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心之所向
看似難以處理的抵抗派對托馬斯·維德與聯合政府高層來說,只不過是個小問題。
拖、一切都可以往後拖。
真正的問題始終在於注視他們、注視人類文明的李林身上。
這時候突然冒出一個差點就調查出真相的抵抗派,讓托馬斯·維德不得不展開一番聯想,這是否乃是李林的某種意志體現!
要知道,自從廢除逃亡主義反人類罪已經過去三個月時間,李林在這件事上始終沒有進行任何表態,既沒有表示不救人類文明,更沒有表示救人類文明。
這種等待黑暗森林打擊降臨的感覺無比煎熬,當然也有部分聯合政府高層認爲只有等到黑暗森林打擊出現,他們才能知道最後的答案。
但托馬斯·維德心裏清楚,沒有態度其實也是一種態度。
結合他們所發現的抵抗派,很難不讓人將這一切聯想到李林身上。
按照現在的情況推算,就算他們現在解決了抵抗派,誰知道背地裏還有多少調查真相的抵抗派?真相派?反抗派?
這是整個人類社會大環境的一種趨勢,光靠處理一兩個組織恐怕無法解決,更何況他們已經拖延了很長時間!
這些想公佈真相的組織出現是一種反饋,托馬斯·維德內心最不願看見的結果。
假如抵抗派代表人類文明的的意志,代表人類文明渴望真相、代表李林樂見其成。
這個樣子符合李林的期望,李林至今沒有給出任何表態就已經在驗證這個可能性。
結合托馬斯·維德對李林本人的瞭解,他那種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風格,讓這種猜想變得更加合理。
從這個方面思考,通過欺騙人類文明廢除逃亡主義反人類罪,從而拯救人類文明這個方法失敗了!
因爲李林不認可這種方法通過考覈。
雖然托馬斯·維德早有這種預感,知道欺騙計劃可能無法通過李林的考覈,但真到這個時候還是忍不住感到失落。
欺騙計劃失敗就只能指望托馬斯·維德的保險計劃,期盼李林會因爲喜歡托馬斯·維德一人,而救下整個人類文明,就像是對待星艦地球、聯合艦隊那樣。
既然到欺騙計劃失敗,托馬斯·維德提議乾脆利用抵抗派,讓他們把真相告訴人類社會,放手進行最後一搏,讓人類文明親自嘗試通過李林的考驗。
這樣算起來還是他們比較賺,結合欺騙計劃、保險絲計劃,再加上讓人類文明知道真相,一共有三次機會,和最開始的一次機會相比,已經取得巨大成功。
然而聯合政府高層幾乎全想都不想就拒絕托馬斯·維德的提議。
直言告訴人類文明真相太過冒險,根本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災難,到時候要死不知道多少人。
這就是托馬斯·維德和聯合政府高層思考的不同之處。
托馬斯·維德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介意自己被公衆清算,或者說他期望自己被社會公衆審判乃至燒死在火刑架上!
只有這樣做才能知行合一他打造爲人類文明打造的人設,不管這個人設的真假。
只要他做了、他死了,這個人設就真實不虛。
就算真死了又怎樣?並非沒有復活的機會,聯合艦隊就是最好的例子,死了三年的艦隊都能被李林復活,何況他一個人?
就算李林沒有復活能力,托馬斯·維德也不怕死,他這算是爲自己的理想獻身。
但是聯合政府高層和托馬斯·維德所考慮的角度是不同的,更多視線放在社會公衆身上。
他們也清楚自己和托馬斯·維德在李林心中地位不同,自己只是托馬斯·維德的綠葉。
自己等人在李林心裏沒有留下多少好印象,之所以跟着托馬斯·維德執行欺騙計劃,除了讓家人無慮以外,他們也看見拯救人類文明的希望,並且不會引發太大社會動盪。
然而托馬斯·維這次的建議,其產生的破壞相比大崩潰事件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何況聯合政府高層還帶有一定僥倖心理,一些人認爲欺騙計劃已經成功,李林之所以沒有反應是因爲雙方是不同次元的生命,誰會專門對螞蟻說話?
他們只需耐心等待半年時間,等待李林救下地球。
就算到時候李林沒有出手攔截光粒打擊,人類文明也有最後一點反應時間,他們在那時再告訴人類文明真相,利用外部促使人類文明接收。
總之,聯合政府高層更想等待李林拯救地球,不拿文明冒風險。
托馬斯·維德和聯合政府高層在抵抗派這件事上不歡而散,聯合政府高層在內心咒罵托馬斯·維德不識大體。
托馬斯·維德當然知道這一點,他又完成一次對比將聯合政府踩在腳下,他再一次站在李林身邊。
聯合政府高層的擔憂無非是擔憂真相暴露,人類社會發生災難,目前人類無法通過考覈,但在托馬斯·維德眼裏,欺騙計劃失敗,李林默不作聲就已表明他的態度。
從抵抗派這件事上,托馬斯·維德隱約看見李林意志,他把自己帶入李林的想法,抵抗派暴露真相其實最符合李林意志。
抵抗派代表的意義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組織,而是被長久隱瞞欺騙的社會大衆,處理他們費力不討好。
能成功處理一個抵抗派,還能處理掉整個被欺騙的社會?
抵抗派的出現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反而是個機會。
托馬斯·維德想試着通過抵抗派組織,來試探曝光真相這個行爲是否是李林意志的體現。
既然聯合政府高層不同意讓抵抗派曝光真相,那托馬斯·維德就任由他們去阻止、欺騙、隱瞞,看到最後是否如聯合政府高層所願,還是真相在人類社會曝光。
假如在聯合政府高層的阻攔下真相依然曝光,托馬斯·維德就拿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