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如火如荼

作者:南宮我夢
糧食補給之漁獵法【獵】的一項已經啓動,緊隨其後,李孟羲覺得捕魚也可以立刻開始了。

  因爲戰事耽擱,漁隊停了好久都沒去打魚了,沒魚,魚腸魚鰓之類的魚雜也沒有了,雞鴨都沒東西餵了,現在戰事結束了,漁隊終於可以再次出動了。

  李孟羲又去了木工營,木工營在鉅鹿城東集市那裏,李孟羲到時,營地裏,木匠們遍地支着門板,在門板上刨的刨,鋸的鋸,忙的不亦樂乎。

  李孟羲已經好多天沒管木匠營了,然而隨意一到,便撞見了全力開工狀態的匠營,由此細微處觀之,哪怕是前幾日跟官軍連番對峙的時候,木匠營的生產活動都沒停過。

  李孟羲到木匠營,遍尋魯犁不見,去問木匠們魯犁在哪,木匠們也不知道。

  李孟羲站在營地中,看着四周破敗集市的斷壁殘垣,木匠隊們在斷壁殘垣之中,這裏湊一簇,那裏湊一簇,人員分佈的很是凌亂。

  在這一片雜亂之中,李孟羲看到了匠營的斧頭鋸子旗孤零零的插在當中。

  李孟羲朝營旗走了過去。

  然後,他爬上旗幟旁的一堵斷牆,站在斷牆上,他想登高看一下,找找魯犁在哪,可是還沒有找到人。

  在李孟羲茫然的找人的時候,木匠營地邊緣角落裏,正蹲在那裏蹭蹭磨斧頭的魯犁突然啪的一巴掌被人拍到了一下。

  “魯犁!軍師是找你哩不?”

  魯犁忙放下斧頭,站了起來,一圈匆忙看了一下,“哪?”魯犁沒瞅見人。

  “那兒!咱旗底下。”

  一說營旗,魯犁便朝營旗看去,先是看到了營旗,然後魯犁又看到了在旗杆下邊站牆上到處亂看的一個娃娃,不就是軍師嘛!

  魯犁趕緊過去。

  當李孟羲看到魯犁不知從哪裏一路小跑着過來的時候,李孟羲笑問,“魯犁,你方纔哪裏去了?”

  魯犁老實的很,他回頭指了指東邊,“俺剛磨斧頭裏,沒跑哪兒。”

  李孟羲頓時就覺得,奇了怪了。

  沒跑哪裏,爲何問了一圈不見人。

  李孟羲再問魯犁在哪磨斧頭的,魯犁說牆根起。

  李孟羲頓時就明白了,躲牆根去磨斧頭,難怪瞅不見人呢。

  擡頭看了一眼匠營的營旗,匠營的營旗乃是硬旗,是四面硬旗,每一面旗面上都繡着斧頭和鋸子交叉的圖桉,右下角寫着一個巴掌大的一個【匠】字。

  照說,匠營的營旗又顯眼又高,本該聯絡方便的,可還是不方便找人。

  略思索了片刻,李孟羲想到了戰兵營中的聯絡方式。

  戰兵營中指揮中樞是帥旗,並且帥旗跟着人走,劉備到哪裏,旗就跟到哪裏,這是在實踐中李孟羲和劉備等人一起制定出的旗幟使用規則。

  戰兵營的這一套旗幟系統聯絡起來很高效。但凡紮營,不管營寨亂七八糟的扎的多亂,不管劉備是不是被擋着是不是看不見人,只要旗幟高高飄着,遠遠的看見旗幟,憑旗幟找過去,劉備必然在旗下。

  依照戰兵營的經驗,匠營也該有個中樞系統,匠營的營旗也該跟着匠營主官走。

  可,匠營畢竟不同戰兵,匠營沒必要浪費幾個人手去負責扛旗,匠營的旗幟完全可以固定到一處不動。

  既然旗幟不動,配套的得把人也固定住。

  想明白之後,李孟羲對魯犁到,“魯犁,你日後就在營旗下幹活,別到別處去。

  還有,除了你,像是會造船的木匠,會做魚膠的匠人,造軍械的匠人,這一夥兒人你都給安排安排,都安排到營旗邊上。

  還有,”李孟羲四下看了看,“建個倉庫吧,”李孟羲看着空曠的四周說到,“倉庫就建在營旗邊上,做好的板車碗快啥的,都放倉庫裏。”

  李孟羲想的是讓匠營更規範正規化一點,那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匠人,還有匠營管事的主官,還包括匠營的材料囤積地,成品倉庫,全都圍着營旗佈置。

  然後,當來找匠營交涉的時候,往營旗下一站,然後左走一步,就是放板車的倉庫,右走一步,放碗快的倉庫,前邊是弓弩匠人,後邊是軍械匠人,招呼一聲,邊上造船匠人也來了。

  這樣一個技術與產品中樞,可以讓溝通效率提高十倍。

  不然,每次來匠營,每一次都得浪費個幾分鐘時間找人,每一天都得浪費許多時間,那經年累月的下去,浪費的時間很是驚人。

  因爲找魯犁多等了幾分鐘,李孟羲不是很爽,一不爽,就讓木匠營往軍隊的高效率去靠了。

  魯犁不知聽明白沒有,反正魯犁記着是得圍着營旗,各類匠人都找過來,就近幹活。

  還得把營旗邊上把房子蓋起來,做好的東西放屋子裏。

  魯犁理解的全然正確,就是這個意思。

  李孟羲過來改進匠營的溝通效率只是順帶隨手而爲,他來主要是問漁營相關的事的。

  李孟羲問,“魯犁,咱匠營現下有木匠多少了?”

  只見魯犁一臉嚴肅的皺着眉頭,掰着手指頭,算了好一會兒。

  “是五百七十二個。”魯犁道。

  李孟羲都樂了,五百七十二,這有零有整的。

  李孟羲發現,魯犁這傢伙雖然老實木訥,可也有優點的,優點便是,隨便交代個什麼,魯犁很當事兒認認真真的去幹。

  只是曾交代了魯犁一句,讓他清點清楚匠營人數,也不知算數不怎麼好管理水平也不好的魯犁,他是怎麼一個一個把人數清的。

  正如李孟羲所料,魯犁查數都艱難,魯犁人還笨,又不會先讓人站齊站好再查,魯犁查人是行軍的時候,他從前到後跑着走着查了一遍又一遍,數的好多遍才把人數清的。

  對李孟羲來說很簡單的一件事,可對能力不強的魯犁來說,艱鉅無比。

  匠營現在五百多個木匠了,這五百多是從十幾萬流民中篩了一遍篩出來的,每一個都是熟手匠人,每一個都能單獨生產板車的中堅匠人。

  放於鄉下,這樣的木匠一個人可以帶好幾個學徒。

  不知不覺,匠營膨脹到這麼大的數量了,想到匠營剛成立那會兒,木匠就三四十人,連斧頭都不不夠人手一把,現在終於是發展壯大了。

  李孟羲再問魯犁,“魯犁,魚鷹舟咱營裏多少人會做了?”

  魯犁嘿嘿一笑,“會的不少。木頭要是夠,魚膠要是夠,比做板車好做。”

  李孟羲也這麼覺得,魚鷹舟不是大船,船體很小,工作量不大,應該是比板車好做的多。

  板車是日常工具中,複雜度最高的一個,車輪,輪轂和車軸輻條這些,太複雜,做起來煩死了。

  做魚鷹舟,得木頭,得魚膠,還得有水的地方去做漏水測試。

  鉅鹿城裏沒有水塘,也就沒辦法配套生產船隻,所以,得找一個池塘或者河流作爲船隻基地。

  李孟羲對魯犁道,“魯犁,你交代一下,營裏所有木工活,全停了。

  咱準備去做船。”

  交代完,李孟羲匆匆走了。

  當李孟羲七拐八拐走出匠營營地時,走出巷道,李孟羲不由回頭看了一眼。

  鉅鹿城佈局還不熟知,再加上紮營城中,不同於紮營野外,要是在野外的話,四周平曠,匠營營旗往那裏一豎,很容易看到。

  城中則是另一種情況了,在城中旗幟豎起來,會被各種建築物遮擋住,旗幟被遮擋,也就沒辦法方便聯絡。

  李孟羲頓時便又想起了戰兵營的佈置,戰兵營應對城中或是山谷叢林中這種旗幟會被遮擋的複雜情況的應付方法是,用從旗,既,通過接力的方法,一杆帥旗,後邊每隔一段就跟一杆小一點的從旗。

  這樣,從旗就跟路燈一樣,在山林中,士卒縱然看不見帥旗,跟着從旗一面一面找過去,也能很容易找到主帥。

  李孟羲又找到了匠營需要立刻更改的第二條細則。

  需要在巷口釘一個指路牌,標明巷子裏匠營的所在;其二,爲避免匠營的標識旗幟被建築物遮擋,可以把旗幟豎更高一點,比如,豎在屋頂上。

  屋頂高豎一杆旗幟,滿城都能看到。

  離開匠營之後,李孟羲和劉備關羽匯合之後,立刻對兩人道,“當下急務有三。

  其一,造船木匠夠了,可還缺試船水域,可立派斥候去鉅鹿左近找水域廣闊之處。

  其二,造船需大量木材,木材軍中儲備不足,支應不了太久,需立派人手大肆伐木。三將軍方帶圍獵隊走,圍獵隊帶足糧草淄重,方能野外宿營,方能久持,伐木隊也是如此,伐木隊需人力,需宿營帳篷,需糧草,需伐木工具,更需運輸車隊。

  還有其三,造船需大量魚膠,魚膠若得,需立時捕魚,漁隊立時需動。”

  說完了造船所需種種,李孟羲看向劉備,又看向關羽,“勞煩兩位,幫忙張羅則個。”

  劉備關羽相視一眼,“走!”兩人幹勁十足道。

  張飛前腳剛走,沒想到張飛所部就立刻便提供了參考經驗。

  張飛走的時候,帶了軍醫以防不測,帶了帳篷,糧草,乾柴,等等。

  有前例作爲參考,劉備立去張羅了四支伐木隊。

  這四支伐木隊,每隊三百人,按行軍標準,十人配一頂帳篷,人均稿席被褥一套,再配以可供給半月所需的糧草,再配以拉運伐木工具的車輛,伐木工具包括,鋸子,斧頭,倒樹擡樹的繩子和木槓,砍枝葉的柴刀,還有解木扒樹皮時所用的錛子,等等工具。

  拉運糧草,帳篷,木工用具,乾的柴草,還有用於運輸的空車,每支伐木隊動用車輛五十輛。

  再考慮到去伐木之時,野外難免會遇到野獸之類的襲擊,故,伐木隊每隊三百人,並不能全都只是木匠,需要有衛戍力量。

  故,除伐木隊三百人以外,另每隊派騎兵十人,攜弓槍以爲護衛。

  再每隊跟醫師一名,帶上藥材以備不測。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四支伐木隊,分朝東南西北去了。

  若按照張飛的圍獵隊佈置,伐木隊最後的一個程序應該是交給伐木隊隊長一卷麻布一副筆墨,好讓伐木隊在實際勞動中,看能不能記錄下問題,以期改進生產方法,提高生產效率。

  問題就在此時暴露了出來。

  李孟羲和劉關張三人,所謂日糾軍中一錯,日日查漏補缺的習慣是極好的,但問題是,這麼優秀的自我建設的方法,軍中只李孟羲四人掌握,讓旁人去寫去想辦法改進生產,伐木工人都不知道該寫啥。

  張飛已經打獵去了,剩下的人分身乏術。

  迫於無奈,劉備只能是從涿州軍老卒中找了幾個識字的百夫長,讓帶着麻布筆墨跟着伐木隊走。

  涿州軍老卒多少經歷過集思論賞,有這些老卒跟隨伐木隊去,多少能蒐集到一些改進經驗。

  伐木隊前腳剛走,李孟羲和關羽一起把漁營清點完了。

  漁營成立有一段時間了,行軍途中魚鷹舟製作雖然緩慢,但慢慢積攢下來,積存至今的魚鷹舟數量已多達一百三十多隻。

  依照張飛的圍獵隊的配置,漁營車輛,用於漁隊生活做飯的乾柴,隨隊醫師,隨隊攜帶的藥材,擔架,還有輔助漁隊去尋找水域的斥候騎兵隊,這一整套,又是一個可獨立野外勞作的的隊伍。

  因魚鷹舟不足的緣故,漁營人數只有六百人,六百人分作四隊,每隊攜魚鷹小舟三十隻左右不等,魚網三十至四十張。

  每隊漁隊有車四十餘,車輛負責拉魚鷹舟,魚網,盛魚的簍子,盛魚雜的簍子,還有放魚鰾的簍子,殺魚工具只有剪刀,每隊帶剪刀百把以上,除此以外,拉運的生活物資包括帳篷,糧草,還有乾柴一車,柴車同樣是拉着半車麥秸,半車乾柴,爲防雨,柴車上蓋了厚厚數層破帳篷。

  最後,必不可少的醫者,每隊配置。

  這些所有的生產隊,張飛的獵隊,隨後出動的伐木隊,漁隊,所有這些單獨出去進行生產活動的隊,爲儘可能提高效率,每隊都配了全套的生活物資,以使盡可能的減少不停往返來回消耗在路上的時間。

  漁隊整備完畢之後,遲遲未行,不同伐木隊,林木所生之處繁多,而水源在處稀少,伐木隊散出去,沿路尋找便能夠找到樹林,漁隊不同,因水域稀少,故而漁隊需要更精準的情報支持。

  一段時間後,等了將近半個多時辰之久,出去尋水的斥候終於回來了。

  斥候遠出二十五里,尋到一小河。

  有小河,可以去捕魚了,而且,可以在河邊生產漁船了。

  李孟羲回頭看了一眼漁隊和匠營兩營合併多達千人之多的漫長隊伍,看這些人所攜帶的物資,一車又一車,實在是多。

  又想到漁隊打完魚就換地方了,但木匠營在河邊長久的駐紮下去,(要不,建個基地呢?)

  李孟羲想到。

  李孟羲覺得帳篷這玩意兒耐久是問題,野外紮營一段時間,帳篷就壞了。

  而若不出意外的話,木匠們很長一段時間都得在河邊不停的做船,用帳篷當營地實非長久之計,得蓋房子,哪怕是草屋都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