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帝龍胤初會君奉天
方圓百里宛若末日,自一頁書已古薇生蓮之法,封印血黯之力至今,耗時良久。
封天鎖地,石蓮震天,縱使一頁書修爲高深,然集合無數生靈怨念而生的恐怖巨能。
亦非等閒,雖有石蓮守護,然血黯之力仍是不斷逸散,化作血黯風暴席捲方圓。
遠方一處高峯之上,帝龍胤遙望着,眼前龐大石蓮。
其中蘊涵的無窮力量,縱使身爲鬼域戰神的他,亦感到心驚肉跳。
而在帝龍胤身旁,雲忘歸亦擔憂的看着岐山方向。
擔憂道:“沒想到梵天豁盡全力,這血黯之力仍是難以抑制。如此下去,恐怕危險了!”
對此,帝龍胤並未迴應。
自閻羅鬼蜮而出,遊歷苦境。
對於元邪皇的存在,帝龍胤已然明白許多事情。
但也正因爲明白這其中的關竅,對於自己的存在,帝龍胤便越發迷茫。
曾經遙望過的那人,他是女帝親自,亦是女帝期盼已久的兒子。
可是自己呢?
相同的面容,不同的覬覦,一直以來都期盼於女帝的另眼相看。
鬼域衆人的認可,在想通關鍵之後,竟是這般的廉價,這般的令人難以接受。
而就在帝龍胤迷茫不知所措之時,身邊的人,飄然出現在身邊。
雖然明知道雲忘歸儒門之人的身份,出現在自己身邊,必有目的。
但其身上的純真,其對待自己的真誠,多少歲月以來,都未曾感受的關懷。
終於讓帝龍胤明白,這或許就是—朋友!
女帝作爲閻羅鬼蜮最高領導者,她不需要朋友,也不會相信朋友。
但是此時帝龍胤卻明確的知曉,自己想要朋友,更珍惜關心自己的朋友。
“這石蓮之內,能量極爲龐大,非是常人能夠承受,其中情況如何,吾亦看不清楚。”
雲忘歸近些時間,對於帝龍胤的實力,已然有所瞭解。
更是明白了當初劍咫尺爲何要自己前來找尋帝龍胤。
並且與之交好的原因所在!
實力強大,目的不明,本就是在這混亂的武林中,一大變數。
更何況如今,天邪八部衆紛紛出世,來自東瀛的八岐邪神蠢蠢欲動。
出身鬼域的帝龍胤,其態度與倒向任何一方的舉動,都將對武林局勢,造成極大的改變。
“梵天乃是中原武林第一人,劍咫尺說他相信,梵天定能夠徹底掌握這股力量,我也相信他一定能夠成功!”
素未謀面,然而在遊歷中原的過程中,關於一頁書的傳說,他亦有耳聞。
看着雲忘歸那篤定的模樣,微微皺眉道:“你爲何這麼相信一頁書?劍咫尺他真的相信,在如此恐怖的能量下,有人能夠生還嗎?”
根據帝龍胤的認知,如此能量,世間無人能夠控制。
但云忘歸卻搖了搖頭,道:“我也不相信!但一直與一頁書交好的劍咫尺他這麼認爲,必有他的原因。
據我所知,劍咫尺還沒有失算過。
而我更不希望,梵天失敗!”
相信!信任!
遊歷以來,帝龍胤重新認識到的詞語,在爾虞我詐的鬼域之內,基本不會出現的言辭,此刻卻讓瞭解過苦境歷史的帝龍胤,最終選擇了相信雲忘歸的判斷
就在兩人談話之際,倏然整個岐山開始暴動。
地動山搖之中,只見龐大的石蓮之上,竟然逐漸浮現無數裂痕。
隨即,恐怖的血黯之氣,沖天而起,剎那間千里之內,天際盡成一片血色。
血黯風暴自岐山,瞬間擴散而出。
席捲天際之刻,卻見帝龍胤黑龍矛瞬間上手。
“你立刻離開此地!”
雲忘歸聞言,卻是巋然不動,鼓動功體,欲要強擋血黯之能。
“我絕不能離開,若是這裏出事,千里之內,將成絕地。
雲忘歸縱使身死,亦絕不會退後一步。”
不明的堅持,帝龍胤無法認同,但他明白,今天絕對不能讓這血黯之力,重開岐山防線。
心念一動,剎那間龍吟之聲震天而起。
黑龍矛連揮間,一股無形的龍氣透體而出,剎那間籠罩大半岐山地界,硬抗血黯衝擊。
就在血黯風暴臨身瞬間,即便強如帝龍胤,也不由得感到一陣壓力。
一方受阻,血黯之力的擴散卻並未停歇,反因受到阻礙,向動盪狂泳而去。
雲忘歸見狀,立刻就要前往阻擋。
就在此時,忽見東方天空,聖氣沖霄。
只見無數先賢聖字浮現,匯成龐大法陣,結合強大的皇道聖氣,擋下血黯衝擊。
再聞熟悉詩號—
“正天地所不正,判黑白所不判,犯人鬼所不犯,破日月所不破。儒法、無情,法儒、無私。”
正法詩響,只見法儒無私君奉天,手託律典,身背法劍,周身先天神皇之氣毫無保留,擋下東方血黯衝擊之事。
而在北方,只見浩氣自遠天而至,隨即天際驚現一副壯闊山河之景,浮現天地之間。
血黯之力,接連受阻,剎時南方血黯威勢暴增數倍。
眼看着就要衝破封鎖,席捲天下之刻。
帝龍胤猛然神色一變!
吼……
震天龍吼之中,只見獄龍橫亙九天,
龍氣沖霄之下,竟是一舉將擴散而出的血黯之力,壓向石蓮之處。
四方鎖定,君奉天與帝龍胤見狀,立刻催動功體配合。
轉瞬間,原本擴散的血黯之力,終於在所有人的齊心協力之下,再次復歸平靜。
災劫過去之刻,在場所有人,盡皆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然而,帝龍胤的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過不過數十里之外的君奉天身上。
四目相對,君奉天略微驚訝,道:“你就是帝龍胤!”
被叫出名號,帝龍胤並未躲閃,大方的點頭道:“法儒無私君奉天久仰大名!”
一個眼神對上,帝龍胤此時也不由得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怒氣。
登時凜冽的殺氣,夾雜還未散去的血黯之力,橫掃整個岐山地界。
“君奉天!汝可知,你若是死了,纔是最好的歸宿!”
。