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火力還不夠!虛眩行動
因爲擴軍的緣故,大明陸軍發現現有的野戰重炮旅數量不夠了,所需的144㎜榴彈炮也供不應求。
依照至昌三十六年編制表,野戰重炮旅下轄兩個十八門制榴彈炮營和兩個十八門制加農炮營,而陸軍制式的三五式144㎜榴彈炮雖然性能優異,但產量卻不算高。
雖然在和平時期悠哉悠哉的製造也已經完成了對17個常備野戰重炮旅的換裝——共計612門,但恐怕無法滿足接下來的擴軍需求。
如果單單只是爲了滿足新組建的野戰重炮旅的需求那倒還好,瀋陽陸軍火炮工廠等兵工廠預計可以在戰時達到年產約六百門的水平,如果再擴充生產線的話,近千門也不是事。
然而大明陸軍卻充滿了頗爲瘋狂的想法——現在的編制火力還不夠強大,步兵師不能沒有六英寸級別的火炮!
儘管配屬野戰重炮旅的明軍三六年制步兵師的火力不遜於西方列強的步兵師,但是陸軍覺得還不夠。
陸軍希望爲每個步兵師增加一個十二門制的144㎜榴彈炮營,並增加一些卡車編制,以此來使得師級火力取得壓倒性優勢。
然而這所需的數百門144㎜榴彈炮一時半會也沒法憑空生成,於是大明陸軍就盯上了庫存的老舊火炮。
在歐戰結束後,大明軍事觀察團向法國施耐德公司提出了購買Mle-7917型155㎜榴彈炮生產許可的要求,隨後定型生產,這就是一九式144㎜重山炮的由來。
這是當時橫向比對了奧、英、德和本國衆多同類火炮的結果。
不過爲了鼓勵本國軍工部門,兵部還是訂購了一批瀋陽陸軍火炮工廠的競標方案,但只用了幾年就低價轉手賣給了朝鮮。
施耐德Mle-7917起初是爲沙俄軍隊設計的,但因爲性價比很高也被法軍採用,之後美軍也認爲它相當不錯,把它列爲制式火炮大量仿製。
中、法、俄、美、西、意等國均爲其忠實用戶,足見其性能之優異。
戰鬥全重才3250㎏,炮彈重量也有43.5㎏,身管僅僅爲15倍徑卻擁有11.3㎞的最大射程——用同類火炮中最短的身管倍徑做到了當時最遠的射程。
所以無論是明軍還是美軍都對它念念不忘,大明陸軍打算重新啓用這些老當益壯的火炮,而美軍更是在爲之更換了新式開腳炮架以後繼續大規模生產。
不過針對澳洲的行動在即,眼下沒有工夫再新編榴彈炮營了,只能等以後輪換休整的時候再做打算。
至昌三十九年九月十四日,經過幾個月來共計十四次大小會議的商議和精修,大都督府參謀處最終敲定了遠征澳洲的作戰計劃。
行動編號爲“甲字/五五七/二號/改四”,代號名曰“虛眩”。
整個作戰計劃從宏觀上來看分爲一前一後兩個層級,大致爲:
首先,攻佔澳洲西北部的小城市達爾文,在那兒站穩腳跟。
接着,以達爾文爲跳板進攻巴布亞新幾內亞,奪取半島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莫爾茲比。
在完成這一切以後,數十萬明軍再通過莫爾茲比啓程大舉登陸澳洲東北部的凱恩斯和湯斯維爾,陸續將大部隊投送上岸,集結完畢以後向南進攻橫掃整個澳洲。
這個計劃的制定依據是澳洲的地形和人口分佈特徵——北部是熱帶草原氣候、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東部是亞熱帶溼潤氣候,人口分佈極不均衡,大多數人口集中於東部城市。
擔負進攻達爾文和莫爾茲比的部隊依舊由陸戰一旅承擔,到頭來還是逃不過成爲明軍急先鋒的重任。
朱泠婧自然希望能把首戰之功交由自己的班底心腹,軍部大佬們也不傻——不是什麼大事,那就迎合皇帝的心意唄。
何況那些精明的傢伙十分清楚這一次的首戰絕不像以前一樣輕鬆——入侵澳大利亞人的門戶,澳軍的士氣和意志恐怕會相當驚人,這必是一場硬仗。
既然如此,那何必去自討苦喫呢?等陸戰一旅將之解決就行了,咱們等之後登陸澳洲以後跟着大部隊撿些小果子即可。
因此,第一梯隊的序列含海軍陸戰隊第一旅、陸軍第二十七步兵師、陸軍第一攻堅戰車營、第四工程旅、第三野戰重炮旅、第二航空勤務隊,這支先遣部隊的總兵力達三萬六千人。
而後續大部隊則是第五軍、第六軍等澳洲兵團的主力了,不過他們會在爪哇待命,直至達爾文和莫爾茲比均被奪取才會登船出發。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較爲孤立的遠征部隊。
這支部隊由陸戰三旅爲主,配屬以兩個中型戰車隊和若干支援單位,總兵力約九千人。
他們將從日本橫濱啓程,徑直向南渡過幾千公里的茫茫大洋,奪取關島和塞班島;接着繼續向南,奪取密克羅尼西亞的特魯克羣島。
達成這一切後,再進一步向南奪取所羅門羣島,在那兒建設野戰機場,如此一來便可封鎖美國至澳洲的航線,切斷美澳之聯繫。
在整個行動中,計劃參戰的空軍單位由第三驅逐支隊、第四驅逐支隊、第五驅逐支隊、第三輕轟炸支隊、第四輕轟炸支隊、第六輕轟炸支隊、第一俯衝轟炸支隊、第二運輸支隊組成。
如此龐大的航空兵力量被統編爲第二航空軍,總共包含大約一千一百架各型飛機。
在最後一次全體將領會議上,督府參謀處同知程翰、督府海軍處都督宋仲楷、國防閣臣林羲等人都親臨現場。
大都督府的二號議事廳中從未有過這樣將星雲集的情況,這還是它建成竣工以來的頭一回。
除了空軍和海軍將領們以外,光是陸軍就來了三十多個師旅級的軍事主官、副官、監軍,還不算督府參謀處的幾位高級參謀。
“……BDA聯軍艦隊大部覆滅,僅有少量戰艦遁逃至澳洲,之後隨着美澳簽訂防務協定,除陸軍兩個師抵澳協防以外,也有海軍分艦隊一支,但並無主力艦。”
“……我軍來勢洶洶,敵軍必然不會在廣袤海域應戰,而是會集中於託雷斯海峽或所羅門海域等狹小複雜之地。海軍各官佐絕不能輕敵,航空偵察和驅逐艦哨探是必不可少的。”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