵懂懂慌里慌張的情況下,若沒有邊界參照物,一時之間肯定摸不清該去哪裏禦敵。

  而東西南北若有了四排木樁,木樁上再綁上火把,這樣在夜晚就有了顯眼無比的參照物,士卒抓起兵器從帳篷裏一爬出來,一看就能看到排成一排顯眼無比的火把,火把位置,就是營地的最外圍,士卒立刻就能找到應該列陣的地方。

  因此,簡單的一些木樁和火把,在夜晚面對突發情況是,士卒的反應速度可一下提高十倍。

  營寨如果有條件,每紮營,就立寨牆,沒有條件,豎一些木樁花不了多少時間,同樣可爲寨牆。

  關羽此計之妙,讓李孟羲歎爲觀止,自嘆古人兵法有精深微妙之處。

  李孟羲感慨,“關將軍,此可是畫地爲牢之法?”

  “哈哈哈哈,正是畫地爲牢之法。”關羽滿意無比,朗聲大笑。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