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和地利皆無,恰有天時爲助

作者:南宮我夢
捕魚已經開始了,網繩栓在了木軸上,幾個士卒站在冰洞邊,拼命的去轉動木軸,木軸快速轉了起來,連帶着把冰面下水裏的魚網也甩動起來。

  河面上,只聽着木軸吱扭扭的轉着。

  “會有魚嗎?”李孟羲問。

  話音方落,關羽朝冰上招呼,讓起網。

  接着,幾個士卒放下木軸,齊力去拉網。

  網在水下,很沉,幾人把網艱難的拽出水面,網出了水,離得老遠,李孟羲就看見了,網裏很多魚在蹦噠。

  一網收穫滿滿。

  李孟羲見冰下捕魚的效率這麼霸道,他忍不住朝河上跑去要過去看看。

  關羽阻攔不及,李孟羲就跑到河上了。

  冬捕的效率高到讓李孟羲驚訝,捕魚這件事,李孟羲多曾見識,不管是行軍之時還是方至鉅鹿漁隊剛出之時,漁隊出去捕魚,網撒下去,還不一定能見到魚,縱是能見到魚,一網超不過二十條。

  可現在一網下去,活蹦亂跳的大魚小魚一數多達三十四條。

  李孟羲疑惑極了,他疑惑冰洞就鑿出了一會兒,魚這麼快就聚過來了。

  本着一探究竟的想法,李孟羲讓暫停了捕魚,他到了冰洞邊,蹲在那裏,揣着手,眼睛一動不動的盯着冰洞下黑咕隆冬的水。

  一旁,關羽也不打擾,小心的看護着。

  守着冰洞等了不久,李孟羲看到水面有水波開始盪漾,一眨眼,灰色的魚背浮現在水面。

  又一個眨眼,魚頭露出來了。

  魚就在眼前唾手可得,李孟羲忍不住了,他下手勐地下去想抓魚。

  結果他這一個妄動,腳下一滑,身體就失衡要往冰洞裏掉。

  在這個危險的剎那,李孟羲童孔緊縮,心臟一緊,腦海中瞬時閃現過好多信息,據說失足掉到冰洞裏後,會被水衝到冰面以下,冰厚的跟個鍋蓋一樣,頂都頂不開,救都沒法救……

  又據說,人溺水之後,兩分鐘就要窒息而死……

  心乎完蛋死定了的李孟羲,突然身體有失重的感覺,然後他飛起來了。

  是關羽手疾眼快,關羽就在邊守着,眼看不對,他一把把李孟羲抓住了。關羽提着李孟羲衣服把李孟羲懸空提了起來,跟提小孩兒一樣,直接一路提熘到岸邊才放下。

  旁邊,幾個士卒看的笑得不行。

  直到在岸邊,腳落地,李孟羲才恍然回過神來,他一陣後怕,媽呀,差點掉冰窟窿裏死掉了!

  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後怕不已的李孟羲趕緊對關羽說,“關將軍,冬捕之事,危險非常,需立嚴令警示衆人,不可拖延!”

  關羽看着方纔差點掉水裏死掉,卻還惦記別人的李孟羲,關羽張了張嘴,道,“還是先管好你自己,再管別個。”

  關羽是在訓斥了。

  方纔要不是跟過去看着,他李孟羲人已經掉冰窟窿裏了,這要人沒救回來,死了,回去咋跟大哥交代?

  生恐再出事,關羽叫來甲士兩人,令看住李孟羲,不讓李孟羲上河上。

  關羽拎着簍子撿魚去了,關羽把魚撿了回來,李孟羲在河邊,在凍手的冰冷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把冬捕相關技術也記錄完了。

  冰下捕魚技術要點,一是甩網的木軸;二是鑿冰工具,沒得用就用雄戟,時間充足就做專門的鑿冰錘;第三,安全事宜,冰窟窿很容易掉進去,得注意安全。

  魚捕到了,三十多條魚裝了大半簍子,這還是第一網,一網就半簍子,冰下捕魚的效率,太恐怖了。

  原來,河面上的冰層鑿開一點,用不多久,好多魚就順着風聚集到冰洞那裏,魚對空氣的感知如此敏感。

  在河邊,關羽找了個河邊的大石頭,把石頭抱起,哐冬哐冬一陣砸,砸了個冰窟窿之後。

  然後,湊着冰冷的河水,關羽殺魚刮鱗忙的不停。

  這時,匠營副官魯犁來了。

  李孟羲隨手把殺魚取的魚鰾交給魯犁,隨帶問了一句,“魯犁,這幾天造了多少船了?”

  “一百六十多。”魯犁答,緊接着,魯犁底氣不足的說到,“軍師,造船還缺點東西……”

  李孟羲微微疑惑,“缺什麼?木頭?”他盯着魯犁疑惑問道。

  “不缺木頭,是桐油,還有漆。”

  在魯犁的講述中,李孟羲聽明白了,他想起來了,之前在行軍之時,造的第一批魚鷹舟是行軍途中邊行軍邊倉促做成的。當時乃是在軍中,木匠們勉強把一些破木板給拼成了小舟樣子之後,下水發現各種漏水。

  這已不是木工技術可以解決的了,就算精工製作,就算全用上茆榫嵌合結構,木頭的縫該漏水還是漏水。

  於當時,爲解決問題,特意找了造船匠人詢問關鍵,得知要用膠漆填縫後,又從造弓匠人處得到了熬魚膠的方法,有了膠,填了縫,魚鷹舟纔不再漏水,這才能下水捕魚。

  可只用魚膠,不用漆和麻絲填充,魚膠泡水裏泡個一兩天,膠就泡掉了。

  當時有的用就行,無所謂,每天刷一次膠,麻煩歸麻煩,總歸能有船用。

  現在不同了,現在不是行軍了,不是將就一下就完了,現在要大造船隻,要造成千上萬只船去大肆捕魚,便不能再將就,不能再是三兩天就漏水的船。

  所以,除魚膠,麻線,桐油,漆,尤其是桐油和漆,必須得有,這是造船的關鍵。

  李孟羲眉頭緊皺,桐油和漆這兩樣東西,軍中沒有啊,桐油倒是有個幾十上百斤,漆一點沒有。

  李孟羲好奇問魯犁,“既然桐油生漆皆缺,那你們造的船,下水能成嗎?”

  魯犁答說,“我們合計魚膠填了縫後,再拿火把魚膠烤了烤,這樣粘的緊實,不容易泡開,倒能經得水。只是,沒有漆,還是不能長久。”

  李孟羲驚訝的看着魯犁,魯犁這羣木匠,竟然只用魚膠便做出了有較長耐久的船隻,在物資緊缺的現在,木匠們想出的這個辦法,價值千金。

  完整工藝的漁船,用上魚膠,用上麻線,用上桐油,用上漆,這樣一艘工序完備的船,可以使用數年之久。

  魯犁他們做的船,只用了魚膠,只加了一個烤乾工藝,耐久很短,頂多用一兩個月。

  然而,這一個月已經足夠了。

  捕魚本就是爲了解一時之急,捕一個月魚,就到明年春天了,到時買的糧食也到了,捕魚不那麼要緊了,漁船這一個月的使用耐久,恰好夠用。

  李孟羲意識到木匠們解決了一個重要技術問題,他問魯犁,這個想到烤腳方法的匠人,有沒有記功?

  魯犁則說,有記着。

  李孟羲不由點了點頭。

  從此處,木匠營這一營,實則是全軍之中規則體系最完備的一營,李孟羲長久不在匠營,匠營自身的激賞機制依然有序進行着,達到了可以獨立運行的水平。

  對那個想出辦法延長了魚膠使用壽命的木匠,魯犁說賞人十斤糧食,二斤立賞,剩下八斤日後再賞,李孟羲覺得,賞的太少了,便改爲糧食百斤,錢十貫,寫了軍票,令魯犁交於那個木匠。

  李孟羲意識到,魯犁這傢伙雖爲匠營副官,主使着一大堆事,但魯犁這傢伙扣扣搜搜的一點不大氣,正好來了,李孟羲便順道去看了看魯犁這段時間以來所記的各項功賞。

  魯犁本人不識字的,不識字的魯犁記東西全靠腦子記,難爲他還能把事情全都記住。

  紮營河邊的這段時間,魯犁記下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如魚膠,因大造船隻,需要熬製大量魚膠,魚膠又需人手去捶打,耗費人手多矣。

  有一人提議,可以找來石春砸膠,省卻人手,衆人便尋來石春,果然能把膠砸的又爛又軟,一人抵的上三十個人。

  依魯犁自己的判斷,魯犁覺得此建議很好,便賞人十斤糧。

  又有,造船需要烤膠,可船雖是魚鷹小舟,船身輕巧,可一艘魚鷹舟也重幾十斤,擡着烤會很累人。於是有人便道,可以做個架子把船放高,也好便利。

  李孟羲去看了匠人們製作的專用於烤膠的木架子,架子看起來很簡單,但看着很好用。

  匠人們把船放在架子上,人拿着火把在下邊來回烤,烤完了船艙裏邊,翻過來又烤外邊,簡單卻高效。

  李孟羲還注意到一點,這種簡單的架子已經成規模了,木工營地一大片都是這種架子。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技術不僅被激發了出來,還得以高效快速的流傳開來。

  技術自激發到快速普及,已經有了完整的生態鏈。

  還有,因冰雪之故,匠營又駐紮在河邊,有匠人便跟魯犁提,想多要點柴烤火。

  魯犁有收集衆人意見的職責,匠人說想要柴,魯犁便把這一點記着。

  說的時候,魯犁如實跟李孟羲交代了一遍,魯犁還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

  按魯犁的想法,要木頭還好說,木頭是做船的,要柴火,就是伸手要東西,多少有些無禮。

  李孟羲認真想了想,“也好。這河邊比城裏冷的多,我看送點柴過來。”

  魯犁一見李孟羲不怪罪,還真給柴,魯犁便問,“那……這人賞糧食不?”

  魯犁是問,提議要柴火的這人,要柴火的這個建議,算不算好法子,要不要賞糧食。

  這當然得算的。任何提高生產效率,改進技術,等等一切的好方法,都屬於智慧成果,都得賞糧食。

  就比如,行軍之時,有木匠想要門板,理由是地不平,刨木頭不好刨。

  從這個木匠的角度考慮,這木匠當然是爲了自己,當然是爲了幹活能輕快點。

  但,這個建議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極爲可觀。

  哪怕到現在,木匠營的加工平臺依然還只是門板而已,木匠營到處都是支起的門板,就在門板上,木匠們完成了所有對木頭的精加工工作,可以說,門板就是義軍現在唯一可以提供的工作平臺,這個工作平臺雖然簡陋,但相當不錯。

  魯犁獨自管理匠營這段時間,沒耽誤匠營的任何事,跟李孟羲親自來管理也差不了多少。

  林林總總,魯犁記下來的生產改進事宜,多達二十多條,全都是匠人們自發的主觀能動的想出來的方法。

  不過是製作一些簡陋的魚鷹舟而已,魚鷹舟技術低下,匠營管理粗糙,能有多少改進的空間?然而,就是能多達二十多條改進方法。

  技術低,管理粗糙,並不是問題,成長性足夠的話,每一天都能精進,每一天都能查漏補缺,就終有高入雲端之時。

  魚鷹舟生產相關,有多達二十多條改進,這其中包括了,烤膠法,石春搗魚鰾法,木架懸船法,木條鑲船縫法,船底收尖法,設槳換篙法,等等。

  這其中,好多方法李孟羲都看不明白。

  比如船底收尖法是什麼,李孟羲就不明白。

  經魯犁解釋,李孟羲大致懂了。

  這一法是對魚鷹舟結構的改進,舊有的魚鷹舟,船艙是個平底長方體的,上下一般寬。

  這個原始船體是李孟羲自己設計的,李孟羲不懂造船技術,設計的很笨拙和不科學。

  魚鷹舟船體是用平木板拼成的,那麼自然,長方體的船底,船底有兩條愣,兩條木縫,就有兩個漏水地方。

  木匠們想着把船改了一下,把船底簡化,直接做成三角形的尖的船底,這樣,下水線就只有一個縫了。

  這樣,不僅工序簡單了,漏水的地方也少了。

  而漏水防水處理,又是造船工序中最麻煩最關鍵的一步。

  這樣一改,李孟羲確信,單從數學來算,一條縫隙的船就是比兩條縫的船的更能防水。

  只是,李孟羲一看新型的魚鷹舟,他看着小小的魚鷹舟,船底又尖又高,他都愣了。

  這……似乎海船,似乎後世的鋼鐵戰艦,航母之類的海船,纔是尖底船吧?河流湖泊上的船,大多是平底吧?

  可爲何,小小的一個魚鷹舟,到了木匠們手裏,一改,變成了類似戰列艦的船體外形?弄不明白了。

  除了船體大改之外,木匠們以船擼代替船篙這個做法其實是無奈之舉。

  船歸木匠們做,自然,撐船工具也歸木匠們解決。

  可軍中物資貴乏,夠長的能做船篙的長木杆不多,一開始還能找到做船篙的材料,不兩天,長棍子沒有了,此時,兢兢業業的木匠們費盡功夫,把短木棍鑿了修了做出茆榫結構,把短棍給接長,勉強做出長篙。

  可要知,茆榫雖可以把各種木頭接到一起,還接的很堅固,堪稱神奇,但是茆榫太費事了。

  終於,有暴躁的木匠受不了了,說乾脆用船擼子得了。

  於是,一條重要的改進誕生了。

  船擼跟船篙是不同的東西,船篙必要很長,船擼短短的一根綁到船尾上,兩者長短區別很大。

  用了船擼,隨便找跟短木頭就可以,不用接木頭了,這既省材料,還省工時,更重要的,船擼操作更方便靈活,划船更爲省力。

  綜此種種,底蘊薄弱的義軍匠營,日日精進,精進的速度不可思議。

  ——

  在李孟羲還在匠營巡查之時,遠出在外的伐木隊又一次回城了。

  這次李孟羲不在城裏,劉備前去接收木頭。

  當劉備看到伐木隊的人艱難無比的幾十個人擡着一根樹幹回來,劉備便問,爲何不放車上拉回來?

  伐木隊的人則道,樹太長,不好放車上。

  劉備再問,那爲何不把樹鋸短了呢?伐木隊的人意外了,樹能鋸短,讓鋸?

  這其中,實則是觀念的問題,伐木隊大多都是流民,大多普通百姓而已,伐木隊把樹砍了之後,第一時間想的是怎麼把樹好好的運回去,而不是把樹鋸成短短的一截,因在潛意識裏,樹鋸短了,就廢了,不值錢了,是敗家玩意兒。

  伐木隊不是不知道樹沉,是捨不得把好好的一棵大樹鋸的不成樣子。

  伐木隊民夫們肯定是誤會了什麼,樹砍回來,既不是要蓋房子做大梁的,也不是要做攻城器械的,只是用來送到木工營地做魚鷹小船的。

  做魚鷹舟所需只是短木板,門板那麼長的木板就夠了,樹太長,運到木匠營去一樣得鋸短。

  看伐木隊運木頭實在辛苦,劉備便自下決定,讓伐木隊下回再送木頭,鋸的車板那麼短就行,莫怕浪費木頭。

  這一經改進,伐木隊的運輸效率,直接提高五倍。

  樹要是不鋸短,一根完整的樹幹,小小一輛板車根本拉不動的,得人擡,可人擡的效率也看到了,老長時間了,伐木隊才運回來了兩趟木頭。

  在伐木隊出發之前,李孟羲曾交代過主事的百夫長,交代其說,伐木的時候若有什麼好法子,記得記下來。

  此時看來,李孟羲不是做了無用功,伐木一事,當真有諸多可改進效率的點,運輸便是其中重要改進點。

  值此冰雪封冬之時,義軍外派勞作隊四支,一隻是木匠隊,一支漁隊,一支伐木隊,另一支則是張飛的狩獵隊。

  這外派的四支隊伍,唯獨匠營有完整的激勵制度,匠營的木匠們每製作出一艘魚鷹舟,整隊便可得糧,每一艘魚鷹舟的價格早就定好了的。

  在完備的激賞體制之下,縱是匠營遠出在外,匠營的生產效率依然很高。

  但,除匠營以外,其他各營根本沒有也不能有激賞體制。

  不同於匠營可以有容易量化的制式木工產品,匠營只要原料足夠,便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產品,但像是伐木隊,像是漁隊,像是打獵隊,這三個隊收穫很不穩定,沒辦法定額激賞,也就,這三隊沒有辦法生產製式產品,沒辦法制定激賞體制,也就沒有辦法激勵,工作效率也就無法保證。

  這四隊人馬之中,木匠營,乃是唯一有“人和”所在的營,人和便爲,早早已建立起的完備的組織架構與完善的管理機制。

  此人和,其他三營無有。

  至於地利,諸營皆無有。

  所謂地利,匠營,木工營,漁營,還有獵隊,全都遠處在外,根本沒辦法時時去巡查監管,此,兩相遠隔,監察不能,便爲地利之失。

  幸,獵隊,伐木隊諸隊,雖無人和,亦無地利,但有天時爲助,生產效率還是略有保證。

  何爲天時也?天寒地凍時節也。

  恰天寒地凍,野外寒冷非常,縱是縮在帳篷裏,也冷,不用去催,伐木隊爲求暖和,會自覺去忙碌一會兒,幹了活自然能暖和起來,待着不動一定冷。

  這便是天時,不用去監察,也不需內在的激勵制度,不幹活就冷,幹活還暖和一點,所以不得不幹起來。

  此所以說,地利人和皆無,恰有天時爲助。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