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
於是抵抗派將自己的猜測在網絡上公佈,在網絡上聲稱這是上層社會和聯合政府之間的陰謀。
社會大衆全都有機會買船票,雖然價格昂貴,抵押房車再找銀行貸款,再加上工作一百多年或許能買上船票,但生活質量就不要想了。
船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安全剛需,只不過現在社會和平,還沒有極端到這個地步。
沒有人聽抵抗派的鬼話,將他們當做喫不到葡萄、嫉妒心強的小丑。
第一次反抗失敗了,也讓抵抗派知道社會主流風向並不站在自己身邊。
上層社會、聯合政府、公衆幾乎全都綁在一起,他們必須拿出絕對性的證據摧毀逃亡主義反人類罪!
整件事的起因來自逃亡主義,談到逃亡主義自然和三體文明分不開關係,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三體艦隊過去一年半的航行路線沒有一絲改變。
之前專家教授解釋這是因爲光速尾跡的原因,必須要繞開尾跡,但1.5光年沒有一絲轉向的苗頭,不管怎麼看都異常可疑。
人類至上主義者口中的人類勝利論這時候恰好補上漏洞,三體艦隊被人類文明嚇走,聽上去振奮人心,仔細一想這不是在放狗屁?
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知道,三體文明怎麼可能會在這個時間被人類文明嚇跑。
既然說戰爭打得就是後勤,難道三體文明不會以戰養戰利用太陽系的資源和人類文明戰鬥?
抵抗派從雞蛋裏面挑骨頭,自然能一眼發現這些被隱藏起來的問題。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聯合政府對三體艦隊轉向問題始終避而不談,那些專家教授的解釋以現在眼光看來,更像是忽悠公衆的一種拖延手段,他們爲什麼要拖延?爲什麼要欺騙公衆?
三體艦隊異動-聯合政府隱瞞-媒體大量轉移視線的宣傳-逃亡主義廢除-看似公平的船票購買
一連串的信息被抵抗派綜合起來,光是看着這一連串調查出的情報,就足以讓人心驚肉跳。
“聯合政府該不會發現什麼問題,準備逃跑?”
“你怎麼會這麼想?聯合政府高層、托馬斯·維德、以及那些富豪都留在地球,你這想法說不通。”
“我也認爲你的猜測有問題,他們要是想跑,沒必要大張旗鼓廢除逃亡主義法案,還不如學章北海搶了一手飛船就跑,更簡單。”
不少人齊齊點頭,章北海的行動深入人心,這句話就像是點醒了什麼!
“我總感覺不對勁,這幾個月不是有人經常看見恆星飛船進入太空?”
“你沒看新聞?聯合政府早就解釋了,復活的艦隊需要在地球輪流進行全面檢查防止出問題,順便替換備用零件。”
“檢查現在還在輪流檢查?”
“這點檢查時間對數量龐大的聯合艦隊來說不一定夠用,這些艦隊之後還要去宇宙尋找四維碎片。”
雜亂的房間牆上貼滿各種情報,並且用紅線連接,整個房間突然安靜下來。
“情報來源?”
“聯合政府。”
“你居然還相信聯合政府給出的情報?很多問題聯合政府根本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還是說你也是天真的人類至上派?認爲人類必勝?”
房間第二次沉默。
“現在我們有新的調查方向,聯合政府拖延三體轉向問題,聯合艦隊也可能存在問題。”
“既然有方向,那就去調查。”
抵抗派已然察覺聯合政府的隱瞞,調查行動很快開始,有的人去旁敲側擊當初提體聯合政府作假的專家教授,也有的人去恆星飛船工廠生產線當臨時工。
不管是專家教授、還是飛船工廠都並沒有被聯合政府告知情報。
就算這樣,抵抗派依然查到有用的線索。
他們確認了專家教授的說辭是聯合政府提出的要求,工廠生產的零件幾乎全是聯合艦隊的訂單。
工人閒談的時候都在說,這些零件恐怕沒有超過保質期就會落後,聯合政府越來越蠢了,人傻錢多。
就當抵抗派越來越逼近真相的時候,他們的行動自然曝光在托馬斯·維德和聯合政府高層眼下。
謹慎的托馬斯·維德怎麼可能不派人監守專家教授、飛船工廠這些重要地方。
兩個地方同時被人調查,讓托馬斯·維德和聯合政府高層的警惕瞬間拉滿。
抵抗派的調查員很快就被抓起來拷問情報,他們的嘴可一點不硬,都是底層社會平民,又不是什麼經過訓練的間諜特動。
整個事件很快就擺在托馬斯·維德和聯合政府高層眼前,托馬斯·維德一眼就看出這件事有多棘手。
托馬斯·維德與聯合政府高層自然考慮過將整個抵抗派連根拔起,全部抓起來。
但根據拷問出的情報顯示,抵抗派組織的結構異常鬆散,想加入就加入,想退出隨時退出。
整個抵抗派最開始只是不滿星際航行公司賣船票的社會底層大衆,隨後又加入了一些逃亡主義反對派。
整個抵抗派並沒有什麼首領高層,更像是一個人數衆多的興趣同好反抗會,就像是不滿待的抗議罷工人羣一樣的鬆散組織。
他們之間甚至沒有一個具體的會議,只不過是互相分享自己手中的情報,指望將他們一網打盡完全不現實。
還有那些退出抵抗派的人,誰知道他們是否真的退出?手裏又否知道一些關鍵情報。
托馬斯·維德看過他們調查的情報,已經非常接近真相,這並非是指抵抗派擁有多麼強大的情報調查能力,他們全都是貧民。
這反應出的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就連最底層的貧民都已經意識到三體艦隊轉向問題、艦隊啓飛問題,這意味着整件事快捂不住了,一些聰明的正常人已經發現不對勁。
就算把抵抗派全給抓起來,這麼多人一起失蹤該怎麼解釋,那些退出抵抗派的人抓不住?
抓人是否會讓真相更快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