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金字塔模型;癡人說夢的規劃
看着覆蓋在地球之上,層層錯錯的模擬世界海,六道冥輕吐一口冷氣,於虛空中化作席捲諸多模擬世界,撼動天外羣星的恐怖風暴。
風暴大作,像是上蒼降下巨手,那是大自然最厲害的建築師,以一方方模擬世界爲磚石,搭建起支撐雲天的宏偉神蹟。
那是一方頂尖底寬狀似金字塔模樣的影像,最初始的普通模擬世界被打入地基,往上加地基共九層越接近塔尖的模擬世界真實度越高。
一直注視着六道冥舉動的賢者投下視線,能夠看到它輪迴期間經歷過的幾十個模擬世界,都被疊在了第七第八層的相對高的位置。
這已經是真實度最高的模擬世界了,因爲最上面的塔尖所在位置,對應的是接引現實宇宙的星球、物質、能量構築的唯一大陸,因爲極盡壓縮的緣故,其面積雖小,能級看起來卻比現實宇宙還高一些。
“這是?”
賢者臉上露出疑惑,在它眼中六道冥只是把所有模擬世界匯聚的整體從世界海形態變成了金字塔形態,但這樣做的意義何在?
總不可能就是爲了更好地觀察不同模擬世界向真實演化的進程吧?
要只是這樣,它記得之前的模擬世界海中,更接近真實的模擬世界也會自然地上浮到海面,也沒必要多此一舉啊!
死死盯着眼前這恢弘的創世偉業,冥冥中好像有一種奇特的感悟於心底一閃而逝,但不等它將之把握住,一切就如幻滅一般消逝。
六道冥撇了眼賢者臉上悵然若失的神色,“雖然只是模擬出來的架構,但這好歹是諸天萬界的一種存在形態,理論上至少準至高層次纔有資格去琢磨這些東西,你一個只有靈魂剛踏入神靈層次的小傢伙,能看出裏面的東西就有鬼了。”
不同多元中,諸天萬界的存在形態多樣,有可能是無數世界泡疊成的海、有可能是無數片葉子中長出宇宙的樹、像那種無數平行世界接入一方真界的架構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種種都是各方多元具備的獨特世界觀的最淺顯展現,不到準至高就想去接觸這些東西,沒有強者或神器守護的唯一下場只有被超出層次的知識淹沒扭曲的結局。
當然,眼前這座金字塔並不是由無數真實宇宙搭建的諸天萬界結構,真實的體量方面有所缺失,也正因此賢者作死觀測了它那麼久之後依舊還有命在。
但六道冥本身的境界擺在那呢,就算模擬世界的真實度不足,這種諸天萬界金字塔模式卻是實打實的可以作爲開天闢地的創世藍圖,普通人想要研究出內裏的奧祕,沒有到六階圓滿自成宇宙的層次就別做夢了。
“……那這種架構存在的功效是什麼?”
被六道冥嘲諷了一頓,賢者不捨地將視線移開,直接向祂問出了疑惑。
“所謂功效很簡單,就是把這些模擬世界從低到高塑造成一個整體,讓它們之間能夠進行能量、道則、本源等各方面的循環聯通而已。”
“整體和循環聯通?”賢者輕聲呢喃着這幾個詞彙,下一刻,猛然擴張視線看向與它腳下模擬世界相連的其他模擬世界。
將靈魂力的感知調整到範圍最大精度最細,在這些模擬世界的裏裏外外各個角落都掃視了好幾遍,它纔有些驚疑地收回了力量。
“腳下世界的底蘊,在向更下層的幾個模擬世界轉移?”
“你沒感知錯,不僅是你經歷的那些世界,事實上所有在金字塔上層的模擬世界,它們內部的能源、道則都會源源不斷地傳輸到下層與它們接軌的模擬世界中。”
“所有模擬世界的本源聯通,所以要想煉假成真,只能所有模擬世界作爲金字塔的一部分,整體一起蛻變……”
至於這樣一來,位於金字塔上層的世界被捆綁着幫扶下層世界是不是不公平?
自然不會讓它們白喫虧,雖然最終的真實度上所有模擬世界都被鎖定在一個數值,只能共同前進,但同樣的真實度不同層級的世界內部的能級卻又是不同的。
上層世界拉着下層世界奔向真實,而下層世界則作爲上層世界的附庸助其拔高能級,就像一些多元中三千小千世界組成一中千世界,三千中千世界組成一大千世界一樣的模式。
待到最後所有模擬世界一起成真,從作爲最底層地基的無窮普通宇宙開始,每一層的本源進行一次提純升格,最終萬道歸一,萬界歸源於金字塔頂尖凝聚出一方收束所有造化、衍生無量大道的終極本源世界。
也許是混沌、也許是鴻蒙、又或者叫渾源也可以,反正到了那一層次都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道本無名。
“這種事情真的有機會完成嗎?”
賢者目瞪口呆地聆聽着六道冥的規劃,如果不是它幻聽那應該就是眼前人瘋了,不然怎麼會弄出這種異想天開的事情。
別說現在宇宙處於熱寂時期,剩餘的壽數本就不多,就算整個宇宙恢復鼎盛,把它完全吸乾之後能夠完成這座金字塔億萬萬分之一的工程嗎?
它只是想帶着它如今生活的那方模擬世界一起走向真實,然後度過外面的熱寂終焉而已,怎麼就被安排到這種神話都不足以形容的偉業中去了呢?
一想到現在要想把腳下的世界弄成真,就得帶着所有模擬世界一起蛻變,它就有種腦袋眩暈就地躺平的衝動。
還奮鬥個啥,就地擺爛等死,開開心心地度過剩下的日子不更幸福?
“不管我有沒有瘋,總之我給你的任務就是去發揮你傳銷的本事,引導那些進入模擬世界裏的地球人類像你一樣至少踏入第一階段的靈魂蛻變。”
“您不會覺得,只憑數十億人類靈魂蛻變流溢出的能量,就能填滿這個無底洞吧?”
嘴角微抽,賢者表示自己完全沒有凡人補天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