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造紙術

作者:南宮我夢
處身漢末,有些技術必須要研發出來,造紙術便是其一。

  漢末的造紙術剛穩固了技術基礎,但造紙技術還遠未至成熟階段,漢代的紙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遠無法跟後來的唐宋相比。

  而紙張又是如此重要,紙張乃是大興教育和提高理政效率的重要工具。

  造紙術的重要性在百術之首,其意義和重要性超過了所有軍事技術。

  所以,在忙完了釀酒術之後,這日,李孟羲又找來許多造紙匠人,準備開始造紙事宜。

  漢代的造紙術,成熟的技術改進自蔡倫,記得歷史課本上說,蔡倫用網樹皮麻布等來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使紙張得以普及開來。

  問過一干匠人,匠人們的造紙方法,跟蔡倫紙的方法無甚區別,匠人們也都說用麻或者樹皮破布來造紙。

  收集了匠人們的方法,整理得造紙術流程大抵如下。

  第一步,將生麻沉到塘底,泡個一年半載撈上來。

  第二步,將泡好的麻拿鍘刀鍘碎,鍘成碎末,然後放大甕裏煮,一煮便是好幾天。

  第三步,漿煮好之後,拿一個薄紗網,把漿濾一遍,只留下漿水,其他的雜物濾掉。

  第四步,漿水倒入一個大槽裏,再拿一個木框紗網去抄漿水,抄上一層漿水之後,就端起放一邊,等晾乾揭下來,就是紙了。

  蔡倫紙的釀造流程李孟羲已瞭解清楚了,他大致明白了原理,造紙核心過程,其實就兩步,第一步,把麻或者麻布或者樹皮等植物的東西,打碎熬成漿,然後把漿弄薄薄一層,等着幹了就成了紙。

  原理如此,不難理解。

  然而蔡倫紙的第一步程序,李孟羲就有些不明白了。

  匠人們所說,得把生麻泡水塘裏泡一年兩年再撈出來。

  這不是一個月半個月,是一年兩年啊,工期長的過分。

  李孟羲皺眉,問向一衆匠人,“爲何要把麻往池塘裏泡?還得泡一年?少泡些時候不行嗎?”

  “不能,泡的不夠時候,麻就煮不爛,出不來漿。”

  “對!泡的時候越長越好。”

  ……

  匠人們的意見一致,都說麻必須得泡水裏。

  李孟羲皺眉再問,“那……樹皮呢?麻布呢?魚網呢?也得泡水裏?”

  匠人們便笑了,“麻布不也是麻?魚網不也是麻?也是得泡,樹皮泡的還得時候長呢!”

  好了,問完了,人家造紙匠人說,造紙的話,必須得把材料經年累月的泡到水裏,不泡夠時候,決計造不出紙。

  李孟羲迷茫了,他想不通,爲什麼非要將麻往水裏泡?其中原理是什麼?

  是要把麻泡軟?

  可也不對啊。

  如果是把爲了把麻泡軟,那何不直接煮呢,要知,水一煮,煮的時間長了,什麼植物結構都得煮成湖湖。

  然而匠人說,不泡就沒辦法造漿。

  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李孟羲,只好先草草的將造紙匠人們編在一起,成立了新的一營,然後發給匠人們一些生麻魚網破布之類的,讓匠人們自己個找地方沉塘去。

  按匠人們的造紙流程,只要這些生麻魚網破布之類的啊沉到水塘裏,然後,一年兩年之後,就可以造紙了。一年兩年之後……

  李孟羲回到了城主府,坐在門檻上,看着院子裏的紛揚的雪發呆。

  小磚回來了,到了中午了,學堂下課了。

  小磚一回來,看見哥哥坐在門檻上,小磚歡快的跑過來,也坐在門檻上,挨着李孟羲坐下。

  然後,小磚開心的說着上午學的東西,哇啦啦的說了一大堆。

  突然,小磚停下了。

  小磚身體前傾,側過頭,盯着李孟羲看了一會兒,“哥哥。”

  “嗯?”李孟羲看了過來。

  “哥哥,你是不是不開心嗎?”小磚問。

  “沒有啊?”李孟羲奇怪。

  “那你爲什麼,就這樣。”小磚學着李孟羲,做了一個皺眉的樣子。

  小磚學的可像了,一下就把李孟羲逗笑了。

  “哈哈!”李孟羲擡手摸了摸弟弟的小腦袋,“哥哥在想事呢,好鬱悶奧。”

  李孟羲說是在想事情,小磚便一副懂了的樣子。

  “那哥哥,你在想什麼嗎?”小磚過來抱着李孟羲的胳膊,奶聲奶氣的問。

  “哥哥在想,爲什麼造紙的時候,要把麻往水裏泡呢?”說着,李孟羲笑笑,捏捏弟弟的臉,“你說,爲什麼?爲什麼要泡水?”

  小磚認真的想了想,“是洗澡嗎?”

  “哈哈,不是洗澡。”李孟羲樂了。

  “那,是不是要餵魚嗎?”

  “也不是。”李孟羲依然搖頭。

  麻泡到水裏,跟餵魚沒關係,肯定沒關係?難道說,麻之所以泡水裏,是因爲池塘裏的魚把麻的皮吃了,然後麻才容易熬成漿?

  怎麼可能是這樣,先不說魚喫麻不喫,就算魚真喫麻皮,那何不直接手工把皮扒了,何必靠魚。

  跟魚沒關係,麻也好,樹皮也好,泡水裏,肯定不是爲了讓魚去喫。麻和樹皮不在魚的食譜之中。

  幾乎沒有動物會以麻和樹皮爲食,除非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纔會吞噬樹皮裏的微生物。

  突然一下,李孟羲靈感便立時來了。

  微生物!

  難道說,麻往池塘泡,是因爲微生物嗎?是因爲微生物把麻這類植物的某些物質分解掉了嗎?然後,某些物質分解了之後,麻也好樹皮也好,才能熬成漿?

  一想,極有可能!

  李孟羲嚯的起身,朝外走去。

  “哥哥,你zhua,俺也去!”

  李孟羲停下了,他笑着看着弟弟,“走,小磚,咱去看看,水到底能不能把麻吃了。”

  弟弟跟了上來,李孟羲拉起弟弟的小手往外走。

  低頭看着自己的小弟弟,李孟羲眼中異彩連連。

  話說,小孩子的想象力真是天馬行空啊,麻往水裏放,問弟弟這是爲何,弟弟說,餵魚的。

  笑了,但凡是個略微大點的孩子,就決計不會這麼想。

  然而,這竟是接近真相的答桉,把麻往水裏放,竟然真是爲了讓水裏放東西把麻“喫”了。

  弟弟天真可愛,想問題的思路很簡單,把麻放進水裏,這個問題對小磚來說,就是把東西放水裏。

  以小磚天真的想法,東西放水裏,是要洗澡的。

  可李孟羲說,不是洗澡。

  小磚便想,不是洗澡,那放水裏,是餵魚喫的。

  看似天真幼稚,然而小磚想的卻是最合理的可能。

  往水裏放東西,要麼就是爲了清潔,要麼就是釣魚或者餵魚之類讓魚喫的情況。

  最合理的可能只有此兩種。

  所以,真理就包含在最簡單最直接的感覺之內。

  把麻和樹皮放水裏,既然不是爲了清潔,那就是爲了餵魚。魚既然不喫樹皮,那就是喂其他東西。

  古人不知什麼東西纔會喫樹皮,李孟羲知道,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大雪天,渴求一個答桉的李孟羲,拉着弟弟步履匆匆的去找造紙匠人們。

  可造紙匠人們已經派出了,也不知匠人們跑去哪裏了,一個人沒有。

  李孟羲只能直接召集人手四處尋找。

  不久,有士卒來報,說找到了一人。

  李孟羲便匆匆找了過去。

  找到的造紙匠人,竟然是在鉅鹿城裏,鉅鹿城東南角,那裏是有一個大糞坑的。

  李孟羲就在糞坑那裏見到了一個造紙匠人。

  不知爲何,李孟羲到來時,造紙匠人竟然有些遮遮掩掩又心虛又像被撞破了祕密的尷尬模樣。

  李孟羲急求答桉,見了人,他立刻問,“某方纔想起一事,都說將樹皮生麻沉於塘底,可若是將生麻沉於臭水溝裏,或者糞坑裏,能不能更快成紙?能是不能?”

  造紙匠人尷尬的搓着雙手,嘿嘿直笑,“能!確是如此,麻放臭水溝裏漚着,三兩月時間就能漚爛,麻漚爛了便能做紙。”

  心中的猜測得到了確定,李孟羲開心的笑了。

  果然如此,是微生物啊,把樹皮生麻沉塘,是利用了水裏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同理,既然是要利用微生物,那何不將麻丟到臭水溝裏,甚至糞坑裏呢?

  要知道,河水裏雖然有微生物,但是河水畢竟乾淨,微生物數量不多。

  可臭水溝,簡直了,微生物簡直太多了,要是糞坑裏,微生物就更是多的可怕了。

  於是,將生麻,樹皮等植物材料,放臭水溝裏,處理效率十倍於沉塘。

  再說爲何有些造紙匠人知道生麻沉臭水溝的方法,缺不跟李孟羲說呢?

  這是因爲,密技不外傳也。

  有時,不傳之密不過就那回事。

  尋常人造紙,將麻沉塘,可是有部分匠人發現在臭水溝漚麻更好,有了這個更好的處理生麻的方法,造紙的成本比別人低了數倍,很能賺錢,於是,這部分人便把這個極有價值的方法祕密藏了下來,只傳給自家人。

  祕密就那麼點兒,只是生麻沉塘變成生麻沉溝而已,然而就是這麼一點祕密,就足以讓一家造紙人家數帶人都過的殷實富足。

  這就是沒什麼,明明有造紙匠人知道沉溝漚麻,卻偏偏不說裝湖塗,只說將麻沉塘這個早已白之大衆的方法,匠人們私藏祕密而已。

  李孟羲在糞坑邊截住造紙匠人時,造紙匠人爲何尷尬又遮遮掩掩,真相也在這裏。

  李孟羲是直接撞到了造紙的不傳技藝,造紙匠人因而遮遮掩掩。

  當李孟羲又一口道出漚麻法之後,匠人因何尷尬,不難明白。

  得知了答桉的李孟羲,帶着弟弟回了城主府,匆匆將剛想明白的造紙術原理寫下。

  李孟羲提筆唰唰寫着,小磚就爬李孟羲背上看着。

  小磚不識幾個字,李孟羲寫完,小磚好奇的問,“哥哥,你寫的什麼嗎。”

  弟弟可是幫了大忙的,李孟羲很開心,“來,小磚。”李孟羲把弟弟從背後拉到前邊,親暱的抱在了懷裏。

  李孟羲就跟弟弟講了起來。

  “造紙的時候,爲什麼要把麻沉到塘裏呢?”

  “不是洗澡。是讓水裏的東西喫的。”

  “不是魚,魚不喫麻,是一種非常小的,叫做微生物的東西。”

  “這種小東西,比灰塵還小,人是看不見的。就是這種細菌,把麻裏的東西吃了。”

  “然後,等細菌把麻裏東西吃了後,麻放到水裏煮,才能把麻煮成漿。”

  李孟羲很有耐心的教弟弟自然科學知識。

  稀奇古怪的知識講完,弟弟好奇的問這問那,弟弟問細菌爲什麼叫細菌,比灰還小,那人看不見咋辦,等等問題。

  到最後,弟弟問,“那哥哥,爲什麼得細菌把東西吃了,麻才能煮成漿,那不喫就煮不成嗎?”弟弟瞪大着眼睛好奇的問。

  “額,應是這樣的。細菌把麻裏有些東西吃了,剩下的東西才能煮漿。”

  小磚並不滿足於此,小磚疑惑更深了,他皺起眉頭,“那哥哥,那細菌喫的是什麼啊?爲什麼剩下的才能煮漿嗎?”

  “額……”這一下,把李孟羲給問住了。

  對啊,麻裏邊到底是什麼,阻止了麻被煮成漿?非要利用微生物將這一部分物質分解了,剩下的才能造紙。

  這微生物喫的一部分是什麼?剩下的肯定是紙的部分。

  李孟羲陷入了沉思。

  一旁,弟弟也想了一會兒,“哥哥,那咱們不讓細菌喫咱們東西,咱們自己把東西拿出來,自己煮漿,不讓細菌喫,咱不讓他喫。”

  弟弟小氣的,他肯定誤解了什麼,他肯定把細菌當成偷喫家裏雞食的鳥雀了,不想讓細菌喫麻裏的東西。

  李孟羲不由又笑了,笑完,李孟羲沉思起來,(對奧……麻裏邊,樹皮裏邊,阻礙成漿的是什麼?如果不利用微生物,有沒有別的方法除掉這一部分物質?)

  (後世造紙工業中,應該也沒有利用微生物的,而是化學藥品。)

  (是什麼?造紙屬於科技水平不需太高的產業,用不到太複雜太高級的化學藥品,化工產業用到的關鍵化學藥品,會是什麼?酸?鹼?鹽?油脂?)

  李孟羲隱約觸碰到了什麼東西。

  眉頭緊皺着,李孟羲提筆,寫下補錄。

  【樹皮生麻等物中,共有一物,此物阻擾製漿形成。

  此物爲何,不知。

  除此物之法,除利用微生物,當另有方法,用化工藥劑。工業造紙,似乎不用微生物。

  造紙爲低技技術,既是低技技術,就不需高級複雜化工藥品。

  既只需低級化工藥品,低級化工,酸,鹼,鹽,油脂,金屬,還有,何物?

  思漢時工技,酸應有,綠礬油是也,鹼可以草木灰,石灰水,鹽有,油脂易得,各類金屬,易得。或可一試。】

  寫完,李孟羲長舒一口氣。

  轉頭看,弟弟小磚在一邊安靜的玩着手指。

  李孟羲面帶笑意看着弟弟看了良久,“小磚,你覺得,爲什麼麻裏有種東西讓細菌吃了才能煮漿,細菌不把他吃了,就煮不了漿了?”

  “不讓細菌喫!不讓他喫咱們東西!”弟弟撅着嘴吧,很不開心。

  李孟羲哭笑不得,“好好,不讓細菌喫。那咱們把麻裏這個東西拿出來,麻就能成漿了,不拿出來,麻就成不了漿,哥哥想不明白,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你幫哥哥想想。”

  小磚扣着手指頭,想啊想。

  什麼東西,有他煮不了漿,沒他才能煮漿。

  小磚歪着頭想了好一會兒,漿,在李孟羲這裏,可以是紙漿,可以是水泥漿,可以是藥漿,然而,在小磚這裏,漿就是麪漿啊,米漿啊,喫的。

  小磚想啊想,想到底是啥,有他煮不了漿,沒了才能煮漿呢。

  終於,小磚想到了。

  “是雞蛋嗎哥哥,雞蛋打開能煮雞蛋麪漿嗎,不打開,就煮不了漿,是不是?”

  正在深思的李孟羲,愕然轉頭看向小磚。李孟羲愣了良久,然後緩緩笑了。

  明白了,是雞蛋,就是雞蛋。小磚說的隊!

  如果說造紙用的是麻裏的紙漿物質的話,那干擾麻被煮成漿的東西,就是等同於蛋殼啊,就是這種類似蛋殼的東西把紙漿材料限制住了,紙漿材料出不來,纔不能成漿的。

  雞蛋,雞蛋殼……

  難道說,造紙的紙漿用的是植物細胞裏的東西嗎?微生物的作用,是把植物細胞壁分解了?

  可是,似乎不對啊,造紙用的應該是植物纖維,紙的最基礎組成部分是纖維。

  那麼,麻裏邊鎖住植物纖維的成分,就是影響造紙成漿的成分。

  這個把植物纖維鎖在一起的玩意兒,能被微生物分解掉的玩意兒,是什麼?

  李孟羲又想不通了,他皺着眉頭,在造紙術上又補寫了些內容。

  【紙張構成乃是植物纖維。

  生麻與樹皮中,含有鎖住植物纖維的成分。

  只有除去這一類成分,植物纖維才能散開,才能被煮成漿。

  去除此類成分,是造紙術核心關鍵,也是利用其他更寬泛的植物性原料造紙的關鍵,如竹,木,麥秸,樹幹,等等材料。】

  植物纖維,是什麼東西把植物纖維鎖住了,只要能弄明白怎麼去除這一部分物質,李孟羲知道,肯定能讓造紙術取得劃紀元的突破。

  到時,拿麥秸都能日產千噸的紙,不必再侷限於麻和樹皮了。

  可是,這玩意兒到底是什麼,又怎麼去除?李孟羲不能得解。

  長舒了一口氣,李孟羲擡頭看向自己的弟弟,李孟羲越看越是滿意,自己弟弟很聰明的奧,又或者說,小孩子拘泥於經驗與規則的天馬行空的思路,更接近於科學思維。

  就比如破解象形文字,小磚就能看出來文字像什麼事物,其他小朋友也能聯想的到,而大人,一堆讀書人們,一個象形文字都破解不了。

  曾經教弟弟學字時,李孟羲就發現小孩子的思維方式更容易破解象形文字,現在又是如此,李孟羲神奇的發現,小孩子思考問題的想象力,簡直有超乎一般的直指真相的直覺。

  拿起造紙術,認真看了一遍,李孟羲再看了看弟弟,李孟羲有了一個絕妙想法。

  “小磚,造紙的時候,要把麻剁碎了,一直煮,煮好多天才行。

  這是爲什麼?爲什麼非要煮好多天?”

  小磚依然心不在焉的玩着手,“是煮不熟嗎?得多煮煮?”小磚瞪着天真的大眼睛隨口就是說到。

  李孟羲表情複雜的看着尚還年幼的弟弟,他心呼臥槽,沃日,日了狗了。

  好一個煮不熟。

  麻又不是雞蛋,怎麼會煮不熟。

  然而,這又是真相。

  跟牛肉一樣,跟粥一樣。

  爲什麼粥煮一會兒就行,牛肉得煮半天,牛肉煮不熟啊。

  同理,李孟羲明白煮紙漿爲什麼要一連煮好多天了。

  煮不熟啊,跟牛肉得煮很久的原理一樣。

  那麼,牛肉不容易煮熟,想快些煮好,可以提高溫度,提高溫度的方法,高壓鍋……

  李孟羲目光閃動,他腦海中思路飛轉。

  (是了,造紙得加一個高溫高壓環境,普通的沸煮方法,得煮幾天,做個大的高壓鍋,煮紙漿半天就好,還省柴,還能讓紙漿分解的更徹底。

  漢代造紙缺少高溫高壓過程,說不定這就是現代造紙跟古代造紙的一個決定性差別……

  說不定高壓鍋做出來,高溫高壓環境下,能有更重大的發現也說不定……高溫高壓下造紙,乃是整個古代造紙技術所未曾觸及的領域,說不定,造紙術重大變革,就在這個古人所未涉足的條件下……)

  李孟羲瞬間決定了,要造高壓鍋,就還按匠人們的造紙方法,把生麻放進高壓鍋裏,極高溫高壓條件下,煮一下試試。

  李孟羲隱約覺得,自己抓到了造紙術一個重要技術關鍵點,他都有些心潮澎湃了。

  良久後,李孟羲轉頭看向自己年幼的小弟弟。

  這孩子,才三五歲啊。

  爲什麼,一個三五歲普普通通的小孩子,每每思考問題,思路總是與常理不同,可爲什麼,每每很幼稚的思路,竟總是真相。

  難道,科學就來源於最樸素的想象力?難道,想象力這東西,真是最寶貴的財富不成?

  李孟羲不知答桉。

  李孟羲知道,想及匠人們爲何要煮碎麻一煮要煮幾天,李孟羲知道,自己一瞬間想到的,爲什麼要煮幾天肯定是因爲煮一天不夠,這是經驗,這是對行爲模式的瞭解和邏輯的分析,然而,這無關真理,李孟羲知道,自己絕想不到“煮不熟”這個直撲天真的答桉。

  同理,生麻沉塘底,李孟羲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不會想到把麻丟塘裏,是讓魚喫的,是讓微生物喫的。

  李孟羲只能沉默,他明白,自己的想象力,早已經沒有了。

  而弟弟。

  李孟羲看向弟弟。

  弟弟說餓了,想喫飯。

  李孟羲開心的笑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