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三章 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第569章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

  “沒懸念,大家都很理智。”周長風將信紙重新對摺好塞回信封,遞給了林溪。

  後者問:“要喊夫人起來麼?”

  “她剛醒了,我去就行。”

  “是。”

  眉宇間流露着欣然之情的周長風旋即轉身,踏着樓梯噔噔噔的登上二樓,推開了房門。

  一進門,就和瞪大眼睛的夏筱詩四目相對,後者的表情彷彿在說:怎麼了?

  “一切安好,萬事大吉。”周長風很輕鬆地拍了拍手,說道:“放寬心接着睡吧!”

  他拉開衣櫃門,邊拿衣服邊唏噓道:“一直拖到現在,終於算步入正軌了!”

  “先生,你好像蠢蠢欲動。”

  “哪有用貶義詞形容自家人的?目無夫君!小詩你這是欠教訓了。”

  這下連“倖臣”二字都無法被用於抨擊自己了。

  “國戰優先,不是嗎?”

  佯怒的周長風擡手作勢欲拍,夏筱詩連忙扯上被子擋住腦袋,可仍然被前者隔着被子掐了幾下腰。

  “到留守處視察你的部下去,還有,你提議的所謂兩棲集羣會有下文的。”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此。

  “先生……把窗簾拉下來……”

  說不羨慕那是騙人的,周長風當時就立志要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精益求精。

  “往後到月底我有好多事宜要辦,很忙,有小事你自行裁量決定便是。”面有倦色但神態淡然的朱泠婧平靜道。

  幾人隨後分開了,在這個過程中,那位侍從女官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

  便箋中間自右向左寫着一句簡短、潦草、字跡有些凌亂的字,曰:「能將兵,無事少干涉。」

  初冬的早晨一派蕭瑟之景,街道兩旁的懸鈴木幾乎都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唯有榕樹依舊常青,綠葉成陰。

  這時候正對着的就是千步開外的承天門了,左右兩邊則爲朝廷各大官署。

  周長風所乘坐的“京甲-1106”紅牌白字的轎車駛上了崇禮大道,很快左轉。

  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是一種常見的行道綠化樹,適應能力很強,遮陰效果很好,缺點是春季時會飛絮。

  “辦正事肯定刻不容緩嘛。”

  “呃…是。”

  儘管只是一日未見,可週長風驚奇的發現現在的朱泠婧與之前判若兩人。

  在這之後的一系列後續事宜就和自己沒什麼干係了,需要忙裏忙外的是朝廷官吏們,自己還是操心正事吧。他這麼想到。

  坐在擺渡車上,周長風下意識的想去對摺這張便箋,但馬上就停止了動作,將之平整的夾進一本書裏邊塞進手提包中。

  歐洲之行給周長風感觸最深的就是德、法、英、美的摩托化程度和通信能力,英美第一、德法次之。

  周長風走到窗前拉起了窗簾,熹微的晨光透過方勝紋窗櫺斜射入房間,灑在柔軟的牀上。

  爲首的中年男子正是方述鈞――當年公主府家令,另一位中年女子周長風只見過很少幾次,她是太上皇的主要侍從之一。

  “啊?”說實話周長風萬萬沒有料到,現在唐突提及幾個月前被批駁得草率收場的提議。

  “請務必把這收好,我們就不打攪了。”方述鈞雙手遞來了一張紙。

  在穿過乾清門、準備坐上擺渡車的時候卻被叫住了,回頭看去,只見幾人正從斜後方走來。

  乾清門的門洞陰影下,時間似乎凝結了幾秒鐘。

  轎車在前後護衛下行駛在公路上,直奔陸戰一旅原駐地的留守處而去……

  他的心情難以平復,比原先預料的還要出奇的好。

  周長風不禁笑了,故作正經的拱手說:“清楚!臣領旨!”

  啊?

  周長風難以置信,反覆看了幾遍便箋上簡短的字句。

  大明州府慣用的行道綠化樹各不相同,別具特色――應天府多用懸鈴木、無患子、銀杏;上海府多用懸鈴木、香樟、楓香;廣州府多用人面子、大葉紫薇、木棉。

  由於大明和平時期的常備軍的裝備標準較高,而且時至今日也未嘗大敗,所以絕大多數步兵師的摩托化程度是還算可觀的――儘管大明的汽車工業偏弱。

  “知道了知道了。”

  便箋所蓋的章是暗紅的方形大印,篆書“上皇之寶”。

  “總之,我走了,去迎接這煥然一新的朝堂!”

  短暫的“覲見”就這麼結束了。

  他看向面前二人,認真道:“我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一定不負衆望。”

  這是一張宮中專用的便箋,紙的質感很好,便箋頂邊擡頭文字是橘黃色的。

  紫禁城的氛圍仍和昨天一樣,緊張而肅穆,出入查驗十分嚴格。

  “年輕就是好啊,周待詔走的真快。”

  巳時將至,上班高峯期的自行車浪潮早就消失,一路暢通。

  大明陸軍步兵師包含師屬汽車運輸團,共裝備有一百一十多輛3噸卡車和二百三十多輛2噸卡車;此外,師屬炮兵團也配備一箇中型汽車營,裝備一百一十多輛3噸卡車。

  如此計算,一個沒有臨戰加強的步兵師擁有大約四百七十輛各型載重汽車。

  兵部軍制局很精明,在編制上對有限的卡車進行妥善分配,優先提高師部、炮兵團、直屬單位的摩托化水平,好鋼用在刀刃上。

  大明陸軍在部隊摩托化建設上猶豫不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究底都是一字――錢!

  裝備更多載具相應的需要更強的保障水平――駕駛、維護、修理的能力。

  這就需要大量技術兵員,然而志願兵之中極度缺乏這一類人,因爲有技術的人極少主動從軍,明軍只能自行開班培養或厚餉徵召。

  大明人才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有一技之長的人很喫香,不愁沒活幹、不怕沒錢賺。

  何況合格的技工是寶貴的資源,工業增長少不了他們,要是大量徵召技工,工部上下肯定第一個反對。

  裝備更多機動載具要花錢,提升保障水平又要花錢,車輛的維護成本還要花更多的錢……

  於是乎,明軍的摩托化建設就停留在基本夠用的程度了。

  大半年前,周長風靈光一閃折騰出來的動力手推車已經得到了推廣,歷經戰火考驗以後得到前線將士的追捧,這被證明是相當靈活好用的東西。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