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醫國聖手劉玄德(三)

作者:南宮我夢
劉玄德與靈帝君臣對問,越發的君臣相合。

  劉備胸中肺腑之言得以盡情揮灑,豪情肆意,暢快淋漓。

  “農事爲國家之本,臣有一神物,欲贈陛下!”

  劉玄德起身,於白絹上詳畫神物圖樣。

  靈帝不懂匠作,對劉備所畫之物,觀之似是而非。

  “愛卿所畫,可是犁具?”靈帝眯眼觀瞧,見劉備所畫似是犁具,便出言問道。

  “陛下慧眼,此正是犁具!此物名爲曲轅犁。

  於鉅鹿,臣親曾試之,此曲轅犁,比之直犁省力數倍,耕耘快上五倍不止!

  直犁兩牛耕一畝,曲轅犁一牛可耕五畝,且,若無耕牛,一力大之人曳繩拉之,亦可耕作,若力不及,兩人拉之亦可耕耘,此直犁所不能也。

  有此曲轅犁具,農事大昌,國家大幸也!”

  靈帝不懂兵,不懂經濟,不擅長處理政務,可靈帝懂農事。

  每春日開耕大祭,靈帝每每去扶犁親墾,劉備所呈之曲轅犁,若真能省數倍力提高數倍耕耘效率,這意味着什麼,靈帝很清楚,若真如劉備所言,此曲轅犁,真堪國之重器也。

  靈帝立召大匠前來,令大匠依圖打造麴轅犁具。

  劉備依圖與大匠講解了一番打造關鍵,大匠領圖去了。

  劉備忠心爲國,進獻曲轅犁只是爲了社稷民生,並未多想。劉備想不到,此一具曲轅犁,足可爲他洛陽之行保駕護航。

  農事已畢,工事劉備不擅長,商事劉備不懂,就都沒有提及。

  國事所剩,最後一項,用人取才。

  劉備問,“敢問陛下,可有識人之能?”

  這話問的,讓靈帝答有不是,答無也不是。

  靈帝含湖回了一句,“有又如何?無有如何?”

  劉備對答,“若陛下有識人之能,那陛下可有識多人之能?有識百人千人之能?

  陛下縱能識得千人百人,可,天下官吏,不下十萬,陛下又怎有閒暇一一甄選以保才配其位人?”

  “我大漢取士,用孝廉察覺之法,可此察舉之法,一鄉年舉不過兩人,多者亦不過十人,得才慢也。且,察舉之法,層層過人,人心有私,百人百見,百見不同,又怎確保所察舉之人真乃有才學之人?

  難不成,層層官吏,皆是慧眼識才之人不成?縱層層官吏皆是慧眼識才,可又怎確保,其不會嫉賢妒能打壓人才?”

  “臣有一法,可一屆舉才萬人乃至十萬人,且,可盡取高士,不漏一人。不知陛下,可願一聞?”

  靈帝下意識的不信,他不信劉備能一次選才十萬,誇此海口,各地所舉孝廉察,全天下加起來,一年也不足千人而已,劉備說盡取人才,不漏一人,靈帝就更不信了。

  “法爲何法,愛卿且說來。”靈帝問。

  劉備答,“法爲科舉之法。

  何爲科舉,以試取才也。

  以試取才,乃出以諸子經典,治國之策,兵法謀略,律法刑罰等諸般學問以試天下之人。

  以此之法,欲試十萬人,着有司出試十萬卷而已,一屆可試十萬士。

  如此,熟經史子集者,必自諸子經典一試脫穎而出,陛下得世之頂尖儒士也;

  熟治國之策者,必自政論一試脫穎而出,陛下廣得治政之才也。

  試兵法,得韜略精深之將才,試律法刑罰,得律法人才,試匠作水利,得高士大匠,諸如此類。

  更有,可開武舉,試弓馬勇武,天下英雄,將盡入陛下彀中也!”

  劉備向靈帝展示了一卷英才盡爲所用,英雄盡聚麾下的盛卷,靈帝呼吸未重,胸膛波瀾起伏,他眼睛亮了。

  至此,劉玄德關於治國之策之所有良策,盡已和盤托出。

  靈帝昏庸之人,可再是昏庸之人,基本的見識也是有的。

  當東西好到逆天的時候,就是一外行人,就是不懂,也會覺得不明覺厲。

  在靈帝繼位大統以來,諫言着多矣,上呈治國之策者多矣,忠諫者多矣,直諫着多矣,旁敲側擊言語含蓄借古指今者亦多矣。

  可從未有過像此日,像今日劉玄德一般,把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條例清楚的每一方面都進獻了治國之策。

  劉備條例清楚,邏輯嚴謹,就是這個條例和嚴謹,極具說服力,毫無疑問說服了靈帝,並讓靈帝眼界爲之一開。

  靈帝第一次知曉,原來繁雜的國事,條例細分出來,乃是軍事,政事,經濟,人心,土地,稅收,取才等等這些事類而已。

  靈帝第一次,看到了國家的清晰脈絡。

  加之,劉備所呈的每一項治國之策,講解的足夠直白易懂,講解的足夠清楚,靈帝大部分都聽懂了,且靈帝認爲劉備所呈每一策,都是極高明極絕妙之策,這極高明的治國之策,還不是一條兩條,乃是衆多,乃是每一個方面都涉及到了。

  當劉備說無可說之時,當靈帝聽完劉備所有治國之策之時,靈帝心中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彷彿忽然之間,撥的烏雲見日開了,彷彿一下子,國朝萬丈光明。

  靈帝端坐筆直,身體上少有的不見了任何疲憊和萎靡的筆挺,他目光閃亮的定定的盯着下方跪立的劉備,他心中頓生國有此人,國事大幸之感。

  “來人,賜座!”靈帝令道。

  “謝陛下!”

  羽林士擡來了矮几坐席,從賜座一事可以看出,靈帝已對劉備大爲認可。

  於後,心中興奮難名的靈帝走下了龍椅,他朝劉備走去,毫無君臣之別的與劉備對幾而坐,靈帝滿是求教之心的向詳加詢問諸策之種種,劉備受寵若驚,眼藏熱淚,激動的言語顫抖着給靈帝細心講解着靈帝的疑問。

  ——

  數個時辰後,劉備與靈帝暢談了足足數個時辰,談到入夜,談到天色大暗,談到不得不着宮女送來了燈盞,兩人仍是在談。

  矮几上,君臣二人邊談邊寫,寫滿的白絹堆的厚厚一摞堆起,幾乎堆不下了。

  在太監們又一次來提醒靈帝該用膳的時候,劉備忍不住出言打斷,提醒靈帝龍體爲要。

  “愛卿先回,朕再看上片刻。”

  靈帝捧着劉備所寫的科舉章程在看,頭也不擡。

  劉備不由愣了一下,他還以爲,陛下會留自己同食一宴呢……

  劉備心裏自嘲的笑笑,他叩別靈帝,起身,朝殿門外走去了。

  走出殿門,外邊正一片漆黑,劉備擡眼望月,眼望見天上的明月正明正亮,只是,劉備覺得眼在發暈,眼前一黑一黑。

  撲通一聲,劉備眼前一黑,撲倒在地。

  ——

  “陛下,不事好了!”

  羽林士驚慌的跑進殿裏來,“大事不好了!劉備劉玄德,他……他……他死過去了!”

  “啊?!”靈帝手一抖,神色大驚。

  ——

  劉備當日撞柱而昏,頭部遭受重創未愈,加之,一連昏迷了數日滴水未進就上殿覲見了,上了殿,又是數個時辰殫精竭慮喋喋不休的向靈帝陳說治國之策,這一開始,心緒未結,劉備還能憑着一口氣支撐的住,但當靈帝能虛心納言,當靈帝認認真真的聽下了諸多治國之策,劉玄德心中屈原終於達成,支撐着的一口氣突然一鬆,整個人都支撐不住了。

  劉備又一次撲街了,又一次死過去了。

  靈帝這次可真是急了,剛得一治國大才,反手治國大才就要死了,這讓靈帝着急起來。

  靈帝急令羽林士將劉備送於太醫處,羽林士遵令欲走,靈帝突然眉頭一皺,想起什麼了,“且慢!朕要同去!”

  靈帝想起,劉玄德言說張讓欲加害欲他,靈帝雖然不信,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照看下的好。

  劉備差點又死了。

  多了靈帝護佑,劉備安穩無憂。

  ——

  一夜過,翌日,百官上朝,不見靈帝,太監傳靈帝口諭,令百官散朝退去。

  百官不知緣由,只能散朝。

  又一日,百官又上朝,仍不見靈帝,太監口諭依舊,依舊令百官散去。

  連兩日如此,又想到,劉玄德令屏退百官,言說要言百官之失,這兩下一結合起來,百官便有了不好的預感,他等以爲,必是劉玄德惡語中傷,以致陛下疏冷羣臣。

  百官氣的牙癢癢,背地裏大罵劉備。

  劉備當日撞柱所受的創傷很嚴重,連昏迷三日,能醒過來已是萬幸。

  當劉備幽幽睜開眼時,他感到渾身上下疲憊的如同被抽空了力氣一般痠軟無力。

  劉備支撐着坐起,他看了看身上,是嶄新的服飾,有侍衛聞聲進來,劉備問,“此時何處?”

  “未央宮中。”侍衛答。

  ——

  聞劉備醒轉,靈帝急急趕來,對劉備噓寒問暖,劉備感動的眼含熱淚。

  末了,靈帝真心問,“愛卿有治國大才,可願入朝爲官爲朕助力?”

  劉備心頭一熱,撲通一聲跪下,泣道,“臣失志報國,長嘆無路,今爲陛下所重得盡綿薄之力,備所願也!”

  完了完了,劉備決議留在洛陽爲官了,他劉玄德把他家軍師所告戒的一切都拋之腦後了,他忘了軍師告戒,洛陽非久居之地,他忘了軍師告戒,官道一途,非是上策。他忘了軍師所言,大漢之弊病根深,非是些許改良所能挽救的。

  說劉備心屬漢室也好,說劉備爲救國家甘願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好,不管如何,劉備輕而易舉的就把鉅鹿基業棄之腦後了。

  ——

  第三日,連日不見身影的靈帝,終於上朝了,這次,一起出現在朝堂上的,還有身着玄服官衣頭帶朝官的劉備劉玄德。

  百官入朝之時,劉備早已在那兒了,劉備正襟危坐在右側爲首位置,端坐的一絲不苟,目不斜視,對上朝的百官一眼不看。

  百官見這個架勢,心裏難免泛起滴咕。

  待百官皆已入朝,靈帝道,“劉備劉玄德,有討黃巾擒張角之功。

  有農器曲轅犁進獻之功。

  有諸治國之策進獻之功。

  今,遷劉備入宗族籍譜,

  升,劉備爲典農校尉,

  騎都尉,

  ”

  “諸愛卿,可有異議?”

  百官知靈帝主意已定,便齊聲道,“陛下聖明。”

  司禮太監喊到,“劉玄德上前聽封!”

  劉備出位,叩拜階前。

  司禮太監手捧聖旨,唸到。

  “奉聖諭

  劉備劉玄德有討賊、進獻、呈策之功,

  特封劉備爲……”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