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糧草之憂

作者:南宮我夢
十一月,二十五日。

  義軍至南欒城休整,第二日。

  早飯的時候,劉備與李孟羲商議來日之事。

  雖劉備未明說,李孟羲知道劉備指的是黃巾,張角。黃巾部衆還好,能以流民擇地安置,可賊首張角,萬不能招留麾下,不然,如何應對天下聲討。

  李孟羲沉思良久,“我得空去與張角言明。”

  又是半天沉默,李孟羲眉頭一挑,“說借他張角頭顱一用。”

  李孟羲說的澹然,語氣中,卻帶着三分肅然。

  劉備一愣,然後笑了。

  劉備尊重李孟羲,黃巾張角部,畢竟是李孟羲一人勸回的,雖說,未把張角部當做降虜對待,但張角部如今跟歸降無太大差別。

  劉備尤記得,當日南欒城急,黃巾呼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容赴死。

  李孟羲說此詩,乃他師門傳承。

  劉備就理所當然的認爲,黃巾於城將破進退無路之時,黃巾是因興亡百姓苦一詩而投義軍。

  黃巾張角非降於義軍,降於李孟羲一人也。

  李孟羲未對黃巾有何安排任其自然,劉備也不好越過李孟羲去強加插手。

  今聽李孟羲欲借張角人頭一用,劉備就知道,自家軍師分的清輕重,腹有定計也。

  要緊的事談完了,劉備端起碗,大口喝粥。

  劉備擡頭看了一眼李孟問,隨口問,“今日做甚?”

  李孟羲專心剝手中的雞蛋,頭也不擡,“練兵。做木甲,削木槍。木槍做好,咱明日就走。”

  劉備點了點頭。

  不大會兒,兩人喫完飯,李孟羲讓弟弟去上課去,他本人,則跟着劉備,去視察練兵。

  話說這第三批練兵,已經十幾日了。

  並且與前兩批行軍時練兵不同,這第三次練兵,屢屢有遇到圍城不攻,或者紮營等待之時,這就意味着,不只是夜裏能練兵了,又有白天整天時間可練兵。

  一整個白天,抵得上多少個夜晚。

  去查看各部練兵進度,李孟羲看到,各部進度,大抵全到了跑步走一節,部分慢的,則依然練齊步走。至於前邊的四向轉向,練完了。

  李孟羲隨意挑了一部新兵隊,抽查訓練效果。

  劉備在旁下令,從集散開始,到對齊,到報數,到原地踏步,到各種轉向,再到起步走,問題不大,有第一批青巾兵八成齊整了。

  李孟羲對這一隊還算滿意。

  李孟羲又深知,隊列動作雖難,但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實則是紀律性,也就是站立正,練軍姿,要站半天,手指頭不能動一下。

  爲此,李孟羲下令立正,就讓這隊新兵站那裏。

  然後,劉備和李孟羲二人就在一邊等着,等着看看什麼時候有人會動。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

  李孟羲查了五百個數,也就是大致五百秒,八分鐘,查的他都煩了,不見有人動。

  李孟羲沒了耐心,索性走,令新兵教官繼續練。

  走出幾步,李孟羲跟猴子一樣,機靈的一個勐回頭,想殺個回馬槍,抽冷子看有沒有人動。

  沒見有人動。

  劉備見李孟羲猥瑣的跟猴兒一樣,忍不住笑了。

  往後邊再繼續巡視,遇到教導隊經過。

  教導隊就是,第一批青巾兵四十人,這是軍中隊列最齊訓練最熟的四十人,由這四十人分成數隊,以向新兵演示隊列動作。到目前,教導隊基本完成了任務,絕大多數新兵,都看過教導隊跑步走隊列。

  也就是,三萬多新兵,絕大多數都從頭到尾看過完整的隊列動作。

  大致巡視了新兵營,又到淄重隊,軍中糧草大抵清點完了,義軍十一萬,若再算上張角部,就是十五萬之衆,軍中糧草,還能支撐半月之久。

  李孟羲頓時眉頭緊皺。

  一直沒管過糧草的事,糧草有屢屢繳獲,本來應該不缺。

  可如今,抓獲俘虜太多了,幾乎把黃巾全部傾吞爲己用,糧草一下捉襟見肘了。

  李孟羲問劉備,半月糧草,可夠回趕涿州。

  劉備說不能。只能是沿途採購,亦或早早派人四處求購糧草。

  採購相關,李孟羲很熟,出涿州這一路過來,遇村落也不少,可如今年景不好,鄉間少有存糧,十五萬之巨,盡一地之糧亦供應不起。

  想以採購補足軍糧,有些冒險。

  除非,遇大糧商,能購來數萬石之巨,方能無憂。

  可,李孟羲不知有何門路,劉備想必也未曾結識什麼糧商。

  李孟羲感到頭痛了。

  放下糧草的事不提,李孟羲又問,“回涿州,涿州一地,可有供養十五萬人之糧?可有供十五萬屯墾之田?”

  劉備一時默然,“怕是無有。”

  李孟羲眉頭皺的更深,似乎,前方就是絕境。李孟羲倒是有破解絕境之法,在涿州時,曾搶了豪強一波,得了許多糧草,不然當初也安頓不了兩萬黃巾流民,豪強之輩,藏糧多矣。

  若奪豪強,濟十五萬之衆……

  李孟羲目光微動。

  邊上,劉備說,“雖涿州也少糧,至涿州,我等大出錢財,出州跨境求購糧草,想必不難支撐。”

  “……也好。”李孟羲心不在焉的點了點頭,“走一步,看一步吧。”

  離開淄重營,李孟羲令清點軍中所有囤積的兵器,把軍中所有長短棍棒收集起來,給送木匠營去。

  李孟羲跟着也去了木匠營。

  木匠營今日,依然按部就班的在忙碌。

  李孟羲到時,匠營副官魯犁迎了上來,“營正,又有新車做好。”

  李孟羲先是誇讚一番,又跟魯犁說,一會兒過去拿糧食。

  而後,李孟羲對魯犁說,“魯犁,今日所有活計全停了,木匠營今日只做兩物,一個木槍竹槍,一個木甲。”

  然後,李孟羲就跟匠人們說,木槍木甲咋做。

  木槍好說,只要是根長棍,削尖就行,削尖了,再放火上稍微烤一下就完事了。就是數量麻煩,得好幾萬木槍。

  至於木甲,李孟羲昨日見黃巾木甲,大抵是,找來木棍,橫胸長短,木棍方圓無所謂,薄厚無所謂,然後,把木棍木條木板給一根接一根綁成竹排一樣,綁起來。

  因繩子外露,爲避免一刀下來,繩子全散了,綁木頭的時候,除兩頭得綁,中間也綁,最好,木棍與木棍之間,多用繩子。這樣,就不至一刀下來全散了。

  交代完,李孟羲問,“誰還有好主意,提出來。”

  問誰有好主意,說的是誰能想到好方法,有賞。

  木匠們小聲攀談起來。

  “……做木槍,棍子也不夠啊。”一木匠小聲說着。

  李孟羲聽到了,把木匠叫過來,“你提了第一處,賞糧十斤,一會兒過來拿。”

  那木匠滿臉喜色。

  李孟羲又問向匠營衆人,“棍棒我也不知哪裏找,你們呢?想想法子。”

  “咱去砍點樹?”有木匠說。

  李孟羲想了一下,反問,“砍樹來得及嗎?”

  “來得及!來得及!就說來不及,咱路上不也能做?”

  說的好,路上也能做,明日也能做。

  “二十斤糧,一會兒來領。”李孟羲道。

  “要不,我看鋤頭鐵鍬啥的,都有杆,杆卸了,短一點,不也能當槍?”又有木匠提議。

  李孟羲倒沒想到這一點,屢次繳獲,鋤頭鐵鍬叉子之類的農具工具,還不少,不過都是當做工具屯着,除了部分發給民夫衆人作爲採集工具,還有好多存放在淄重隊沒動。

  李孟羲皺紋問劉備,“哎,玄德公,你說,是拿着鋤頭當兵器厲害,還是把鋤頭去了,把鋤頭杆削尖當兵器厲害?”

  此處,是李孟羲一處常識上的疑惑。

  鋤頭有鐵刃,再怎麼着也是件鐵器,應該比木頭厲害,可是,鋤頭笨重,攻擊也笨重,而木杆削尖,則是一根短槍,好像木槍反而比鐵器鋤頭厲害的多。

  李孟羲不能知到底鐵器鋤頭厲害,還是木槍更適合廝殺。

  李孟羲把劉備問住了。

  劉備皺眉沉思半天,“……是槍厲害吧。”

  於是,李孟羲就令,盡取軍中所有鋤頭鐵鍬之類工具,把杆全去了,削杆做槍。

  鋤頭之類鐵器於行軍之時,也有大用,比如挖溝,比如挖河道,等等。

  但事有輕重緩急,義軍目前,遠無挖掘壕溝挖掘河道之需要,農具之類,暫時廢了就廢了,日後再重新配杆不遲。

  槍則是眼下之急。

  後邊,與木匠們繼續商量,木槍大致沒太大問題了,遠出伐木,還有取用農具的柄削以爲槍,再各處蒐集木料,應該可以解決原料不足。

  到再商量木甲該咋做的時候,李孟羲依然問計衆匠。

  木匠營討論熱烈,個個皺眉思索,“我覺着吧,”一木匠撓頭道,“咱不是有做盾嗎,拿盾身上一綁,不也跟個木甲一樣?”

  原理是一樣的,都是用木頭防護胸腹,以提供基本的防護。

  “盾也不好做啊,”李孟羲反駁,“盾做一個,還得拿木頭拼,還得做把手,太慢。”

  邊上又一木匠道,“俺見有的甲上,扣個碗一樣的圈圈,咱們也有碗,能不能扣木甲上?”

  碗?誰的鎧甲上有碗?李孟羲疑惑。

  忽然,李孟羲靈光一閃,想起來了,木匠說的碗,其實應該是某些鐵甲上的護心鏡,一塊金屬片,就跟碗一樣,圓的。

  這木匠說,把木碗往木甲上綁,哎?還真就是護心鏡了。

  李孟羲眼睛亮了,“這法子好!麻雀雖小,當五臟俱全。這樣,咱們做木甲,木條綁好之後,也加個護心鏡。所謂護心鏡……隨便找了碗口大的木板就成,綁在左心窩那裏。”

  “此法,值糧五十斤!”李孟羲鄭重宣佈。

  這片刻討論時間,最厲害的一個想法出現了。

  破爛木頭甲,也是可以加護心鏡的。

  爛木棍加破木板,等於有甲又有重點防禦。

  由此,倒又有了木甲改進技術。

  木甲力求簡單,做法是,木棍橫着綁一串。但橫着綁,中間的縫容易被橫來的刀劍砍傷,爲再加強防禦,可以再用木板在外邊再加一層,擋住縫隙。

  如果沒有足夠的木板,隨便扯來一些粗樹枝,再豎着綁一層,那麼,木甲橫的一層,再加豎的一層,就不會被橫斬斜斬豎斬各種斬所重傷了,因爲木甲骨架成網格狀,無論怎麼斬,都會被木頭擋住。

  如此,加強版木甲出來了,對斬擊防護面面俱到,至於防禦力,反正能擋住,防住防不住不知道。

  以李孟羲不多的生活經驗,就算只是一把樹枝綁一起,拿菜刀用力去砍,不一定能把樹枝全斬斷。

  於木甲則是,木甲雖廢,刀劍雖遠比菜刀勢大力沉,但一刀過來,木甲就算被一破兩半,也能抵消很多力道。

  李孟羲帶衆木匠去拿糧食了,因爲糧食不夠,又爲能使激賞法奏效,所以還是糧食只賞一斤,剩下的,發以軍票,待日後憑票領糧。

  有木匠說木頭不夠,找出了原料不足的問題,賞糧一斤,軍票久斤。

  有木匠提到說,可以去砍樹,縱然砍了樹,今日做不出木槍,明日能做。這是爲找材料找到了方法,賞糧一斤,軍票拾久斤。

  有木匠說,可以把鋤頭鐵鍬之類,去了頭,拿杆做槍,這又是一項極好的解決材料來源的方法,賞糧一斤,軍票拾久斤。

  最後一人,說護心鏡,此法極有創造性,又引申而出木甲升級改進思路,故賞糧一斤,軍票肆拾久斤。

  糧食發到了木匠們手中,軍票也發了下去。

  李孟羲又回到木匠時,他看到了主觀能動性的木匠幾人,竟然真的拿着碗,在討論怎麼往木頭上扣。

  木匠們動手能力很強,拿繩子把碗一纏,就纏木排上了。

  李孟羲想起來了,木匠營雜活木匠們,天天有做木碗快子之類,匠營還真存着不少木碗。

  極好!木碗厚實,還是他喵的蛋殼穹頂結構!說不得,木碗做護心鏡,連箭都能防的住。

  只是,木碗這個凸起形狀,往木排上一扣,就很像女人那兩個……

  木匠們極猥瑣的相視着嘿嘿笑了。

  李孟羲也咧嘴笑了一下。

  然後,他又裝作一副嚴肅模樣,“咱們木碗還有多少?全拿來做護心鏡。”他說到。

  別人可能不懂穹頂球形結構防禦優勢有多大,李孟羲可是十分懂。

  木碗真的是非常優秀的防禦加強件,儘管說,難看無比。

  木甲,張角部用了幾個月,都沒想到如何改進一下。李孟羲也沒想到該怎麼改進木甲,卻被義軍匠營的匠人們,東扯一下,西扯一下,竟然神奇的把木甲改進方法給想出來了。

  這過程中,什麼改進頭緒都沒有的李孟羲,只是照慣例問了一下,問木匠們有什麼好方法沒有,他本人根本就沒抱什麼希望。

  然而,正如李孟羲所認爲的那樣,衆人之智,必勝於一人之智。

  學自黃巾軍的木甲術,到義軍中第一天,就迎來大升級。

  義軍能用衆士之智,黃巾所不能及也。

  ------題外話------

  大綱我大概整理好了。

  黃巾劇情勐然加速一下,把我弄的都接不上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