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衣錦

作者:冷不棄
長安城外的官道之上,車轅“軲轆、軲轆”作響,一隊錦衣衛正在官道上行進,看那不下百人的陣仗,過路之人紛紛讓行,並猜測這是哪位大人物來到了長安,長安府知府餘子俊帶着大大小小的官員仰首盼望着。

  車隊現於眼前,衆人想要上前相迎,卻發現餘子俊絲毫沒有動作,只得焦急的在原地等待。“餘大人,我們是不是上去迎一下。”

  雖然餘子俊在長安府素有威望,但還是有人忍不住提了出來,這車上坐的可是錦衣衛都指揮使,要是得罪了對方,怕是隨便找點理由,自己等人都要進那詔獄走上一回。

  “李大人還是等着的好。”

  餘子俊目不斜視,靜靜的看着遠方即將到來的車隊,心中也在思考這位都指揮使、皇上面前的大紅人爲何會來自己治下的長安府。

  難道是有人在朝堂上對自己進行污衊,朝廷派其前來查詢,如果是這樣的話,也不應該擺出這麼大的陣勢。

  挑簾外望,長安城已近在眼前,站在門樓下迎接的官員們也引入眼簾。“大人,前面當地的官員前來迎接,是否要見見他們。“

  這次跟着劉啓隆來的正是張良,看到前方迎接的官員,他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得前來稟報。

  “恩,讓知府上來一敘,其他人讓他們散了吧!”面前的桌案上正擺着一個小小的火爐,爐上溫着美酒,心兒正在從旁邊的食盒中取出一些下酒的喫食。

  “大人,爲什麼要見他?”心兒可知劉啓隆的心高氣傲,滿朝文武,除了楊士奇、于謙之外就沒有能看上眼的,爲何今日會對一個小小的知府如此禮遇。

  “可別小瞧了這位,他可是在陛下那裏掛了號的人。”心兒有些喫驚的用手遮住雙脣,猶豫些許後,把桌上的喫食拿下兩樣再次放入了食盒中,又再次從食盒內拿出四樣更加精緻的菜餚。

  先前的二樣菜餚雖說也不錯,但是跟這四樣劉啓隆最愛喫的美味比起來,卻是差了幾分。

  “既然是皇上看重的人,還是隆重一些的好。”雖知心兒是怕自己路上沒了喜愛的美食,先前纔沒有拿出,但也讓劉啓隆不得不感嘆人心之現實,就連一介女子都是如此。

  “無妨,這朝堂之上,還沒有我劉啓隆得罪不起的人。”

  “大人,慎言。”

  聽到劉啓隆大放厥詞,心兒緊張的挑開簾錦四處觀望,看到車周無人這才鬆了一口氣,惱怒的看了劉啓隆一眼。

  “哈哈。”劉啓隆開懷大笑,很久沒有這麼舒坦了。剛纔的話,並不是劉啓隆隨便說說,而是關乎他另外一個祕密,一個沒有任何人知曉,卻可以保他在朝堂上安然無恙的祕密。

  真想知道如果朱祁鈺知道這個真相後,會是什麼樣子的臉色。“下官長安知府餘子俊,拜見錦衣衛都指揮使劉大人。”神態恭敬,語氣不卑不亢,餘子俊站在馬車旁傲然而立。

  “徐大人不必客氣,上來一敘。”看劉啓隆的態度和善,餘子俊也不猶豫,徑自上了馬車挑簾而入。“不知姑娘在此,在下失禮了。”車內狹窄,徐子俊拱了拱拳對心兒見過禮後這才這了下來。

  “不知大人此次前來,是有合適要辦。”餘子俊爲人正直,爲官清廉嚴謹,所以一上來就直奔主題,也沒有對着劉啓隆阿諛奉承。

  “其實說起來,本官其次只是回鄉省親罷了,沒想到會讓沿途的官員多有誤會。”“哦,大人是長安府人?”這到是讓餘子俊有些驚訝,從未聽說過這位都指揮使還有親人在世,就連朝中的附歷上都沒有記載。

  “不錯,當年家父怕牽連家小,所以對外聲稱愛妻病亡,其實家母與其他兄妹尚在人間。”劉啓隆身爲千戶的父親早已陣亡,但母親張氏卻還尚在人間。

  前些年其父升任錦衣衛千戶,就把母親安排在了老家並未讓其跟隨,而是單獨帶着劉啓隆上了京城,對外更是聲稱妻子早已病亡。

  “難怪。”對於劉啓隆父親死亡的原因,餘子俊大概知道一些,當年能夠升任千戶,其實也是權力下的一顆棋子,最後終究是死於非命。再看眼前的劉啓隆,餘子俊不僅感嘆。

  可能當初的劉父也不會想到,自己唯一帶出的兒子,會成長到如今的地步。

  “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不打擾了。”知道了具體原因,餘子俊就想告辭,一來他並不想與劉啓隆有何交際,二來對方與母親多年未見,想來此次回家省親心中也是焦急萬分,自己也不便打擾。

  “餘大人稍等,聽聞餘大人上書提議在北境邊關建造邊緘?”

  邊緘,也就是明朝時期建造的明長城,又稱之爲邊牆。餘子俊曾多次上書建議在北境邊關建造邊牆與屯堡,用於防範韃靼人的進犯,但是卻遭到了朝臣的反對,朱祁鈺也在猶豫之中。

  “不錯,延綏、甘肅等地時長遭受韃靼人的侵略,河套地區的寇亂已近成災。每次對方來過後,百姓家園被毀,顆粒無收,數年心血毀於一旦。”見劉啓隆提到邊緘問題,餘子俊也不急着離開,坐下後滔滔不絕的說起自己的想法。

  北境邊關過長,地勢平坦,又無任何阻攔,所以一直是韃靼部落侵犯的重要目標。每次他們都會小股出動,分多個方向同時進行掠奪,一旦見到明軍就即刻撤離,等軍隊走後又繼續返回。

  對於這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並且擁有無數良駒的“盜匪”,明軍將士都痛恨無比,只是可嘆馬術不精,胯下馬匹也非良駒,次次都讓他們得以逃脫。

  餘子俊提議以榆林鎮爲中心點,建造東起清水營、西到花馬池,預計全長一千七百華里的延綏邊牆。再構築黃甫以西至定邊營一千二百餘里的墩臺互能相望,橫截河套入內地之口。

  續而遇山鏟削,逢谷填塹。讓北境邊關百姓不必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劉大人,不知您的家鄉是?”餘子俊說完,看劉啓隆也不接話,按耐不住心中的疑問,張口試探。

  “家父是同州人士。”同州,正是屬於長安府的管轄範圍內,雖然不會受到邊寇的騷擾,但是卻時長見到流離失所的北境流民,衣衫襤褸的背井離鄉,乞討過日。

  “既是同州,那想必大人定然見過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不知大人心中有何感想。”

  “餘大人,欲速則不達,有些事,不痛,又怎會在意?”淡然的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劉啓隆的臉上浮現起享受之色。

  “餘大人嚐嚐,御酒坊釀造的寒譚香,雖冰鎮最佳,但微熱後也別有一番滋味。”有些出神的餘子俊愣愣的端起酒杯,放入嘴前卻忘記了喝。

  “你難道是想放韃靼進關。”驚悚的聲音傳來,餘子俊手中的酒杯脫落,掉在腿上染溼一片印記,卻渾然沒有察覺。

  “我有說過什麼嗎?該怎麼做,不應該是陝西布政使許大人和都御史們商議嗎?與我何干。”雖然劉啓隆矢口否認,但剛纔升起的念頭卻不停的在餘子俊的腦海中徘徊。

  直至離開,劉啓隆都沒有再次開口,只是不停的品酒,不時說些家常。

  等餘子俊離去,心兒看劉啓隆眼中盡是欣賞之色,不禁開口問道:“大人很欣賞他?”劉啓隆認同的點了點頭說道:“不錯,這位餘大人竟能看出河套寇亂是大明之患,對於邊關的方面更是瞭如指掌,應對之策也頗有章法,只是.....”

  搖了搖頭,劉啓隆卻閉口不言,繼續品起了杯中美酒。心中卻不禁感慨,大明真是缺少了應有的銳氣,滿朝文武,包括朱祁鈺在內,首先想到的都是怎麼防守的問題,殊不知進攻永遠是最好的防守。

  喜歡錦衣衛之高武大明請大家收藏:錦衣衛之高武大明更新速度最快。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