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輝煌計劃(二)

作者:南宮我夢
之前測試出的灌鋼法生產方法是,因熟鐵融點太高,不容易融化成流狀,所以,乃以生鐵爲基,將生鐵化成了鐵汁之後,把大量熟鐵片投擲進去,然後在高溫下,生鐵液緩緩沸煮熟鐵片,如同是熱水化果凍一般,最終將半融化的果凍狀熟鐵全部化在了生鐵水中,而這個生熟相融的過程,需加熱足足一整夜。

  兩千環首短刀用來做鋼條大概是夠了,但考慮到這兩千環首刀中,不同的刀炭含量是不同的,如果灌鋼的時候融煉不均勻,出來的鋼條質量還是相差巨大,這會給測試帶來巨大幹擾。

  而灌鋼術,經一夜冶煉,鋼水能混合均勻嗎?

  回想之前煮鋼之時,那一陶罐鋼水煮了一夜,鋼水只是緩緩流動的,流動性極差。

  這讓李孟羲不由皺眉,鋼質不均勻,這是個大問題。

  而若想盡可能冶煉出含炭均勻的一池子鋼材,那麼方法大概是,攪拌。

  拿着鐵棍子來回攪和,攪和上成百上千次,鋼水就能很均衡了,能用於測試了。

  李孟羲預計,灌鋼池還有一百個土窯壘好,至少得三天時間。

  而當灌鋼池子好了之後,鑄鐵之時,要鑄造一千多根鋼條,需要翻模三輪,花時間最低一日。

  當所有鋼條鑄造好之後,還有一步,淬火問題。

  比造鋼條更難的,是淬火,鋼條至少還能用鑄造的方法造出一模一樣的成品,但是淬火,淬火時間長一段短一點,淬火溫度高一點低一點,鋼材性能差別大了去了。

  李孟羲已意識到整個測試中最難的一個環節所在。

  依李孟羲對淬火僅有的理解,淬火的關鍵,一是鋼條加熱的溫度,二是淬火的方法。

  兩千鋼條要加熱到同樣高的溫度,靠鐵匠們手工操作肯定是不行的,誤差肯定極大,只能是批量統一處理。

  而批量統一處理的方法是,弄一個巨大的燒烤臺一樣的巨大加熱槽,把一千個鋼條同時放上去,這過程中,儘可能使加熱槽裏高低均衡,鋪的炭也均勻,這樣,應當能達到整個加熱槽從前到後溫度大抵是一樣的。

  然後,多達千個鋼條放在加熱槽上,加熱同樣的時間,一聲令下,同時取出淬火,然後淬火同樣的時間,同時停止,只有這樣,李孟羲才覺得能勉強有強度一樣的鋼條。

  關鍵是,足夠長的一個加熱槽,關鍵是這個加熱槽深度均勻,關鍵是放木炭的時候,木炭鋪一樣的厚度。

  這其中,有兩個嚴肅,一個是槽,一個是木炭。

  木炭要足夠細碎,才能鋪的足夠均勻,這正如分肉一樣,軍中分肉的時候,肉切成大塊,塊與塊之間差別大矣,而要是剁成肉糜,一勺肉糜與一勺肉糜之間,相差不過零點幾g。

  所以,得把木炭打碎,最好是碎成粉末。

  想通了一切,李孟羲又去找人了。

  軍中有諸多匠人之中,但想來,論建造的水平,只有那個會建造城牆的傢伙水平最高。

  那個建造城牆的高人現在在城外蓋土窯呢。

  李孟羲再一次找到建造匠人時,建造匠人正帶着繩索鋤頭標杆等物,正量到了第二十個土窯。

  李孟羲帶着新的施工任務來了,他問,能否做一個三千尺長的尺子,要求是,這個池子從前到後,一般高齊,不能有一點凸凹。

  建造匠人鄭重的點了點頭,“能。”

  “能?”李孟羲眼睛亮了。

  這個施工要求高極了,三千尺那麼老長了,要從頭到尾近乎水平,竟然能造出來。

  “能。”匠人還是點頭。

  李孟羲笑了,“若真能造出,必有重賞!”

  一丈是十尺,而三千尺的池子,長足有三百丈,比城牆都要長了,所以,便不能建在城裏。

  再考慮到爲了方便測試,李孟羲索性把三百丈長的加熱槽直接建在土窯集羣附近。

  有了加熱槽,還是不夠,還需一千個靠近加熱槽方便淬火的水槽,還有需要足夠的淬火工具,既,鐵鉗或是鐵夾子。

  鐵匠營正在製造打鐵工具,但想來,鐵匠們打造的工具頂多是夠自己用,幾百鐵匠,是打不出一千個鉗子的,而要是沒有鉗子,李孟羲不知道該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把鐵條從加熱槽上拿下來。

  所以,還得鐵匠們另作配合。

  鐵匠營地,匠人隊長正跟人商量着該在哪兒建個新的融鐵池子,這時,傳令兵帶來了新的軍令。

  傳令兵說到,“軍師有令!這兩日,鐵匠營需做夠鐵鉗千把,以待後用。”

  這個命令有些莫名其妙,最近幾日,匠營沒有幹別的事,都在給自己打造趁手工具,可鐵鉗這玩意兒,一人有一大一小兩個就夠用了,也不知打那麼多做什麼用的。

  可軍令已下來了,只能照做。

  於是匠人隊長轉了一圈,挨個交代,每人打鉗子五把以上,兩日打完。

  鐵匠們聽聞此令,反響不大。

  李孟羲留給鐵匠們打造工具的時間是足足七日,這個時間太充裕了,多打兩把鉗子,鉗子又不需要多大強度,隨便錘一錘就行,花不多長時間。

  這一切安排完之後,所需的最後一點準備,是炭。

  按加熱槽三百丈長,槽中平鋪二指厚的炭粉,而爲便於加熱,加熱槽應該是跟鋼條一般長的。

  想到這裏,李孟羲頓時疑惑,“對啊,鋼條得多長合適?”

  爲找出合適的尺寸,李孟羲去找了蹶張大弩一具,他拿着繩子比着量了蹶張弩弩臂的長度,長度大致三尺多。

  而考慮到鋼條彎曲幅度不如木料大,所以鋼弩的弩臂要長上一截,基於這樣的考量,鋼條應該是四尺長。

  一般的劍也普遍才三尺,四尺算是比較長了的,再考慮到,環首刀就兩千把,再加上融煉時的損耗,兩千把刀具的鐵料要鑄造一千根鋼條,其實不太夠用。

  所以,又要保證有四尺長,又要鐵料夠用,便只能儘可能窄一點。

  最終,李孟羲確定的鋼條尺寸是,長四尺,寬一寸半,厚度則約爲零點八分,十分爲一寸,零點八分約是兩三毫米那麼長。

  當鋼條尺寸確定下來之後,那麼加熱槽至少也要寬四尺,四尺寬三百丈長的槽,平鋪半指厚的碳粉,平均每丈需碳粉三十斤,那麼百丈就是九千斤碳粉。

  諾大的數量。

  炭也不一定夠,而且不同的炭燃燒時烈度不一樣,所以,爲儘可能減少誤差,李孟羲經到處詢問之後,他問得,軍中楊木最多。

  所以,便只用楊木燒炭,燒九千斤碳粉。

  而因燒炭過程中,開窯時間,或是燒製時間長短,也影響炭的性能,燒的好的炭火力旺盛,而不好的炭火小煙大,所以便最好九千斤炭一窯燒完。

  而軍中的幾個炭窯都不夠大,不足以一窯出九千斤炭,所以,還得重新再搭一個窯。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