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押金
有了昨天的經驗,大家今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就來張琴芬家門口排隊等着了。
就連隔壁村的聽說了,也是連夜過來排隊。
等到蘇小娥將門打開,就看見門口排了一長排的人。
蘇小娥看見之後,剛開始還有些驚訝,很快就張羅了起來。
這時候許建設還沒有去山裏,蘇小娥便將許建設叫來幫忙搬來了桌椅,就在門口擺了起來。
“大家別急,今天的量比較多,大家都有份的。”
蘇小娥說着,便開始和張琴芬忙了起來。
昨天在家家裏喫飯的幾個嬸子看這樣子,也忙過來幫忙裁布料。
而蘇小娥則是開始給大家登記帶走的布料,同村的還好,隔壁村的因爲不熟,害怕被別人將布料啥的給貪墨了。
她還計劃着給外村的收點押金。
“原本這一次的活,我是打算讓本村人來做的,但是看到大家這麼熱情,連外村的也來了。
爲了不讓大家白跑一趟,也不讓我爲難。
我覺得吧,外村的,咱適當收點布料棉花的押金。
到時候你們將衣服做好從來了,我會將工錢連着押金一起推給大家,你們看行不行。”
這話一說出來,當場就有幾個外村人不同意了。
“大妹子,雖然我們不是同村的,但是做個工還要我們交錢,從沒這個道理啊。”
“就是就是,我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花錢的,哪有讓我們拿錢的道理。”
當然也有同村的人幫着蘇小娥的,朝着他們說了起來。
“畢竟你們不是我們村的,回頭要是拿了料子跑了,小娥找誰說理去,再說了,你們拿的量也不少,到時候可沒個擔保的。”
蘇小娥看着下面的人吵成了一團,忍不住撫着自己的額頭。
張琴芬在旁邊看着,皺着眉頭朝着蘇小娥問道:
“小娥,你看這怎麼辦?”
蘇小娥可不想再做那沒保險的事,之前送出去的禮都屬於是送虧本了,這次要是因爲放不下面子,不收這押金,回頭他們要是有幾個不拿過來,那自己可虧的多了。
“媽,咱就先緊着咱村子的來,其他村子的,願意交押金的,咱將布料給他們,不願意的,咱就不讓他做,咱不缺這點人。”
蘇小娥這麼說了以後,張琴芬也覺得是。
畢竟同村的人,擡頭不見低頭見,除非他不在本村生活了,不然拿走的這些布料,誰也跑不了。
而他們做衣服到時候剩下的邊角料,還可以拿來做點別的,或者給衣服打個補丁啥的,他們也不虧。
至於外村的,人家真的將這些布料給拿走了,自己也沒辦法天天守着他們家去要啊。
這麼想着,張琴芬也開口朝着排隊的人說道:
“這樣吧,本村的先排隊,外村的願意交押金的,也可以一起排隊,至於不願意的,那很抱歉,下次我們有機會再合作。”
張琴芬這話一說出來,本村的人佔着自己的優勢,已經開始了排隊,至於那些外村的,就算是願意交押金,此時誰也沒帶那麼多的錢,都開始猶豫了起來。
而不願意交錢的那些,則是一邊罵罵咧咧的,一邊離開。
“大妹子,你們這個押金怎麼交啊?”
“哦,這一件衣服的布料加上棉花,按照兩塊錢來算押金。”
這個押金算是比較少了,拿去買布料和棉花都不夠,但是蘇小娥想着現在大家的家裏也不富裕,能夠拿出幾十塊錢的人不多。
如果將押金算在兩塊錢以內,大家湊一下,還是能後拿個幾件回去做的。
“大妹子,這樣吧,你先給我留五件的量,我回去拿錢,一會就過來。”
蘇小娥看着這個大姐這麼通情達理的樣子,也滿臉笑意的朝着她說道:
“好嘞,大姐,你先去吧,不着急的,今天的量大,你喫過午飯再過來都行。”
現在排隊的這些同村的,就算是到了中午,也不一定能搞得完。
好在今天有昨天在家裏喫飯的幾個大娘在幫忙裁布料,不然估計等到晚上,蘇小娥和張琴芬也搞不出三百件出來。
許建設看到今天家裏忙,也沒有再去山裏打獵,而是在旁邊記錄着大家拿走的布料以及送來的押金之類的。
這正好給蘇小娥騰出了手來幫着一起裁剪布料。
等到下午的時候,原本離開的外村人,也來一起排隊了。
蘇小娥看着張琴芬忙碌的樣子,想到現在已經十二點多了,只能朝着張琴芬小聲的說道:
“媽,你現在這裏看着,我去做飯,一會讓幾個嬸子也一起來喫,忙了一早上了,不能讓人家空着肚子幫咱們白乾活。”
張琴芬點了點頭,隨後朝着蘇小娥說道:
“小娥,要不我去幫你吧。”
“沒事,做飯的事我自己來就行,你在這裏看着點,我也放心。”
許建設雖然在這裏幫忙看着,但是這樣一個大男人,對於裁衣縫補的事,那是一竅不通。
張琴芬留在這裏,蘇小娥還放心些。
張琴芬聽着蘇小娥的話,也沒再說什麼,繼續開始忙了起來。
蘇小娥則是去了後院的菜地裏,摘了個老瓜,再搞了點扁豆。
今天時間已經晚了,蘇小娥打算就搞兩個菜。
一個是燉老瓜,另外一個就是扁豆燜肉。
肉是之前許建設過年殺的年豬剩下的做成臘肉掛起來晾曬着的。
這樣做出來的肉雖然比不上新鮮的,但是因爲有鹽的醃製,可以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時候將它放入別的菜一起燜,會散發出肉獨有的香味。
蘇小娥回到廚房,就搞了一塊臘肉洗乾淨,然後切成片。
再把扁豆摘成小段小段的,至於老瓜,她將鍋裏倒好水,將瓜片成一塊一塊的放鍋裏煮了起來。
等到扁肉燜肉做好,蘇小娥又找來掛麪,煮了一盆的掛麪出來。
等到所有的都做好後,蘇小娥纔出去叫張琴芬他們進來喫飯。
而她和建設則是繼續守着外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