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鉛筆

作者:南宮我夢
據李孟羲所知,用石墨和泥土以一定比例混合,做成筆直的鉛芯,再用木頭包起來,鉛筆就成了。

  李孟羲取來石墨,令人將石墨碾碎成細粉,關於泥土的選取,李孟羲從陶窯那裏取來了上好的純淨泥胚。

  已知,鉛筆芯的構成只有石墨和泥兩種,那麼關鍵的問題就是配比。

  李孟羲配置了一些比例,十份石墨粉配十份泥土,十份石墨粉配十一份泥土,十份石墨粉配十二份泥土,直至配到十比五十。

  然後,再反過來,石墨少,泥土多,再配五十份比例。

  共計一百份的材料配完之後,接下來的步驟該是攪拌混合,李孟羲懶得動手,他把活兒交給了匠人們去忙。

  匠人一人被髮了一個小石臼,墨泥裝到石臼裏哐哐的搗,可能覺得太慢了,開始有人棄了工具把墨泥拿出來揉吧摔打。

  李孟羲恰撞見這一幕,他發現,用手比用工具要高效,這算是一項工技的改進,遂當場賞下了賞賜。

  造鉛筆剛開始,技術改進便同步開始了。

  時間又過去一陣,有匠人說能不能加點水,太乾巴了,揉不動。

  李孟羲一時也遲疑了,做鉛筆,該加水嗎?可要是加了水,鉛筆芯太溼了太軟了該怎麼辦。李孟羲又意識到了一個沒注意到的變量。

  在大約兩個時辰後,匠人們把鉛泥大致給混合均勻了,經千百次揉捏捶打混合之後,鉛泥全都成了黑乎乎的模樣,從外觀上觀察不出區別。

  製成的鉛泥有一百份,需要把這一百份不同配比的鉛泥做成鉛芯,然後看哪種配比最爲好用。

  到做鉛芯這一步,李孟羲感到了一絲棘手,他不知道火柴那麼細的又直又長又圓的鉛芯該怎麼做出來。

  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李孟羲把問題直接拋給匠人們。

  匠營如今的技術積累可是不少,匠人們沒花多少時間直接就找到了好多做鉛芯的方法。

  方法之一,大多數人想到的是手搓法,也就是,把鉛泥給搓成又長又細的長條,以李孟羲挑剔的眼光來看,他是不怎麼看得上長短粗細皆不齊的鉛芯的,但李孟羲同樣知道,其實這樣手搓出來的鉛芯已勉強可用了。

  方法之二,有匠人想到了鑄造法,有匠人弄來一個細小的竹管,把鉛泥塞進去,再拿個更細的棍子把鉛泥壓實,待鉛芯成型,再把一整根鉛芯磕出來。

  方法之三,有匠人想到了用板槽技術,也就是跟造藥丸造鋼珠一個技術,匠人們用兩塊帶有圓槽的木板扣在一起,鉛泥放在其中,兩塊木板壓緊,然後來回滑動,以此方法,一回可做出十幾根鉛芯出來。

  因匠人們往鉛泥里加入了水,這使得鉛芯做出來之後又溼又軟,不得已,只能拿到火上去烤。這麼一烤,問題又出現了,李孟羲神奇的發現,鉛芯一烤竟然還會變形,還有,某個粗心大意的匠人不小心把鉛芯放的離火近了,鉛芯燒起來了。

  鉛是石墨,石墨是炭,炭肯定會燃燒,這倒是意外發現。

  經一陣手忙腳亂的忙碌,大多數鉛芯烤乾的同時也都烤的變形了。

  共有一百種不同材料比例,另有三種不同的製作方法,李孟羲拿來白紙拿着鉛芯挨個在紙上寫劃,在試第一根鉛芯的時候,鉛芯只是稍微用了點力,稍微在紙上輕輕一劃,立刻一道清晰的黑色印記就躍然紙上。看到這裏,李孟羲便知道,鉛芯製作成功了。

  在後續的測試,一百份不同配比的鉛芯,有的太酥脆,有的太硬,有的墨跡太澹,有的太黑。

  經測試,李孟羲發現石墨和泥土一比一的比例竟然是最合適的。

  再對比不同製作方式的區別,板槽法制作速度最快,而用鑄造法搗實的鉛芯最結實,所以結合二者之長,製作鉛芯之時,可以先用板槽法加工,等鉛芯做好之後,拿木棍壓實,這樣效率與質量兼備。

  鉛芯已試製成功,材料配比確定,製作方法確定,還剩下乾燥處理一項。

  鉛芯在加熱時容易變形,越是溼軟的鉛芯就越是容易變形,李孟羲推測是受熱不均勻的緣故,而要使受熱均勻的方法——窯。

  窯中的熱空氣熱力均勻,鉛芯當能均勻收縮不至變形。

  匠人們按一比一的比例重新配置了一份墨泥,再用板槽法滾出鉛芯,再拿木棍搗實,沒用多長時間,匠人們做出了六七十根鉛芯。

  這邊,一個臨時湖好了小窯也做好了,將鉛芯放入窯中,稍微點上一把柴燒上一會兒,等熄了火把鉛芯拿出來一看,鉛芯不僅成功乾燥了變得硬邦邦的,而且沒有一根變形。

  乾燥技術成功了,鉛芯生產的技術徹底完善了。

  想及下一步,爲方便書寫,會用木頭把鉛芯包裹住,或者,用自動鉛結構把鉛芯固定住,可,包裹鉛芯的木頭又是怎麼生產的,自動鉛筆又是怎樣結構。

  小小一個鉛筆,生產難度可一點不低。

  李孟羲將鉛筆的大致結構告知匠人們,他頒出大額懸賞以激勵創造。

  兩日後,有匠人找來呈上了解決方法。

  匠人呈上來的第一根筆,筆桿柳木質地,匠人把柳木當中鑽了一個小圓孔,然後把鉛芯塞了進去。這根鉛筆長約快長,有手指那麼粗,李孟羲通體看了看,不用問都知道,要鑽出快子那麼長的一個筆直圓孔加工難度一定不小,加工時間也一定很長。

  鉛筆如果不能足夠廉價,不能大批量生產,那就一點價值都沒有。

  這第一根樣品,不好。

  第二根,做第二根樣品的匠人顯得聰明的多,匠人聰明的把筆桿一分兩半,然後在每一半都劃一個凹槽,再把兩半鉛筆合到一起。可能是因爲分成兩半的鉛筆不好固定,匠人是拿繩子把鉛筆從上到下一節節給綁緊箍起的,在鉛筆一頭,李孟羲神奇的看到,鉛筆頭上還帶着一個一塊形似橡皮的圓木。

  李孟羲指着筆頭的圓木,好奇的問,“這是做何用處?”

  匠人答說,鉛芯容易掉出來,所以就用木頭堵住。

  李孟羲愣了下,他還以爲這是橡皮呢。

  鉛筆芯會自己掉出來,這還怎麼寫字,李孟羲正在思考此種鉛筆的實用性時,旁邊匠人又說到,“要是弄點膠,或是裹層薄紙給塞住,就不會掉了。”

  李孟羲點了點頭,覺得有道理。

  李孟羲覺得這種鉛筆或許可以生產,弄一根細柳木,一噼兩半,然後中間各劃一道長槽,再把鉛芯外邊裹一層薄紙,裹着鉛芯放到木槽裏……

  (等等!紙……)李孟羲眼睛突然一亮,他突然想起,在小時候用過一種紙鉛筆,那種鉛筆是用報紙捲成的。

  如果用報紙做鉛筆,那就不用木頭了,也不用費勁巴拉的刻槽了,只需拿一根鉛芯,拿一張紙,紙上塗點膠,隨便就那麼一卷,鉛筆成了!

  李孟羲立刻去找了紙,又去匠營找了點膠,一張薄麻紙,薄塗一層膠水,鉛芯輕放於上,紙一卷一滾就把鉛芯包裹在了其中,眨眼之間,一根又圓又直的鉛筆就卷好了。

  李孟羲手裏拿着又輕又圓又直的鉛筆看了又看,他成就感滿滿,這鉛筆多好啊,鉛筆捲成直接就是圓的了,拿着寫字手感定是不錯,而且,還輕,削着也容易。

  李孟羲去找了個小刀過來卡卡兩下把鉛筆兩頭切好,又刷刷幾刀把鉛筆頭削了出來,鉛芯自紙張中露出,李孟羲拿手拽了拽,鉛芯粘的很牢固,一動不動。

  等削好了筆,李孟羲拿鉛筆寫了一頁字,這讓他感覺回到了小時候。

  紙張上寫下的字又小又精緻,字比黃豆大不了多少,因爲鉛筆筆跡纖細,這麼小的字也能看的極其清楚,這可是毛筆所不能比及的優點。

  鉛筆屬於硬筆,硬筆比軟筆容易掌握,容易掌握意味着學習速度加快;鉛筆字跡可以寫的很小,字跡小的好處一是可大量節省紙張,二是書寫速度三五倍的提升,書寫速度提升三五倍,學習速度也提升三五倍;鉛筆製造成本低,成本比毛筆低,成本低意味着更容易大規模生產,也意味着更容易推廣。

  小小一個鉛筆,是對教育事業的重大改革,一隻鉛筆,足可讓人才的培養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李孟羲想看看鉛筆的生產速度到底怎樣,他令匠人從頭開始,匠人們從頭活了墨泥,再用板槽滾出了鉛芯,再放窯里加熱,再用紙捲成筆身,然後,剪去兩頭,鉛筆成型。

  在兩個時辰內,匠人們製作出了三十七根鉛筆。

  要是規模擴大,用流水線作業,每一部分人只負責其中一步生產,效率會更快,李孟羲預估,一人一日生產三五百根鉛筆完全不成問題。

  製作鉛筆的原料有,石墨,泥,紙張,膠水。

  石墨消耗量不大,一塊石墨能做幾百只鉛筆都用不完,泥就更不用說了,泥一點價值都沒有,膠水也用不了那麼多,唯一貴上那麼一點的材料,是紙。

  紙張在別處或許珍貴,而在鉅鹿,鉅鹿造紙產業極其興盛,紙多了,用紙寫字的人也多,隨之會誕生大量廢紙。

  以前對廢紙的安排是,廢紙可以拿去做紙甲,可以湖窗戶,可以做其他東西,現在,廢紙有了更好的用處,用廢紙卷鉛筆是極好的選擇。

  統算生產鉛筆的整體成本,鉛筆成本極低,比毛筆還低的多多。只需動用兩三百百匠人,日產三五萬支鉛筆根本不成問題。

  曾經軍中缺少毛筆,小孩子們學字的時候不得不拿着木棍在沙盤上寫,鉛筆研發成功了,直接從缺筆變成了筆的產能過剩了。

  李孟羲深知鉛筆好用,加之製造鉛筆的紙張材料只有鉅鹿纔有,這就使得又多了一項極有競爭力的壟斷商品。

  鉛筆只能在紙上寫,適用性不如毛筆,可以捆綁營銷,先以紙張開路,把紙張賣起來之後再把鉛筆順便賣出去。

  這其中有根深蒂固的習慣因素在內,冒然推銷鉛筆,別人不一定想用,所以,得設法增強鉛筆的競爭力。

  增強鉛筆競爭力的方法,一是,精包裝,反正鉅鹿有紙也有印刷術,直接印一些優美的圖紙往鉛筆上一貼,立刻,鉛筆就變得高大上了。

  還有,鉛筆有獨有的優點,毛筆寫了字就去不掉了,而鉛筆寫了字還能用橡皮擦掉。想來,就算紙張賣的再便宜,依然有很多人買不起吧,對於那些買不起紙的人,用鉛筆練字寫字,意味着可以寫了擦擦了寫,意味着一張紙可以用一年之久。

  如果有了橡皮,鉛筆的競爭力將無與倫比。

  李孟羲不知道鉛筆是什麼東西造的,依稀記得似乎是橡膠。

  橡膠沒有,普通的膠倒是有。

  李孟羲幾日前剛拿膠做過實驗,當時想用膠做樹脂鏡片結果失敗了,沒想到這麼快樹膠就有了另外用途。

  李孟羲找來各種膠質,想把寫在紙上的鉛筆字跡給擦去,最終經李孟羲一陣測試又一陣鼓搗,竟然被他成功弄出了能擦去字跡的橡皮。

  幾日前,李孟羲對膠加酸加鹼加各種東西一頓亂加,製作鏡片的測試失敗了。

  隔了幾日,還是加酸加鹼一通亂試,試得,松香加魚膠加皮膠,用油煮開,熬幹之後,化成了一塊,再稍微拿鹼泡一泡,再晾乾之後,做成的連塊把鉛筆字跡一擦,字跡一下就能抹去。

  產品線閉環了,有了橡皮,鉛筆字跡可以輕鬆擦去,遂,紙張可以重複使用,遂,鉛筆可以大銷,遂,橡皮也可以大銷。

  李孟羲毛筆字寫的很一般,這麼時間過去,他毛筆字寫的仍沒什麼起色。

  鉛筆做好之後,李孟羲連寫了七八張字,寫到手感慢慢回來,字越寫越漂亮。

  劉備等人聞聽李孟羲造了一種墨筆,特來一看,衆人見到李孟羲所寫的工整漂亮的鉛筆字跡時,他們驚奇無比,衆人一直以爲李孟羲拙於書法,沒想到李孟羲能把字寫的行雲流水俊秀不凡。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