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白富美 第61節
可是,不會啊?
她記得在她回來之前,她舅舅可還是活着的呀?
不過——餘靜好蹙了蹙眉。
那會兒她和舅舅其實聯繫的也不多,保不齊舅舅真的生病了,只是沒告訴她罷了。
想到此——
“舅舅,舅媽,您們別嚇啊?這家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呀?”餘靜好急迫道。
沈平見餘靜好急了,終於是開口了。
“好好,我——”剛開了口,沈平不知道接下來的話該怎麼繼續說了。
這事兒說來,也不是什麼大事。
從小年那天見過了“甄味”的收入,沈平和羅翠芬心裏沒有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這都半年過去了,開春,家裏耕田,插秧,這眼見着地裏的麥子就要收了,可看着這金燦燦的穀子,曾經爲之而欣喜的開心之情,在此刻,卻是蕩然不存的。
這一季的穀子收割了,打出來,再拖去賣掉,能換來多少錢?
一萬?兩萬?
換掉了在厂部賒購的肥料錢,落在手裏的還剩多少?
可這些卻是他們耗費了半年才賺來的錢,尤其開春下秧之前,田裏要放水,夜裏還得派人盯着,以免水太多,導致後面下秧淹了秧苗。
就這兩天就要收割了,這天氣倒是一天比一天熱,到時候他們還得頂着烈日,在半人高的麥子裏穿着長袖長褲帶着草帽,穿梭而過。
再有一年,兩個孩子就要上大學了。這年頭,大學畢業包分配,可是,卻已經沒有補貼,學費生活費,兩個孩子,壓力着實不小。
思來想去,好一段時間了,沈平晚上躺在牀上,就跟烙餡餅似的,翻來覆去的睡不着。
前兩日,他實在忍不住把自己心裏的想法告訴了羅翠芬,誰知,羅翠芬自小年夜那日起,心裏就有了想法。只是見自家男人好像沒想法的樣子,倒是沒提起過。
現在,自家男人都有了想法,羅翠芬本就是有些急性子的人,這不,家裏的事兒安排好了,就等着過兩日家裏割稻穀了,纔來了城裏,想着找沈慧和外甥女討個主意。
準確的說,應該是找餘靜好討主意。
沈慧跟他們說過,從擺攤到開店,一直都是餘靜好在拿主意。那會兒她還說,如果不是餘靜好在前面拽着她走,她都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樣子。
大半輩子都是跟田地打交道的人,沈平做過“最出格”的事兒,大概就是打零工的了,可這跟做生意又是不一樣的。
所以,他們需要有人給自己出主意。可沈平到底是男人,這跟自己外甥女討主意,說實話,這面子上着實有些過不去,不是說大男子主義,舍不下臉面跟自己外甥女討主意,只是單純的,覺得臊得慌。
這都大半輩子了,竟還不如個孩子。
自家男人什麼性子,羅翠芬清楚,這會兒也顧不上他那點子不好啥意思了,這都來城裏了,如果還不問,等再回了沈家村,怕是一輩子就這樣了。
她是不在乎種一輩子地,可見過了繁華,她也想再努努力,給自己的孩子掙下些什麼。
沈清泉和沈清顏是懂事的孩子,從來不要求什麼。有肉喫肉,有素喫素。有新衣裳就穿,沒有,穿舊衣服一樣開心快樂。可就是因爲自家的孩子太懂事,她反而更想多給孩子些東西。
羅翠芬不顧沈平的示意,把他們的來意說了一遍。
餘靜好一顆吊着的心,瞬間落了地。
還好——
她失笑道:“舅舅,舅媽,您們剛纔那樣,可嚇死我了。我還以爲家裏出了什麼大事吶。就這麼點事兒,等明天哥哥姐姐回家,您們跟他們說一聲,到時候我直接回家跟您說呀,這麼熱的天,哪至於跑這麼一趟啊!”
羅翠芬沒覺得有什麼,直接道:“這話說的,咱有事請教,那就得拿出態度來,這和親不親戚的有啥關係。”
說實話,羅翠芬這話說的餘靜好心裏很是舒坦。
可不是嘛,再親的親人,該有的分寸還是要有。你對我,我領你情,有什麼能幫的,那絕對沒二話。可如果,你把我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那麼,再深的情分,都有耗盡的一天。
所以,這人與人間,無論什麼時候,都得保持一個合適的尺度。
在餘靜好看來,說句市儈的話,這其實和借錢有着異曲同工之處,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餘靜好笑了笑,倒是沒再客氣什麼,轉頭問:“那舅舅,舅媽,您們有什麼想法?是打算把家裏的田租出去來城裏做生意,還是怎麼樣?”
沈平和羅翠芬對視了一眼,沈平開口道:“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多遍,說實話,真把家裏的田租出去,而我又指揮殺豬,做瓦活兒和種地,來了城裏,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說着頓了頓,似是有些爲難,可都已經開了口,話總是要說完,隨即道:“好好,舅舅也知道這話有些爲難了,可我想來想去,最好還是在鄉下,看能不能做些什麼,可以多些收入。”
說着赫然一笑,“說實話,還是跟土地打交道,讓我心裏踏實。”
羅翠芬對餘靜好一笑,一貫的爽朗,“可不是嘛,鄉下人就是這樣,手裏有地,心裏不慌。”
餘靜好倒是對他們這種心態瞭然。就像她和媽媽剛來城裏那會兒,一直到開了店,她媽媽心裏才漸漸的踏實了下來。
一開始擺攤,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四五百都賺過,可即使這樣,沈慧心裏仍然慌。
畢竟沒有固定的攤位,碰上打雷下雨天氣不好的時候,是根本沒辦法出攤的。而且當時還有另一個攤位,因着和工地上管事兒的人有關係的原因,她們隨時得面臨離開這裏擺攤的命運。這樣賺錢,說實話,的確是讓人沒有安全感的。
過了好一會兒,餘靜好突然露出笑容來,“舅舅,舅媽,我想到了。”
沈平和羅翠芬連口問:“做什麼?”
於他們而言,鄉下除了水田用來種稻子,種油菜,有棉花,着實想不到還可以做些什麼來。
“有兩個想法,我說出來,把利弊分析給您們聽聽,您們自己決定。”餘靜好說。
沈平和羅翠芬忙點頭。
餘靜好這纔開口:“第一個,開養殖場。”
“養殖場?”
餘靜好點點頭,“可以養雞鴨,也可以養豬。如果開養殖場,一個是投資會多一些,還有一個就是會面臨瘟疫。”
在鄉下,家家戶戶都養這些,所以,瘟疫他們是知道的。一般來說,只要一個圈裏,一隻感染了,其他的基本上就活不了了。
沈平想了想,“養豬我可以聯繫豬肉販子,畢竟我在殺豬場也幹了這麼多年的活兒了,裏面的一些門道我清楚。可是雞鴨呢?”
雖說現在條件好了,可真的每天買雞鴨喫的,也還不是那麼多。
餘靜好想到前段時間,沈慧帶回來的鴨頭,下意識的嚥了咽口水,那鮮香麻辣的滋味,簡直是想忘都忘不了,喫一次上頭一次。
“舅舅,舅媽,這個我先給您們報個密,一會兒我帶您們去一趟菜市場,您們就知道了。”餘靜好眨了眨眼睛。
沈平和羅翠芬只覺得眼前的人怎麼看怎麼嬌俏,“行,這個就暫且保密。那除了養殖場,還可以做什麼?”
“果園。”
“果園?”
“是的。大棚,您們應該都知道吧?”餘靜好問。
兩人點頭。
這個必須知道呀。
下秧之前,他們要先用留種的穀子,在大棚裏種上,長出了看着像韭菜一樣的苗子,再種到水田裏去。
餘靜好說:“咱們z市最普遍的水果就是橘子,櫻桃和西瓜了,但其實別的水果也能種,棗樹,柿子樹,桃子樹,石榴樹,葡萄樹,甚至連咱們山上的板栗也可以在家裏種的。”
z市地屬平原,大部分水果都是能種的,只是,這年頭尚且能解決溫飽,家裏多一分地都恨不得多種一分的糧食,沒有誰會分出多的地,多花心思去伺候果樹。
別的不說,就是石榴樹和桃樹,如果不精心伺候着,長出來的果子看着是好看,可真的不能下嘴。喫在嘴裏酸就不說了,關鍵還澀。
可問題是,z市這裏夏天確實不缺水果喫,可到了冬天,除了秋天的橘子能留到冬天喫,其他的水果都是靠買的。關鍵是,即使是買,這年頭,也就只有陝西運過來的蘋果,別的水果,真的是少見。
“可,這些和大棚有什麼關係?”羅翠芬下意識的問。
剛剛餘靜好說的都是大果樹,根本用不上大棚的!
“接下來纔是我說的重點,也就是大棚種植水果。”餘靜好說:“比如草莓這種精細的小東西,它是夏季的時令水果,可是,到了夏天,這麼熱的天,大家寧願抱着西瓜喫,也不會去喫草莓這東西的。”
“所以——”
“咱們種大棚草莓。”
“大棚草莓?”
沈平和羅翠芬不解。
餘靜好解釋道:“咱們這裏到了冬天,基本上是喫不上水果的,也就是咱們這裏橘子多,便宜。就是蘋果,您們看看,就咱們沈家村,也沒幾家會一下子買個半袋子的放在家裏。”
沈平和羅翠芬聽了,不由的深思了起來。
隨即,餘靜好繼續道:“舅舅,舅媽,咱們種草莓,分成兩種經營模式。”
“兩種?”
兩人還沒想不明白大冬天的種草莓是不是能賣出去,畢竟這東西嬌嫩,即使摘都不敢用力,生怕碰壞了。這轉頭,自家外甥女竟然說有兩種經營模式。
兩人心裏驚呆了。
餘靜好點點頭,“一種,咱們批發給水果販子,另一種,讓顧客親自採摘。”
第一種批發給水果販子,這個兩人能理解。其實和買穀子沒什麼區別,可第二種,讓顧客親自採摘?
還有這種賣法嗎?都讓人家自己摘了,還有錢賺?
這次,不等兩人問,餘靜好便解釋道:“第一種您們應該能明白,第二種呢,就是針對的城裏人。咱們農村人沒這個閒心,可土生土長的城裏人卻是感興趣的。”頓了頓,“說出來您可能不信,就有一回,有對父母來咱們家店裏喫飯,那對夫妻在教自己家的小孩子認蔬菜,孩子的媽媽問小孩子,土豆是長在哪裏的?您們知道那孩子怎麼答的?”
“這聽名字就知道是土裏長的呀!”羅翠芬理所當然的說。
餘靜好卻搖搖頭,“那孩子說是樹上長的。”
“什麼?”羅翠芬難以置信。
餘靜好重重的點點頭,“就是這樣。”
她知道,就在即將進入千禧年的時候,離沈家村不遠的皇城會被重新規劃,是政|府重點打造項目。
z市有個長壽鎮,現在不顯,可二十年後,人口普查發現,這個鎮的人口壽命格外高於其他城鎮縣市,大部分老年人年齡都能過百歲。
因着這個,z市開始宣傳長壽鎮爲長壽之鄉,講述這裏老人長壽的原因,甚至還上了央視。
一時間,來這裏旅遊的人越發多了起來。再加上z市畢竟曾經出過一任皇帝,而皇城正是這任皇帝的陵墓,名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政|府見此,趁熱打鐵,直接耗巨資辦了一場長壽之鄉的文化旅遊節。爲此,還請來了很多一線的明星造勢。
而沈家村,就在距皇城步行不到一個小時的地方。在此時看來好像很遠的樣子,可等皇城的項目正式啓動後,皇城的正門處會重新修一條很長的林蔭道路,等這條路修好之後,從這條路的路口開始,就已經算是皇城的地界了。到那個時候,再從沈家村去皇城,步行也不過二十來分鐘。
所以,餘靜好真正的目的是讓沈平做農家樂。只是,這些都是未來發生的,她沒辦法此時把這個理由說出來。
“舅舅,舅媽,種大棚草莓,再種時令水果,做成一個果園,再修建一排房子,不用修多好,完全按照咱們鄉下的式樣,最好是修成泥磚房的樣子。咱們沈家村離着市裏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騎自行車來回是肯定不行的,只能坐車。您們想想,一早上這些人來咱們果園摘了水果,總不能大中午的餓着肚子回去吧?那咱們剛好有個地方,可供這些人休息,還有飯菜供應,是不是很好?”餘靜好一口氣說完。
這番話,徹底讓沈平和羅翠芬震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