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白富美 第62節
一時間,堂屋裏靜悄悄的,只有這午後不甘寂寞的蟬在不斷的發生不停歇的聲響。
餘靜好看着院子裏的小花壇裏的夜來香的綠色枝芽,說是枝芽有些過,更像是藤蔓一樣。
綠葉樹藤之間已經開了許多的玫紅色的花朵,有些已經成熟了,每顆深綠色的綠葉間沉睡着黑色的珍珠,再等兩天,這些黑色的珍珠會落到地上,風吹日曬雨淋的,不知不覺間,黑珍珠會被泥土掩埋,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繼續生根發芽,長出更加鮮嫩的枝蔓出來。
瞧,夜來香就是如此潑辣的花。
它對生長環境沒有要求,不論你是泥土,還是沙塵,落下去,它就能生長出來,不僅長的旺盛,開出的花朵雖說不驚豔,卻足夠吸引人眼光。
難道,我們有手有腳有腦子的大活人,還比不上這麼一株藤蔓了?
第57章
那天,餘靜好跟沈平和羅翠芬夫婦聊了很久,直至夕陽西下。餘靜好說的口乾舌燥,沈平和羅翠芬聽的心神嚮往。
夏天,白晝長,即使是已經下午六點了,火紅的太陽還不願離開,整個天邊被暈染的大片大片的火紅色的雲彩。
餘靜好想着,都這麼晚了,而且第二天哥哥姐姐就放假了,正好讓舅舅舅媽留在這裏,怎麼着,也不能來了一趟城裏,還不見見兒子閨女吧。
誰知,餘靜好剛起了個頭,還沉浸在餘靜好所規劃的藍圖裏深深無法自拔的兩個人像是乍然清醒。
家裏的穀子就在這兩天就要收割了,雖說已經跟請的村民提過時間了,不過,眼見着就要到日子了,他們還是要回去再好好確認一遍。
這畢竟關乎着家裏的糧食,馬虎不得。
而且,穀子一收割,等打穀子,曬穀子,再賣掉,等這些都做完,離着過年也不遠了。最重要的是,他們既然有了想法,那麼冬天就不打算種油菜了,從這個時候就要尋摸靠譜的人,把田地租出去,或是重新規劃利用了。
沈平這人,腦子靈活,只是前半輩子只跟田地打交道,雖說也去殺豬場做事,偶爾做做瓦匠活兒,可真的做生意,到底是從沒做過。但這並不代表這人腦子就轉不過來。
雖說餘靜好說的好像是很好,但是,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做成果園,那麼,種果樹就不是今年種,明年就結果的事兒。而且,一下子要做成果園,那麼種田的田地肯定是不行的,最好是在山上,那麼,他還要回去跟村書記說一說這個事兒。現在農村的田地都已經歸了政|府,不像早些年,誰開墾了就是誰家的,現在都是統一規劃了。
田地是一個事兒,還有一個就是採購果樹了。
一般的果樹,他們鄉下誰家裏都會種個一顆兩顆的,如果你想要,別人也不會介意分枝送給你,可關鍵是,現在他是要造果園,那麼,就不是一顆兩顆的。
就像餘靜好說的,果園果園,自然是品種越多越多,那麼,自然還必須要有一些稀罕的z市少見的果樹,那才能更吸引人不是?
這一系列的問題此時都在沈平的腦子裏不斷的來回旋轉,你說,這會兒他怎麼還會有心思待在城裏?
哦,你說看兒子閨女呀?
他現在做一切,可不就是爲了他的一雙兒女嘛,所以,這會兒看不看的倒無所謂了。
沈平和羅翠芬走前,還特意交待餘靜好,讓她告訴沈清泉和沈清顏,就說這兩天家裏要收割穀子了,讓他們別回去了。就在小院這裏休息兩天,或是去店裏給沈慧幫幫忙,到時候直接回學校。
離開時,還拿了一百塊錢給餘靜好,讓她一同交給沈清泉和沈清顏兄妹,讓他們別太省着了,該喫喫,該喝喝,該買衣服的也別省着了,沒了再回去拿就行。
餘靜好接過錢,看着沈平和羅翠芬匆忙離開的身影,心裏的複雜無以言表。
聊過種大棚草莓,開農家樂,打造果園的話題之後,沈平和羅翠芬都沒有再提過開養殖場的事兒。
她心裏便明白,舅舅和舅媽似乎更傾向於種果樹開農家樂了。
沈平和羅翠芬回家以後,有沒有很快的就行動起來,餘靜好不得而知,倒是沈慧這邊的事情,已經漸漸有了名目。
時間進入八月底,日頭的燥熱絲毫沒有減退,尤其是正午的時候,太陽大的不行。出門的人越發的少了,各行各業的生意在如此大的烈日下,都打了折扣。就連平日裏大家稱讚的“甄味”,到了午市,每天也只有零星的兩三桌。
收入一下子下去了不少,沈慧在家急的不行。
餘靜好之前做的計劃,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漸漸的完整了。
沈慧和餘靜好兩人有商有量,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現實實施的可行性,不斷的做着調整,終於做好了完整的計劃書。
因爲餘靜好已經通過了市一高的入學測試,只等着9月入學。所以,一進七月,每天都是餘靜好盯在店裏,沈慧頂着一日比一日熱的烈日,在外面找着合適的店鋪。
原先,沈慧是看好正街的,只是餘靜好覺得,這個店一開,就不是說一天兩天的事兒了,而是長久的。爲了以後考慮的話,正街確實是門頭醒目,可是,正因爲是正街,基本上沒有停車的位置。
別說是小汽車了,就是自行車摩托車,想多停幾輛都不行。現在的生活條件越發好了,各種票據基本上在z市已經不需要了,但凡家裏條件還不錯的,基本上都已經購買了自行車。
而她們新的店面,主要就是承接酒席宴會的,那麼,客戶羣和東街的店面就不一樣了。
東街打算以後朝着西餐簡餐發展,針對的客戶羣就是學生,帶孩子出來遊玩的,談戀愛的情侶,一般這樣的人多是出來逛街的,騎車子倒是不多,所以,關於停車這個倒沒有太多的要求。關鍵是,東街的前半部分大多都是開傢俱店的,所以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中間有個巷子,是修了個空地的,可以用來停車。
但是,正街那邊就不行了。
z市這邊還沒有修建地下停車場,畢竟不是什麼大城市,所以,正街那邊的門店基本上都要靠着街道了,停個一輛兩輛倒是沒什麼問題,可如果一次性停個十輛八輛的,就有些不合適了。
因爲考慮停車的問題,這找的店鋪的時間一再拉長,一直到八月中旬,才找到合適的店鋪。
離着東街有些遠,在河街,和東街算是相對的兩個地方。
新的店鋪上下兩層樓,面積不小,很是空曠,據房東說,原先是打算建了做廠房的,裏面除了幾根柱子,倒是方便她們重新規劃裝修了。只是,這廠房還沒完全建好,河街這邊就被重新規劃了,算是半個街區了,既然是街區了,自然不能再做工廠了。
她們能找到這裏,還多虧了店裏的孫亞潔。
她是土生土長的城裏人,就住在河街不遠的地方。當初這裏開始建的時候,她爸媽還在家裏擔心吶,如果這裏真建了工廠,她們住在這附近的人還咋生活?
誰知道,這裏還沒建好,政|府就出了新的政策,別說,最高興的就是像他們這些住在原先屬於城鄉結合部的人了。
這時候還沒有拆遷房價驟升的情況,可自己家一下子從農村劃爲城區,那肯定是有好處的,雖然他們不知道有什麼好處。
這裏建廠的事兒。孫亞潔自然清楚。所以,這個政策一下來,她第一時間就告訴了沈慧。
沈慧急了這麼久,得了這麼個消息,自然是迫不及待了。
別說,只一眼,沈慧對這裏就滿意的不行。
大門臨街,但是離着街面卻還有三米的距離,不僅給了他們修繕大門的空間,還可以讓他們能夠很好的規劃一部分專門用來停放自行車和摩托車。
後門離着不遠是住宅區,這中間相隔的距離又剛好互不打擾,沈慧看着後門的這塊兒空地,當時就跟孫亞潔說,“這塊兒空地也是這廠房老闆的嗎?如果是的話,正好可以規劃成停車場,專門用來停小汽車。”
據沈慧回來說,當時孫亞潔聽完這個話驚的嘴都長大了,“老闆,停小汽車的停車場?現在這大街上都沒幾輛小汽車,會有開小汽車的來咱們店裏喫飯?”
“咱們店裏是飯菜不好喫,還是環境不夠好?”沈慧睨她一眼,“以前咱們店面小,那確實不值得。可你看看,如果這個廠房被咱們租下來了,重新規劃,專門承接酒席宴會,說不準還能跟政|府合作,怎麼就不會有開小汽車的來喫飯了?”
“咱們就是一個開餐廳的,還能跟政|府合作?”
不怪孫亞潔如此驚訝。
政|府是什麼單位?那都是喫皇糧的,是領導人。他們開餐廳,哪怕賺再多的錢,在那些領導人面前,說白了,其實也沒多少地位可言的。
可沈慧這話說的,聽着就是把自己和政|府的那些領導人擺在同一個層面了,對於孫亞潔這樣一直處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能不震驚嗎?
沈慧沒再繼續解釋,笑了笑,繼續大量這個廠房。
說實話,沈慧說的這些話,都是餘靜好告訴她的。一開始的時候,她聽見這些話的反應大抵是比孫亞潔更震驚吧。她甚至不明白,自己閨女的腦子裏怎麼會有這些東西的?她是怎麼想到的?
可是,這些都不妨礙她對自己閨女的信任。從她離開餘家,和餘愛國離婚,進了城,擺攤到開店,這一步又一步,不都是聽了閨女的話嗎?事實證明,她閨女做的決定都是對的。
是的,別看沈慧現在已經漸漸的有了女強人的形象,但是內心裏,還是那個有些依賴餘靜好的沈慧。
廠房的右側緊臨着護城河,護城河的對面是z市的老城,紅牆白瓦,青磚小路上散落着零碎的枝葉,夏日的微風輕輕拂過,護城河邊的楊柳樹隨風飄蕩,撩撥着靜謐的河面,像是一條被遺忘在歷史長河裏的路。
“在右側的牆面上開幾扇窗,屋內全部用紅木,採用做舊的方式,風格要緊貼着護城河對岸老城的風格。”餘靜好聽沈慧說完看過廠房後,想着對廠房的設計,“媽,最好咱們再採購一批景泰藍的瓷器式樣的碗筷餐盤,只要是在右側這邊包廂裏用餐的,就用這些瓷器上菜。”
沈慧邊聽邊點頭,“那咱們還得再請幾個會做宮廷宴的廚師。”
這話一出,餘靜好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沈慧的意思。
可不是嘛,你用帶着古樸歲月的瓷器裝着完全現代化的菜,那不是來搞笑的嗎?
不過,轉瞬,餘靜好看向沈慧的目光倒是多了幾分色彩,“媽,您真厲害。”
這聲讚美來的猝不及防,沈慧還在想着關於廠房的改造就被餘靜好這麼一誇獎,整個人有些懵懵的,“咋突然說這個?”隨口問了一句,便繼續道:“好好,我想過了,既然咱們的新店是以承接宴席爲主,那麼,一樓的兩側做成開放式的宴會廳,我算過了,就那個空間,一個宴會廳五十桌都不在話下。像是年底,辦席面的多,但是一家可能最多十桌二十來桌,咱們就可以用屏風從中間隔開,這樣也不算互相打擾了。二樓呢,右側就像你說的,專門做特色包廂,這些包廂門框的地方做成雕花的式樣,然後也用上屏風,既能擋住外面人的目光,又符合護城河對岸老城的風格,你覺得怎麼樣?”
說完,沈慧一臉期待的看着餘靜好。
自從開了“甄味”,沈慧就沒停下來過學習。她認識的字不多,自己去新華書店買了漢語詞典,又讓餘靜好教了她漢語拼音,這麼長時間下來,她已經認識了不少字,更看了許多關於餐飲管理方面的書。
而她找店面的時間已經不短了,這段時間,看的店面不少,各種各樣,她在此時此刻,突然理解了“甄味”一開始的時候,餘靜好爲什麼那麼執着於店面的裝修了。
所以,在找店面的這段時間裏,她也看過了各種各樣的裝修,只是看來看去,她仍然覺得不如他們的“甄味”吸引人眼光。可是,她現在已經習慣了,每看一間店面,如果換做自己的話,她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會裝修什麼樣來吸引人的目光。
爲着這個,她還特意去買了幾本關於裝修的書冊回來看。有圖文解釋的,有隻有圖片的,甚至她還買了幾本關於歷史上那些修繕樓宇的解說。
遂,餘靜好剛開了頭,說道右側的裝修,那些已經被裝進腦子裏的知識,瞬間被沈慧加以利用,轉換成了她對未來“甄味”新店的裝修想法。
“媽,您真的真的好厲害。”餘靜好再次誇讚道。
沈慧有些不好意思,大抵是從沒被人如此誇過,尤其是被自己認爲很聰明的女兒,一下子,臉頰倒是泛起了紅潤,她輕拍了下餘靜好的腦袋,“我跟你說正事吶,你在瞎說什麼呀?”
餘靜好聞言,一本正經的看着沈慧,“媽,我可沒瞎說,我說的是真心話,您真的好厲害,好厲害。在我心裏,是最厲害的。”說着,還對沈慧豎起了大拇指。
頓時,沈慧愈發多了幾分不知所措,她忙轉話題,“行了行了,咱們在說新飯店的事兒吶。”
見此,餘靜好也沒再繼續說,只直接道:“媽,我覺得您的想法很好,我完全沒有意見。到時候咱們直接去z市設計院找個設計師,讓人家根據您的想法,做出一個平面圖來,就可以裝修了。”
沈慧想了想,點點頭,沒什麼意見。
裝修過“甄味”,她心裏明白。在裝修之前,餘靜好也是在家裏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把每個位置要怎麼裝修,怎麼做裝飾,牆面塗什麼顏色,後廚怎麼規劃,上菜的走向和後廚洗菜洗盤子的走向不能有衝突,這些也都是提前規劃好的。
再說回來,當初的“甄味”差不多算是裝修好了,她們也沒怎麼做改動,只是重新裝飾了一番。
而如今的這個卻不一樣,那完全就是個空空蕩蕩的廠房,裏面的一切,水電的走向,後廚的位置,桌椅的擺放,這一切的一切都得需要專業的人士來設計。
只靠她的那點想象力,她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只是媽,咱們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把這個廠房租下來。”說着,餘靜好蹙了蹙眉。
這是人家打算用來做廠房的,因爲政|府的規劃做不成了,但是保不齊別人會有別的想法,總不會就那麼空下來。雖說現在的物價不像後世,但是能建成那麼大的廠房,也是要花不少錢的。如果一旦租不成,那麼他們剛剛的設想都將成空,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繼續找店面。
餘靜好的話一說,沈慧心裏就明白了。她點點頭,“小孫也只是知道這裏有廠房,她畢竟住那附近,聽過幾耳朵,那個廠房的老闆確實是想要把這個廠房脫手,就是不知道是賣還是出租了。”
別的餘靜好都沒聽太清,但是“賣”這個字眼,她倒是聽進耳朵裏了。
這廠房老闆大概是想及時止損了,畢竟,他這建的位置也着實尷尬。畢竟都已經劃裏城區了,任你有多少背景關係,都不會允許你在城區裏開工廠啊。而且,就他這規模,說是小手工作坊都沒人信,絕對是要進大型機器的。
“買,媽,您趕緊約人見面,咱們買下來。”餘靜好興奮的說。
沈慧給嚇了一跳,不明白這閨女怎麼就突然興奮了起來,只是,看着閨女這麼興奮,想到閨女剛剛說的買廠房,她心裏不由的猶豫了起來。
東街的“甄味”開店還不到一年,最遲12月底要交明年的房租了。
這段時間,雖說在找新的店面,但畢竟是不確定的事兒,心裏的側重點仍然是在東街的“甄味”上,遂,一直在琢磨着房租的事兒。
當初剛開店的時候,因爲不確定生意會怎麼樣,他們也是從二房東手裏轉租過來的,時間倒是不長。但如今看來,“甄味”的名氣打出去了,來喫飯的人,不說週末休息的時候了,就是平時,尤其是晚市,基本上每天都是滿桌的。
所以,她打算這邊店面要是確定下來了,就找個時間去找房東談一談關於房租的事兒,她內心裏的想法,是想買下來。
她手裏的錢已經攢了不少了,而且她也已經打聽過房價了,就算買了這個店面,手上的錢也足夠支撐店面的生意,甚至還有些剩餘,可以攢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