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殘酷方案
見星艦地球上依然有很多新人類並不瞭解紙筒電話是什麼,卓文對其進行簡單介紹。
“紙筒電話的原理很簡單,說話產生的聲波通過線使紙膜振動形成共振原理,對方拿着另一個話筒就能聽見聲音,這是屬於聲波的機械振盪共振傳送,與電信號無關。”
東方延續不解道,“四維空間對面同樣屬於宇宙,聲音應該無法傳播纔對。”
卓文再次耐心解釋,“這是屬於機械震盪,利用在三維宇宙和四維宇宙中的那根繩子。
這是最基本的物理規律,在兩個世界都起效的底層規律,機械震盪必定可以從四維傳遞到三維世界。
雖然在四維宇宙中不能發出聲音,但通過機械震盪可以將震動傳遞到三維飛船內部,飛船內部擁有空氣,自然可以發出聲音。”
隨後立即進行相關的紙筒電話實驗。
雖然實驗可以說成功了,能在四維宇宙通過震動傳遞聲音到達三維宇宙飛船,但效果很差,線越長通訊能力越差,研究再次陷入困境。
這時章北海提出一個想法,“既然紙筒電話效果差不好,我們乾脆取消紙筒這個部件,只帶‘線’進入四維宇宙。
雙方可以提前設定好一系列拉線通訊方式,比如猛拉三下輕拉兩下,代表立即退出光速航行......”
章北海講述方法參考了環境惡劣的戰場,特種小隊只能使用戰術手勢交流,但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在此刻卻非常好用。
星艦地球最需要的是什麼?
是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停船、轉向......,以及通訊無延遲,防止一頭撞進黑洞!
實驗再次進行,通過拉‘線’方式進行聯絡,實驗成功了一部分,依然存在一些小問題,關於這根‘線’選多長,又該用什麼材質
一切三維物質在四維宇宙都脆弱不堪,四維探索者在實驗拉動‘線’的這個過程中,有幾次將‘線’拉斷,但留在三維光速飛船上的人卻沒有發現‘線’已經在四維宇宙斷裂,導致通訊無效。
星艦地球中的科學家團隊想了很多辦法,甚至用三維世界最堅固的飛刃納米材料做線,飛刃線已經是星艦地球所能製造的最好材料,但對於四維世界來說和棉線沒有太大差別。
也有人提出乾脆使用四維材料做‘線’算了,這樣就能解決‘線’在四維宇宙容易斷裂這個問題,可如果用四維材料做‘線’,‘四維線’又該如何進入三維宇宙?
別忘了四維物質進入三維宇宙,必然會產生跌落效應,釋放大量物質和能量,堅固的四維線無法再三維存在。
這個問題困擾科學家團隊好幾天,雲天明反而抓住問題本質,提出:“乾脆拋棄線,什麼都不用。”
卓文:“什麼都不用是什麼意思?還怎麼在兩個不同維度之間傳遞消息?”
雲天明:“直送大腦,我們只將大腦送入魚缸,但身體依然停留在三維世界。
他的手還在三維世界,大腦和眼睛卻留在四維宇宙觀察光速航行艦隊。
只要多派一些人在三維宇宙,觀察把頭伸入魚缸的人,根據他給出的手勢就能決定是停船還是轉彎等問題。”
卓文:“雲天明你瘋了?你到底知不知道進入四維宇宙有多危險?
更別提只將大腦伸入魚缸,如果碰見四維宇宙中的微型隕石該怎麼辦?
這可和在三維宇宙碰見四維氣泡不是一個概念!”
雲天明:“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什麼更完美的方法?
更何況將大腦伸進魚缸不一定會死亡,只是概率問題,比起死一個人,還是認爲整隻艦隊撞進黑洞更安全?”
雲天明當然知道這個決定有多冷酷,他相信並非只有自己能看穿這個問題,但目前爲止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出,那乾脆由他來當壞人。
羅輯和章北海是精神領袖,他們兩人的身份不好提出這個方案,其他艦長也要管理手下船員。
雲天明自己並不看重艦長身份,他所要的是百分百確保程心能活下去,就算被星艦地球厭惡也無所謂。
然而云天明小看了星艦地球船員們的決意,他們只是一時間無法接受雲天明提出過於冷酷理智的答案,但不得不佩服雲天明給出的方法,能完美解決光速飛船在光速中的迷航問題。
這個方法唯一的難點是隻把人類的頭伸入魚缸,存在不穩定的生命危險,但和整艘飛船墜毀的代價比起來九牛一毛。
星艦地球對於該方案舉行小型會議,會議討論的結果出乎雲天明的預料,所有人都同意他提出的殘酷方案。
這也是雲天明第一次意識到,地球人類和星艦地球二者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在該會議上,所有人都提出建議,比如挑選12個人,每人一小時切換一次佩戴魚缸,1小時等於外界5光年,12人最大可以航行60光年的距離。
人類精神力高度集中1小時,對於進行過相關訓練的四維航行船員來說還算輕鬆,就算出現意外也會被其餘11人發現。
既然會議已經通過眺望計劃,那麼接下來將要進行實驗,防止光速飛船慢鍾效應事件發生。
因爲魚缸在自然選擇號上,關於戴魚缸的船員自然也先在自然選擇號上的四維探索者內挑選。
最終挑選出第一批12位測試船員,對於12位四維探索者而言,遺書早就已經寫好。
在衆目睽睽之下12小時很快過去,12位船員完美的完成實驗任務,實驗過程中,他們在三維世界用手語描述自己在四維世界見聞。
實驗成功後,12位船員得到英雄待遇和一枚小丑魚勳章!
就當星艦地球所有人都在爲實驗成功進行慶祝的時候,卓文出聲打斷,“必須繼續做實驗,這次實驗根本無法證明太多東西,下一次實驗要讓自然選擇號進入光速航行狀態,讓船員在光速狀態下再帶上魚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