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收稻穀
婆婆張琴芬到底是心疼年輕人的,趕着蘇小娥進去喫飯。
但是蘇小娥也心疼張琴芬啊,她從小就沒了母親,好不容易嫁人了,竟然遇到一個對自己比對親生女兒還好的婆婆。
她自然是要珍惜的。
“媽,沒事,你先去喫吧,嬸子們有你在,也放的開些。”
一直在旁邊默默記賬的許建設這個時候纔開始說話。
“你們都進去喫吧,我在這裏守着就行。”
張琴芬看着許建設的樣子,最後拉着蘇小娥走回了廚房。
但是因爲外面還有不少人排隊,蘇小娥端着兩碗麪條就走了出來了。
“一邊看着一邊喫。”
那些排隊的看着小兩口在自己面前吃麪,都不由的開始吞嚥口水。
他們也餓啊,從早上排隊排到現在,一點東西都沒有喫。
而且,他們竟然還喫肉哎。
在場的人,特別是排在前面的人,眼神都不敢往蘇小娥和許建設的麪碗裏看,深怕自己忍不住流口水。
不得不說,蘇小娥的廚藝還是很好的,就算是簡單的家常菜,也被她做的獨有風味。
兩個人大口大口的喫着面,絲毫不顧及形象,有個別的婦女是帶着孩子來的,在看到兩人吃麪的時候,就被饞的哭了起來。
“媽,我餓,我也要吃麪。”
蘇小娥看着在自己面前哭着打滾的小屁孩,面上一陣的尷尬。
自己做的面雖然不少,但是喫的人也多啊。
剛剛將面端出來喫的時候,怎麼就沒想到有小孩啊。
這可怎麼辦?
婦人看着自己兒子的哭鬧,從剛開始的溫柔安慰,到後面的責罵。
“喫啥喫,也沒見你在家裏少喫啊,怎麼出來一會就哭成這樣,信不信我打你。”
眼見着這個婦人真的要伸手去打,蘇小娥連忙將碗放下,跑過去攔住婦女要打下去的手。
“嫂子,你看,也怪我考慮不周,這樣吧,你們沒有喫飯的,先回去喫飯,一會再來排隊好吧。”
蘇小娥雖然這樣說了,但是在場的人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蘇小娥看着眼前的場景,只能拉着婦人的手勸道:
“小孩子,哭鬧很正常的,用不着打。”
對着婦人說完之後,蘇小娥又蹲下來對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小男孩說道:
“嬸子知道你餓了,只要你不哭,一會嬸子給你拿好喫的,好不好?”
小男孩聽到蘇小娥這麼說了,連忙擦了擦自己的眼淚,朝着蘇小娥問道:
“真的嗎?我想吃麪,我還想喫肉。”
看着小男孩面黃肌瘦的臉龐,蘇小娥實在是不忍心,她決定先去廚房看看還有沒有剩,要是有,就先端幾碗出來給帶小孩來的。
這大人餓着可以,小孩可經不住餓。
可是等到她進去廚房的時候,不光面沒了,就連菜都沒了。
“小娥,你還沒喫飽嗎?要不媽給你再下點麪條吧。”
“不是,媽,我飽了,不用了。”
蘇小娥不由得一陣苦笑。
蘇小娥嘆了口氣,決定將前兩天做的雞蛋糕那幾個出來發給外面的小孩先墊墊肚子。
這雞蛋糕可是前兩天她做好了給許少華和蘇曉婉兩人帶去的,爲的就是怕兩人忙起來忘記喫飯。
等到蘇小娥出來的時候,手裏端着一個盤子,裏邊裝了一大盤的雞蛋糕。
她走到帶了小孩的婦人面前,將雞蛋糕分發給小孩。
等到張琴芬他們幾個出來的時候,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這樣的忙碌,一直持續了四天時間,纔將所有的布料都給包了出去。
剩下的幾十件衣服,蘇小娥拿了一部分給嫂子鄧鳳蘭,剩下的打算拿來自己家裏做。
因爲張琴芬和許小婉都是會做針線活的,在加上自己嫁過來的時候,陪嫁了一臺縫紉機,這做衣服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沒幾天時間,田裏的稻穀徹底成熟了。
一大早,許少華和許建設就去了村裏借了打穀機來。
這時候的打穀機屬於是村裏的共用物品,哪傢什麼時候用,用幾天,都是有規定的。
等到中午的時候,兩個人終於回來了,只見他們兩人用推車奮力的推着打穀機。
“原本我們家還要過兩天才能借到這打穀機,但是因着隔壁的張大嫂說她們家不急,可以先給我們用,這才這麼快借來的。”
許少華一邊說着,一邊找來盆水洗了一把臉上的汗。
張琴芬這時候已經將去田裏幹活的水鞋以及圍兜還有破舊衣物找好了。
“張大嫂前兩天就給我說了,讓他家男人過來幫着幹活,也不知道一會會不會過來。”
張琴芬一邊說着,一邊將幹活的傢伙什準備好。
蘇小娥也找了一套破舊的打滿補丁的衣服換上,打算跟着一起去收割稻穀。
“小娥,你穿成這樣幹嘛?”
“我跟你們一起去收割穀子啊,多個人的話也快點。”
“你和小婉在家裏做做飯還有裁一下衣服就好了,田裏的事我和你爸還有建設就能搞定了。”
蘇小娥原本在孃家的時候就做過收割稻穀的事情,特別是以前幹公分的時候,到了年紀就得上,可沒有說因爲家裏人心疼就偷懶的。
“媽,我田地裏的活我也會的,你就讓我一起去吧,早點去還能早點回來。”
蘇小娥說着,便拿起鐮刀走了出去。
這許家的田地,蘇小娥還是知道的,有幾次路過的時候,許建設還是會指給她看的。
張琴芬看着蘇小娥的樣子,也是一臉的無奈。
倒是許小婉,被張琴芬安排在家裏做飯做家務。
畢竟剩下的那些衣服,也還是要有人做的。
等到幾個人來到田裏的時候,就看到有幾個男人坐在自己家田地的田埂上坐着,看到他們推着打穀機過來,連忙湊了上來。
“嬸子,你們可算來了。”
張琴芬看着坐在自己家田地裏的幾個小夥子,從剛開始的一臉懵,到後面的變成了熱情的笑容。
之前那羣人說讓家裏男人來幫忙,還真來幫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