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國債代言人劉備

作者:南宮我夢
此日朝政結束,文武百官下殿之時,一個個可見的眉頭緊皺心事重重模樣。

  洛陽城中,簡雍安排的說書人們銷聲匿跡了,而在說書人沒有刻意引導輿論的情況下,劉玄德聲斥奸佞手掐張讓的壯舉成了百姓們飯前飯後的談資,討論的熱度過了兩日了,絲毫沒有冷下來的意思。

  經此一事,百姓們大佩服劉備義舉,他欽佩其膽氣,同時,百姓們也不無擔憂,擔憂劉備這次把奸佞得罪狠了會不會受到迫害。

  朝中文武官員下朝之後,官員們私下裏聚到了一起,討論起今日朝堂之事。

  今日朝堂之事,毫無疑問,全圍繞着劉備劉玄德發生。

  劉備有討賊大功,又有進獻犁具大功,朝廷合二功爲一,將劉備從一介白身提拔爲典農校尉,這升遷算是中規中矩,不偏不倚。

  但陛下所立之所謂禮部,所封劉備的禮部尚書,如陛下之言,尚書一職,職同九卿,可了不得了。

  再加之,其他宅邸,駟車,侍從,儀仗,兵甲,錦繡,馬匹,等等賞賜,幾乎能賞的物賞全都賞了,足可見陛下優待。

  要知,就是皇甫中郎搬師回朝之時,朝廷也沒賞這麼多東西。

  官員們暗議,陛下賞了宅邸從人,必是要長留劉備朝中任職,朝中要多一巨擘也。

  於朝上之時,靈帝將劉備所獻諸策,一一宣讀,殿上之時,百官不敢辯駁,待散了朝,私下聚會,便無此忌諱了。

  劉備所呈諸策,國債聚財之法,攤丁入畝法,科舉法,等諸法,每一策都給百官帶來巨大震撼。

  百官對諸法大加討論,每一策都有大可討論之處。

  國債聚財一法,借豪富之財,約期歸還,劉玄德說的很明白,此法乃以明日之財,補今日之需,乃爲緩一時之急。

  毫無疑問,國債法很有可用之處。

  只是,借貸於豪富者,天下誰人豪富?天下豪富者多矣,百官肯定是豪富者當中的一部分。

  此國債法一出,百官將大失錢財。

  以前,靈帝或因皇家顏面,不肯向百官借錢,但國債借貸法不同,朝廷有出利息,百官知,靈帝不日之後,肯定會向他們大借錢財。

  百官常伴君左右,對聖意揣摩的很透,揣摩的很精準。以前靈帝會顧忌皇家顏面不會大肆借錢,但有了國債法,就不存在顏面問題了,因爲給了利息,公平公道,靈帝借起錢來將沒了任何心裏負擔。

  劉備這第一策,國債法,一下就要讓百官掉肉了,百官鬱悶無比,卻沒有任何法子。對於出此主意的劉備,百官暗恨。

  於第二策,所謂攤丁入畝,諸雜稅若是皆廢,田稅就重了,稅只落到有田畝者頭上,要問天下誰人田多,毫無疑問,朝中百官,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廣有土地之人,這攤丁入畝一策,又在割百官的肉。

  百官又恨。

  第三策,科舉,什麼叫販夫走卒一應人等,不分貴賤,不問出身,皆可參試,唯纔是舉。此一策,簡直要撅了百官根基了。

  百官人等,大部分出自世家,這些世家子弟憑藉着家族的力量舉了孝廉,成爲了地方所“推舉”出的人才,再因此走上官途。

  而科舉一法,以試取人,就是這個以試取人,使世家豪族再無任何辦法優待自家子弟,再想使族中子弟爲官,便只能送族中子弟參試,與販夫走卒同場角逐,如此一來,世家豪族失去了對人才選拔任用的所有特權。

  劉備以科舉一法,直接動搖了世家豪族的根基,劉備一日之間,成了世家豪族成了百官的死敵。

  至夜幕降臨,百官人等遲遲未歸家者衆多。

  過一日,朝廷向張貼了告示,告示一貼,百姓照常前往圍觀。

  一處告示旁,簇擁者圍觀的百姓,人羣之前,一識得字的小販給旁人念着告示上的字跡。

  “奉……奉聖諭,”小販結結巴巴的念着。

  “自此日,朝廷欲向民間借……借……”借後邊的字,此人不認識,遂略過,“借國債。”

  “凡借出國債者,約十年之期,年還十一,加償利錢百一,此以朝廷信譽作保,絕無欺瞞。”

  鬼的朝廷信譽,朝廷都沒信譽了,都不信朝廷的鬼話了。

  所謂國債,簡單明瞭,圍觀的百姓們都聽明白了,大意是,朝廷向民間借錢,假設有一人借給朝廷一百錢的話,那麼,朝廷每年還十錢,同時,再還利錢百一,也就是一個錢。

  這麼算下來,百文錢借給朝廷,十年後,得一百一十錢。

  於普通百姓而言,先不說朝廷信譽怎樣,就這個還錢還息方式,很不親民。百姓們大多手無餘財,急花錢的時候借錢都借不來,又怎麼有錢去賺那百分之一的利息。

  國債的還錢還息的方式,對普通百姓而言,沒什麼吸引力。

  但對那些豪富者來說,會有很大吸引力,豪富者手中有大量錢財,這些錢財放着做生意,因商業不繁榮,也賺不太多,且,做生意還要擔很大風險,而要是借貸給朝廷,可是百分之一的利,收益率很可觀了,甚至於,比做生意還要賺的多,且,喫利息等於是沒有任何風險,平白賺的。

  對豪富者來說,買國債乃是極好的選擇,但朝廷信譽是個大問題。

  但同時,因國債可觀的收益率,哪怕朝廷目前信譽的確差勁,但是會有部分豪富者會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多少買上一些國債。

  這不,圍觀的一個富豪,聽聞有此國債之法,便思量了一下,他張望四周,滴咕一聲,“哪可買這個國債?”

  邊上,一官差回道,“不知。或許過兩日,就有信兒了。”

  與此同時,未央宮中,劉備跟靈帝商議着如何發賣國債籌集錢財。

  劉備只知國債籠統概念,可如何發賣,他可一點沒有操作經驗的,靈帝就更不用說了,靈帝更不懂。

  劉備深知,發賣國債靠的是信譽,可劉備亦深知,現在朝廷信譽實在不怎麼好。

  而關於如何立信,劉備算是大有經驗了,領兵出涿州之時,招降黃巾俘虜之時,當時爲儘可能的以最快速度收攏人心,可是用了很多方法。

  什麼施粥給藥,什麼以收購草鞋爲名建立信譽等等方法。

  劉備有足夠的“立信”經驗,所以,劉備給靈帝出的主意便是,彷照商鞅之徙木立信之法,先立信譽再說。

  “愛卿是說,朕要立個樁子?”靈帝若有所思。

  “額,立樁是一法,但,或可不必如此。”劉備答到。

  徙木立信要是真的隻立個木樁子,那就太生硬了。

  劉備的立信方法是,乃想以貴重錦繡裁成三尺模樣,以此作爲借貸憑證,然後,只要有人前來買國債,不管他買一文,還是買兩文,直以三尺錦繡相贈。

  此爲,千金市骨之法,百姓見,朝廷願以三尺錦繡換錢財二三文,便足見朝廷誠意,如此,一傳十,十傳百,不消半日,滿城皆聞。

  而後,立信之後,再與人約定,國債以萬錢爲底限,少於萬錢不可買,如此,萬錢之巨,朝廷付錦繡三尺,不足稱糜費。

  劉備有足夠的建立信譽的經驗,得益於他的這些實操經驗,劉備謀劃起來,細節詳細,步驟嚴密,使靈帝一聽就覺得大有可爲。

  靈帝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劉備按此法來做。

  劉備猶豫了下,向靈帝請求借朝廷印璽一副,以爲憑證。

  靈帝便令人取來傳國玉璽拿給劉備。

  劉備接印,靈帝說,“此國璽,你且拿去一用。”

  劉備知是國璽,大驚,忙道不可。

  靈帝正色,“既是國債,怎可不用國璽?”

  劉備無言以對。

  茲事體大,劉備怕出事,請靈帝派親近之人同往以看護,靈帝便派了內監同往。

  離未央宮,劉備馬不停蹄的開始籌備發賣國債一事,他令隨從隨意的找了一張矮几,然後又找來幾匹綢緞,拿了筆墨,印泥,再拉上兩輛裝錢的空車,草草準備之後,劉備就這樣簡單的去發賣國債去了。

  劉備身旁,跟着的乃是靈帝配給的隨從,劉備不知洛陽詳細,他問隨從,“洛陽何處人流多?”

  隨從答說,西城。

  劉備本欲往西城,但考慮到,國璽帶出來了,萬一出事難辭其咎。

  於是,劉備便在朝門之外,在門口把矮几一擺,往那一坐,便開始等人來了。

  可,朝門四周,人跡罕至,等了半天,人影一個也無。

  劉備等的尷尬,他令人扯了幾尺絲綢,上書大大的兩個【國債】兩字,令隨從將絲綢綁在槍桿上草做旗幟,在旁站着。

  旗做好,路人見國債旗號,當能知是何用意,但,附近沒有路人。

  劉備不懂輿論,他要是知道操控輿論,只要去派人去鬧事裏喊兩嗓子,喊說劉備在朝門外賣草鞋了……啊不,賣國債了,那不一會兒,滿城百姓都圍來看了。

  劉備等啊等,等啊等,終於等來了人。

  一提籃賣果的老漢轉了過來,他朝朝門處瞅了瞅,見朝門處,坐着一人,老漢遠遠的看,怎麼越看那人越眼熟呢。

  老漢壯着膽子走近,近了,老漢還沒說話,劉備見了人,主動起身迎了過來,“老叔,過來了?”劉備笑着跟老人打招呼。

  老人瞪大了眼睛,一臉驚訝的看着劉備,“呀!劉英雄!?你咋擱這兒呢?”

  劉備道,“奉陛下之令,特在此售賣國債。”

  老人眼見劉備一身官服,忍不住問,“劉英雄,任是當官了?”

  “哈哈,是當官了!”劉備開心大笑,“陛下命我爲典農校尉,禮部尚書令,某算身兼兩職了!”

  “好啊,好啊!”老人欣慰不已,“陛下可算用對人了,有劉英雄你來當官,咱百姓也有個依靠了!”

  劉備跟老人寒暄了一陣,劉備不忘工作,他笑對老漢說,“老叔啊,任要買點國債不?”

  老漢不明所以,茫然的很,“這啥叫個國債?”

  劉備伸手作請,“來,老叔,坐下談。”

  劉備邀老人於幾前坐下,他認認真真的跟老人講解起國債的詳細,並不因爲老人一看就是窮苦人而對之有絲毫冷澹。

  “是這樣,朝廷缺錢,陛下便想籌錢,可籌錢之法,要麼加稅,要麼賣官,可要是加稅,咱百姓不就艱難了?要是賣官,惡人買了官當了官,咱百姓不就更難了?

  某跟陛下出了一策,就是這國債法。

  何爲國債法?明瞭點說,就是借錢。

  向誰借錢?自然是向豪富者借錢。

  按此法,朝廷借百錢,分十年還,一年還十一,也就是十文,這是本錢。

  除此,朝廷給息,陛下給的是,百一息,也就是說,這百文錢,借給朝廷,十年期滿,共得一百一十文。

  而朝廷呢,借錢留用,喘一時之急,比如要是遇災荒年,災荒年朝廷借債,盛年稍多收點稅,再把債還了。

  如此,得一喘息之機,不管朝廷還是百姓,都好過的多。

  這麼講,老叔可明白?”

  老漢憨厚的笑了笑,“明白是明白了,可俺們百姓們,也木倆錢,也買不起啊。”

  劉備笑了,“話不是這麼說,買不了多的,還買不了少的嗎。”

  劉備看向老人裝果子的筐子,“老叔,身上可帶了錢?要不,你買上一債如何?”

  劉備可是極有面子的,劉備最近是洛陽城百姓口中的風雲人物,是頂天立地的豪傑英雄,劉備既然出言,老漢便從懷裏摸出了兩個磨的發亮的銅錢。

  老人面色羞赫,他把倆錢放在手心挪向劉備,“你看,就這倆錢。”

  劉備點了點頭,朝老人笑道,“且稍等。”

  劉備喚隨從,令隨從拿來絲綢,抻了三尺絲綢,卡察一剪刀剪了。

  將絲綢攤於矮几之上,劉備擡頭想了想,他問了老人名諱,老人答說名叫張魏。

  劉備在絲綢上提筆寫到——

  【今借洛陽張魏兩錢,約期十年,年還十一,年付利錢百一,時爲光和八年四月,至,光和十八年四月終。】

  劉備能想到了國債憑據的內容也只能是這樣了。

  寫完,吹乾墨跡,劉備小心翼翼的拿起國璽,對着墨跡,按了下去。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硃紅色的古樸篆文清晰的留在了絲綢之上。

  劉備小心折起絲綢,把之交付老人,細心告戒道,“老叔,這個你拿好,自明年往後,每年到這個時候,拿着這個去找有司,可憑之領錢領息。”

  老人已不在乎什麼有司什麼利息了,他一臉不可思議的接過絲綢,“這……這都給我了?”老人不可置信的問了一句。

  絲綢可是極貴了,兩文錢,換了老長一截絲綢,回去轉手就能賣許多錢,老人對劉備千恩萬謝,喜滋滋的拿着絲綢離去了。

  這是第一個開場。

  老人懷揣着絲綢,路上怕人看見,一路奔回家,回了家,看見院子里正在理菜地的兒子和媳婦,老人神神祕祕的跟兩人說,“老二,老二媳婦兒,你們猜,我剛撞見了誰?”

  “撞見誰了?”老二停下鋤頭看來。

  “撞見劉英雄了!就在朝門邊上,支個攤,我當是作啥呢,劉英雄當官了,陛下封劉英雄當大官了!

  這不,”老漢把懷裏的絲綢掏出來,拿給兒子看,“這劉英雄賣我的,兩文,這麼長一截子!”

  老漢兒子接過絲綢一看,見絲綢厚實細膩,顏色華麗,長有三尺多長,就這麼一長一截子,竟只兩文?老漢兒子詫異的看着自己爹。

  隨之,意識到了發財的機會,老漢兒子地也不鋤了,他趕緊穿上鞋,進了屋裏拿上錢就往外走。

  老漢在後邊追着問,“老二,你出去作啥?”

  “我去找劉英雄再買點,拿回來賣。”

  老漢急了,他不想讓兒子佔劉備便宜,出言阻攔,老漢兒子比老漢機靈的多,並不理會。

  老漢兒子拿着錢,離了家,匆匆找了過去,到了地方,果然看見,朝門之外,支着一攤兒,攤兒後坐着一當官模樣的人,這人極傻,坐在太陽底下幹曬着,都不知挪挪。

  這人大概就是最近衆人所說的劉英雄劉玄德,管他劉玄德不劉玄德的,老漢兒子拿着錢,警惕的走過去。

  劉備見又有人來了,起身相迎。

  “這兒是買綢子的地兒不?”老漢兒子,打量了劉備一眼,警惕的問了一句。

  劉備愣了一下,“啊,是這兒,來,小兄弟,坐下談。”

  這是劉備等到的第二個過路人,劉備照慣例,先給年輕人講解一通什麼叫做國債,年輕人興趣寥寥,一臉不耐煩。

  “是不是,兩文就能買一截綢子?”年輕人打斷喋喋不休的劉備,出言問道。

  劉備大約弄明白了什麼,他眼神微妙的看着年輕人,“兩文,是能買。”

  一聽如此,年輕人立擺了十個錢出來,指明瞭要買五截綢子。

  劉備欲言又止,神色很微妙。

  這年輕人肯定弄錯了什麼,劉備也不點破,老老實實的剪了五截子上好絲綢,認認真真的寫了憑據,蓋了印章。

  待劉備把五截絲綢全交給年輕人,年輕一看,還真是能買,於是不再遲疑,從懷裏掏出了一個小布袋,把小布袋裏的錢都撒出來,要把這所有錢都買成絲綢。

  劉備還沒表示什麼,劉備的隨從已經看不下去了,出言想斥責。

  劉備狠狠地訓斥了此人一番,侍從委屈的閉了嘴。

  劉備將年輕人帶來的錢數了數,有八十九文,按這個年輕人的意思,得給他四十多截絲綢。

  劉備也不說破,老老實實的剪了一截又一截的絲綢,寫了一個又一個憑據。

  一陣之後,一匹絲綢愣是給剪完了。

  劉備絲毫不以爲貴,面色平靜的令隨從再取來第二匹,繼續剪裁,繼續書寫。

  劉備不以絲綢爲貴,可寫着寫着,卻寫煩了,太多了,他停下筆,招呼隨從抱來兩匹完好絲綢,“這樣,小兄弟,還剩二十文沒寫,我給你兩匹絲綢,這二十文,寫到一個憑據上,你看成不?”

  年輕人目光盯在絲綢上,眼睛裏睿智的光芒一閃,“成!”

  於後,劉備講憑據,將幾十片絲綢還有兩匹完整的絲綢,全交給了這個年輕人,並囑咐年輕人保存好憑據,往後每年可憑票據支領利錢。

  劉備最後交代的話,年輕人根本就沒聽進去,他怕劉備反悔,抱起絲綢,飛也似的跑了。

  劉備盯着一熘煙跑遠的年輕人直笑,他覺得這人機靈有趣。

  倒是,劉備的隨從,看別個用幾十文就換走那麼多的絲綢,隨從很不高興,嘴裏滴滴咕咕的滴咕。

  劉備皺眉看向此人,這些由靈帝派來的隨從,可是不好用啊。

  再說那個機靈有趣薅羊毛薅到劉備頭上的那個年輕人,年輕人抱着絲綢就往家跑,半路上,他倒是想藏,可太多了,藏不了,遮掩不了。

  一路瘋跑回家,到了家門口,撞到了鄰居,鄰居見他抱的明晃晃的絲綢,也是驚的不行,大家門對門,都窮的跟狗一樣,誰家不知道誰家了,“老二,你偷人家了?”

  鄰居笑罵到。

  “你才偷人家了!”

  老二回罵一句,一熘煙跑回家了。

  事出反常,又被人看見,消息終於隱藏不了了,消息終於開始要傳播了。

  鄰居走到老二家,想弄明白到底是出啥事兒了,怎就弄那麼多綢子來。鄰居到訪,機靈的老二閉口不言,家裏的老漢老實,對鄰居知無不言。

  沒兩句話,談明白了,原來百姓口中稱頌的那個劉英雄,原來當官了,就在朝門外,賣什麼債。

  鄰居聽聞如此,便起了也去一看究竟的想法。

  這便是劉備寧可喫虧也要把絲綢交給年輕人的緣故,因劉備深知,絲綢不足爲重,立信才重要。

  劉備簡直跟軍師李孟羲一模一樣,他兩人都喜歡禍禍絲綢。

  消息在不久之後,逐漸散開了。

  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朝門處有事發生,有人詳知究竟,有人道聽途說,不明所以,很快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朝門前,數日前百姓齊聚於此,乃欲爲劉備求情,這次百姓又聚來,見劉備身穿官服,聽聞劉備已被陛下重用,百姓們皆大感欣慰,大爲劉備高興。

  於朝門前,百姓們圍着劉備問東問西,劉備熱情的跟洛陽的父老鄉親們個個迴應,這活像一場熱烈的粉絲見面會。

  至此,發賣國債的第一步基礎已經達成了,國債已經有了足夠的廣爲人知的知名度。

  趁着羣情熱烈,劉備趁機向百姓推銷國債。

  百姓們對朝廷不信任,對靈帝也不信任,但百姓們信任劉備。

  劉備不經意間,成了國債成了靈帝的形象代言人了,劉備以一己信譽,挽救了朝廷不堪的信譽,使得國債得以成功推行。

  百姓們爲支持劉備,有錢的當場來買,沒錢的回家拿錢,不想買的持觀望態度的,則站在一旁安安靜靜的看着,什麼風涼話也不會說。

  國債發賣達到了熱烈程度。

  這還是開始。

  百姓們手中餘財不多,買不了多少,劉備體恤百姓窮苦,特意將絲綢剪的越來越長以給百姓拿回去補貼家用。

  隨着消息繼續散佈,除百姓以外,更多的人知道國債發賣的信息。

  不久後,一洛陽豪商擠過人羣,他扛着一大袋子錢來到前邊,問可是買國債的地兒。

  劉備請此人坐下,笑問,“這位兄弟,欲買國債多少?”

  豪商把一袋子錢哐的放到矮几上,“六十貫,你點點。”

  劉備笑了,“某自然信得過兄弟,只是,備爲國籌財,乃爲公務,不得不清點仔細,還請兄弟見諒。”

  劉備話說的漂亮,豪商點了點頭,贊同了劉備的話。

  由隨從們把富商的錢財清點了一番,清點得,六十貫有餘,富商大氣的把手一揮,說零頭可抹去,劉備不肯,如數記下。

  扯來絲綢一截,劉備詳記下富商的名諱,及借貸的數目,還有返還本金的支付利錢的條例,一一記寫清楚,寫完,劉備持國印蓋上一章,一切完畢,劉備手捧憑據,面帶笑意的把憑據捧給富商。

  富商接過憑據,看也不看,朝劉備抱拳一禮,轉身離去了。

  區區六十多貫,對富商而言,不值什麼,富商是聽聞劉備在這兒,來看劉備的。

  及走遠,遠離了人羣,富商拿出憑據,大開看了一眼。

  一眼看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硃紅篆字,不同尋常百姓,富商可是有見識的,一見這八個字,富商童孔一震。

  天!是傳國玉璽!是傳國玉璽蓋的章!

  在此一個瞬間,富商內心震動,一瞬間思緒良多。

  好一個國債,拿國璽來作爲憑證,毫不誇張,就因傳國玉璽所蓋的印章,就直接讓這次國債的信譽值直接拉昇了不少。

  靈帝願把國璽拿來發賣國債,足可見誠意,這是其一。

  其二,皇權神聖,些許錢財對富商人等,不算啥,但是,區區六十貫錢,能買來帶有國璽印記的憑據,等於六十貫錢買了一章聖旨了,一個國璽印記,就已經值百貫錢不止了。

  各方面因素相因,有劉備這個形象代言人,有國璽,有公道的還款方式和令人眼熱的利息,因這種種因素,發賣國債本最缺的信譽問題,得以大部分彌補。

  隨着消息在富商們之間流通,富商們經過權衡合計,於富商羣體,好多人準備拿出部分錢財來買國債。反正,只是部分錢財,沒了不心疼,要是真有利錢,算賺了。賠了損失不大,沒陪就可以不擔風險白白喫利,無論如何,是收益極高的選擇。

  當劉備看到,擁擠的人羣中,擠出一輛車馬的時候,當他看到,幾個健壯的夥計把錢財從車上一袋子一袋子擡下來的時候,劉備發覺事情開始變得複雜了,他覺得自己有些支應不過來了。

  國債乃是向整個民間借貸,體量巨大,事務繁瑣,就劉備這一個小攤兒,就他自己,他得累死。

  劉備準備的幾輛拉錢財的空車,早已經裝不下了。

  劉備不得不令人調來更多的車,令派人去請示靈帝錢財歸放何處。

  待,請示的人去請示靈帝,靈帝一聽這麼快就籌到錢了,他臨時起意想看看能籌到錢有多少,便令把錢財倒進院子裏。

  得了靈帝命令,劉備派人把裝滿錢的車子拉到未央宮中,嘩啦一車在院子裏倒下,嘩啦一車在院子裏倒下,過了一會兒,又嘩啦一車來了。

  錢財如泥沙般傾瀉,錢財撞擊的嘩啦啦的聲響,要看着一車一車在院子裏堆起越來越大的錢堆,這視覺感強的,視覺感強到對錢財沒什麼概念的靈帝也生出了一種錢好多的感覺。

  一切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百姓,豪富者,都開始或是嘗試者買一些國債的時候,更上一個階層的人羣,百官吏員人等,這些人比尋常百姓,需要更了政治方面的考量。

  劉備在殿上已陳說了國債之策,陛下看樣子對此策大爲讚賞,稍微有點政治智慧的人,見民間開始買國債的時候,不管如何,不等靈帝提,會主動買上一些,這就叫有眼色,這就叫會來事兒。

  文武百官再是不爽,也不得不爭先恐後的着人取了錢財匆匆來找劉備買國債。

  並且來講,因爲多了政治考量,百官買國債,實則買的是政治保障,他們這些人不求收益和彙報的,因此買的非常的多。

  大將軍何進,領着武士開路,帶着一支規模不小的車隊來了,何進跋扈,他一來,把人都攆一邊去了。

  何進到了,劉備趕忙起身相迎,何進對劉備沒個好臉色,他手中馬鞭朝後揮了揮,令人把車輛推過來,何進板着臉對劉備說了一聲,“這錢,是我給的,你收了吧。”

  說完,轉身就走。

  劉備當場傻眼,還沒給錢,沒給憑據呢。

  打眼一看,何進送來的車,連車帶錢都丟下了,略一數,少說二十車錢,這得數到啥時候。

  劉備無奈,只能寫

  大將軍何進送錢二十車,約期十年,年還十一,付百一利,時爲光合八年,至光和十八年終。】

  然後,蓋上國璽,派隨從把憑據朝何進府上送去了。

  何進到來之後,百官像是得了默契一樣,陸續前來,百官所送的錢財極多,按車算的。

  朝門外空間小,車輛停不下,劉備只能加派人手不停的把錢財往宮中運。

  未央宮,靈帝於涼亭下,饒有興趣的看着一車一車的錢財堆過來,越堆越高,已堆的半個院子了,堆了一個大墳那麼大,堆了半人高了,靈帝都看興奮了。

  曹操跟袁紹,兩人也派人去買了一些國債,從人送回了憑據。

  曹操拿起憑據看了一眼,他覺得,憑據上,劉備的字寫的極醜。這是自然,劉備一織蓆販履之徒,字能好到哪裏去。

  於憑據之上,曹操看見了國璽印記,曹操又是感慨,他感慨劉玄德得陛下信任如此,把國璽都借用了。

  一旁,袁紹把憑據折起,隨手放一邊,他問曹操,“孟德,你說,朝廷借了錢,是真還,還是不還?”

  “不管真還假還,他劉玄德拿別人的錢博得陛下信任成全他劉玄德自己名聲,真是好算計!”曹操輕哼一聲。

  曹操漏算了,誰言劉玄德是拿別人錢財成就自己名聲,分明是劉玄德擔上身名提朝廷攬財,攬得了錢財,得錢的是朝廷,劉玄德未得一文,而若是朝廷不欲還錢,天下之人豈不要生吞了他劉玄德,若靈帝寡恩薄義,估計到時會把劉備推出來把一切罪責推到劉備身上以平衆怒。

  劉備以一己之力促成國債發賣,一人把所有代價全擔了。

  一整日,劉備全在簽發國債中度過,至,天將暮,眼看發不了了,劉備只能勸百姓們明日再來。

  劉備一個白日不知寫了多少字,不知印了多少章,不知說了多少話,手腕都酸了,脖子也酸了,嗓子都要啞了。

  收拾了東西,劉備入宮覲見靈帝。

  靈帝召劉備於花園覲見,劉備一進院子,嚇了一跳,面前一及牆高的錢山黑壓壓的擋在面前,不見靈帝人影。

  “愛卿,今日籌到了有多少錢?”錢山後,響起了靈帝興奮的聲音。

  劉備從懷裏抱出一卷綢緞,捧於雙手之上,跪地道,“稟陛下,錢財只記有數,未及彙總,不知多少。”

  靈帝很想知道堆了一大院子,到底是有多少,便邀劉備一起合計。

  帝有召,劉備不敢推辭,便無靈帝對着賬目算了起來。

  數錢總是愉快的事,靈帝覈算個繁雜的數目,絲毫不絕枯燥。

  至,入夜,華燈初上,又至深夜,兩人挑燈夜戰的,覈算了許久,賬目差不多核算完了。

  算得,一日所集錢財,爲一億八千多萬錢,既,十八萬貫有餘。

  算得如此之大驚人數目,靈帝大爲驚訝,對劉備連叫了數個好字。

  這還是第一日,籌備不足,這還是洛陽一地,要是集財天下,該是何等巨財,國庫空虛之難,似乎瞬間就解決了。

  與靈帝不同,劉備深知實務之難,白天一天,劉備都快累死了。

  劉備向靈帝建議,他建議靈帝着有司負責操持國債一事。

  靈帝正在興頭,見劉備做的極好,便讓劉備負責一切事務。

  劉備猶豫了,他深知事務繁雜,非一己之力所能幹好,於是再行規勸,靈帝只好收回成命,準備擇日安排。

  經白日實踐,劉備把發賣國債所遇問題一一告知靈帝。

  “臣以爲,國債一事,頗有需思量之處。

  其一,陛下可着人令做一國債之印,專爲國債憑據印證。

  其二,臣以爲,爲卓着信譽,當使憑據盡爲貴重,憑據當用上好錦繡,不可因覺奢費,以粗劣替換。

  其三,臣思之,天下豪富者,錢財廣多,而貧寒者,家無餘財,而居二者其中之殷實者,多也,欲集殷實者之財,國債限額,臣以爲,當以千錢爲底限。

  其四,若爲付息便利計,國債發賣,以整百爲佳。

  至於其五,臣有異字法,蓋因尋常記寫,諸如【一】【二】【三】等,輕易可改,恐民間自行改額,故以【壹】【貮】【三】等異寫之。

  其六,若陛下欲借貸天下,洛陽一地,近在眼前,或尚可監察,若遠千里之外,鞭長莫及,監察不能。故,或可獨設一部,獨設官員,獨設兵馬,獨設人力、車隊,專爲發債運財付息之事。”

  劉備所陳述的諸多有利國債的建言,靈帝認爲,天天有理。

  見劉備如此擅長國債之事,靈帝再一次想將此事全權委託,劉備推拒不受,只言力有未逮。劉備是真心的,他真是覺得幹不了,若爲國債一事,頻繁奔走各州各地,那蹉跎數年,就幹不了別的了。

  因夜已深沉,靈帝留劉備薄進一餐以爲犒勞,劉備恩感五內。

  夜更深沉之時,劉備出了宮,朝宅邸去了,靈帝賞了一套宅邸,劉備忙着國事,還沒來得及去看一眼。

  及劉備歸宅,發現門口守了好多旁家僕人,一問發現,這些旁家僕人,多是其他朝中官員派來的,他們奉自家主人的命令,想邀劉備去府上一敘。

  劉備好心,怕僕人們沒請到人被主人懲治,特交代,待得閒必去拜會。

  僕人們走,劉備目送着衆人離開,他在黑夜中站了好一會兒,心中感慨。劉備切實感受到了在這洛陽之地,人能有多勢利。

  未央宮中,太監張讓服侍靈帝就寢之時,旁敲側擊的提了一句,“陛下,西邊的院子荒了,陛下若是遊玩,可去旁處。”

  張讓這廝一句話,讓靈帝一下想起,因國庫不足,因恰逢戰事,因百官勸戒,耽擱許久都沒整修的宮殿了。

  恰好,劉玄德進獻了日進一萬的國債之法,錢財再不成問題。

  靈帝隨口一句,“明日,着人修整。”說完,翻身睡去了。

  完球了。

  說完球了,不是劉備的國債之策集不到錢財,劉備的國債法能打集錢財,能集到恐怖數量的錢財,這才更加完球了。集的錢越多,越完球。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