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造紙術(二)

作者:南宮我夢
李孟羲認爲造紙術的重大突破就在不遠,連在喫飯的時候,李孟羲都在興奮的與關羽談及造紙術相關。

  李孟羲道,“造紙一術,乃文華大事,蔡倫因造紙名傳於事,改進造紙術乃勝舉,關將軍何不與某同力爲之?

  若造紙能成,我等留名青史,只是易事!”

  關羽停下快子,撫須哈哈笑道,“那好!何時造紙?某也來幫手。”

  李孟羲成功把關羽拉進來了。

  之後,李孟羲略把造紙遇到的問題說了一下。

  “造紙乃是,將生麻樹皮等草本,沉塘經年之後,再鍘碎煮漿抄網晾乾之後而成紙。”

  “生麻等因何沉塘?蓋水中有水蟲等微物,水蟲可食草本之中某些物什,此等物什一除,生麻樹皮經一煮,方可成漿。

  由此,生麻沉於泥溝糞坑等處更好,因泥溝糞坑等處,微物更多。”

  “成紙之基材,乃纖維也,纖維者,細微如蠶絲,長如髮絲之物。

  生麻等草本,煮出纖維,纖維方可成紙。

  可草本中共有另一物,此物不除,纖維難出。

  造紙關鍵,便在除此鎖住纖維之物什。

  若能設法除去此物,則麥秸可成紙,野草可成紙,竹藤木葉皆可成紙,不必需樹皮生麻等物,耗用少矣。且雜物若能除盡,則成紙材質更韌,到時,日產紙必能日千萬斤之巨。”

  “可惜,”李孟羲嘆氣,“某不能知,此鎖住草本纖維者,到底是何物。”

  李孟羲說了一堆,纖維微物什麼的,讓關羽聽得眉頭直皺的同時,關羽同時也十分清楚的聽懂了造紙的關鍵。

  造紙的關鍵便是,將草木樹皮生麻等草本中的纖維煮出來,然後成漿抄網晾乾,紙就成了。

  造紙原來如此簡單,關羽恍然大悟。

  隨後,關羽便陷入了沉思,草本纖維這東西,乃紙張基材,而草本之中,卻另有一物鎖住了草本纖維,使之不能散出來,不能成漿。

  那麼,此鎖住草本纖維的會是什麼?

  關羽飯也不吃了,捻着鬍鬚眉頭緊皺着思索着。

  良久。

  關羽擡起了頭,“莫不是,膠?”

  李孟羲愣了下,“什麼膠?”

  “樹膠。”關羽答。

  “樹膠?”李孟羲瞪大着眼睛,依然茫然着。

  “對,”關羽點了點頭,“樹膠。椿樹桃樹松樹楊樹等,樹皮下皆會流膠。”

  李孟羲眉頭微皺,他想了一下,的確是的,桃樹有很多桃樹膠,椿樹也是有很多膠,松樹農村不常見,未曾觀察過,但,楊樹?

  “楊樹也有膠?”李孟羲疑惑的看着關羽。

  “是有。”關羽很確定的點了點頭,“天熱之時,楊樹膠會從樹枝跟上流出來,雖楊樹出膠不如椿樹,但有。”

  李孟羲恍然,原來楊樹也是有膠的。

  照關羽說,這麼多樹都有膠,以此類推,難道,樹木類的東西,都含有類似桃膠椿膠之類的膠嗎?難道,鎖住植物纖維的,也就是因爲這些膠嗎?

  一想,有可能。

  植物纖維,乃是類似頭髮形狀的一類東西,那麼,將無數個頭發鎖住,聚合成樹皮樹葉草之類的形狀,說是膠水很合理。

  再者,植物膠也屬於營養物質,且怎麼看都屬於植物中最富含營養的一部分,所以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生麻沉塘之後再去煮,容易煮成漿。這是因爲植物中的膠質類遠比纖維類營養豐富,膠質中營養物質所佔百分比很高,一克膠質,幾乎一克都是營養物質,而纖維,一克纖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營養物質。

  生麻沉塘泡水之後,膠質幾乎被微生物吞噬完了,而纖維留下了,等於是一個生物除雜過程,所以造紙術有生麻沉塘的過程。

  想來想去,李孟羲覺得極合理。

  其一,膠是比較好的聚合物質,植物纖維是被膠質聚到一起的,合理。

  其二,幾乎所有樹木草類等草本中,都有膠,植物纖維是被植物膠質聚合到一起的,合理。

  其三,植物膠質是富含營養物質的東西,所以沉塘之時,富含營養物質的膠很容易被微生物喫掉,合理。

  有多個方面可作爲論據,李孟羲覺得,造紙過程中要除去的東西,極有可能,就是膠。

  離真相又近了一步。

  既然可能是膠,那下一步問題便簡單了,直接去找除膠的方法。

  不用拿生麻樹皮來試,直接找高純度的膠,找來椿樹桃樹的膠,然後試試看,加水泡,用的冷水泡,熱水泡,再熱水煮,然後加點酸再煮,酸沒有就用醋,醋酸也是酸,然後再用鹼液,用石灰水煮,用草木灰煮,再加各類鹽,加食鹽煮。

  然後加油脂煮。

  不行再加澱粉,也就是麪粉。

  低級的化合物,不就酸鹼鹽這些。

  管他什麼酸鹼鹽,全試一遍,應該很容易能試出能溶解膠的物質。

  到底是酸,是鹼,是鹽,一試便知。

  當李孟羲又說起得做個高壓鍋,好用來煮紙漿。

  關羽好奇問,何爲高壓鍋,又爲何要做高壓鍋。

  李孟羲草草講了一些之後,也不管關羽聽懂還是沒聽懂,李孟羲隨口說了一句,“高壓鍋,還不是很好造。”

  不好造關羽也給不了建議了,高壓鍋這玩意兒,關羽都不知道高壓鍋到底是個啥。

  李孟羲很清楚,高壓鍋技術難度不高,他有此判斷的依據是,漢末就已經有高壓鍋的技術,證據是,在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劉備他祖上的墓裏,劉備祖上的墓被人挖了,墓裏出土過高壓鍋的實物。

  劉勝墓裏有高壓鍋,這說明,在漢末的技術條件下,做高壓鍋不至於太難做。

  想來也是,高壓鍋能有多難?不過是一個厚實的鐵鍋,加一個能密封的蓋子,蓋子上,再開一個小的洞以排壓放氣。

  結構很簡單。

  厚實的鐵鍋不難造,鍋蓋不難造,鍋蓋上鑽一個小洞也不難,難的只在密封,難點在如何製造一個不漏氣的相互契合的鍋和蓋。

  如果密封難度大,不容易造,也無妨,可以用融化的鉛甚至融化鐵汁往鍋沿上澆一圈,做一次性的密封也行。

  反正現在是要探究造紙技術,生產問題可以日後解決,高壓鍋密封問題也可以日後解決。

  如果日後也解決不了問題,那也無妨,中山靖王劉勝,乃是兩三百年前的人,兩三百年前,大漢就有匠人能製造高壓鍋,若軍中匠人實在無法解決密封問題,那直接去洛陽直接尋找厲害的高手匠人,問題也解決了。

  就算到洛陽找匠人也無法解決問題,那其實並不太影響生產。

  一個巨型的十幾米高的高壓鍋,一次可以煮十幾噸重的紙漿,一次煮的紙漿可以夠一個月的生產,那麼,密封解決不了,直接把鍋和蓋子用鐵水澆死,煮一鍋,就砸一次蓋子,這樣雖然會略增加些成本,但根本不影響生產。

  密封問題,沒那麼難解決,高壓鍋於是不難生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