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醫國聖手劉玄德(二)

作者:南宮我夢
劉備問,以三年免稅,換天下萬民喘息之機,還天下十年安泰,此策算不算得上高明,他拿討黃巾受降張角餘部之事來作爲論據。

  靈帝目視劉備良久,皺眉問道,“皇甫嵩言你挾賊自重,目無朝廷……”

  劉備面色一變,神色有些失措。

  劉備心知,雖自己並無反心,可招降納叛與官軍對峙乃是實情,就恐陛下生疑。劉備心思急轉,思考着該如何含湖過去。

  這時,靈帝好奇問道,“愛卿麾下,當真十萬兵馬?”

  劉備面色微變,“當真。”

  靈帝目露思索,“愛卿頗有統兵之能也,朝廷盡用國庫,不過編練三萬,卿不用朝廷支應,竟可御十萬之多,卿勝皇甫嵩多矣!”

  劉備忙自輕道,“陛下,臣這十萬兵馬,可遠比不得官軍兵馬,差之遠矣!”

  “奧?怎講?”

  劉備解釋,“臣之十萬兵馬,乃黃巾降叛招募而來,張角敗,臣受降其部十五萬衆,此十五萬人,老弱婦孺混雜其中,臣盡選其中男丁,上至七十老翁,下至十二三四青少皆選拔而出,勉強方得十萬之數。

  且,黃巾羸弱,兵甲不備,此十萬人力,身無片甲,手無寸兵,只得拿木槍爲器,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靈帝聽劉備這麼一說,便笑了,他笑道,“哈哈!如此寒酸人力,也配稱軍?”

  劉備陪靈帝笑了兩聲,繼而他正色,話音一轉,道,“陛下錯了。

  敢問陛下,有十萬人編制清晰,分所屬分明,此,可配稱軍伍?”

  靈帝皺眉不答。

  劉備再問,“有十萬人能行能棲,十萬人行,能行數十里而前後不亂,十萬人棲,能紮營有序,此,可配稱軍伍?”

  接着,劉備又問,“十萬人能懂號令,能知進退,且號令森嚴,進退齊整,此,可配稱軍伍?”

  三問問完,劉備謂靈帝道,“陛下,臣麾下十萬,雖老弱不齊,兵甲不備,然,此十萬人部屬分明,旗號森嚴,軍紀整肅,隊列齊整,足有可堪一戰之力。”

  說到這裏,劉備不無自豪的笑道,“若非如此,若臣之十萬人馬無絲毫戰力,怕難以逼得皇甫嵩屢屢勢頹。”

  靈帝不懂兵事,更不懂劉備的十萬乞丐兵是如何逼的皇甫嵩數萬精銳不得不退的。

  靈帝把滿腹疑問問了出來。

  劉備思索片刻,他對靈帝道,“陛下,趕請取來白布一卷,並筆墨一副,臣自爲陛下講解分明。”

  靈帝遂命令殿中護衛的羽林士,“來人,取白絹筆墨前來。”

  不久,白絹與筆墨來,劉備請羽林士二人拉起白絹懸空扽起,而後,劉備在白絹上開始畫起陣圖。

  “陛下,且看,此是皇甫嵩將軍與臣所遇初日,皇甫嵩將軍領馬軍急奔而來,臣行軍半途,前只義弟關羽所率八百先鋒。

  兩方遇時,皇甫嵩離臣本隊,十里以外……”

  當日官軍與涿州軍第一場的對峙,在劉備講解下,靈帝漸漸聽明白了當時情形。

  當時皇甫嵩領馬軍跟涿州軍先鋒遭遇之後,涿州軍急派斥候回報,涿州軍恐來者不善,立在原地停下了行軍隊列,而後,急把兵力調集,調集得上萬人馬整隊待命。

  劉備講,當時爲震懾皇甫嵩,隊列整備之後,不甚齊整,特令人拿長繩拉起比量,這才使隊列齊整。

  待,皇甫嵩領千餘馬軍興師問罪而來,涿州軍萬人隊列已整備完畢,於是,緩緩壓去。

  及兩方對峙,皇甫嵩輕兵而來,皇甫嵩兵馬少,且急行而來隊列不整,且其遠途奔襲人馬疲憊,而涿州軍兵力龐大,列陣緩壓而來,隊列整肅如山,這第一陣,皇甫嵩勢頹也。

  在劉備邊畫邊講極其詳細的講解下,靈帝聽得興致勃勃,他有種身臨其境之感,靈帝哪怕再是不知兵,他也聽明白了,這第一陣,分明是皇甫嵩輕敵冒進,方纔敗陣。

  靈帝再一想到,皇甫嵩因輕兵冒進,在討長社黃巾時,也中了黃巾埋伏損失慘重,靈帝心裏就冷哼一聲,難怪皇甫嵩張口涿州不臣,閉口涿州軍不臣,卻不明說衝突原由,原來是要自掩其失。

  隨後,劉備接着又講,“自皇甫嵩退卻,臣麾下軍師言,恐皇甫嵩領兵回去兵馬合一再經修整之後,會領大軍再來。

  臣畢竟麾下招募降叛多矣,又兼臣乃一介白身,皇甫嵩貴爲朝廷中郎將官,兼之麾下精銳數萬,若他一言不合要掃滅臣部,臣是束手就死?還是起而相抗?

  黃巾歸降日短,縱臣束手,黃巾降兵必拼死求活,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皇甫嵩兵馬再是精強,亦多有損傷也。

  臣恐因無謂之戰折了朝廷兵馬,便急思對策。”

  “麾下軍師權衡利弊,謂臣曰,我部並不欲戰,而皇甫嵩兵馬強盛,仇賊心切,其戰意盛矣,故,若避兩家大戰,只能逼皇甫嵩不敢戰,只能逼的皇甫嵩不得不求和。

  如此,方能免戰。”

  於後,在靈帝萬分好奇之下,劉玄德便於白絹上畫下陣圖,講解起如何以戰迫和的究竟。

  劉備講,連夜之間,使士卒口銜枚赤腳潛至皇甫嵩營寨周遭,又派騎兵於皇甫嵩寨外奔走不停以爲擾亂遮掩,於一夜之間,十萬人分作百千隊陸續進發,耗一夜之功,十萬摸黑把車陣圍着皇甫嵩營寨圍了個嚴嚴實實。

  靈帝聽聞如此,大漲見識。

  此爲,第二陣。皇甫嵩小看了涿州軍,被涿州軍連夜合圍,皇甫嵩又輸一陣。

  至此,靈帝以爲,皇甫嵩被重重合圍,被車陣團團圍死,其已敗陣也。

  不想,戰事遠比此複雜。

  劉備道,“陛下,臣雖圍困皇甫中郎,然,並不足以迫和。

  爲何?

  因,皇甫中郎雖被圍困,然其或衝殺而出之心,待其領兵衝殺,兩家亦將戰起也。”

  靈帝思索,他問,“那,皇甫嵩爲何不曾衝殺?其無膽否?”

  “非也。”劉備道,“皇甫將軍勇烈過人,豈是無膽之人?皇甫嵩未曾衝殺,只因帳下軍師遊說之功。

  軍師入皇甫嵩大營,與皇甫嵩言陳利害,暫消皇甫嵩廝殺之心。”

  靈帝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皇甫將軍老成持重,他心知有營寨可守,官軍又糧草衆多,而臣十幾萬人人數廣多且糧草不濟。於是,皇甫將軍便心生一計,他想依寨據守,長拖幾日,拖到我軍糧草不濟,不攻自破。”

  “至此,我軍難也。我軍旨爲迫和,不願擅起戰端,可若與皇甫將軍講和,皇甫將軍深恨黃巾,臣招降黃巾,亦遭其恨,加之,臣一介白身,皇甫中郎毫不視臣爲重,怎會輕易和談?

  而若想長久圍困,困至皇甫嵩不得不和,我軍糧草不濟,卻恰難長困,兩難當頭也!”

  當時涿州軍遇到的天大麻煩,經劉備口中說出來,聽得讓靈帝眉頭緊皺。

  劉備講的足夠仔細,雙方形勢分析的足夠清楚。

  形勢便是,皇甫嵩恨賊入骨,鐵了心要整死劉備,而劉備,又不想跟官軍廝殺,只能逼的皇甫嵩不敢廝殺,可,皇甫嵩又有營寨可守,又糧草充沛,這皇甫嵩用兵老練,看出了劉備糧草不濟,皇甫嵩直接龜縮據守,想拖死劉備。

  以靈帝的水平,靈帝以爲這是無解之難,無法破局。

  此死局,要麼劉備在糧草耗盡之前強攻皇甫營寨,把皇甫嵩殺的損兵折將狼狽逃去,要麼撤軍。可,劉備麾下兵馬兵甲不備,強攻堅寨,傷亡必大,而若就此撤去,好不容易趁皇甫嵩不備一夜之間圍成的車陣一旦撤去,皇甫嵩銜尾殺來,廝殺亦起。

  而事後來看,雙方並未大戰,這是爲何。

  靈帝百思不得其解,追問劉備究竟。

  劉備親揭謎底,“臣糧草不濟,不能久持,爲避戰,只能避皇甫嵩退卻。

  這兩下一合,便是,臣要在數日之間,逼的皇甫嵩不敢據守,只能狼狽逃竄。”

  靈帝更不解了,他問,到底何法能逼的皇甫嵩要捨去堅寨不要狼狽而退。

  “只一法,”劉備提筆在白絹上,皇甫嵩營寨所在的位置,畫了大大一圈,“臣麾下十萬人,雖老弱兼雜,然人力多矣,雖兵甲不備,然農具多矣。

  臣動用十萬人,以車陣掩護,暗地挖壕築壘。

  陛下可能不知,戰陣之上,半丈之壕,步卒難越,一丈之壕,可阻騎兵,兩丈之壕,如若天塹。”

  “皇甫中郎自以爲可據寨自守拖至臣糧草耗盡,他龜縮不出,臣便密掘深壕足兩日,兩日之間,掘壕過丈,土堆成壘,加之壘上有車陣橫連,如此地利既成,攻守易勢也。”

  “皇甫嵩熟於兵事,他當知,多相持一日,臣擴壕深上一分,土壘高上一分,臣地利日強,而官軍境況逾絕……”

  “某知矣!”靈帝拊掌大讚,面有激動之色,“定是皇甫嵩怕再龜縮下去被徹底圍死,於是便低頭談和,逃也去了!”

  劉備笑了,朝靈帝拱手一禮,“陛下慧眼如炬,確是如此。”

  靈帝問,“那愛卿,與皇甫嵩談和了?放他走了?”

  “是。”劉備答。

  “哎!”靈帝面露悔恨,忍不住騰的一拳砸到了龍椅上,“爲何放他?好不容易把他圍死,殺他個片甲不留多好!”

  “咳……”劉備忍不住咳了一下,他眼神古怪的看着靈帝,小聲道,“畢竟是朝廷兵馬,非是敵手,豈能如此……”

  靈帝一下反應過來了,草!皇甫嵩是朝廷兵馬,被圍的是大漢兵馬!

  都怪劉備,劉備是以自己一方的視角來講述戰事,又講的太仔細,太清楚,加之當時戰事也確實一波三折驚心動魄,靈帝聽得太投入,不由就帶入涿州軍去了。

  因而,當靈帝聽到,又是連夜忙碌,又是拉繩子標界,又是湊鋤頭,還得小心翼翼的怕皇甫嵩發現,都忙死了,這好不容易把皇甫嵩逼到絕境了,結果輕而易舉就把皇甫嵩放了,前功盡棄了,讓靈帝感到非常不爽。

  結果,靈帝都一時忘了,認真來講,他應該是對面的立場,應該是被圍死的那個。

  至此,是第三陣,皇甫嵩據守長持的對策被破解了,攻守易勢,皇甫嵩轉瞬變至絕境。

  此一陣,皇甫嵩又輸了。

  靈帝這下徹底明白了,劉備當時處處忍讓,明明是隨時有兵敗身死可能,卻輕而易舉的饒過了皇甫嵩三萬大軍,靈帝心中感慨,他明白了,劉備不是皇甫嵩口中的心懷反心,反而,劉備對朝廷大有人情。

  若是劉備真有反心,在壕溝土壘將皇甫嵩死死圍困之時,他若起了殺心,估計皇甫嵩三萬大軍,將死傷殆盡。

  到時,朝廷僅有在手的三萬兵馬盡喪,國事危也。

  靈帝以爲,皇甫嵩和談之後,退卻之後,該是一路遁逃了,結果隨後,劉備說起,皇甫嵩逃脫生天之後,竟還想反攻。

  靈帝眉頭一皺,心裏覺得皇甫嵩不講道義,出爾反爾。

  靈帝哪知皇甫嵩當時處境,皇甫嵩忠貞爲國,看到劉備勢大,看出了劉備對大漢王朝的威脅,怎能不想着除之而後快,國事面前,個人道義有何道哉。

  靈帝眉頭緊皺,他思索,皇甫嵩逃脫出重圍,那車陣土壘合圍用過一次,皇甫將軍豈能再中計,失去了挾制皇甫嵩的方法,皇甫嵩又是怎麼退卻的。

  靈帝擡起頭,看到,劉備運筆如飛,在白絹上畫了兩道長長的黑道,黑道外側,畫了一個又一個短線段,不知何意。

  在靈帝迷茫不解的眼神中,劉備把陣圖畫完了,隨之開始講起其何爲三十里陣勢,何爲鐵桶合圍,又如何在沒有了土壘壕溝的情況下,用陣勢把皇甫嵩逼的步步危急。

  劉備講的很仔細,仔細到每一個細節都有講解到,劉備講用繩索測量了足足三十里長的前路,又講立下了三十里長的令旗,標註好了每一處立陣地點,還有,每一隊兵力恰好經過精心安排,每隊兵力排成三排槍陣之後,其陣列長度,恰好從一個旗點接到另一個旗點,從而排成了真正的銅牆鐵壁的陣勢。

  靈帝聽得連連點頭,劉備講的太細緻入微了,太詳細了,靈帝哪怕不懂兵事,聽着劉備所講,靈帝也升起一種假設自己臨陣,也能用一樣方法把皇甫嵩給圍的寸步難行。

  靈帝又他喵的帶入涿州軍視角了。

  三十里長陣合圍,長達三十里,皇甫嵩行軍三十里之長,走的每一步,都在合圍之中,皇甫嵩勢頹如此,靈帝已明白了皇甫嵩是如何退走的。

  當劉備說起,此陣法是傳說中前漢韓信的十面埋伏之陣,靈帝心裏便直覺得認爲劉備用兵如神,乃過人之才也。

  此是,第四陣,皇甫嵩出土壘合圍,又遭十面埋伏,不得不被“護送”着退卻,皇甫嵩又敗一陣。

  第五陣,因事出倉促,只來得及測量了三十里路途,佈置下三十里陣旗,走完三十里,前路沒了佈置。

  恐皇甫嵩戰心不死仍要反攻,第五陣,攻心,攻心之法,乃於皇甫嵩前路之上,隔一二里,留一些兵馬,所留兵馬,從兩千,到一千多,到幾百,到寥寥百十,逐步降低皇甫嵩警惕。

  而後,最後一陣,明面於道旁留兵馬百十,暗地卻突然潛伏大幾千人馬,令明面上的百十人對路過的皇甫嵩大加嘲諷,引皇甫嵩大怒,激起皇甫嵩戰意。

  待皇甫嵩怒而要動兵之時,潛伏之大幾千人馬,突然自四面八方衝殺而出,此一下,擊散了官軍最後的戰意。

  劉備所言,當時爲避衝突,特令弓弩手用無鋒鳴鏑替換掉鐵箭鐵失,只把皇甫嵩驚退,而未傷一人一馬。

  靈帝默然,他心知,若非劉備忍讓,一個不忍提兵冒進的皇甫嵩,已死亂箭叢中。

  此第五陣,皇甫嵩又敗,中了劉備攻心之計,官軍全軍並皇甫嵩本人僅剩的戰意,被就此打滅。

  於後,第六陣,第六陣乃是,於皇甫嵩前路,留下許多隊兵馬,所留兵馬都不多,每隊就百十人,結果,皇甫嵩因前邊被騙了一次,已風聲鶴唳了,雖之後一路所遇,都只是百十人兵力,皇甫嵩卻再不敢妄動一次。此第六陣,皇甫嵩又敗。

  第七陣,涿州軍趕在皇甫嵩之前,派精兵一路急行搶攻下了至關重要的鉅鹿城,當皇甫嵩領着大軍緊趕慢趕到鉅鹿時,卻發現,城池已失。至此,涿州軍已有堅城可守,野戰之中,或還能將涿州十萬兵力一戰擊潰,但當涿州軍有了城池之後,縱與之戰,急切間已難以取勝。事已不可謂,皇甫嵩終不得不退卻遠走。

  此第七陣,皇甫嵩又敗。

  之後,便是劉備把張角交於皇甫嵩,皇甫嵩押送張角班師回朝的事。

  戰事太複雜,太精彩,讓足不出戶的靈帝大開眼界大張見識。

  聽完了整個戰事,靈帝只一個感覺,他感覺不是劉備兵馬強盛,而是皇甫嵩太弱了,弱的簡直廢物。

  劉備十萬兵馬,老弱病殘比比皆是,手裏連把刀都沒有,如此十萬人,算什麼國之大害?就如此羸弱兵力,怕比黃巾也比不過吧。

  看他皇甫嵩,輕敵冒進,自大自狂,步步相逼,卻屢屢自討欺辱,若不是劉備步步忍讓,皇甫嵩已被滅了幾次了。

  這還不算完,人劉備屢屢忍讓,他皇甫嵩回來卻妄加指責構陷忠良,皇甫嵩可惡!靈帝心中恨恨。

  真誠是最大的殺器。

  劉備麾下有十萬大軍,靈帝心中一直有抹不過去的芥蒂,結果旁敲側擊的問起,劉備竟親口承認了有十萬大軍,靈帝笑稱劉備的十萬大軍不堪一戰,劉備竟自誇十萬大軍足有一戰之力,於帝前自誇軍力,乃是大忌,卻達到了其他任何遮掩狡辯言語所難達到的效果使靈帝忌憚大消。

  於之後,劉備又把跟皇甫嵩對峙的戰事從頭到尾詳詳細細講了一遍,因這過程中,全用的奇謀,未有絲毫刀槍明戰,這讓不懂兵的靈帝聽來,皇甫嵩純粹是太蠢,純粹是劉備用兵如神,不懂兵的靈帝固執的認爲,劉備十萬兵馬都是毫無戰力,只是因爲劉備奇謀之功,方能逼的官軍退卻。

  至此,靈帝對劉備的忌憚徹底消散了。

  靈帝不能知,劉備可御使十萬人力,調動十萬人力去進行列陣前壓、趁夜合圍、掘土築壘、三十里長圍等等諸事,此十萬人力的紀律性和組織度甚是驚人,此比在陣戰上擊敗皇甫嵩更爲驚人。

  心裏思索已定,看着恭順的跪在地上的劉備,劉備額角當日撞柱所留的舊傷顯眼仍在,想及,劉備至今仍一介白身,朝廷寸功未賞,靈帝心裏已有了考量。

  “愛卿用兵如神,真乃天賜於朕之柱石也!”靈帝大讚道。

  劉備忽而想及一事,他面色肅然,他朝靈帝再諫言道,“陛下,臣有一憂,還望陛下明聽。

  臣自思己身,想及一場討賊戰事,臣招降納叛麾下席捲成十萬兵馬,此殊爲可怖。

  自陛下令出四方令自練鄉勇以備賊,備料,長此以往,地方豪強必成坐大之勢!

  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若豪強之輩如我者,手有重兵爲恃,若萬一有人心懷不軌起而作亂,漢室危也!”

  靈帝聞言,面露遲疑,“……愛卿之言,豈不危言聳聽?地方義士,忠義如君者多矣,怎言會有起而作亂者?”

  “陛下,防人之心,不可無也!”劉備忍不住再勸,“陛下只言豪強忠義不至造反,那某問,若萬一真有豪強造反,就如臣,假若臣決議造反,領兵撲殺洛陽,敢問陛下,可能阻擋?”

  劉備有十萬兵馬,可他的十萬兵馬,在靈帝眼裏,不過魚腩之事,還不如一萬官軍,靈帝嗤笑,“天下衆正壓逆,縱愛卿真反,愛卿可敵的過天下羣討?”

  靈帝很自信,他自信天下忠義之士必是遠比反賊多,逆反之賊可能會有,但絕威脅不了大漢社稷。

  劉備嘴巴張了張,欲言又止,“可若,天下正不壓逆,羣逆並起,陛下又待如何?”

  靈帝啞口無言了。

  靈帝雖是不信會有羣逆並起之時,但萬一羣逆並起,還真是絕境。

  不忍駁斥劉備,靈帝問,“那愛卿以爲,朕該如何?”

  劉備自信一笑,朝靈帝拱手一禮,“豪強坐大,禍害根深,然,或不足爲慮。”

  “不足爲慮?”靈帝皺眉看向劉備。

  “對!豪強雖有兵自恃,然,若陛下能大得百姓之心,則豪強之輩縱是有心反逆,不過一無根難支賊徒、躥跳之跳樑小醜,豪強朝時反,午時便被百姓羣起而攻之,夜時便被百姓綁縛至官府請賞。

  所謂,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已兵戈之利,豪強坐大,不過只有兵戈之利,彼之兵戈之利,難敵陛下人心所向!

  人心,爲最強利器,若陛下仁義愛民,四海稱頌,則豪強之輩縱是羣反,亦不足爲慮!”語落,劉備對視目光灼灼,眼裏似有火燒。

  劉備真是大漲本事了,曾幾何時,劉備還對坐大豪強深深忌憚,視坐大豪強爲大敵,結果,與李某人相處日久,整日探討治國之策,劉備見識大開,眼界高了不知多少。

  牛逼如廝的劉備,一語道破漢室最該儀仗的重器是什麼,一言就將天下豪強打成了土雞瓦狗。

  靈帝點頭,笑看劉備,滿心讚許。

  以仁義說靈帝,大得靈帝之心,靈帝可太喜歡仁義了,只因,相比其他詳實的治國之策,仁義虛空乏泛,毫不費神勞力。

  這就像,別人問,願捐一個億,願不願意,答,願。別人又問,願捐一百,願不願,不願。因爲,真有一百。

  空談容易,實事太難。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